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榜眼 作者:童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榜眼 作者:童茵-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不算坏的是,文人学子必备的笔墨一个不少,文房四宝样样俱全,墙板上四处贴著前人留下的文墨诗词。  
想他的浙江老家,好歹是个书香门第,家中有六个兄弟,一个妹妹,衣食不缺,堪称小康,加上大哥当的是苏州巡抚的差,这家世背景,比起一般的世井小民来,算得上是极好的。  
上京应考所须盘缠,本非难事,可坏就坏在,他初访京城,一个不慎途中便被偷儿给瞎摸去了,仅剩袖口里的一两银,这才安然地捱至揭榜日。  
就算得个榜眼、按个翰林编修又如何?若再不找个落脚处,他当真要举债度日了。  
心里盘算著,张青凤拿指点了点桌面,发出叩叩的声响,一时兴起,也就随意谱成调子,一面哼唱,一面思索该是如何排解眼下即将而来的困境。  
脑子里千回百转的,连打二十四结。忽地,一道想法如雷似的惊醒了他,脸上的焦虑已然退去,换上清朗笑颜。  
打定主意,他索性起身,备好笔墨后,挨著厢房里唯一的圆桌坐下,在脑中细推个前因后果,对照手边的几封家书,便开始振笔疾书,努力仿写行文笔路。  
完事后,张青凤再花上一番功夫字字比对,就怕一横一撇,给歪了、斜了,语气是否过于轻浮,都容易让人瞧出端倪。  
尤其是像「他」那样的人,要想使上瞒天过海之计,绝非易事。  
可……要论起来,他满腹的计策亦不逊于人啊!  
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毕竟他对「他」多少有所认识,而他对自己,却全然不知,光是这一层,便已胜上一筹,又加上今日之事,算来是无心插柳,成荫之日应不远矣。  
姣好的唇形嗤著一抹笑意,张青凤缓缓推敲,心下顿生另番主意来,把这一路上京应考的事,多增添几笔,少提些事,洋洋洒洒写了十来张欲寄回浙江老家的书信。  
罢笔细审,他再忖度一会儿,随即打叠弥封,直接将书信收在衬衣里,而另一封家书则收入封帖中,却不封死,只是就这样大剌剌地摆在那儿。  
万事备矣,只欠东风了。  
他心满意足地巡视一遭,确定毫无遗漏,目光瞟向如墨一般黑的天色,唇上的笑,久久不散……  
明日,肯定得排上一场大戏了!  
【本书下载于热书吧,如需更多好书,请访问51txt】  
翌日清晨,天才蒙蒙地亮,张青凤早已穿戴整齐地立在朱红大门前。  
跟前摆著两头石狮,朱门金扣,看起来十分富丽堂璜,果然是朝廷重臣会有的气派架势。  
他抖了抖袖,把袍一撩,随即走上前去,拉住门扣使力叩敲三回,不一会儿,大门敞开,便见一身管家装扮的老头儿出来应门。  
老总管一面打著呵欠,嘴里不停叨絮:「谁呀?哪个不识相的兔崽子,一大清早的就来扰人清梦!」他耙了耙头,见著一个人杵在阶下,正想开口叫骂,话才到嘴边,定睛一看,来人竟是个穿戴官袍补服的少年。  
一见是官,当真唬了老总管一跳,瞌睡虫早已跑得不见踪影,急急忙忙地走下石阶,以一种谨慎恭敬的态度,有礼地问道:「不知这位大人如此早来,有何要事?」  
「不好意思,扰老人家清梦了。」张青凤抿唇一笑,特意调侃,更让总管的老面皮挂不住,只有讪讪地傻笑。他把唇一扬,自袖里拿出一只拜帖,递予道:「麻烦老人家替我通报一声,说是门生张青凤拜见元大人。」  
眼下不过戊时三刻,天才刚亮,怕是家主人尚未离寝。只现下面对的也是位官大人,这些话不好明说,要说了总有赶人之嫌。  
老总管奇怪地瞟了一眼,在心底琢磨犹豫片刻,仍涎著一脸笑接过拜帖,「还请大人稍待片刻。」说毕,他即转身入府,朱红大门一同合上。  
左等右等,张青凤当真一人孤伶伶的站在大门外等候。  
不知过了多久,他等呀等的,就是一个人影也没瞧见,跟前的朱红大门依旧不动如山紧紧闭合,站得他两腿发酸,直打抖,脸上却仍摆著悠然闲适的笑。  
约莫两个时辰过去,总算有些动静了。  
「恭请大人入府,请。」  
老总管陪笑迎了上来,张青凤一个颔首,便随他进入府内,直来到花厅前。  
坐在堂上吃茶的元照,却装作没见著立在厅外门口的张青凤,待手中茶水饮尽,这才缓缓抬起头来,扬起秀长的凤眸,看似惊异的说:「哟,这不是咱们的新科榜眼吗?这新官上任,不是有许多事忙著,怎得空上我这儿来?」  
所吐之言句句含著调侃讽刺,脸上却带著一贯的笑。张青凤闻见,怎会不知适才的枯等乃是他有意所为,偏生刁难自个儿。  
然而,这背后的心思目的,自然是要自己知难而退。  
「门生今儿是来拜师的,就是有天大的事,都应搁下。」  
「拜师?」元照一脸迷惘地揪起眉头,突然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忽地往自个儿的前额轻拍两下,抬眼笑道:「张编修,机会稍纵即逝啊!过了,可就没了。」  
