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外科理例-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当作阴虚补之。若年老因疽溃后呕不食者。宜参 白术膏佐使药。随时随证加减。亦用独 
参汤而愈者。山药丸缓急未易治。○河间谓病疮呕逆。湿气侵于胃也。药中宜倍加白术。海 
云。吐者有物无声。乃血病也。哕者无物有声。乃气病也。呕者有声有物。气血俱病也。仲 
景曰。呕家虽有阳明证。勿下之。咳逆者。火自下冲上胃口而作声也。病后胃虚所致。阴大 
虚也。病而至此多危。善于治者。岂可泛言呕吐无分别耶。 
热盛脉数。精要与漏芦汤。单煎大黄汤等。若不甚热。脉缓弱。只投五香连翘汤。 
丹溪曰。热盛脉数。若肿疡时脏腑秘而体实者。犹可与也。若溃疡脓血出多。热盛脉数 
。去死为近。岂可下乎。缓弱之脉。古人皆以为邪毒已散。五香之飞走升散。其可用乎。 

卷一
疮肿寒热用药法三十四
属性:尝见治寒以热。而寒弥甚。治热以寒。而热弥炽。何也。假如心实生热者。当益其肾。 
滋。热自除。肾虚生寒者。当补其心。心火降。寒自退。此所谓寒之而热取之阴。热之而寒 
者取之阳也。又寒因热用。热因寒用。要在通其理类而已。又闻微者逆之。甚者从之。盖治 
寒以热。必凉而行之。治热以寒。必温而行之。此亦欲其调和也。其间有正有权者。盖病有 
微有甚。微者逆治。理之正也。甚者从治。理之权也。 

卷一
疮疡面赤不得攻下三十五
属性:疮疡及诸病面赤。虽伏大热。禁不得攻里。为阳气怫郁。邪气在经。宜发表以去之。故 
郁则发之。虽大便数日不去。宜多攻其表以发散阳气。少加润燥之药。若见风脉风证。只可 
用发表风药。便可以通利也。若只干燥秘涩。只宜润之不可。(注∶“可”下疑有脱。) 

卷一
论疮疡发寒热或汗三十六
属性:疮疡发寒热。多汗。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连日作。又有或间日作。必先呕痰。 
寒热。寒热解。大汗出。精要言以上之证。不可专以为热。亦有气虚而得。亦有因怒而得。 
或先感寒邪。脾气不正而然者。 
丹溪曰。因气虚者。当以补气药补之。因怒者当以顺气药和之。脾气不正者。当以脾药 
之。今用不换金正气散。悉是温散泄卫之药。欲以一两人参。收拾十四两之泄卫可乎。若用 
于肿疡时感寒邪者。犹或庶几。彼气虚者。因怒者。脾气不正者。此方能兼治乎。抑不知其 
用于肿疡耶。溃疡耶。 

卷一
论疽疾咽喉口舌生疮三十七
属性:凡疽疾咽喉口舌生疮。精要归罪不得内托。以致热毒冲心。 
一贵人病此。与琥珀犀角膏。一日而安。 
丹溪曰。肿疡用之。尚为近理。若溃疡后用之。彼犀角之升散。宁不助邪致虚以速其死 
后有犀角散以大黄佐黄 。用黄 则知为虚矣。用大黄又似疑其有实热。夫疮脓体虚。纵有 
旧热。将自渐因脓血而消。何必以峻冷利动脏腑。若在秋冬。何异刀剑。 

卷一
论疮疡食肉三十八
属性:东垣曰。疮疡食肉。乃自弃也。疮疡乃营气而作。今反补之。自弃何异。虽用药治。不 
精要曰。羊、鸡、牛、鹅、鱼、面、煎爆、炒、炙、酒等味。犯之必发热。用栀子黄苓 
丹溪曰。栀苓、苦参、犀角。佐辅人参。固可解食毒之热。若寒月与虚人。宁无加减乎 
经谓膏粱之变。足生大丁。此言疮疽之因也。禁戒浓味。恐其引起宿火之热。此诚富贵豢养 
口腹者所当谨。若素贫者大不然矣。 
予治一人。背痈径尺。穴深而黑。家贫得此。急作参 归术膏。多肉馄饨与之而安。多 
肉馄饨补气之有益者也。 

