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针灸甲乙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01-针灸甲乙经-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俱有余也,急泻其邪,调其虚实。故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故曰刺不 
知逆顺,真邪相搏,实而补之,则阴阳血气皆溢,肠胃充郭,肺肝内胀,阴阳相错。虚而泻 
之,则经脉空虚,血气枯竭,肠胃慑辟,皮肤薄着,毛腠夭焦,予之死期。故曰用针之要 
,在于知调,调阴与阳,精气乃充,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故曰上工平气,中工乱经,下 
工绝气危生,不可不慎也。必察其五脏之变化,五脉之相应,经脉之虚实,皮肤之柔粗,而 
后取之也。 

卷五
针道外揣纵舍第七
属性:黄帝问曰∶夫九针少则无内,大则无外,恍惚无穷,流溢无极,余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 
时之变也,余愿浑求为一可乎?岐伯对曰∶夫唯道焉,非道何可大小浅深离合为一乎哉。 
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是谓阴阳之极,天地之盖。曰∶持针纵舍奈何?曰∶ 
必先明知十二经之本末,皮肤之寒热,脉之盛衰滑涩。其脉滑而盛者病日进,虚而细者 
久以持,大以涩者为痛痹,阴阳如一者病难治。察其本末上下,有热者病常在,其热已 
衰者,其病亦去矣。因持其尺,察其肉之坚脆、大小、滑涩、寒热、燥湿。因视目之五色, 
以知五脏而决死生。视其血脉,察其五色,以知寒热痹痛。曰∶持针纵舍,余未得其意也? 
曰∶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先知虚实,而行疾徐。左手持骨,右手循之,无与肉 
裹。泻欲端正,补必闭肤。转针导气,邪气不得淫 ,真气以居。曰∶捍皮开腠 
理奈何?曰∶因其分肉,左别其肤。微内而徐端之,适神不散,邪气得去也。 

卷六
八正八虚八风大论第一
属性:黄帝问曰∶岁之所以皆同病者,何气使然?少师对曰∶此八正之候也。候此者,常以冬 
至之日。风从南方来者,名曰虚风,贼伤人者也。其以夜半至者,万民皆卧而不犯,故其岁 
民少病。其以昼至者,万民懈惰而皆中于邪风,故民多病。虚邪入客于骨而不发于外,至其 
立春,阳气大发,腠理开。有因立春之日,风从西方来,万民皆中虚风。此两邪相搏,经气 
结代,故诸逢其风而遇其雨者,名曰遇岁露焉。因岁之和而少贼风者,民少病而少死;岁多 
贼风邪气,寒温不和,则民多病而死矣。 
曰∶虚邪之风,其所贵贱何如,候之奈何?曰∶正月朔日,风从西方来而大,名曰白骨 
。将国有殃,人多死亡。正月朔日,平旦西北风行,民病多,十有三也。正月朔日,日中北风 
,夏,民多死(一作多病)者。正月朔日,平旦北风,春,民多死者。正月朔日,夕时北风, 
秋,民多死者。正月朔日,天时和温不风,民无病;大寒疾风,民多病。二月丑不风,民多 
心腹病。三月戌不温,民多寒热病。四月巳不暑,民多瘅病。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诸所 
谓风者,发屋拔树,扬沙石,起毫毛,发腠理者也。风从其冲后来者,名曰虚风,贼伤人者 
也,主杀害,必谨候虚风而谨避之。避邪之道,如避矢石,然后邪弗能害也。 
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其气主为热。 
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肉,其气主为弱。 
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 
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之脉,脉绝则泄,脉 
闭则结不通,善暴死。 
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于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寒 
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 
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儿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其气主为湿。 
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胃,外在于肌,其气主为体重。 
凡此八风者,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患。三虚相搏,则为暴病卒死。两虚一实,则为 
淋露寒热。犯其雨湿之地则为痿。故圣人避邪,如避矢石。其三虚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 
枯矣。曰∶四时八风之中人也,因有寒暑。寒则皮肤急,腠理闭;暑则皮肤缓,腠理开。贼 
风邪气,因得以入乎?将必须八正风邪,乃能伤人乎?曰∶贼风邪气之中人也,不得以时。然 
必因其开也,其入深,其内亟(一作极)也疾,其病患也卒暴;因其闭也,其入浅以留,其病 
人也徐以迟。曰∶其有寒温和适,腠理不开,然有卒病者,其故何也?曰∶人虽平居,其腠 
理开闭缓急,固常有时也。夫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 
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 , 垢着。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亦不深。至其 
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血气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缓,腠理开,毛发薄, 
垢泽。当是之时,遇贼风,其入深,其病患卒暴。曰∶人有卒然暴死者,何邪使然? 
曰∶得三虚者其死疾;得三实者邪不能伤也。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人气乏 
少,因为贼风邪气所伤,是谓三虚。故论不知三虚,工反为粗。若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 
时之和,虽有贼风邪气,不能伤也。 

