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未央之孽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长乐未央之孽缘-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火烧了半个时辰,雨终究还是下了起来,可是上官府已经烧得七七八八,这场雨熄了火却也救不了它了,曾经的繁华之府,一夜间就只是一片废墟,世间的变幻莫测令人应对不及。
下章预告:这章过后,大多是描写上官兄弟的成长的,内容可能有些琐碎,小*出现在第四章,大家不想看就直接跳过吧,里面第七章,还会有关于帝王陵的线索。

  ☆、第一卷《2》

一夜风雨过去,第二天却是个大晴天,山林中鸟鸣空谷,一派祥和,仿似昨夜里的灾难没有发生过一样。因着昨夜的大雨及时,火势没有危及山林,可是,这黑色的悲哀和满山生机的绿色格格不入。
两个黄袍僧人站在上官家的废墟前,看着满目的凄凉之景,双手合十,默默颂经哀悼,两个和尚一胖一瘦,瘦和尚过于消瘦,使得他的脸更长,就像是在一根木棍上嵌了五官,下颌处微微前凸,从侧面看他,就像是一只鱼钩,他已经没有眉毛了,脸色略暗,他低沉的说:“接到杨姑娘的信,早赶晚赶,还是来晚了,阿弥陀佛,阿弥佗佛。”
另一个和尚较为壮实,脑门宽厚而发亮,一双细长的眼睛里波澜不惊,就像冬日冰湖反射的太阳光,带着三分冷意,三分精神,三分静谧,还有一分慈悲在九分中穿迁,将冷意,精神,静谧都毫无矛盾的连在一起。他闭着眼睛给死者颂经超度,过了会,才风轻云淡的说:“德圆,生死有命,杨姑娘注定过不了这一关的,你莫要自责。”
被叫德圆的瘦和尚环视四周一圈说:“行尘师兄,我们四下看看,看杨姑娘的两个孩子在哪里?”
“嗯,”行尘应声答应他,跨步在残垣断壁中寻找,两人找到后院的时候,还是没有找到孩子,德圆不经担心道:“杨姑娘说,无论如何,也要把两个孩子带到孽潭抚养长大,可是现在寻不到这两个孩子,他们会不会……”
行尘摇摇头说:“不会,以杨姑娘的机智,既然要我们来,就不可能没有事先安排。”行尘闭上眼睛,以内力将听力调到最大,在废墟不断的开阔,有倾,他放心的吐了口气,指着院子西面的一口井,对德圆说:“他们在井下,你去将他们带出来吧。”
德圆纵身跳进井里,这口井已经枯了很多年了,四周都长出了长藤,地下也铺上了厚厚的叶子,德圆落地的时候惊起了一阵灰尘。他借着照进井里的光,四下看了看,没有发现孩子的身影,不过师兄说孩子在里面,师兄一般没有说错过,他没找着孩子也不好出去,就学着行尘用耳朵,等四周都安静下来,一听。发现墙壁后面有呼吸声,他拉开长藤,发现两个井壁上凿了方龛,因被长藤挡着,所以根本看不出来异常。两个孩子被点了睡穴,正静静的睡着。
解了睡穴,德圆把两个孩子叫醒问:“你们是杨琴的后人,上官子语,上官子央兄弟两吧?”
上官子语年纪比较大,在面对陌生的德圆时,把缩在自己背后的上官子央好好护住,上官子语点点头问:“你是德圆大师吗?”
“你怎么知道我的。”德圆有些吃惊。
上官子语解释道:“阿娘近几日告诉我们,会有和尚来找我们,还给我们描述了你们的样貌,我想,你可能是德圆大师。”
上官子语,上官子央没有在昨夜里死亡,的确叫人大吃一惊。原来,杨琴得知自己的身份暴露后,打算用自己的死将秘密藏,帝王陵这样惊天的宝藏对谁的诱惑都太大。因为上官兄弟太年轻,如果让别人知道守陵人后代还在,那么他两就不可能安全成长,所以在乞丐堆里找了两个和上官子语,上官子央相似的小孩,秘密的让他们模仿上官子语上官子央。
昨夜里,一听到动静,杨琴就把四个孩子交换,又点了上官兄弟的睡穴,把他们藏在枯井里。银甲兵抓来乞丐替身,而上官书也因情事紧急,又加上眼睛看不清,错认替身,伤心欲绝,使得银甲兵和金甲人没有丝毫怀疑,这兄弟两这才逃过一劫。
德圆承认道:“我就是你们阿娘说的德圆,另一个师傅在外面呢,我们出去吧。”德圆将两个孩子抱出来,想了想,“你们出去后,不管怎么样,都别太伤心。”
将两个孩子抱出来,德圆有些不放心的看着行尘,行尘只是看着前面,哪双眼睛里看着的只是与他无关的红尘万丈。德圆轻声说:“师兄,这……”
两个孩子出来,看见自己的家一片狼藉,皆是震惊,空气中满是烧焦的尸体的烤肉味,让人恶心,所有死在这里的人,都被烧得面部全非,难以辨认,上官子语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不安道:“我阿爹和阿娘呢?”
行尘目光不改:“恶果由恶因,善者死于恶,德圆,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的,阿弥佗佛。”
德圆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说,保持了沉默,上官子语见两个和尚不理他,自己四处开始找起来,上官子央紧跟在他后面,没有惊吓的样子,也没有哭泣,茫茫然不知所措,行尘看着上官子央的样子,摇摇头,眼里满满的都是不安。
在前院里,两个孩子找到紧紧抱在一起的上官书和扬琴,毕竟是血肉至亲,所有尸体都烧的模糊不清了,可是两个孩子还是找了出来。上官书和杨琴的身上还带当初定情时的玉佩,玉佩是扬家的传家宝,有几百年的岁月。玉佩是对半分的,又可以合心,是为一心一意之意。两人成亲时杨琴赠送了半块给上官书。
上官子语呜呜哭喊着阿爹阿娘,听着那声音,让人也不禁跟着伤心,上官子央则却哭不出来,坐在地上,一双眼睛死死的盯着地上的双亲,过了会了,才取下父母身上的玉佩,紧紧捧在手里。
德圆自认为见惯了风雨,可是面对一个连父母双亲死亡都不掉一滴泪的上官子央却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如果说上官子央丢上官家没有感情那是没有的事,杨姑娘对两个孩子的爱,那是没有少的。要说上官子央不伤心,那又不像,刚刚见到他还胆怯的孩子,这一刻,眼里却是那般的决然。
下章预告:这章过后,大多是描写上官兄弟的成长的,内容可能有些琐碎,大家不想看就直接跳过吧,里面第七章,还会有关于帝王陵的线索。