卷一
论气血喜香恶臭三十九
属性:精要曰。凡血气闻香则行。闻臭则逆。饮食调令香美。益脾土。养真气。疮疡或为秽气 
所触。可用香药熏之。 
丹溪曰。甘而淡者可养脾土。若香美者但能起火。故经以热伤脾、热伤气为戒。今曰益 
脾养气。施之肿疡。似有畅达之益。溃疡后用香美。恐有发湿热、损真阴之患。 

卷一
论脓四十
属性:夫痈、疽、疮、疖。皆由气血壅滞而生。当推虚、实、表、里而早治之。可以内消。此 
里之意也。若毒瓦斯已结者。勿泥此内消之法。当辨脓之有无浅深。急酌量刺之。缓则穿通脏 
腑。腐烂筋骨。可不慎哉。若脉紧而数。为脓未成。紧去但数。为脓已成。以手按上。热者 
有脓。不热无脓。按之牢硬未有脓。按之半软半硬已有脓。大软方是脓成。若大按之痛者脓 
深。按之不甚痛者脓未成。按之即复痛者为有脓。不复痛者无脓。薄皮剥起。起者脓浅。 
皮色不变。不高阜者脓深。浅者宜砭。深者宜针。手足指梢及乳上。宜脓大软方开。麻豆后 
肢疖有痈。稍觉有脓。便用决破。迟则成挛曲之疾。 

卷一
论痈疽脓成十死一生四十一
属性:凡痈疽脓已成。十死一生。故圣人弗使已成。已成脓血。砭石锋针取之也。但病者多喜 
。而医者即用十宣散、败毒散、流气饮之类。殊不知十宣散虽有参、 。然防风、白芷、浓 
朴、桔梗皆足以耗气。况不分经络时令。气血多少。安可概用。败毒散乃表散药也。虽有表 
证。不过一二服。况非表证。宁用之乎。流气饮乃行气散血之剂。服之过度。则气血虚耗。 
何以为脓。此三药不可轻用明矣。若脓既成。昧者待其自穿。殊不知少壮充实者。或能自破 
。若老弱之人又有攻发太过。不行针刺。脓毒乘虚内攻。穿肠腐膜。鲜不误事。一妇乳痈脓 
成。针刺及时。不月而愈。一人腿痈脓成。畏针几殆。后为针之。大补三月而平。一人腿痈 
。脉症俱弱。亦危症也。治以托里得脓。不急针刺。后脓水开泄不敛而死。一妇发背。待自 
破。毒内攻。一人腹痈溃透。秽从疮口出。皆由畏针而毙。 

卷一
论恶肉四十二
属性:恶肉者。腐肉也。痈疽溃后。腐肉凝滞。必须去之。推陈致新之意。若壮者筋骨强盛。 
充溢。真能胜邪。或自去或自平。不能为害。若年高及怯弱之人。血液少。肌肉涩。设或留 
而不去。则有烂筋腐肉之患。一夫人取之及时。而新肉早生。得以全愈。一人去之稍迟。几 
致不救。一人取之失期。大溃而毙。尝见腐肉既去。虽少壮者不补其气血。亦不能收敛。若 
怯弱者不取恶肉。不补养气血。未见其生也。 
腐肉可用手法去之。或用雄黄、轻粉敷之。蠹肉努出。用远志末酒调涂之。(又法)息肉 
。乌头五钱。苦酒三升。浸渍三日洗之。日夜三四次。诸疮 肉。如蛇出数寸。硫黄末敷之 
即缩。脓溃后蠹肉不腐。亦用硫黄、轻粉敷之。四围仍有肿 处。用毫针烧赤刺之。约一米 
深。红肿则缩。 

卷一
论蚀脓四十三
属性:追蚀脓法。使毒瓦斯外泄而不内攻。恶肉易去。好肉易生也。若 其疮。血出不止者未可 
但掺追蚀药于疮上。待其熟可 。方 。 之痛应心者。亦不可 。误触其疮。 痛必倍。 
必生变症。若疮疖脓成未破者于上薄皮剥起者。当用破头代针之药安其上。以膏贴之。脓出 
之后。用搜脓化毒药。若脓血未尽。便用生肌。务其早愈。则毒瓦斯未尽。必再发。 

