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前期政治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政治史-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兰教长老”,是解释法典的最高权威。伊斯兰教经典被当作国家的根本法典, 

穆夫梯根据自己对法典的解释进行判决。在地方政府机构上,全国分为 31 

个省,250个县,分别设省长和县长统治。在农村,则设立谢赫 (村长)以 

监管农民。在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农村,还建立了连环保的制度,一人有“罪”, 

株连全村。奥斯曼政府还有一套镇压人民的强大的国家机器。帝国军队的核 

心是近卫步兵,执行强制收税和军事镇压的任务。特务机构的人员遍布阿拉 

伯各国。奥斯曼帝国还在阿拉伯各国中推行同化政策和愚民政策,在国家机 

关、法庭和学校,强制使用土耳其语。 

     农民被称为“嫩伊亚”,意即“牲畜”。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土 

地所有权,不经主人同意,不得离开。16世纪时的国家法律明文规定,农民 

如擅自离开,地主有权在15年至20年内追回。农民除了缴纳繁重的赋税外, 

还要为地主和国家服各种徭役。伊斯兰教徒须缴纳什一税,非伊斯兰教徒则 

要交更重的土地税。如果缴不出租税,就会受到鞭打和酷刑。如果逃亡,则 

会被追捕回来治罪,以至处以死刑。城市的手工业者和小商贩,其遭遇与农 

民一样。 

     奥斯曼统治者宣布,帝国的土地,全归国有,实际上是规定土地的最高 

所有权归苏丹。国有地称为“米尔”,全国最好的土地归苏丹一人所有,收 


… Page 99…

入由苏丹和王宫享用。文武大臣的禄田称为“哈斯”。以采邑形式分封给封 

建主的土地,称为“西巴哈”,领有领地的封建主必须为苏丹提供兵役。能 

提供5名以上骑兵的采邑称“札美特”,提供5名骑兵的采邑称“提马尔”。 

清真寺所有的土地,称“瓦克夫”,贵族的私有土地称“穆尔克”。 

     (3)人民起义和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奥斯曼帝国多次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封建 

主向农民收取的苛捐杂税也越来越多。从农民那里掠夺来的财富,源源不断 

地流入封建统治者手中。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阿拉伯人民不断掀 

起反对奥斯曼帝国的起义。 

     1511年,小亚细亚东部发生反对重税的起义。起义领袖是沙·库鲁,他 

自称是“救世主”,以传教为名,高举什叶派旗帜,号召人民拒绝服从苏丹, 

并在锡瓦斯和凯塞里多次打败苏丹军队。苏丹塞里姆一世残酷地镇压了起 

义,4万多居民惨遭杀害。1518年,在小亚细亚的卡拉希萨尔和尼克萨尔一 

带,发生由努尔·阿里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农民要求废除一切苛捐杂税。 

苏丹军队多次进攻才镇压这次起义。但一年后,即1519年,在托卡特爆发了 

由哲拉尔领导的反对奥斯曼封建主的暴行和各种苛捐杂税的农民起义。起义 

军多达2万之众,占领了卡拉希萨尔,并曾一度进军安卡拉。塞里姆派军队 

到小亚细亚,在卡拉希萨尔附近击败起义军。哲拉尔惨遭杀害。以后,所有 

类似的农民起义都称做“哲拉尔”。而小亚细亚的农民起义更是从不间断。 

1525—1526年,小亚细亚东部又爆发由卡林德尔领导的有土耳其人和库尔德 

游牧人参加的人民起义。卡林德尔自称“沙赫”(王),提出减轻赋税,把 

土地和牧场归还农民的口号。起义军有3万多人,多次打败官兵,占领马拉 

提。苏丹从伊斯坦布尔调来大批增援部队才把起义镇压。 

     16世纪末17世纪初,小亚细亚东部的人民起义又掀起了新的浪潮。同 

时,帝国境内的民族独立斗争也不断爆发。1599年,安那托里亚的中部和东 

部地区,卡拉·雅兹吉领导牧民举行起义,起义者于1600年占领凯塞里城。 

雅兹吉自立为苏丹,任命官吏,发布命令,征收赋税,拒绝服从伊斯坦布尔 

政权。起义军与官兵斗争了5年,后来因混入起义的封建主背叛,起义才被 

镇压失败。 

     1608年,詹普拉德·奥格鲁领导叙利亚、黎巴嫩人民为争取独立而斗争。 

他宣布脱离奥斯曼,并劝说地中海国家共同反对土耳其。苏丹采取极其残酷 

的手段实行镇压,被屠杀的据传就有10万人。与此同时,巴尔干和北非都爆 

发了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民族独立斗争。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沉重 