  ☆、第一卷《3》

上官子语呜呜哭喊着阿爹阿娘,上官子央则却哭不出来,坐在地上,一双眼睛死死的盯着地上的双亲,过了会了,才取下父母身上的玉佩,紧紧捧在手里。
两个孩子伤心难过,但德圆还是帮着把上官家的家仆给埋了,抛了一个大坑,埋在一起,没有立墓碑,给他们念了两遍往生经。而上官夫妇,在孩子同意后,一起火化,把骨灰戴在身边,到了孽潭再行埋葬。
行尘开口对上官子语和子央说了第一句话:“你们阿娘要我们来接你们,让你们在我们身边长大,教授你们武功,现在,你们要跟我走了。”
上官子语点点头:“是,师傅。”
行尘否定道:“我不是你的师傅,我也没有那样的身份去做你们的师傅,走吧。”
说罢,行尘自己往前走,速度之快,就像在骑马一样,两个孩子都觉得惊奇,德圆看见了,摸摸自己的圆脑袋说:“这个是轻功的原因,等你们和我们学些功夫了就知道了。”
上官子语说:“知道,阿娘曾经给我们展示过,只是还没来得及学就……”
德圆听到此,心想:“看来杨姑娘是想把这两个孩子中的一个选为守陵人的,怪不得在信中交代要把两个孩子的武功教成江湖数一数二的高手。”德圆笑着说:“现在就由我带着你们走吧,得快点追上行尘师兄啊。”德圆说完,一手提一个孩子,脚尖一点追上行尘。
几个人走了两三天,行迹越往山里走去,沿途越少见人烟,前面难得出现了一个茶摊,行尘坐下来休息,德圆把两个孩子也放下来,气喘吁吁的样子,他向店家要了茶水,喝足了,才问两个孩子吃些什么。
上官子语不知道该点什么,说了随便,德圆就点了四碗素面,菜上来的时候,上官子央定定的坐在那里,目光看着天,没有动筷子的意思。德圆看了看,不知道该怎么办,直说:“子央,快点把面吃了,我们好赶路。”
上官子央没有理理睬的意思,德圆以为他还在伤心,就不劝他自己吃面,上官子语端着弟弟的面,喂到上官子央嘴边,上官子央不张开,他担忧的说:“子央,你吃一点,哥哥很担心你的。”上官子央把目光从天空放下来看了看哥哥,摇摇头,继续看天。
上官子语着急道:“子央,你吃点吧,哥哥求你了。”
行尘把上官子语拉回来:“随他吧,你现在说什么,他都不想听的。”上官子语看着弟弟,只得作罢,一边吃着面,一边担心弟弟,最后也没吃下多少。
吃了面,休息了小半日,又继续前进,这回,过了这个茶摊,就再也没看见路人了,到现在,身边出现的多是野兽了。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坎坎坷坷的前进着,不时藏在杂草中难以辨认,最后走进一个山谷里,没多久,德圆将两个孩子放下来说:“到了。”
放眼看去,面前时是一面山崖,陡峭的就像是一面镜子,山崖高耸入云,从底下看上去,很是吓人,山崖的半空建了了一个木屋,很是小巧。顺着山崖看下来,崖底有一汪湖水,湖水面积不够大,只一个寻常院子的大小,湖水却是清澈,隐隐发着寒气,正所谓水清则无鱼,可湖里却游着七八条大小不一的黄金色鱼,那鱼的样子十分奇怪,竟然长了两条长长的触须。湖水的东面是一个竹屋,有四间的样子,门前长着各种鲜花,屋后有各种果树。在湖水和竹屋间,湖水上溢成一条小水沟,被人从上面建了竹桥,连接了一颗高大的树,树下用石砖和木头搭了一面台子,台子上面放有桌椅和茶具。
德圆将两个孩子领到竹屋里说:“这是你们阿娘当年住的地方,后来认识了你们的阿爹,才离开这里,每年也就回来一两次,一次不过两三日。以后,你们就住在这里吧,房间里的一切都是杨姑娘上次来的时候安排布置的。你们在这里休息,过了几日,行尘师兄会见你们的。”
说完,德圆一个飞身,跳到半崖上的木屋里,等德圆走了,上官子语打量屋子,里面布置的很是舒适,窗子上是白色的纱罩帘子,与绿色的竹子很是相称。桌椅床具都俱全,柜子里还有各种疗伤的药品,孩子的衣服,厨房里也是柴米油盐具足,在房间的东角里,还发现了几大箱子的黄金条。
