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前期政治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政治史-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世袭;(2)新发现土地上全部收入的1/20归麦哲伦所有,19/20归西班牙 

  国王所有;(3)西航船队的装备费用由西班牙王室负担。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一支由5艘旧船和 

  265名船员 (其中包括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意大利人、法兰西人、日耳曼 

  人、英吉利人、西西里人、希腊人、马来人等)组成的被视为“漂浮的棺材” 

  的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圣卢卡尔港出发。船队越过大西洋,沿巴西 

  海岸南下。在1520年4月,船队抵达圣求安港时,由于部分船长和神甫的煽 

  动,船队发生叛乱。麦哲伦采取果断措施,派水手刺杀叛乱船长,终于平息 

  了叛乱。10月21日,船队在南纬52度找到一个海峡。海峡通道弯弯曲曲, 

  潮流急湍,航行险象环生。“圣安东尼奥号”船利用探航之机,潜逃返回西 

  班牙。“圣地亚哥号”船早就触礁沉没。这时,只剩下3艘船的麦哲伦船队, 

  用了28天时间通过了这个海峡,进入了浩瀚无边的“南海”。后人把这个海 

  峡叫做“麦哲伦海峡”。 

       从1520年11月28日至1521年3月初,麦哲伦船队在“南海”上航行 

  了3个多月,因一路上风平浪静,麦哲伦便把“南海”改名为“太平洋”。3 

  月6日,船队到达马里亚纳群岛。16日,抵达菲律宾的萨马岛(三描岛)。 

  为了征服菲律宾,麦哲伦干预岛上居民的内讧。4月26日,麦哲伦指挥60 

  多个队员向马克坦岛进攻,结果被当地首领拉普拉普的战士杀死。麦哲伦死 

  后,船队在菲律宾海域转游了7个多月,弄到了大量的香料。1521年12月 

  21日,船队横渡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522年9月6日回到西班牙。其 

  时船队的5艘船只仅剩下1只。生还的仅18人。但这次远航所运回的香料, 

  出售后获得相当航行费用2500%的暴利。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成功,证明了地 

  球是圆的。这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变化作出了贡献。 

       (5)新航道的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美洲大陆的发现和环绕地球航行的成功,对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产 

  生了重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 

  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地 

  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 

                                                                         ① 

  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随着世 

  界贸易的扩大,西欧各国商人的活动不再以欧洲为限,它们的殖民地和贸易 

  港口遍及亚、非、拉美各洲,欧、亚、美、非各洲渐渐地联结在一起,使世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第252 页。 


… Page 14…

界各国、各地区逐渐依赖于整个世界,统一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一些新的 

商品加入了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如美洲的糖、可可、烟草、棉花、马铃薯、 

花生等由西班牙商人贩运到欧洲和亚洲市场;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通 

过马尼拉中转,远销欧美地区;印度的布匹和东方各国的丁香、桂圆、胡椒、 

檀香等在欧洲市场随地可见。长期采取闭关锁国的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也 

卷入了世界贸易市场之中。由于国际贸易的兴起,原来那种封建行会式的手 

工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的要求。市场的扩大,刺 

激了正在萌芽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新航道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欧洲河道体 

系的商道和地中海商道已失去意义。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让位于西、葡、 

英、法、尼德兰等国。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葡萄牙的里斯本,尼德兰的安特 

卫普等商业中心成为16世纪新的世界贸易中心。17世纪初,荷兰的阿姆斯 

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繁荣起来。 

     为了确立商人集团在世界贸易中的垄断地位,西欧各国先后建立了许多 

垄断的商业公司。从16世纪起,英国的几内亚公司、土耳其公司以及后来居 

上的东印度公司纷纷成立。荷兰的西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和加拿大公司, 

法国的东印度公司等等也相继组成和活动。这些垄断的商业公司,在资本主 

义发展的初期阶段,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新航道的开辟,在西欧引起了“价格革命”。由于大量贵金属从美洲通 

