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针灸甲乙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01-针灸甲乙经-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脏真 
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 
长夏,胃微软弱曰平,胃少软弱多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软(《素》 
作弱)甚曰今病,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脏真 
高于肺,肺行营卫阴阳也。 
冬胃微石曰平,胃少石多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脏真 
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手,脉之宗气也。盛喘数绝者。 
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诊得胃脉则能食,虚则泄也。 
心脉揣(《素问》作搏)坚而长,病舌卷不能言。其软而散者,病消渴(《素》作烦) 
自已。 
肺脉揣(《素》作搏,下同)坚而长,病唾血。其软而散者,病灌汗,至令不复散发。 
肝脉揣坚而长,色不青,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病溢 
饮。溢饮者,渴渴多饮,而溢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胃脉揣坚而长,其色赤,病折髀。其软而散者,病食痹痛髀。 
脾脉揣坚而长,其色黄,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病足 肿,若水状。 
肾脉揣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病折腰。其软而散者,病少血,至令不复。 
夫脉者,血气之府也。长则气和,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 
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之绰绰(一本作 
绵绵)其去如弦绝者死。 
寸口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沉而坚者,病在中;寸 
口脉浮而盛者,病在外;寸口脉中手促上数(《素问》作击)者,曰肩背痛;寸口脉紧而 
横坚 
热;寸口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寸口脉小实而坚者,曰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者,谓之久病 
;脉浮滑而实大(《素问》作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病甚有胃气而和者,曰病无他;脉急 
者 
曰病无他,反四时及不间脏曰死。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积气(一本作积厥)。 
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不足病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涩则病积溲血。 
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涩则病积心腹时满。 
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滑则病心风疝,涩则病积时善惊。 
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涩则病积时善癫疾。 
少阳有余,病筋痹胁痛,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 
太阴厥逆, 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 
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 
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 语,治主病者。 
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 
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 
者死。 
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血呕血,不可治,惊者死。 
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吐沫,治主病者。 
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者死,不热者可治。 
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 
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痛,治主病者。 
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癫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 
气受也。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 (音顺)仆 
。诸浮而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其有躁者,在手。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 
有静者,在足。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其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 
阳气有余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为无汗而寒。推而外之,内而 
不外者,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者,中有热也。推而上之,下而不上者,腰足清 
也。推而下之,上而不下者,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卷四
经脉第一(下)
属性: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三阳者,太阳也,至手太阴而弦,浮而不沉,决以 
度,察以心,合之阴阳之论。二阳者,阳明也,至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一 
阳者,少阳也,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此少阳之病也,搏阴则死。三阴者,六经之 
所主也,交于太阴,伏鼓不浮,上空至心。二阴至肺,其气归于膀胱,外连脾胃。一阴独至 
,经绝气浮不鼓,钩而滑。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属相并,缪通五脏,合于阴阳。先至为 
主,后至为客。三阳为父,二阳为卫,一阳为纪;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二阳 
一阴,阳明主脾(一本无脾字)病,不胜一阴,脉软而动,九窍皆沉。三阳一阴,太阳脉胜, 
一阴不能止,内乱五脏,外为惊骇。二阴二阳,病在肺,少阳(一作阴)脉沉,胜肺伤脾,故外 
伤四肢。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詈妄行,癫疾为狂。二阴一阳,病出于肾,阴气客游 
于心,脘下空窍,堤闭塞不通,四支别离。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 
知,喉嗌干燥,病在土脾。二阳三阴,至阴皆在,阴不过阳,阳气不能止阴,阴阳并绝,浮 
为血瘕,沉为脓 也。三阳独至者,是三阳并至,并至如风雨,上为癫疾,下为漏血病。三 
阳者,至阳也。积并则为惊,病起如风霹雳,九窍皆塞,阳气滂溢,嗌干喉塞。并于阴则上 
下无常,薄为肠 。此谓三阳直心,坐不得起卧者,身重,三阳之病也。 
黄帝问曰∶脉有四时动奈何?岐伯对曰∶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 
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 
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 
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如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 
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持脉有道,虚静为宝。 
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 
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也。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 
虚,故邪从之。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为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 
醉而使内也。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 
出当风。 
青脉之至也,长而弦,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 ,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 