地打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阶级内部也不稳定。巴格达、埃尔祖鲁姆、鲁美利亚 

等地的大封建贵族先后抗命,反对帝国的统治,有的贵族甚至拥兵割据,俨 

然成为土皇帝。一些大封建主勾结近卫军上层分子,不时发动宫廷政变。如 

1622年苏丹奥斯曼二世被杀,第二年穆斯塔发一世又被推翻。政变的频发削 

弱了帝国的统治力量。 

     国际形势也越来越不利于奥斯曼帝国。1569年,奥斯曼帝国被俄国打 

败。1571年,奥斯曼海军被西班牙和威尼斯联合舰队打败。同伊朗的战争导 

致最后只好放弃南高加索。同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于1606年签订条约后,不 

得不承认与匈牙利的哈布斯堡王室享有平等地位,停收年贡。 

     到 17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开始走向衰 


… Page 100…

落。 

                           7。伊朗萨非王朝政治 



     (1)萨非王朝的建立 

     15世纪初,在中亚兴起的铁木儿帝国发生分裂。铁木儿的后裔仍然统治 

着伊朗东部呼罗珊一带和中亚地区,但他们经常发生内讧。伊朗西部和阿塞 

拜疆一带先后出现两个突厥人的王朝:黑羊王朝和白羊王朝。黑羊王朝即卡 

拉科雍鲁(1378—1468年),起初领有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一部分,约于 

1410年独立,不久征服了格鲁吉亚、法尔斯和克尔曼诸地。白羊王朝即阿克 

科雍鲁,在1378年从铁木儿那里得到亚美尼亚的一部分和美索不达米亚作为 

封地,后来取代铁木儿王朝在伊朗的统治,并于 1468年合并黑羊王朝的领 

土。1500年,北方游牧部落乌兹别克人侵入中亚,铁木儿帝国灭亡。 

     在铁木儿帝国和突厥人统治东西伊朗时,南阿塞拜疆阿达比尔地区凯绥 

尔巴什部落(波斯语,意为红头巾,因其部落居民以十二角红巾缠头,故名) 

在领袖伊思迈尔的率领下,逐渐联合附近七个突厥部落,势力日益强大。伊 

思迈尔的军队于1502年在舍路尔一役中打败白羊王朝的主力部队,占领南阿 

塞拜疆、伊朗中部和西部,白羊王朝灭亡。伊思迈尔宣布自立为沙赫(国王) 

