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注【6…002】『相应部』(二二)「蕴相应」一八──二0经。 'P17' 


 一九(1); 一九( 一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众生於色不味者,则不染於色,以众生於色味故,则有染著。如是众生於受、想、行、识不味者,彼众生则不染於(受,想、行、)识,以众生味受、想、行、识故,彼众生染著於(受、想、行、)识。诸比丘!若色於众生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色,以色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则厌於色。如是受、想、行、识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受、想、行、)识;以受、想、行、识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则厌於(受、想、行、)识。诸比丘!若色於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於色;以色於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於色。如是受、想、行、识於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於(受、想、行、)识;以受、想、行、识於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於(受、想、行、)识。诸比丘!若我於此五受阴,不如实知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者,我於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脱、不出、不离,永住颠倒,亦不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比丘!我以如实知此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故我於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自证](2)得脱、得出、得离、得解脱结缚,永不住颠倒,亦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0(3); 二0( 一四)
'P18'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昔於色味,有求、有行,若於色味随顺觉,则於色味以智慧如实见。如是於受、想、行、识味,有求、有行,若於受、想、行、识味随顺觉,则於(受、想、行、)识味以智慧如实见。诸比丘!我於色患,有求、有行,若於色患随顺觉,则於色患以智慧如实见。如是受┅┅。想┅┅。行┅┅。识患,有求、有行,若於识患随顺觉,则於识患以智慧如实见。诸比丘!我於色离,有求、有行,若於色(离)(4)随顺觉,则於色离以智慧如实见。如是受、想、行、识离,有求、有行,若於受、想、行、识离随顺觉,则於受、想、行、识离以智慧如实见。诸比丘!我於五受阴,不如实知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者,我於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脱、不离、不出,永住颠倒,不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比丘!我以如实知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我於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以(5)脱、以离、以出,永不住颠倒,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过去四种说,厌离及解脱,二种说因缘,味亦复二种。


   


 「染净」∶

  复次、由三种事,二种相应,当观察杂染、清净。云何由三种事,观察一切杂染、清净?一者、於诸行中观察杂染因缘,谓观彼爱味为爱味故。二者、於诸行中观察清净因缘,谓观彼过患为过患故。三者、於诸行中观察清净,谓观彼出离为出离故。如是一切总略为一,名 'P19' 由三事观察一切杂染、清净。云何由二种相,观察一切杂染、清净?一者、由如所有性故;二者、由尽所有性故。如所有性者,谓於诸行中,若爱味、若过患、若出离;尽所有性者,谓於诸行中,尽所有爱味,尽所有过患,尽所有出离。此中观察诸行为缘生乐、生喜,是名於彼爱味,又此爱味极为狭小;如是由二种相,观察如所有性所有爱味。又观察诸行是无常、苦、变坏之法,是名於彼过患,又此过患极为广大;如是由二种相,观察如所有性所谓过患。又复观察於诸行中欲贪灭、欲贪断、欲贪出,是名於彼出离,又此出离寂静无上,毕竟安隐;如是由二种相,观察如所有性所谓出离。又即此爱味,即此过患,即此出离,於诸行中,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劣、若胜,若远、若近,审谛观察,当知是名於彼观察尽(6)所有性,所谓爱味、过患、出离。 


  又为了知如是三事体性是有,应知三种有情众别∶一、於诸欲染著众,二、於诸欲远离众,三、於诸欲离系众。於此三处,复有三种世间愚痴∶谓若天世间,若沙门、婆罗门,若诸天、人。如是三种世间,由三因缘应知安立∶一、由得欲自在及净自在故,谓若魔、若梵世间;二、由勤修得彼因故,谓若沙门、婆罗门;三、趣种种业因果故,谓若诸天、人。又於此三处,随其所应,能断、作证。有二种道,离四倒心,谓已入见地,及於上修道多修习住。又此二种道,有四种相心解脱果∶一、贪、嗔缚解脱相,二、欲贪灭、断、出离相,三、九结离系相,四、生等诸 'P20' 苦解脱相。此中前三相,显示因处烦恼解脱;後一相,显示果处诸苦解脱。於此义中,譬如有人处在囹岳,为种种缚之所系缚∶所谓或木、或索、或铁;又置馀人令其防守;或设有彼从幽絷处逃至远所,还执将来;或有尚不令彼转动,况得逃避;或有安置广大微妙种种可爱所系妙欲在幽絷处,令彼自然心生乐著,无欲逃避。如是彼人为一切种缚之所缚,为善方便守之所守,为最坚牢系之所系。复为怨家随欲加害,所谓打拍,或复解割,或加杖捶,或总断命。若有能脱是四缚者,乃得名为从一切缚而得解脱。如是於彼三处世间愚痴有情,为种种缚所系缚者,当知即譬贪、嗔、痴缚。其守禁者,譬不正寻思,及未永拔烦恼随眠;不正寻思故,尚不令动,况得离欲而远逃避!烦恼随眠未永拔故。虽世间道方便逃避,远至有顶,复执将还。可爱妙欲,譬之九结,由彼结故,令於生死自然乐著,於自系缚不欲解脱。彼既如是为种种缚极所密缚,善方便缚之所密缚,最坚牢缚之所密缚;复四魔怨,随其所欲,以生等苦而加害之。若能从彼四种系缚善解脱者,乃可名为从一切缚而得解脱。 


   
注【7…001】『相应部』(二二)「蕴相应」 二八经。 
注【7…002】[ ]中文字,可删,下例。 
注【7…003】『相应部』(二二)「蕴相应」 二七经。 
注【7…004】( )中文字,原本所无,依文义补之,下例。 'P21' 
注【7…005】 「以」与「已」,古通用,今存原本之旧。 
注【7…006】原本作「如」,今依『论』义改。


