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前期政治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政治史-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经院哲学。于是便创造了适合资产阶级的新文化。 

    在15、16世纪,继意大利之后,欧洲其他国家封建社会内部也出现了资 

本主义萌芽。西班牙在收复失地运动之后,法国在百年战争之后,英国在玫 

瑰战争之后,德国在宗教改革前夜,都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15世纪末 

16世纪初,新航道的开辟扩大了资本主义的活动场所。新的资本主义经济要 

求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因而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也就在欧洲各国扩展开 

来。 

     14、15世纪起,欧洲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发达、人口众多的城市。如法国 

的巴黎,人口多达40万,英国的伦敦则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居 

民人数一直在上升。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虽然具有明显的封建特征,但它本质 

上是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阶级的独立的或半独立的经济、政治、文化的 

中心。在专制君主制时期,市民阶级的一部分逐渐转化而形成资产阶级。城 

市不仅是工商业的中心,而且也是文化发展的摇篮,新兴资产阶级正是以城 

市为中心向封建教会、封建神学发动进攻的。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被称为文艺 

复兴的“圣地”。 

    在资本主义兴起时,西欧社会关系显得特别紧张,形成尖锐的对立。14 

世纪德国各地爆发了农民和手工业者反封建反教会压迫的“鞋会”运动;1358 

年,法国爆发了农民起义;1381年,英国爆发泰勒起义。1419至1434年, 

波希米亚爆发胡司运动和胡司战争。所有这些农民起义,都猛烈地冲击着封 

建制度和基督教会,推动了农奴制度的改革和废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 

产阶级的活动带来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成了文艺复兴的先导。 

     中国的造纸术和指南针经阿拉伯人西传在欧洲广泛应用,在客观上也推 

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和发展。 

    综上所述,在世界近代前期,由于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又是 

罗马古代文化的老家,所以文艺复兴最早发生于意大利,并以意大利为中心。 

接着,文艺复兴迅速传播到法国、尼德兰、德意志、英国、西班牙等地。 

                        2。人文主义及其阶级实质 



     人文主义亦称为世俗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和个人主义,是文艺复 

兴时期表现在文学、艺术、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思想内容,是在欧洲封 

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资本主义逐渐产生时期出现的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人 


… Page 21…

文主义者是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思想家。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同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思想相对立。人文主义者反 

对封建教会的顽固腐败,嘲笑僧侣的荒唐愚昧,蔑视封建门第,攻击禁欲主 

义。人文主义者追求科学知识,提倡文化,主张文学艺术要表现人的思想感 

情,科学技术要为人生创造幸福,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在神学的束缚下 

把人的思想、感情、智慧解放出来。他们还歌颂“人”,贬抑“神”,提倡 

 “人道”以反对“神道”,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这些都反映了当 

时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取代封建制度的思想。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它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人性论”, 

它的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其主要特征是: 

     ①以人为中心,颂扬人性的高贵,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文主义者认 

为,上帝造万物,也造了人;人不同于草木禽兽,就在于有“理性”,即真 

正的“人性”。人通过自我发展,可以求得自由和幸福。文艺复兴的先驱但 

丁说,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天使的高贵。人文主义者 

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剧中人之口喊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理想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 

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 

文主义之父彼得拉克在《秘密》中大声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 

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够了,这是我 

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在艺术作品中,开 

始了对人的世俗生活、人物艺术的描写,展现人体的美和肌体的构造。达·芬 

奇的现实主义肖像画《蒙娜丽莎》,画中的主人公口角露出一丝微笑,表现 

出一个尘世间的少妇,享受着世俗间的美好生活。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 

画中的圣母圣婴是完全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人物形象,通过圣母把爱子 

献给人类的宗教故事,歌颂了为理想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人,反映了人的伟 

大和高贵。这一切表明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教会和封建制度的束缚,使资 

产阶级的人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从而能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自由与幸福。人文主义者向天主教会所宣 

扬的禁欲主义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提出了要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 

的口号。他们认为,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自由”和“幸福” 

是人生的目的,是“人性”的要求,发财和享乐是天经地义的,意大利人文 

主义者鲍狄奥·布拉乔里尼说,财富是上帝眷顾其子民的标志,因此,发财 

致富是一种美德善行。瓦拉在《论作为真正幸福的享乐》一书中,认为世俗 

的纵情享乐就是幸福,人必须享受尘世生活的一切乐趣。莫尔在《乌托邦》 

一书中也说:“我们的一切行动,应以快乐和幸福为最终目的。”拉伯雷也 

说,追求“自由”和财富就是幸福。人文主义者所追求的“自由”和“幸福”, 

其实质在于建立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③否定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嘲笑僧侣,蔑视贵族。人文主义者反对封 

建贵族的特权,蔑视贵族的豪门世家,嘲笑僧侣散布愚昧无知。人文主义者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通过典型的事例和辛辣的讽刺,揭露了教会和教士 

的伪善、贪婪和淫荡,斥责了贵族的昏聩、卑鄙和横暴。伊拉斯莫在《愚人 

颂》中,对僧侣纵欲淫荡的生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喝得痛快,活的长久, 

尽情寻欢,你们这一些出色的醉心于愚行的人们。”塞万提斯借堂·吉诃德 

这个人物,对骑士生活和整个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否定。 


… Page 22…

     ④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和技术,追求真理。人文主义者认为,科学知识 

是人类征服自然、获得自由的革命力量,号召人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探索 

自然,使自然为人类造福。现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弗兰西斯·培根在《学术 

之进步》一书中,提倡研究科学,反对神学和经院哲学。在《新工具》一书 

里,他认为科学知识一定会增强人们对自然的支配力,提出了“知识就是力 

量”的著名论断。哥白尼、布鲁诺、伽里略等人为了追求科学真理同反动的 

教会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推翻了基督教关于“上帝”为了人类而创 

造万物的无稽之谈,从而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资产阶级创立大量的物质财富准备了条件。人文主义 