过殖民者手中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欧洲金银突然增多。仅在16世纪内,欧 

洲的黄金数量大约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2000公斤,白银从700万公斤增加 

到2140万公斤。这些不需成本或成本极低的金银的不断流入,使欧洲物价不 

断上涨,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西班牙从殖民掠夺中获得的金银最多, 

物价也上涨得最早、最快。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4倍多,谷 

物则上涨5倍。英、法、德等国物价则平均上涨2—2。5倍。 

      “价格革命”导致实际工资下降,依靠工资收入的城乡劳动者生活更加 

困苦。按照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没落封建主,实际收入减少了,封建贵 

族纷纷破产。而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富农和新贵族,因金银的贬值、物 

价上涨而获利。这样,“价格革命”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大大地 

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与新的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的发展,加强了 

资产阶级的地位。 

     伴随着新航道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首先是葡、西之间,继而是英、西 

之间,英、荷之间,英、法之间就展开了掠夺殖民地的竞争,在对殖民地的 

抢劫、征服过程中,殖民主义者把大量的黄金、白银和各种财物源源不断地 

运回西欧,转化成为资本,推动了西欧和整个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 

产生和发展,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上,西 

欧国家从此走在亚洲、非洲和美洲许多国家的前面。 

                       3。西欧诸国的早期殖民政策 



     (1)教皇子午线——世界第一次被分割 

     世界新航道开辟后,处在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商人、没落贵 

族和教士,在各国专制王朝的支持下,纷纷涌向亚洲、非洲、美洲,进行残 

暴的殖民掠夺。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殖民主义的急先锋,在争夺殖民势力范围 

和海洋霸权道路上,两国最早发生争斗。 


… Page 15…

     15世纪初期,葡萄牙刚开始殖民探航活动,就俨然一副霸主姿态。亨利 

亲王和葡萄牙政府多次强调,要封锁伊斯兰教徒的海洋,未经葡萄牙同意, 

其他国家的船只一律不准在非洲西海岸行驶。1455年,罗马教皇尼古拉5世 

颁布特权令,授予葡萄牙海上霸主地位的称号,承认葡萄牙业已占领或即将 

占领的地方,均为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正当葡萄牙把海洋视为自己禁脔,沉醉于海上霸主美梦时,西班牙则首 

先向它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西非的那加利群岛是连接西非和美洲的中转 

站,战略地位重要。葡萄牙一直把那加利群岛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许别 

国染指。西班牙置之不理,与葡萄牙展开争夺,占领了一个岛又一个岛。双 

方于1481年签订《阿尔卡索瓦斯条约》,葡萄牙被迫放弃那加利群岛的主权。 

西班牙则保证不到博哈多尔角以南远航和占领任何新的土地。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更是不断为争夺殖民地而爆发 

