《世界古代中期文学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文学史-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儿媳只好与婆婆亲嘴而别。小儿媳路得却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 

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哪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 

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哪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 

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婆婆不再劝她,于是 

婆媳俩相依为命回到了家乡。 

     她们回到家乡伯利恒后,已故的以利米勒的亲戚波阿斯看到路得如此关 

照婆婆,因而特别关照路得。按照古老的法规,波阿斯可以娶亲近的没有子 


… Page 51…

女的寡妇为妻。为了使路得过上幸福的生活,拿俄米让路得改嫁给波阿斯, 

组成美满的新家庭。于是,波阿斯便成了路得的丈夫和以利米勒遗产的合法 

健承人。新夫妇奉拿俄米为养母,尽心赡养。伯利恒的长老们也支持这一异 

族联姻。后来,波阿斯和路得生了男孩,取名俄备得。俄备得就是以色列王 

大卫的祖父,博得了永恒的光荣。 

     这篇小说反映出氏族宗法社会时代寡妇内嫁制古风。它通过异族男女结 

成良缘,异族婆媳相依为命这样一个故事,赞扬了人们之间的患难相处,歌 

颂了民族和睦精神。故事有头有尾,人物形象逼真,语言简炼流畅,尤其是 

拿俄米和路得的对话生动感人,是人类优美情操的体现。作品大约形成于公 

元前400年左右,有人认为它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小说。德国诗人歌 

德称它为古代流传下来的最可爱的田园诗。 

     b。《以斯贴记》 

      《以斯帖记》共10章,是一篇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历史小说。它以波斯大 

帝国统治时期为背景,小说的主人公是犹太美女,波斯王后以斯帖。当时波 

斯国土广大,民族众多,国内情况复杂。犹太美女以斯贴以其仙姿玉态被立 

为王后。她的养父末底改自然也深得信任,作了国王寝宫的守门人,但遭到 

另外两个守门人的嫉妒。另外两个守门人有次想谋害国王,末底改得知这一 

情况后,便通过以斯帖及时向国王报告,除掉了这两个对头,末底改的地位 

因而越来越高。 

     宰相哈曼权势显赫,满朝臣仆都要向他低首下拜,只有末底改不拜他。 

哈曼便想出一条诡计,趁人们按惯例择定当年“掣普珥”(吉月吉日)之机, 

奏请国王处决全国各省所有的犹太人,理由是他们不遵守国王命令,保持自 

己的宗教仪式和法规戒律。国王准奏,下了灭绝犹太人的谕旨。哈曼便做了 

五丈高的绞架要把末底改绞死。 

     以斯帖知情后,非常焦急。她终于想出妙计,盛妆去见国王。国王出于 

对她的宠爱,答应满足她的一切要求,甚至分去半个波斯王国。可是以斯帖 

只要国王带哈曼同赴她所备的筵席。在筵席上,国王又问以斯帖要什么,并 

且表示满足她的一切要求。这时以斯帖才说,她要自己的命和本族人的命。 

因为哈曼要杀死全国所有的犹太人,而自己就是犹太人。国王一听此话,怒 

不可遏,离开筵席,走到御花园去。 

     哈曼料定国王必然加罪于他,就伏在以斯帖前乞求饶命。国王从御花园 

回到席上,见哈曼伏在以斯帖所倚的塌上,说他竟敢调戏王后,当时就命令 

把他绞死在他为末底改预备的绞架上面。于是,那个迫害犹太人的谕旨被撒 

销了。以斯帖更得国王的宠爱,末底改提任了宰相。除此之外,国王还允许 

全国的犹太人将他们的一切仇敌诛戮杀灭。 

     这一复仇事件是由于哈曼掣普珥择吉日之机设计谋害犹太人所引起的, 

所以犹太人称这个遇救的日子为普珥节,以后每年庆祝,诵读《以斯帖记》 

至今仍是普珥节仪式的主要项目。 

     这篇小说旨在鼓励当时处在外族压迫下的希伯来人忠于民族,忠于祖国 

的机智与情怀。《以斯帖记》作于公元前2世纪末叶,成书年代比《路得记》 

晚两百多年,因而在艺术上更为成熟。整篇小说情节围绕着女主人公展开, 

故事曲折动人,情节结构巧妙,穿插了必要的细节描写与心理刻画。它是《旧 

约》文学中的一篇著名作品。 

     c。《但以理书》 


… Page 52…

      《但以理书》属于启示文学,成书于公元前164年,共12章。它追溯 

400年前“巴比伦之囚”的生活年代犹太人所受的遭遇和灾难,隐喻当时叙 

利亚塞琉古王朝残酷统治下希伯来民族的苦难,借此来鼓励希伯来民族对叙 

利亚塞琉古王朝统治的反抗。小说的前6章写但以理等4个希伯米贵胄被虏 

到巴比伦后,学习并且精通了巴比伦的历史,占星术和圆梦术等学问。但以 

理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犹太人,他曾多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平息了巴比伦 