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表现,在人文主义者进行的反封建、反天主教会 

的斗争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人文主义者毕竟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他们反封建、 

反教会的斗争是不彻底的;同时,他们也不是无神论者,从来就没有否定基 

督教教义,从不反对宗教和上帝。他们虽然以人道反对神道,但在他们的思 

想、观点、以及作品的题材和内容上,无不受宗教的束缚。人文主义者所宣 

扬的人,名义上是指全人类,实质上是指资产阶级。他们宣扬的所谓人权, 

不过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所谓人性,不过是资产阶级的个性;所谓自由, 

不过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因此,文艺复兴在本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文化革 

命运动,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3。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 



     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马基雅维利、莫尔、布丹、康帕内格、格老秀 

斯等一批政治思想家,他们在政治理论领域中冲破了 中世纪宗教神学政治 

理论的枷锁,创立了独立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1)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 (1469—1527年)是意大利早期资产阶级政治家、 

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没 

落贵族家庭,但本人勤奋好学,受过人文主义教育,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特 

别是罗马的历史、古典政治学有极大的兴趣。1494年,马基雅维利参加推翻 

佛罗伦萨统治者美第奇家族的起义。从 1498年起,马基雅维利担任佛罗伦萨 

共和政府“自由与和平十人委员会”的秘书,参与内政、军事、外交等方面 

的工作。在他任职的14年间,曾多次以外交使节的身份出使国外,到过意大 

利各邦国和法国、瑞士、德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外交经验。1512年,美第 

奇家族重新统治佛罗伦萨,马基雅维利从此结束政治生涯。后来被指控参与 

了反对美第奇家族的阴谋而被关进监狱。获释后,在佛罗伦萨郊外的一个农 

庄上过着隐居生活,埋头著书立说。反映他的政治思想的主要著作有《君主 

论》 (1513年)、《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卷》 (1513年)、《出兵七卷》 

 (1519—1520年)、《佛罗伦萨史》(1525年)。马基雅维利通过这些著作 

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国家观点和君主主义的理论。其中《君主论》是马基雅维 

利政治思想的最主要代表作。几百年来,资产阶级学者一直把马基雅维利尊 

为“政治学之父”。 

     马基雅维利政治学的理论基础是人性论和理性主义。他认为人的本性基 

本上是恶的,是自私自利的。人的生来俱有的欲望是贪得无厌的。“人们忘 


… Page 23…

                                            ① 

  记父亲的死比忘记失去遗产要快得多”。保护自己的财产、生命和自由是自 

  然所铸成的人类普遍的本性。马基雅维利就是从这点出发,来说明国家的起 

  源、目的及其更替原因。他认为,国家不像神学家所说的是上帝创造的,而 

  是人建立的。人类最初是过着分散的动物般的生活,没有国家存在。人的最 

  基本的欲望是追求财富和权力。而财富和权力是有限的,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故人与人的关系总是伪善的、虚假的,人的行为是反复无常、忘恩无义的。 

  人类贪得无厌的欲望使“他们对已获得的总觉得不够,——有些人想要而另 

                                                                            ② 

  外一些人则害怕失去他们现有的东西,随之而来的即是敌对和战争”。人类 

  社会之间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斗争任凭其发展,必定会造成一个互相残杀 

  的战争局面。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为了维护共同的福利而联合起来, 

  建立了国家。国家的目的不是拯救什么堕落的人类,而是保障每个人的安全, 

  让每个人自由地使用财产。君主的权位也不是神授的,他们最初是在战争中 

  被人们推举出来的最有力、最勇敢的领袖人物。由于领袖人物的贪欲和背信 

  弃义,才使君主的权位变成了世袭。 

       国家政体思想是马基雅维利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国家的形式基 

  本上有三种: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这三种政体是正确的国家形 

  式,而它们的变形是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和“群氓”统治。这些政体周而复 

  始地循环更替。 

       马基雅维利的理想国家形式是共和制。在《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卷》 

  中,他列举了共和制的种种优越性:一是共和制最符合自由平等的要求,易 

  于废止少数人的特权,能增进公共福利,  保证公民财富的安全和增长。 

  二是共和制能按照人民的要求和               意愿来选择和使用官吏,无须担心统 

  治者营私舞弊,因为统治者的权力处于人民监督之下,他们的权欲造不成危 

  害。三是共和制能防止国家财产落入君主一人手中,有利于保证私有财产的 

  稳定性,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四是共和制能更好地适应各种不同 

  的环境,更好地保证国家的统一和威力,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要维护国家统治,必须重视法律和军队的建设。他 

  说,一个君主只有制定有效的法律,并在法律的约束下,人民的天性才能由 

  恶变为善,变得坚定、精明、文雅,国家才能建成得比较合乎理性。由于人 

  是贪婪的,欲望是无穷的,法律有时也会显得无能为力,因此,法律必须由 

  强大的武力来维持。只要有了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优良军队,才会有良好 

  的法律。他告诫君主,必须废弃雇佣军,代之以由市民资产阶级组成的国民 

  军,实行常备兵役制。 

       在实现君主的统治权问题上,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不存在道德与否的问 

  题,即为了实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在马基雅维利看来,君主在政治上不 

  必具备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