张青凤闻言,心忖再这么下去,不过浪费口舌,何苦来哉?转念一想,他把话锋一转,拱手道:「若元大人真不愿收受门生,下官亦不勉强,只有一事,望大人务必成全。」  
不对劲,昨日还频把人纠缠著,怎么一转眼,就变了个人似的?元照斜睨一眼,没敢贸然答应,自管啜了口茶,脑中却已思索百来回。  
款款一笑,他拣了句最为保留的话:「你说,我听听。」  
「大人,所求之事都明明白白写在这封信上头了,只这事非我求取,而是大人的故友。」  
故友?瞧他如此故布疑阵,此事定非单纯,他倒要看看他玩什么把戏!元照不多问,直接把信一拆,细读了遍,越往下看去,脸色越显苍白。  
面布寒霜,元照默默地把信打叠方正,往桌旁一搁,看向跟前笑得清朗的张青凤,心中不由得打了个突,眯起眼,目光直往他投去,仔仔细细地打量几回。  
细看他眉目,唇红齿白,带著些许的女儿娇气,可那唇、那眼,和那脸廓,确实和远在苏州的好友张绍廷十分相似……晃眼逡巡,左右耳轮上尚还留著小洞的痕迹。  
分明是个嫩央央的小姑娘!  
只这样的倾国美貌,满朝文武百官,甚至于皇上,何以瞧不出他非男儿郎而是女儿身?  
信上所写若为真,要摆掉眼前的祸水可就难了!  
「你……真是绍廷的『六弟』?」这绍廷也真是的,竟和他一同遮瞒。  
「元大哥,父母兄弟间的血缘辈份,怎能有假?自然是真的啊!」张青凤满脸错愕,一双极单的凤眼儿眨巴眨巴的,那委屈无辜的模样反倒是他错怪了似。  
「元大哥」三个字,元照可没听漏,不由分说,这等关系俨然是攀定了。  
如此,也就更加让他心生警惕,若为真,他不好冷落,他势必得处处围事,尽一分心;若是冒充的,他自然不必留任何颜面,关门放狗也罢。  
细观他的声色,不像玩笑,可单凭一面之词和一封不知打哪来的书信,又怎能教人信服?元照摩挲下颚,凝神细想,遂想起以往同张绍廷把酒言欢时,曾提过些许切身琐事,这会儿正好拿来问上一问。  
「那好,我问问你,张大人的字为何?」  
「无字。咱爹妈当初嫌著麻烦,咱兄弟又嫌著媚俗,故弱冠后咱们家中兄弟均无字,只有名。」  
说得不错。那时,他搭著张绍廷的肩,笑说「张家好歹是个书香门第,不乏举人、秀才,不过几个字,也不愿取,莫非是想鹤立鸡群,满字中,来个『无字』,人家是个『无名状元』,你却来当个无字状元,倒也特别。」……每回忆起这段往事,他俩总要笑上好一回,才肯了事。  
这在他们之间,却也成了一桩趣谈。  
思及此,元照不禁抿唇一笑,过往同张绍廷在朝的日子,虽历经各种风雨,于充斥诡诈贪妒的朝廷,也唯有他能保持一颗清心,能与之相识结交,确实是福气。  
「既然张大人是你大哥,不知我那好兄弟近来如何?」  
「这不都写在信上了,明明白白的。莫非……」张青凤偏著脸,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元大哥是不信我?」  
被人看穿心思,元照不以为杵,反而笑吟吟地挥手道:「不,你多心了,只事涉朝廷命官,又这年头,想攀附权贵的人不在少数,还是多提防点儿的好──喔,别多心,我这人哪,向来几分实说几分话,可非针对了谁。」  
「小弟明白。」  
元照随口问了句:「喔?你又是明白了什么?」  
「也没什么,只大哥经常在家书中提起您,说您风趣清正,是好人、好兄弟,更是位好官。孔曰:『友直、友谅、友多闻』这三点您恰恰全符合了,大哥说满朝中唯有您,他才信得过。」  
这一席话元照听来倒也舒爽,当目光投向那如花般的面容,便立即回神过来,正了正脸色,改以缓和的语气道:「依你说,凭著我和绍廷的交情,我这忙若不帮,岂不是太说不过去了?」  
「不论元大哥帮不帮,小弟都是一句『谢』字。」  
装腔作态!心里这样想著,嘴上却说:「既是兄弟所托,我岂有不帮之理?我这脸皮可薄得很,经不起流言蜚语啊!」他拿指敲了敲桌面,仔细惦量再三,扬笑道:「那末,我替你拿个主意吧。」  
他抬手招来守在门外的老总管,转脸关照,不一会儿,即见老总管捧著用上好丝绸裁制的袋子放在张青凤身旁的桌面。  
正疑裁著,元照就先替他解了惑。「这袋银少说有七、八百两银子,只要你处处留心,足够用上好阵子,一年半载不是问题。你就用这些银子寻个清境之地,若不够使,再找我拿也行。」  
听得这话,张青凤像碰上毒蝎似地连忙挥手,「不不不,元大哥,我实不能拿这些银子啊!」  
「你这是嫌少了?」见他摇头摇得如波浪鼓般,元照仿是放宽心,假以词色地笑道:「甭你还,你瞎操心什么?你就拿去寻个安身之所,也算是我的一番心意──」  
「不!实在使不得……」知晓没法推辞,俊秀的脸上满布焦急无奈。他叹了口气,「我也不怕元大哥笑话,老实说,我是个过惯好日子的少爷,如今只身一人上京,这其中的苦楚也不便再说,本想考中进士至少日子不显寒酸,可万万没料到,寄寓京城,谈何容易?就算殿前得意又如何,日子是一日比一日难过,再这般下去,势必得举债过活了。」摇摇头,他满脸颓丧地道:「元大哥,你也知晓,要在京里过活,没个本事仅怕连个全尸也留不得。」  
少爷?应是个千金小姐吧!  