王的怒气,并使他皈依犹太神。后6章写但以理所见的幻象以及预言等等。 

其中说到天空刮过一阵狂风,四头怪兽在碧绿的海水中出没,象征巴比伦、 

米提亚、波斯、希腊等四个帝国定会象海市蜃楼一样消逝,预言外族统治必 

然没落,一个能解除犹太人种种苦难的救世主即将降临。小说高度赞扬了民 

族志士但以理的献身精神。 

      《旧约》的其它篇章也都有文学色彩。 



                      4。《旧约》文学的成就与影响 



      《旧约》文学是通过犹太教的三棱镜折射光彩反映现实的文学宝库。它 

以绚丽的光彩反映出古希伯来人的宗教、文化、经济、政治以及社会风习等 

方面的情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希伯来民族虔诚的宗教信仰,多灾多难的生 

活经历和坚毅不拔的顽强斗争精神,是古希伯来民族的百科全书,对后人了 

解和研究古希伯来民族的社会文化历史极有价值。就文学角度来看,也具有 

极高的成就和难以估量的极为深广的影响。 

     (1)《旧约》文学的辉煌成就 

      《旧约》作为一部古代文学汇集,反映出古代希伯来民族的整体文学成 

就。其中包括:神话:故事、诗歌、箴言、小说、诗剧等多种文学形式,其 

内容则包括了希伯来民族的宗教,文化、经济、政治以及社会风习等广阔的 

方面特别是希伯来民族的历史苦难。 

      《旧约》文学形成于古希伯来民族的悲剧时代,真实地透露了古希伯来 

人的喜悦欢乐、愤怒仇恨、凄苦悲惨、哀怨忧虑、嗟悔自咎、祈求希望等思 

想感情。因此,《旧约》中的文学作品便有了悲壮的故事,悲剧的人物,深 

沉的感情,深刻的哲理。《旧约》文学多是民间创作或无名氏之作,保留着 

口头文学的古朴,自然、清新、简炼、形象、生动的艺术风格。这些民间创 

作在整理和编纂的过程中,经过文人学士的加工修改,在艺术技巧上达到了 

很高的水平。从而成为后世作家、诗人学习的典范,成为欧洲文学的一个源 

头。 

      《旧约》是犹太教的经典,其成就远远超出文学之上。其教义通过文学 

形象所宣扬的公义精神,利他主义,道德观念,都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特别是其教义所宣传的无出世意识,无来世观念,无灵魂不死的思想,更利 

于人们珍惜现实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这一部希伯来民族在苦难时期形成的 

民族文化的经典,既是希伯来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更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 