 (1502—1524年),建立萨非王朝,以大不里斯为首都。伊思迈尔本来信奉 

逊尼派,由于什叶派在伊朗影响很大,他转而定什叶派为国教,企图借此统 

一思想,笼络他属下来自各地部落和黑羊、白羊两朝的余众。 

     萨非王朝的统治地位初步稳定之后,伊思迈尔致力于征服伊朗全境,并 

对外扩张。1507年占领亚美尼亚、库尔德斯坦,1508年占领巴格达和整个两 

河流域。1510年,伊思迈尔在莫夫(木鹿)附近以1。7万人的兵力击败乌兹 

别克汗2。8万军队,乌兹别克汗兵败身亡,伊思迈尔进占呼罗珊直到阿姆河 

流域一带。萨非王朝的版图东包括阿富汗,西抵幼发拉底河,北达阿姆河, 

南到波斯湾。以后,萨非王朝又继续向西推进,与奥斯曼帝国争夺伊拉克、 

库尔德斯坦、南高加索等地,展开了断断续续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 

     (2)阿拔斯一世统治下的伊朗 

     伊思迈尔在与奥斯曼帝国的争夺过程中,于 1524年惨遭失败,他本人受 

伤落马,险些被俘,首都大不里斯一度被攻陷。为避开土耳其的袭击,国王 

太美斯普 (1524—1576年)于1548年左右迁都卡兹文。1555年,伊土缔结 

和约,土耳其占领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伊朗则保有南高加索的全部领 

土,格鲁吉亚由两国瓜分,应伊朗请求,土耳其对到麦加、麦地那朝圣的伊 

朗香客负责安全保护。 

     16世纪70到80年代,伊朗发生人民起义,大不里斯城的平民和手工业 

者夺取政权达两年之久。1578年,土耳其又乘机入侵伊朗,阿塞拜疆的部分 

封建主和土耳其人相勾结,背叛伊朗,使阿塞拜疆和伊朗西部一度被土耳其 

占领。同时,乌兹别克汗又侵入呼罗珊。伊朗正处于内外交困之时,阿拔斯 

一世(1587—1629年)即位了。 

     阿拔斯统治初期,首先抑制大封建主的骄横和独立倾向。于建立萨非王 

朝有功的突厥部落首领,这时已经变成占地极广与王室抗衡的大地主。如七 

部落之一的祖尔卡达尔部落首领占有法尔斯和克尔曼的广大地区,征收赋 

税,蓄养私兵,私设法庭,俨然如独立的君主。另有一些拥有世袭土地的大 

贵族,不听中央指令,独断擅权。如吉梁的封建主就擅自派使节去土耳其。 


… Page 101…

阿拔斯依靠伊朗封建主和大商人的力量,打击封建主,没收半数以上大封建 

主的领地,限制封建割据势力,充实王室的土地,加强中央政权。 

     阿拔斯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中央设最高会议(爱米尔会议), 

由国王指定7个突厥部落的军事贵族、官吏与伊斯兰教长老的代表组成。最 

高会议仅是国王的咨询机构,国王是绝对的统治者。行政方面由首相总理政 

务。地方设州,由地方的大贵族担任州长。为了限制州长的军政权力,又派 

出直接受制于中央的官吏监督州长的行动。1598年,阿拔斯把首都由卡兹文 

迁到伊斯法罕。伊斯法罕地处伊朗中心,受突厥部落影响较小。阿拔斯选用 

大量伊朗人担任政府重要官职,逐渐抑制阿塞拜疆和突厥部落贵族的势力。 

伊朗人在国家机关中的地位显著提高,有利于中央集权。 

     为了削弱突厥部落的军事力量,阿拔斯把突厥部落兵的人数由8万减为 

3万,并将一些部落军队分为两部分或三部分,分别派驻不同地区,同时建 

立正规军,编制步兵和骑兵两个兵种,另组建由国王统辖的近卫军。军事改 

革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加强了对外扩张的力量。伊朗内部局势稳定后,阿 

拔斯又开始了对外扩张战争。1597年从乌兹别克手里夺回赫拉特地区和呼罗 

珊全境。1607年,他对土耳其宣战,收复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 

库尔德斯坦等地。萨非王朝达到鼎盛时期,伊朗一跃成为西亚的强大国家。 

     (3)人民起义 

     萨非王朝时期,伊朗的农民绝大多数处于封建依附地位,农民负担沉重, 

国王和地方官吏贪婪残暴,再加上严重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大规模的农 

民起义不断爆发。 

     1571年,国内瘟疫流行,阿塞拜疆的吉梁地方爆发了农民和城市贫民起 

义。1573年,大不里斯手工业者和城市平民起义,贵族、大臣、阿訇等或被 

赶走,或被杀死,起义者占领城市达两年之久。 

     曾被奥斯曼占领的南高加索地区,在17世纪初被阿拔斯收复后,伊朗封 

建统治者残酷剥削这些地区,再加上长年遭受战火的破坏,人民生活极为贫 

困。1614和1623年,格鲁吉亚人民两次举行起义。 

     1624至1625年,在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爆发了农民起义。起义领袖是 

教士麦赫鲁·巴巴。他在传教中谴责了虚伪和腐化的教士,号召人民不要对 

他们捐赠任何财物,主张恢复原始基督教的平等。起义农民拥护麦赫鲁的传 

教,和他共同战斗,袭击大主教和主教。在埃里温的战斗中,农民起义军失 

败,麦赫鲁被俘,在严刑拷打后被驱逐出境,下落不明。 

     1629年,阿拔斯死后不久,吉梁又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中心在养 

蚕业集中地拉希占和勒什特。萨非王朝的苛捐杂税是这次起义的导火线。起 

义者占领贵族的邸宅,把贵族的财产分给穷人。一些地方封建主混入起义队 

伍,拥立一个破落贵族作领袖,号称“阿迪尔·沙赫”(意为公正的君主), 

由伊斯兰教长老辅佐,称“国家总督”。起义者占领勒什特,打开国王的仓 

库,将生丝分给穷人。由于没有明确的纲领,起义遭到伊朗政府的残酷镇压, 

阿迪尔·沙赫被伊朗国王亲自用弓箭射死。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萨非王朝的 

统治。 

     1507年,葡萄牙人占领波斯湾口的忽鲁谟斯。1622年,阿拔斯的军队和 

英国舰队攻下忽鲁谟斯。英国东印度公司借口反葡有功,在伊朗取得建立商 

站和商品免税特权。17世纪,荷兰排挤英国,在伊朗的对外贸易中占据首位。 

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伊朗。 


… Page 102…

            八、美洲、非洲人民早期反殖民主义的政治斗争 



     新航道开辟后,紧随其后的是西欧的早期殖民侵略活动。美洲成了欧洲 

殖民者的金银产地,非洲成为欧洲殖民者猎获黑奴的场所。面对殖民者的侵 

略掠夺,美洲、非洲人民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早期反殖民主义斗争。 

                   1。美洲人民的早期反殖民主义斗争 



     (1)美洲印第安人的社会 

     美洲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是来自亚洲蒙古族人的后裔。15世纪 

末哥伦布来到美洲时,误认为到了东方的印度,故把当地的居民称作“印第 

安人”。在美洲印第安人中,以马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最为先进,他 

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达到了印第安人的最高峰。到16世纪初,美洲印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