冲突。1493年,哥伦布发现美洲返航途中,被风暴吹到葡萄牙海岸。曾在葡 

萄牙受尽冷落的哥伦布得意地告诉葡萄牙人,他为西班牙发现了“日本”。 

葡萄牙国王告知哥伦布,根据1481年条约,大西洋西边发现的任何土地都归 

于葡萄牙,他将发动军事远征,夺取哥伦布所“发现”的土地。西班牙请求 

罗马教皇出面给予解决。教皇亚历山大6世发布谕令,指定大西洋上一条子 

午线,即通过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的任何一个岛屿以西和以南100里加 

处 (按罗马制,1里加为5。92公里)划一分界线,西、葡在各自的地区拥有 

控制权。在教皇谕令的基础上,1494年6月7日,双方在西班牙签订了《托 

尔德西里雅斯条约》,同意在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加 (约相当于西经46 

度)处,从南到北,划一分界线,线以东所“发现”的一切非基督教国土归 

葡萄牙所有,线以西的归西班牙。这就是“教皇子午线”。 

     但是,地球是圆的,《托尔德西里雅斯条约》并不能解决葡、西两国之 

间的争端。当西班牙国王同意麦哲伦西航前往盛产香料的摩鹿加群岛时,葡 

萄牙先是提出抗议,声称根据《托尔德西里雅斯条约》,自己拥有摩鹿加群 

岛的主权,继而是破坏麦哲伦的远航活动。1521年,当麦哲伦的远航船队到 

达摩鹿加群岛之后,葡萄牙也赶紧派出船队到摩鹿加群岛。两个殖民强盗就 

在太平洋上发生武力冲突了。由于葡萄牙在印度和马六甲的殖民据点能就近 

支援,而西班牙则要绕道美洲才能补充供给,显然是葡萄牙占了上风,西班 

牙全军覆灭。1529年,两国签订《萨拉哥萨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 

度处划出一条新的分界线。此线以西归葡萄牙,以东归西班牙。 

     根据《托尔德西里雅斯条约》和《萨拉哥萨条约》,西班牙几乎独占了 

美洲,葡萄牙则将亚洲和非洲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之下,这是世界史上第一 

次殖民地瓜分。 

     然而,教皇子午线既不能约束西、葡之间的争夺,更不能阻止荷、英、 

法等殖民主义国家对世界的扩张。从此开始,世界历史进入了殖民国家划分 

势力范围、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时代。 

     (2)葡萄牙对亚洲、非洲的殖民政策 

     16世纪初的葡萄牙,不过是一个只有150万人口而经济又落后的小国, 

而它所侵略的对象又主要是具有高度文化和人口稠密的东方地区,它不可能 

占领别国大片领土。因此,葡萄牙的殖民政策除了进行公开抢劫、欺骗性贸 

易和殖民征服一部分地区以外,主要是占领军事据点、武装“商站”和控制 

海运。 


… Page 16…

     15世纪末起,葡萄牙的船队到达亚洲,它的殖民势力也就跟着伸进了亚 

洲。达·伽马回国不到半年,葡萄牙就派遣舰队远征印度。舰队被赤道洋流 

冲向西方,1500年4月,飘到南美洲的巴西海岸,葡萄牙政府就宣布巴西为 

葡萄牙属地。1502年,达·伽马率领一支舰队再次出征印度,炮轰卡里库特, 

将该城洗劫一空。殖民者在印度马拉巴海岸建立要塞,迫使印度一些小王公 

屈服。1506年和1508年,葡萄牙又先后占领了亚丁湾入口处的索科特拉岛 

和波斯湾入口处的忽鲁谟斯岛,以及印度北岸的第乌港,从而截断了土耳其 

人进入印度洋的通道,堵塞了旧商路。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为了制止葡萄牙 

人的扩张,他们和印度王公结成同盟,以武力对付葡萄牙殖民者。1509年, 

葡军在第乌港外击溃阿、土、印的联合舰队,进而占领了印度西海岸和东海 

岸的一部分,垄断了对东方的贸易。1510年,葡萄牙在印度占领果阿,把它 

作为东方殖民地的首府,派总督统治。1511年,攻占了马来半岛上当时国际 

香料贸易中心马六甲,接着在科伦坡、爪哇、加里曼丹、苏门答腊、苏拉威 

西和摩鹿加等地建立商站。从而攫占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香料之国”。 

     葡萄牙人从1517年起与中国通商。1553年,葡萄牙商人借口遇风,要 

求在广东上岸曝晒水浸货物,以此欺骗明朝政府,乘机贿赂明朝地方官吏, 

窃踞我国的澳门。1557年后,竟在澳门设商站,修城垣,建炮台,对澳门实 

行殖民统治。 

     1543年,葡萄牙的殖民势力扩张到日本海岸。1548年,在日本九州建立 

了第一个欧洲商站。 

     葡萄牙殖民势力在伸入亚洲之前,就开始了在非洲的殖民活动。自1415 

年占领北非摩尔人的休达后,到 1471年,葡萄牙人已沿非洲西海岸南下抵达 

几内亚,并向外扩展到大西洋。在占领马德拉、亚速尔和佛得角诸群岛后, 

葡萄牙人就在那里建立活动基地,鼓励本国人移住这些地方。采取封建统治 

的办法,向他们册封土地,建立管理机构。在安哥拉,建立了最重要的移民 

区。葡萄牙国王认为,最廉价的方式是授予某人以广泛的特权(如世袭的船 

长头衔、行政自治权),由受封者出资向岛上殖民并开发和管理。随着海外 

扩张的发展,葡萄牙人在阿金和米纳等地建立了一系列商站。这些商站,大 

多是在岛上建立设有防御工事的要塞,使它们成为提供粮食、蔬菜和淡水等 

的供应基地和商品中转站,并给殖民者和经销商提供安全的落脚点。1502— 

1509年间,葡萄牙殖民者先后占领了非洲东海岸的莫桑比克、索法拉、基尔 

瓦、蒙巴萨和桑给巴尔等地,建立了一系列军事据点和商站,使非洲东海岸 

成为葡萄牙在东方殖民扩张最重要的供给基地,护卫和支援东航的船只。在 

非洲东海岸的殖民统治形式,主要是强迫当地的统治者称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