     (2)《旧约》文学的巨大影响 

      《旧约》成为基督教《圣经》的组成部分之后,被译成希腊文和拉丁文, 

通过 《圣经》对欧美的文化产生了极为深广的影响。 

     a。哺育西方文化成长之乳 

     西方文化之源来自“二希”文化。所谓“二希”是指希腊与希伯来文化。 


… Page 53…

希腊文化经过罗马帝国的影响成为西方文化的一个源头;希伯来文化经过基 

督教中古文化传统,成为西方文化的另一个源头。“二希”文化对西方各个 

年轻国家文化的成长来说,就象是哺育婴儿的一对乳房。欧洲这个婴儿正是 

靠吸吮这对乳房的乳汁由野蛮进化到文明的。以《旧约》为重要组成部分的 

 《圣经》在中古欧洲新兴的民族的开化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不只是宗教、 

文化、哲学、历史、政治等方面的经典,而且还是当时人们必须遵循的法律 

和道德规范。近代英国的史学家格林说,英国是在《圣经》的哺育下成长和 

发展起来的国家。美国文化是英国文化的迁移。西欧各年轻国家也往往从《圣 

经》开始,使本国的思想、语言、文学走上规范化的道路。譬如马丁·路德 

用德文翻译了《圣经》,从而统一了德国的思想与文化。 

     b。西方文学艺术的摇篮 

      《旧约》是西方文学艺术的摇篮。欧洲中古代许多文学艺术作品的主题、 

题材、构思、结构、典型、意象都来源于《旧约》。在中古的欧洲,《圣经》 

尤其是《旧经》的神话传说,成为梦幻故事、奇迹故事、神秘剧、奇迹剧、 

教堂的壮美的建筑,五光十色的壁画,琳琅满目的浮雕等最常用最主要的题 

材。 

     自文艺复兴时期至19世纪的许多文学、绘画、雕塑、音乐等文艺作品, 

都以 《圣经》特别是《旧约》中的故事内容为题材。如意大利画家乔托的壁 

画《犹大之吻》、《逃亡埃及》,马萨乔的壁画《失乐园》,文艺复兴时期 

的巨匠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壁画《创世纪》、《最 

后的审判》,雕塑《摩西》、《大卫》,拉斐尔的壁画《圣母的婚礼》、《西 

斯廷圣母》、《所罗门的仲裁》,提香的绘画《基督与伪君子》、《玛丽亚 

升天》,丢勒的油画《四使徒》、《亚当和夏娃》以及《大卫青铜裸体塑像》, 

伦勃朗的名画 《扫罗与大卫》、《雅各为约瑟的儿子祝福》、《西达薛西、 

哈曼和以斯帖》等美术作品,又如海顿的《创世纪》,贝多芬的《庄严的弥 

撒曲》等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情节内容都来源于圣经故事。直至今天,许 

多艺术作品仍带着浓厚的圣经色彩,或是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圣经》特别是《旧约》又是西方近代文学发展的一个源头。由于宗教 

的影响,西方许多文学作品都具有浓厚的圣经色彩。他们或承袭《圣经》的 

思想,或追求《圣经》的意象,或模仿《圣经》的构思,或吸取《圣经》的 

技巧,或描写《圣经》的人物,或采用《圣经》的故事。如意大利作家但丁 

把《圣经》的神话材料用于自己的著作,写出了名著《神曲》;薄伽丘的《十 

日谈》是反宗教著称,但也运用了《圣经》中的故事和人物;乔叟的作品《坎 

特伯雷故事集》多次采用了 《圣经》的材料。据美国学者樊戴克统计,莎士 

比亚的每一部剧本平均引用《圣经》多达14次。班扬的寓言小说《天堂之路》 

直接或间接引用《圣经》语言达280处之多。英国诗人拜伦运用 《圣经》中 

该隐杀弟的故事,另铸新意写了诗剧《该隐》。他还运用《圣经》材料写了 

悲剧《天上和人间》以及其它名诗。雪莱醉心于《圣经》文学,夏洛蒂、勃 

朗特、哈代、普希金、托尔斯泰等著名作家的作品都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 

      《圣经》对于现代各流派的影响同样很大。如:象征派戏剧代表作家比 

利时梅特林克写了剧本《耶稣与淫妇》,俄国象征派诗人布络克的长诗《十 

二个》,英国戏剧家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 

克纳的名作《押沙龙,押沙龙》等等,都成功地运用了《圣经》的材料。 


… Page 54…

     总之,从中古以来,《圣经》成了文学艺术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思想与素材源泉。《圣经》特别是《旧约》可以无愧地称为西方乃至世界文 

学艺术的摇篮。 

     c。成为世界性的成语典故 

     作为基督教经书的 《圣经》,特别是其中的《旧约》,不仅是西方社会 

的精神支柱,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各民族各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 

往、融合,已成为世界人民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其中一些故事所形成的成 

语典故已经通行于世界。例如: 

      “禁果”指被禁而更想得到的东西。 

      “原罪”成了人类要赎罪的由来。 

      “十诫”成了神圣的律法与诫令代称。 

      “大卫”喻指勇敢的男英雄。 

      “该隐”意指骨肉相残。 

      “参孙”比喻力大无穷的人。 

      “约伯”喻指极有忍耐力的人。 

      “雅歌”指无上的杰作。 

      “洗礼”指经受锻炼或考验。 

      “基石”形容牢固的基础或关键部分。 

      “福音”意为好消息。 

      “撒旦”是魔鬼的别称。 

      “和平鸽”是和平友好的象征。 

      “哥利亚”喻指徒有勇士外表的人。 

      “大利亚”用指不忠诚的女人。“十字架”成为苦难的象征。“替罪羊” 

用指替人承担罪责而受过。“和事佬”意指为调解纠纷而和稀泥的人。“绊 

脚石”是障碍的同义词。“伊甸乐园”是福地、天堂的意思。“挪亚方舟” 

是灾难时代的救星或危境中的避难所。“无花果叶”原是遮盖裸体人像的装 

饰物,后转义为遮羞布的含义。“亚伯拉罕”是长寿者的代名词。“三位一 

体”原指上帝只有一个,包括圣父、圣子、圣灵(或称圣神)三个“位格”, 

后泛指三个人或三种物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