卷一
生肌止痛四十四
属性:肌肉。脾之所主也。溃后收敛迟速者。乃气血盛衰使然。世人但知生肌用龙竭。止痛用 
。予谓不然。生肌之法。当先理脾胃助气血为主。则肌肉自生。岂假龙竭之属。设若脓毒未 
尽。就用生肌。反增溃烂。壮者轻者。不过复溃。或迟敛而已。怯者重者。必致内攻。或溃 
烂不敛者亦多矣。止痛之法。热者清之。寒者温之。实者损之。虚者补之。脓郁者开之。恶 
肉侵蚀者。去之。如是则痛自止。岂特乳没之属。 
一人发背。毒瓦斯未尽。早用生肌。竟背溃烂。治以解毒药而愈。又有患此。毒瓦斯始发。 
生肌。其毒内攻而死。一人腿痈。因寒作痛。与乳香定痛丸。一妇时毒。因热作痛。与防风 
通圣散。一人腿痈脓溃。因虚作痛。与益气养荣汤。一人腹痈。因实作痛。与黄连内疏汤。 
一人腿痈。脓成作痛。予为刺之。一妇发背。腐肉不去作痛。予为取之。痛各自止。专用龙 
竭生肌。乳没止痛。未之察也。 
疮痛不可忍者。苦寒药可施于资禀浓者。若资禀素薄者。宜补中益气汤。加苦寒药。血 
。四物汤加黄苓、鼠粘子、连翘。在下加黄柏。若肥人湿热疮痛者。羌活、防风、荆芥、白 
芷、取其风能胜湿也。 
每见疮作。先发为肿。气血郁积。蒸肉为脓。故痛多在疮始作时。脓溃之后。肿退肌宽 
必渐减。而反痛者虚也。宜补参 之属。亦有秽气所触者。宜和解之。乳香、芍药之属。亦 
有风寒所逼。宜温散之。羌桂之属。 

卷一
论并治法四十五
属性:诸疮患久成 。常有脓水不绝。其脓不臭。内无歹肉。须先服参 归术芎大剂。托里为 
或服以丸。尤宜用附子浸透。切作片。浓二三分。于疮上着艾灸之。仍服前托里之药。隔三 
日再灸。不五七次。肌肉自长满矣。 
至有脓水恶物。渐溃根深者。用面、硫黄、大蒜三物一处捣烂。看疮大小。捻作饼子。 
分。安疮上。用艾炷灸二十一壮。一壮一易。后隔四五日。方用翠霞锭子。并信效锭子互用 
。入疮内。歹肉尽去。好长肉平。然贴收敛之药。内服应病之剂。调理则瘥矣。 

卷一
论附子饼四十六
属性:(附豆豉饼) 
附子为末。唾津和为饼如三钱浓。安疮上。以艾炷灸之。漏大炷大。漏小炷小。但灸令 
。不可令痛。干则易之。如困则止。来日如前再灸。直至肉平为效。仍用前补药作膏贴。豆 
豉饼专治发背已溃未溃。用江西淡豆豉为末。唾津作饼置患处灸之。饼干再用唾津和之。疮 
大用水和。捣成硬泥。根据疮大小作饼子浓三分。如已有疮孔。勿敷孔上。四布豉饼列艾其上 
灸之。使微热勿令破肉。如热痛急易之。日灸二度。先有疮孔者。孔出汁即瘥。 