法,腰痛足清头痛(一本云头脉紧)。 
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少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脉弱以滑 
,是有胃气,命曰易治,治之趋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 
;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谓之不治。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 
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名曰逆四时。未有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 
浮大,病热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而脉实坚,病在外而脉不实坚者,皆为难 
治,名曰逆四时也。 
曰∶愿闻虚实之要?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 
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气盛身寒气虚 
身热曰反,谷入多而气少曰反,谷不入而气多曰反,脉盛血少曰反,脉少血多曰反。气盛身 
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其下也;谷入 
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脉少血多者,饮中热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 
,此谓反也。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入实者,左 
手开针孔也;入虚者,左手闭针孔也。 
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脉不夺色夺者,久病也;脉与五色俱夺者,久病也;脉与五 
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 
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 
,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中事也。粗大者, 
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 
腹胀身热脉大(一作小),是一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泄脉大者,是二逆也;血衄不止 
脉大者,是三逆也;咳且溲血脱形,脉小而劲者,是四逆也;咳脱形,身热脉小而疾者,是 
五逆也。如是者,不过十五日死矣。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胀便(一作 
后)血,其脉大时绝,是二逆也;咳溲血,形肉脱,喘,是三逆也;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 
疾,是四逆也;咳呕腹胀,且飧泄,其脉绝,是五逆也。如是者,不及一时而死矣。工不察 
此者而刺之,是谓逆治。 
治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着痹不移, 
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及后下血 ,笃重,是四 
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五逆也。 
五实死,五虚死。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是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 
,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是谓五虚。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 
。此其候也。 
心脉满大,痫 筋挛。肝脉小急,痫 筋挛。肝脉瞀闷,有所惊骇,脉不至若喑, 
不治 
。肝肾脉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为惊。心脉揣(《素问 
》揣作搏,下同)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揣为肺疝。三阳急为瘕。二阴急为痫厥(一本作二阴急 
为疝)。二阳 
,血湿(《素问》作温)身热者死。心肝 亦下血,二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涩为肠 , 
其身热者死,热甚(《素》作热见)七日死。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 
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喑舌转者,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喑三岁起。年不满二十 
者三岁死。脉至而揣,衄血身有热者死。脉来悬钩浮者为热(《素》作常脉)。 脉至而揣 
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脉至而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脉至浮合,浮合如 
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予夺也,草干 
而死。脉至如丛棘(《素》作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脉至如省客,省客者 
脉寒(一本作塞)如故也,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而死。脉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 
,榆荚落而死。脉至如横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 
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脉至如交棘(《素》作交漆)交棘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 
日而死。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是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花生而死。脉至如颓土之 
状,按之不足,是肌气予不足也,五色见黑白,累发而死。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 
之益大,是十二俞之气予不足也,水冻而死。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 
五脏寒热(《素》作菀热),寒热独并于肾,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脉至如丸,滑不着 
(《素》作不直)手,丸滑不着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而死。脉至 
如舂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卷四
病形脉诊第二(上)
属性:黄帝问曰∶邪气之中人奈何?高下有度乎?岐伯对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身半以下者 
,湿中之;中于阴则留腑,中于阳则留脏。曰∶阴之与阳,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 
贯也,如环之无端。夫邪之中人也,或中于阴,或中于阳,上下左右,无有恒常。曰∶诸阳 
之会,皆在于面,人之方乘虚时及新用力,若热饮汗出,腠理开而中于邪,中于首则下阳 
明,中于面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中于膺背两胁,亦中其经。中于阴者,常从臂 
始。夫臂与 ,其阴皮薄,其肉淖泽,故俱受于风,独伤于其阴也。曰∶此故伤其脏 
乎?曰∶身之中于风也,不必动脏。故邪入于阴经,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容,故还之于 
腑。是故阳中则留于经,阴中则留于腑。曰∶邪之中脏者奈何?曰∶恐惧忧愁则伤心。形寒 
饮冷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有所堕坠,恶血留内,有所大怒, 
气上而不能下,积于胁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以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 
,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曰∶五脏之中风奈何?曰∶阴阳俱相感,邪乃得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 
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 
而为臭,其浊气下出于胃而走唇舌而为味。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而皮又浓,其肉坚,故 
大热甚,寒不能胜之也。虚邪之中身也,洒淅动其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 
,若存若亡,有形无形,莫知其情。夫色脉与尺之皮肤相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