瞧他个头娇小,腰肢如柳条般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一副弱质纤纤,哪像是吃过苦的模样,仿佛风来人倒,要说耐不住苦,也是实话。  
不过「长安居,大不易」,这京里日子难过,他倒挺能茍同。由于京城生活开销大,京官多穷,尤以翰林为甚,不少同放京债借赊,可有借有还,还得生息子,利滚利,日后要没机会放考,当真得债贷一身了。  
「瞧你,倒把这京城说成豺狼虎豹似的。」轻笑两声,元照一面斟茶,一面说:「在此生活比起一般市乡,确实不算容易,可若懂得开源节流,存母放息,就是仅仅八十两银,过他个把月不成问题。你要愿意,我有个朋友是作当铺的生意,疏通一下,子息是比寻常高些,如何?」  
「元大哥,您提的方法固然好,如此盛意,小弟心领了。只不过就麻烦在我娇生惯了,甭说现下住食不合,生活起居也需有个人在旁打点,这衣食住行呢,稍有疏忽,便是忘了东,落了西,啥事都不方便,真苦恼我了。」  
「那末,你的意思是……」微一侧目,他试探性地问。  
「小弟望元大哥行个方便,送佛送上西,在贵府里随意拣个地方,能让人住就行了。」张青凤索性直言道出,同时恭恭敬敬地弯身拜揖。  
「成吗?别瞧我这府邸外表气派,实是金玉其外,区区陋室,怎能容得下大佛?」元照目光炯炯地瞅著眼下的人儿,唇边溢出一丝淡不见影的冷笑。  
既用了小庙容不下大佛明褒暗贬,素来聪敏的张青凤怎会听不出话中涵意,遂把唇一扬,立马回了句巧妙的话:「大佛容不得,外来的和尚倒容得呀!」  
此言摆明赖定非在这儿住下了,元照心底一著了慌,急忙道:「不是我不通情达理,实在是……」他怎能留个女孩儿在自家府邸!──说到此处,他蓦地醒悟,便立马止住话,硬把最后一句吞咽下肚。  
实则尚有未完的话是,日后「他」的身分要揭破了,惹来是非言论也就罢,糟的是无端沾得一身鸭屎臭,到时被判个「知情不报,连坐惩处」,则真百口莫辨,自个儿就等著穿大红袍升天去了。  
可这样的话,岂能明明白白说出口?此虽为自家府邸,毕竟隔墙有耳,更不好大剌剌地逼张青凤委实道出,又姑娘家脸薄心细,弄个不好当场给了难堪,说不准一时恼羞成怒,便狠心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来。  
不是他碍著「他」的脸面,人要想不开,决非他能干预,「他」在外头要生要死,他管不著,若是在府里头出事,他就不得不管了。  
有了这层顾虑,两相权衡下,纵心底已有决意──也是逼不得已。元照默不作声,沉吟许久,抬脸看向一脸疑惑的张青凤,便作出的神态,歉笑道:「兴许是我多想了。比起他位大人的学士府,我这儿倒显寒酸许多,怕是怠慢了你。」  
张青凤闻言,也就打蛇随棍上,呵笑道:「元大哥未免过谦了,这儿地方大,人数少,自然显得寒怆,不过若是处处装点,气派华丽,反成了金笼子,教人待不住,像元大哥这样的地方才好。」  
不料张青凤稍嫌稚嫩年轻,倒有一嘴的好口才,几番门面话,说得诚直恳切,虽不再以上下官隶相称,话里的恭敬之意却不曾减少。  
经过几番言词刁难,他均能逢迎化解,依旧笑颜以待,元照对此莫不感到惊异,甚至是感叹了──感叹这样的人才竟是女钗裙,若为男儿身,必是国之栋梁、大清之福。  
天意吧!  
然而,天意也把他玩了一回,不招祸自来。  
百般阻挡,却碍于「情理」二字。元照偏眼往他脸面瞟了一遭,心底无不暗叹。  
这下子,当真是祸非福了。  
 
第二章  
当日晌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