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外科理例-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丹溪曰。秘传以是方加人参、黄 、苍术、赤茯苓、金银花。名消肿托里散。虽以参、 
主。复云人参无亦可。则又不能无疑而难用也。且临症加减。须较表里。如表症多者。当从 
此方以辛甘为主散之也。里症多者。须当从变。 

卷二
论大黄六十八
属性:精要云。大黄宣热散毒。治痈疽要药。痈疽始作。皆须大黄等汤极转利之。排日不废。 
又曰。疮疽泄利。皆是恶候。 
丹溪曰。此皆不能使人无疑。借曰用大黄。恐因大府秘而病体实。有积热沉痼者发也。 
破结导滞。推令转动而已。岂可谓极转利之。而且排日不废耶若下利之后。又与利药。恐非 
防微杜渐之意。疮之始作。肿在肌肉。若非大满大坚实之症。自当行仲景发表之法。借五香 
汤为例。散之于外可也。何必遽用峻下之药。夺其里哉。或曰。痈疽用大黄走泄以去毒。孙 
真人尝言之。良甫祖述其说耳。曰。孙以盛名行奇术于公卿间者。良甫宋人。若其交游亦皆 
公卿之家。肉食之辈。固皆捷效。今不分贫富苦乐。一概用之宁免孟浪之过乎。况有心劳而 
虚者。忧怒而虚者。强力劳动而虚者。大醉饱而虚者。皆气少而涩。血少而浊。生疽固是难 
治。若大府秘而稍安谷。甘淡薄而守戒律。犹为可治。不免尚费调补。苟因旬日半月。大府 
秘实。不知亦有其气不降而然者。便以为实而行大黄。岂不杀人。 

卷二
论白蜡六十九
属性:白蜡禀收敛坚凝之气。外科要药。生肌止痛。接骨续筋。补虚用合欢树皮。同入长肉膏 
。有神效。但未试其可服否。合欢皮尝服之验矣。 

卷二
论蓖麻子七十
属性:(附皂角刺 神异膏 麦饭石膏) 
蓖麻子性善收。能追脓取毒。亦要药也。皂角刺治痈疽未破已破。能钻引至渍处。神异 
说膏药方甚多。神效无出于此。麦饭石膏脓溃后围疮口。一说内冷恶寒不(注∶“不”下疑 

卷二
论流气饮十宣散七十一
属性:夫气血凝滞。多因营卫之气弱。不能运散。岂可复用流气饮以益其虚。况各经气血多少 
。心包络、膀胱、小肠、肝经。多血少气。三焦、胆、肾、心、脾、肺。少血多气。人年四 
十以上。阴血日衰。若于血少经分而病痈肿。或脉症不足。当以补接为主。 
丹溪曰。肿疡内外皆壅。宜托里表散为主。乃补气血药而加之以行散之剂。非专攻之谓 
或者肿 痛甚。烦躁脉大。其辛热之剂。不但肿疡不可用。虽溃疡亦不可用也。凡患者须分 
经络、血气、地部远近、年岁老幼、禀气虚实。及七情所感、时令所宜而治之。常见以流气 
、十宣散二药。概治结肿之症。以致取败者多矣。 
大抵症有主末。治有权宜。治其主则末病自退。用其权则不拘于时。泥于守常。必致 
危甚。况杂用攻剂。动扰各经。故丹溪云。凡疮发于一经。只当求责本经。不可干扰余经 

卷二
论败毒散流气饮七十二
属性:凡治疮疡。不审元气虚实。病在表里。便服败毒流气等药。盖败毒散。发表药也。果有 
。止宜一二服。多则元气损。毒愈盛。虽有人参亦莫能补。流气饮耗血药也。果气结胸满。 
只宜二三服。多则血反致败。虽有芎、归。亦难倚仗。丹溪曰。此不系膏粱丹毒之变。因虚 
劳气郁所故也。 