上官子央看着疗伤药终于哭了出来,说了自家灭亡后的第一句话:“阿娘早就知道家里要出事,所以准备了这些,可是为什么她不带着我们跑呢。”
上官子语毕竟年纪还小,不能猜测出阿娘这样做的原因,可是见弟弟终于说话,抱住他说:“子央,我不知道,可是阿娘这样做了,必然有她的道理,重要的是,现在我们还活着,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原因。”
上官子央摸了泪,坚定的说:“对,我们会知道真相的,会知道是谁把我的家给弄成这样的。”
上官子语高兴的说:“不错,我们要好好的活着,你这几天都没吃东西,我现在给你找吃的。”
上官子语跑进厨房看能不能找到吃的,发现都是生食,他以前都是公子哥,没有做过饭,现在真是为难他,正在为难的时候,突然看见屋后的果子,心中有主意,去摘了几个果子来,回到屋里,就看见上官子央倒在地上,惊恐的喊道:“德圆大师,德圆大师。”
德圆和行尘听见呼喊,急忙出来看,把上官子央抱在床上,行尘探了脉说:“无事,只是几日赶路,未加休息才累到的,德圆,你熬些粥,等孩子醒来喂他喝下,调养调养就好。”行尘说完,面色有些不好,留下德圆自己走了。
德圆照顾兄弟两做了素饭,回到木屋里,有些不解的看着行尘:“师兄,是不是子央有什么大毛病啊,你刚才脸色太不好看了。”
行尘面对着崖壁,崖壁上以石头为基础,刻了一个佛像,佛像前摆了香案和供果,行尘说:“子央这孩子,心病太重了,上官家的破灭,让他复仇心切,我怕有负杨姑娘所托,不能让这个孩子正常长大。”
德圆说:“以佛法感化他不行吗?”
行尘摇摇头:“治标不治本,你没发现吗,从井里出来看见家人死亡,到到了孽池,他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中间没有吃过一顿饭吗。家人的死,给了他太重的悲伤,而伤之深,就恨之深。”
德圆回想一下,觉得确实如此:“子语虽然悲伤,但也哭哭闹闹。这一路来也是吃些东西的,可是这个子央倒是不哭不闹,也没有说过一句话,那怎么办才好啊,师兄,杨姑娘可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们答应了会好好照顾好她的后人的。”
行尘叹了叹气:“只能先治标,他心中的恨,只有手刃仇人的时候,他才能放下吧。个人皆有个人的造化,阿弥陀佛。”
德圆听完,目光落在了山崖下的竹屋里,一时不知在想什么,叹了叹气说:“哎,不知道杨姑娘会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

  ☆、第一卷《4》

在孽池过了两三日,上官子语和上官子央都恢复的差不多了,上官子央还是阴沉着脸,可也会简短的回答些话了,上官子语很是高兴,上官子央以前性子沉稳,倒不是不表达情绪的人,也会开心大笑,他相信过不了多久,子央就会恢复到以前的样子的。
上官子语对于德圆教他们如何生活做饭,也学得很好,上官子央也学会了些,不过年纪小,重活都被哥哥抢了去。就这样过来半个月左右,德圆说行尘要见他们,提着他们到了半崖上的木屋上。
到了木屋里只见面积不是很大,容下四五个大人就显得拥挤,行尘对着崖壁上的如来石像,拜了拜才转回来看着两个说:“我不收弟子,这是我的规矩,可杨姑娘对我们有着大恩,她最后的遗愿是要我们教习你们武功,恩人愿不可负,所以,你们在这里给佛祖磕头,算拜在佛门下,我两从旁指导你们。”
两个孩子听了,对着佛像磕了三个头,行尘点点头,从案桌上拿了几部书出来,递给两个孩子说:“杨姑娘说你们早就熟读四书五经,读文断字已经可以了,这里有三部书,黄色卷讲了天下奇物,蓝色卷是佛家书,书语慈悲宽怀,白色卷,是天下世家谱,这三本书是我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