卷六
逆顺病本末方宜形志大论第二
属性:黄帝问曰∶治民治身,可得闻乎?岐伯对曰∶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 
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者,夫唯顺而已矣。故入国问其俗,临病患问所便。曰∶便病奈 
何?曰∶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 
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色,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 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 
寒,肠中热,则胀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少腹痛胀。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 
两者相逆,治之奈何?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曰∶便 
其相逆者奈何?曰∶便此者,食饮衣服,欲适寒温。寒无凄怆,暑无出汗。食饮者,热无灼 
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搏持,乃不致邪僻。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 
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先病而后生热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 
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先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 
者治其本。人有客气同(同一作固)气,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便利治其本。病发而有 
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察 
间甚而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小大不利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 
东方滨海傍水,其民食鱼嗜咸。鱼者使人热中,咸者胜血。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多 
壅肿,其治宜砭石。 
西方水土刚强,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 
北方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 
南方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臊,故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 
其治宜微针。 
中央其地平以湿,天地所生物者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 
按跷。故圣人离合以治,各得其宜。 
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乐志乐,病 
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苦,病生于困竭(一作咽喝),治之以甘药。形数惊恐,经 
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醴。是谓五形。故志曰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 
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气恶血,刺少阴出血恶血,刺厥阴出血恶气。 

卷六
五脏六腑虚实大论第三
属性:黄帝问曰∶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也?岐伯对曰∶神有有余,有不足;气 
有有余,有不足;血有有余,有不足;形有有余,有不足;志有有余,有不足。心藏神,肺 
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志意通达,内连骨髓,而成形。五脏之道。皆出于经渠, 
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故守经渠焉。 
神有余则笑不休,不足则忧(《素问》作悲,王冰曰作忧者误)。血气未并,五脏安定 
,邪客于形,凄厥(《素问》作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故命曰神之微。神有余则泻其 
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者,视其虚络,切而致之,刺而 
和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曰∶刺微奈何?曰∶按摩勿释,着针勿 
斥,移气于足(《素问》作不足),神气乃得复。 
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血气未并,五脏安定,皮肤微病,命曰白气微泄 
。有余则泻其经渠,无伤其经,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不足则补其经渠,无出其气。曰∶刺 
微奈何?曰∶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故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乱散,无所 
休息,气泄腠理,真气乃相得。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慧(《素问》作恐)。血气未并,五脏安定,孙络外溢,则络有留 
血。有余则刺其盛经,出其血。不足则视其虚,内针其脉中,久留之血至(《素问》作而 
视),脉大,疾出其针,无令血泄。曰∶刺留奈何?曰∶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 
于经,以成其病。 
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一作溢)动 
,名曰微风。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阳络。曰∶刺微奈何?曰∶取分肉间,无中其经 
,无伤其络,卫气得复,邪气乃索。 
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骨节有伤。有余则泻。然筋血者 
出其血,不足则补其复溜。曰∶剌未并奈何?曰∶即取之无中其经,以去其邪,乃能立 
虚。 
曰∶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曰∶血气已并,阴阳相顷,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 
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 
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闷,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素》作善忘)。曰∶血 
并于阴,气并于阳,如是血气离居。何者为实,何者为虚?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 
泣不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 
耳。乃言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无实乎?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 
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脉,俱注(一作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 
。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曰∶实者何道从来。 
虚者何道从去?曰夫阴与阳,皆有输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 (音巡)平(《素 
》作均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名曰平人。夫邪之所生,或生于阳,或生于阴。其生于 
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起居,阴阳喜怒。曰∶风雨之伤人奈何?曰∶ 
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乃注于大经脉 
,血气与邪气并客于分腠之间,其脉坚大,故曰实。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按之则痛。曰∶ 
寒湿之伤人奈何?曰∶寒湿之中人也,皮肤收(《素问》作不收),肌肉坚紧,营血涩,卫气 
去,故曰虚。虚者摄辟气不足,血涩,按之则气足温之,故快然而不痛。 
曰∶阴之生实奈何?曰∶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故曰 
实。曰∶阴之生虚奈何?曰∶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空虚,因寒饮食,寒气动脏(一作 
重满),则血泣气去,故曰虚。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不知所由然?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不通则寒 
独留于外,故寒栗。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焦(《素问》作下脘)不 
通,胃气热,熏胸中,故内热。上焦不通利,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素问》下有玄府二字) 
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 
血凝泣,凝则腠理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曰∶阴与阳并,血气与并,病形已成,刺之奈何?曰∶刺此者取之经渠,取血于营, 
取气于卫,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曰∶血气已并,病形已成,阴阳相顷,补泻奈何?曰 
∶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 
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乃屈。曰∶ 
补虚奈何?曰∶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 
疾出针,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精气乃得存,动后时(《素问》作动 
气后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曰∶虚实有十,生于五脏五脉耳。夫十二经脉 
者,皆生百(《素》作其)病,今独言五脏。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 
被经脉,经脉之病者,皆有虚实,何以合之乎?曰∶五脏与六腑为表里,经络肢节,各生虚 
实,视其病所居,随而调之。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诸卫,病在肉 
,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 针 
药熨。病不知所痛,两跷为上。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病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则 
巨刺之。必谨察其九候,针道毕矣。 

卷六
阴阳清浊顺治逆乱大论第四
属性:黄帝问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岐伯对曰∶五行 
有序,四时有分,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