卷二
蜡矾丸七十三
属性:一人肩患毒。肿硬作痛。恶症迭见。用矾末三钱糊丸。以葱白七茎煎汤调下。肿痛悉退 
矾末葱汤调下。因末难服。故以蜡为丸。一方士治疮疽。不问肿溃。先用此药二三服。后用 
消毒药甚效。常治刍荛之人。用此即退。不用托里亦愈。盖止热毒为患。血气不亏。故用多 
效若金石毒药发疽者。尤效。以矾能解金石之毒也。一方用矾末五钱。朱砂五分。热酒下。 
亦效此药托里固内、止泄、解毒、排脓。不动脏腑。不伤气血。有益无损。其药易得。其功 
甚大。偏僻之处不可不知此方。或虫犬所伤。溶化热涂患处。更以热酒调末服皆效。 

卷二
汗之则疮已七十四
属性:东垣曰。其疮外有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隔。饮食如故。清便自调。知不在里。非 
也。小则为疖。大则为痈。其邪所受于下。风湿之地气。自外而来。侵于身也。经曰。营气 
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此元气不足。营气逆行。其疮初出。 
未有传变。在于肌肉之上。皮肤之间。只为风热六经所行经络地分出矣。宜泄其风湿热疮之 
情势。亦旧然高起。结硬作痛。此疮自外而入。其脉只在左手。左手主表。左寸外洪缓。左 
关洪缓而弦是客邪客于血脉之上。皮肤之间。宜急发汗而通其荣卫。则邪气出矣。托里荣卫 
汤此足太阳药表里气血之剂。 
黄 红花 桂枝(各五钱) 苍术(三钱) 柴胡 连翘(各二钱) 羌活 防风 归身 
甘草(炙) 黄芩(各半钱) 人参(一钱) 
上锉。每服一两。水酒各半。煎。 

卷二
论须针决七十五
属性:凡疮不起者托而起之。不成脓者补而成之。使不内攻。脓成宜及时针之。若畏痛而不肯 
。又有恐伤良肉而不肯针。殊不知疮虽发于肉薄之处。若脓成。其肿亦高寸余。疮皮又浓分 
许。用针深不过二分。若发于背。肿高必有三四寸。针入止于寸许。况患处肉已坏矣。何痛 
之有。何伤之虑。怯弱之人。及患附骨疽。待脓自通。必致大溃不能收敛。血气沥尽而亡者 

卷二
论痛七十六
属性:上部脉数实而痛者。宜降火。 
上部脉数虚而痛者。宜滋阴降火为主。 
尺部脉数而作渴者。滋阴降火。如四物加黄柏、知母。 
大抵疮之寒热虚实。皆能为痛。热毒痛者。药用寒凉折之。寒邪痛者。药用温热散之。 
痛者除风。因湿痛者导湿。燥而痛者润之。塞而痛者通之。虚而痛者补之。实而痛者泄之。 
脓郁而闭者开之。恶肉侵蚀者去之。阴阳不和者调之。经络闭涩者利之。慎勿概用寒凉之药 
。盖血脉喜温而恶寒。若冷气入里。血即凝滞。反难瘥矣。又曰。大抵疮疽之症虽发疼痛。 
情势高硕。烦渴不宁。脉若有力。饮食颇进。可保无虞。其脓一溃。诸症悉退。多有因脓不 
得外泄以致疼痛。若用败毒寒药攻之。反致悟事。若有脓急针之。脓出痛止。脓未成而热毒 
作痛。用解毒之药。亦有腐烂尺余者。若无恶症。投以大补之剂。肉最易生。亦无所妨。 

