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书评100年精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纽约时报书评100年精选-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世界文学中心移至美国。此外,随着大量婴儿的诞生,儿童文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以蓬勃发展。而且《书评》本身的成熟也体现了这一变化——从那些傲慢的“短评”和“鉴赏”进化为为广大有洞察力的读者所写的具有知识性、可读性的评论。

  为了把《书评》100年来印行的东西概括起来,我们已经在尽力展示其中的一些变化——虽然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其结果都不可能综合历史的方方面面。我们在选取书评时,主要注重两个方面:就作品而言,要在某方面与众不同——那就是要改变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或带给我们关于自身以及其他事物的重大消息;就书评而言,要写得新颖丰富,能够使读者反复咀嚼品味。

  幸运的是,以上的两个要求有时是相互交叠的;自从二十年代以来,即使是《书评》最沉闷的几期,伟大的作品也常常能够引发颇具刺激性(有时倒未必赞扬该书)的评论。

  有些时候,人们的口味不同,使评论家难免出现疏漏。如果你心目中的一部经典之作没有被收录,那很有可能是我们现在的编辑将它遗落了;也有可能早先并没有关于此书的评论。如果关于诗歌的评论并不像应有的那样多,那是因为长久以来《书评》并没有十分重视诗歌。如果女评论家显得凤毛麟角,那是因为《书评》早期很少邀请妇女撰槁。

  虽然自1896年至一战这段时间,诞生了不少伟大的文学作品,但是,我们却难以从这一时期挑出多少值得再次出版的评论。(另外,几乎所有的评论文章都较原文有所删节,其中有些还做了较大的删节。)对于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涌现出的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书评,我们发现同样难以做出决择。

  而对于近年来出版的书籍——也就是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的出版物——我们几乎感到无能为力,只好选择那些似乎和目前某些社会现实有关的作品。

  没有什么事物可以永存——但是我们希望,那鼓舞人们创作并把这些作品广泛传播的激情是个例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