   

二一(1); 二一( 一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今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修不放逸已,当复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需发,身著法服,信家非家,出家(学道),为究竟无上梵行,现法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快说此言,云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後有,如是说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若随使使者,即随使死;若随(使)死者,为取所缚。比丘若不随使使,则不随使死;不随使死者,则於取解脱」。比丘白佛∶「知已,世尊!知已,善逝」!佛告比丘∶「汝云何於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比丘白佛言∶「世尊!色随使使,色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如是受、想、行、识,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为取所缚。世尊!若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於取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於取解脱。如是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佛告比丘∶ 'P22' 「善哉!善哉!比丘於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色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如是受、想、行、识,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比丘!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於取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於取解脱」。时彼比丘闻佛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独在静处,精勤修习,住不放逸。精勤修习、住不放逸已,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需发,身著法服,信家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後有。时彼比丘即成罗汉,心得解脱。


   


 复次、 !5 南曰∶

  略教、教果、终、堕数,三遍智断、缚、解脱,见慢杂染、净说句,远离四具、三圆满。


   


 「略教」∶

  由三因缘,有诸声闻往大师所,请略教授。何等为三?谓唯多闻为究竟者,於诸馀行而厌背者,生如是解;但略闻法,足得自义,何藉多闻以为究竟!要修正行为贞实故。又弃舍多闻究竟欲故;又有怖畏於所入门多所作者,为善方便而得入故。或有即彼已於多法善听、善思,彼作是念∶我於多法已善听、思,若我今者尽已听、思所得诸法以为依止,於住心境及解脱境欲系心者,将不令我作意散乱!若尔,住心尚不能得,何况解脱!又於如是所闻、所思一切法中,不得决定,当依何者速证通慧?当依何者速得出离?当缘何境而得住心?当缘何境而得解脱?彼既如是自不决定,若於大师,或众所识如来弟子现前见已,便即往诣请略教授。 'P23' 


 「教果」∶

  复次、当知正教授有四种自义果得∶谓为此出家,及如此出家,即形相具足,事业具足,意乐具足,处舍取具足。依此故得无上得,现法得,自然得,内证得。


   


 「终」∶

  复次、有六种死∶谓过去死,现在死,不调伏死,调伏死,同分死,不同分死。过去死者,谓过去诸行没,乃至命根灭故死。现在死者,谓现在诸行没,乃至命根灭故死。不调伏死者,谓於过去世不调、不伏,有随眠行展转随眠。世俗说言∶士夫随眠而命终已,於现在世结生相续,有随眠行所摄自体而得生起。於现在世乃至寿尽,亦复如是不调、不伏,广说乃至而命终已,未来自体复得生起。又能摄取有随眠行。由摄取彼以为因故,便为生等众苦所缚,亦为贪等大缚所缚。调伏死者,谓於现在世已调、已伏,无有随眠而命终已,未来自体不复生起,亦不摄取有随眠行。不摄取彼以为因故,解脱生等众苦差别,亦复解脱贪等大缚。同分死者,谓如过去不调、不伏,曾舍身命,於现在世亦复如是而舍身命,当知如此名同分死,名相似死,名随顺死。若於过去不调、不伏,舍身命已,於现在世已调、已伏而舍身命,当知此名不同分死,不相似死,不随顺死。若於现在有随眠行展转随眠而命终时,如过去死,名同分死及随顺死;不如过去而命终时,不能摄取当所结生未来相续同分诸行。又此六种死,当知有二种相∶谓诸行流转过患相,及诸行还灭胜利相。若於过去及於现在,不调、不伏,同分而死,复於未来取生等苦,及为贪等烦恼缚者,名诸行流转过患相。若於现在已调、已伏,不同分死,又於未来不取众苦,解脱一切烦恼缚者,名诸行还灭胜利相。 'P24' 
注【8…001】参照『相应部』(二二)「蕴相应」六三经义。


   


 二二; 二二( 一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所问如上。差别者 ∶「随使使,随使死者,则增诸数∶若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不增诸数」。佛告比丘∶「汝云何於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时彼比丘白佛言∶「世尊!若色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增诸数。如是受、想、行、识,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增诸数。世尊!若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不增诸数。如是受、想,行、识,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不增诸数。如是世尊!我於略说法中广解其义」。如是乃至得阿罗汉,心得解脱。


   


 「堕数」∶

  复次、由八种相,得入於彼诸行生起,世俗言说士夫数中。谓如是名,如是种类,如是族姓,如是饮食,如是领受若苦、若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所有寿量边际。如是诸相,於菩萨地宿住念中,当知如前已广分别(1)。 


   
注【9…001】见『瑜伽师地谕』卷三七(大正三0·四九三下──四九四上)。


   


 二三(1); 二三( 一七)
'P25'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有异比丘从坐起,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 「善哉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住不放逸。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需发,身著法服,信家非家,出家学道,为究竟无上梵行,现法身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汝作是说∶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於略说法中广解其义,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住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後有;汝如是说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非汝所应之法,宜速断除。断彼法者,以义饶益,长夜安乐」。时彼比丘白佛言∶「知已,世尊!知已,善逝」!佛告比丘∶「云何於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比丘白佛言∶「世尊!色非我所应,宜速断除。受、想、行、识,非我所应,宜速断除,以义饶益,长夜安乐。是故世尊!我於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佛言∶「善哉!善哉!比丘!汝於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色者非汝所应,宜速断除。如是受、想、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