卷一
论隔蒜灸四十七
属性:隔蒜灸 元戎云。疮疡自外而入者不宜灸。自内而出者宜灸。外入者托之而不内。内出 
之而令外。故经云陷者灸之。丹溪曰。痈疽之发。或因内有积热。或因外寒而郁内热。若于 
始发之际。外灸以散其毒。治之之早。亦可移重就轻。转深于浅。东垣曰。初觉发背。欲结 
未结。赤热肿痛。先以湿纸覆其上。立视纸先干处。即痈头也。取蒜切片如三钱浓。安头上 
。用大艾炷灸之。三壮换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早觉早灸为上。一日三 
日。十灸十活。三日四日六七活。五六日三四活。过十数日不可灸。若有十数头作一处者。 
用蒜研成膏。作薄饼铺头上。聚艾烧之。亦能活也。若初发赤肿。中间有一黄粟米头。便用 
独蒜切去两头。取中间片浓薄。安头上。着艾灸十四壮。多至四十九壮。本事方云。一人四 
月背疽。治之逾月益甚矣。以艾加疮头。自旦及暮。灸百五十壮。知痛乃已。明日镊去黑痂 
。脓尽不痛。始别以药敷之。日一易。易时旋去前黑烂。月余乃平。 

卷一
灸法总论四十八
属性:疮疡在外者引而拔之。在内者疏而下之。灼艾之功甚大。若毒瓦斯郁结。气血凝聚。轻者 
药散。重者药无全功。东垣云。若不针烙。则毒瓦斯无从而散。脓瘀无从而泄。过时不烙。反 
攻于内。故治毒者必用隔蒜灸。舍是而用苦寒之剂。其壮实内有火者或可。彼怯弱气寒。未 
有不败者也。又有毒瓦斯沉伏。或年高气弱。若服克伐之剂。气血愈虚。脓因不溃。必假火力 
以成功。 
一人足患疔已十一日。气短。灸五十余壮。更以托里药而愈。黄君腿痈。脓清脉弱。一 
结一块。溃不收敛。各灸以豆豉饼。更饮托里药而愈。一人胸肿一块。半载不消。明灸百壮 
方溃。与大补药不敛。复灸以附子饼而愈。一人发背 痛如灼。隔蒜灸三十余壮。肿痛悉退 
。更服托里消毒而愈。一人发背疮。头甚多。肿硬。色紫。不甚痛。不腐溃。以艾铺患处灸 
之。更服大补药。数日死肉脱去而愈。一人发背已四五日。疮头虽小。根畔颇大。隔蒜灸三 
十余壮。其根内消。惟疮头作脓而愈。精要。曰。灸法有回生之功。信矣。大凡蒸灸。若未 
溃则拔引郁毒。已溃则补接阳气。祛散寒邪疮口自合。其功甚大。尝治四肢疮疡气血不足者 
。只以前法灸之皆愈。疔毒甚者。痛则灸至不痛。不痛则灸至痛。亦无不愈。若中虚者。不 
服败毒药。则疮毒未除。中气先伤。未有不败者也。李氏云。治疽之法。着艾胜于用药。缘 
热毒中隔。外内不通。不发泄则不解散。又有处贫居僻。一时无药。用灸尤便。大概蒜用大者。取其散 
毒有力。用着艾炷多者。取其火力透也。如法灸之。疮发脓溃。继以神异膏贴之。不日而安 
。一则疮不开大。二则内肉不溃。三则疮口易合。见效甚神。 
辨精要曰。始发时用针灸。十死八九。丹溪曰。火以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意。因 
死者。盖虚甚孤阴将绝。脉必浮数而大且鼓。精神必短而昏。无以抵当火气故也。岂可泛言 
始发不可灸以误人。精要又谓头上有毒不得灸。恐火拔起热毒而加病。丹溪曰。头为诸阳所 
聚。艾炷宜小而少。小者如椒粒。少者三五壮而已。若猛浪如灸腹背。炷大数多。斯为误矣 
。按东垣灸元好问脑疽。以大艾炷如两核许。灸百壮。始觉痛而安。由是推之。则头上发毒 
。灸之痛则炷宜小。数宜少。不痛者。炷大数多亦无妨也。 
经曰。陷者灸之。如外微觉木硬不痛者。是邪气深陷也。急灸之。浅者不可灸。又曰。 
浅者有数头肿痛。亦灸之无妨。 

卷一
竹马灸四十九
属性:丹溪曰。诸项灸法皆好。惟骑竹马灸法尤为切要。此消患于未形也。先令病患以肘凭几 
臂腕。腰直。用篾一条自臂腕中曲纹尽处。男左女右。贴肉量起。直至中指尖尽处为则。不量 
指甲。却用竹杠一条。令病患脱衣骑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