卷二
论痈疽虚实七十七
属性:疮疡之症。五善之中见一二善症者可治。七恶之内见一二恶症者难治。若虚中见恶症者 
。实中无恶者自愈。此症虽云属火。未有不由阴虚而致者。故经云督经虚从脑出。膀胱经 
虚从背出。岂可专泥于火而用苦寒药治。夫苦寒之药。虽治阳症。尤当分表里、虚实、次第 
、时宜。岂可始末悉用之。 
凡疮肿坚而不泽。(不泽。不光泽而色夭)坚如牛领之皮。疮头如粟。脉洪大。按之则涩 
。此精气已绝。不治亦死。 
凡痈疽之作。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非独荣气壅塞而发。其行也有处。其主也有归。假 
于喉舌者心之毒。皮毛者肺之毒。肌肉者脾之毒。骨髓者肾之毒。发于下者阴中之毒。发于上 
者阳中之毒。外者六腑之毒。内者五脏之毒。故内曰坏。外曰溃。上曰从。下曰逆。发于上 
者得之速。发于下者得之缓。感于六腑者易治。感于五脏者则难治也。 
发背、脑疽、大疔、悬痈、脱疽、脚发之类。皆由膏粱浓味。尽力房劳。七情六淫。或 
补药。精虚气耗所致。非独因荣卫凝滞而生也。必灸之以拔其毒。更辨其因。及察邪在脏腑之 
异、虚实之殊而治之。庶无误也。凡大痈疽。藉气血为主。若塌而不起。或溃而不腐。或不 
收敛。及脓少。或清。皆气血虚也。宜大补之。最忌攻伐之剂。亦有脓反多者。乃气血虚不 
能禁止也。若溃后发热作渴。脉大而脓愈多。属真气虚邪气实也。俱不治。常见气血充实之 
人。患疮皆肿高。色赤。易腐溃而脓且稠。又易收敛。怯弱之人多不起。发不腐溃。及难收 
敛。若不审察。妄投攻剂。虚虚之祸不免矣。 
大抵疮之始作。先发为肿。气血郁积。蒸肉为脓。故多痛。脓溃之后。脓退肌宽。痛必渐 
减。 
元太医令。)疮疽之症。有脏腑气血。上下真邪。虚实不同也。不可不辨。如肿起坚硬脓稠 
者实也。肿下软慢脓稀者虚也。泻利肠鸣。饮食不入。呕吐无时。手足并冷。脉弱皮寒。小 
便自利。或小便时难。大便滑利。声音不出。精神不爽。悉脏腑虚也。大便硬。小便涩。饮 
食如故。腹满膨胀。胸膈痞闷。肢节疼痛。口苦咽干。烦躁多渴。身热脉大。精神昏塞。悉 
脏腑实也。凡诸疮疽。脓水清稀。疮口不合。聚肿不赤。肌寒肉冷。自汗色脱者。气血虚也 
。肿起色赤。寒热疼痛。皮肤壮热。脓水稠粘。头目昏重。气血实也。头痛鼻塞。目赤心惊 
。咽喉不利。口舌生疮。烦渴饮冷。睡语切牙者。上实也。精滑不禁。大便自利。腰脚沉重 
。睡卧不能者。下虚也。肩头不便。四肢沉重。目视不正。睛不 。食不知味。音嘶色 
。四肢浮肿者。真气虚也。肿 尤甚。痛不可近。多日不溃。寒热往来。大便秘涩。小便如 
淋。心神烦闷。惚恍不宁者。邪气实也。又曰。诸痛为实。诸痒为虚。又曰。其脉洪大而数 
者实也。微细而软者虚也。虚则补之。和其气血托里也。实则泻之。疏利而导其气。内经谓 
血实则决之。气虚则掣引之。 
溃疡虽有表症。发热宜以托里药为主。佐以表散之剂。 

卷二
论附骨疽七十八
属性:疽乃流注之败症也。如用凉药。则内伤其脾。外冰其血。脾主肌肉。脾气受伤。饮食必 
肌肉不生。血为脉络。血既受冰。则血气不旺而愈滞。宜用理脾。脾健则肉自生。血气自运 
行矣。又曰。白虎飞尸。留连周期。或展转数岁。冷毒朽骨出尽自愈。若附骨腐者可痊。正 
骨腐则为终身废疾矣。有毒自手足或头面肿起。或兼疼痛。止至颈项骨节去处。如 疡贯珠 
此风湿流气之症也。宜加减小续命汤、独活寄生汤主之。有两膝肿痛起。或至遍身骨疼痛者 
。此风湿痹。又名 节风。宜附子八物汤。又有结核在项腋或两胯软肉处。名曰 痈。属 
冷症也。又有小儿宿痰失道。致结核于项颈、臂膊、胸背之处。亦冷症也。俱用热药敷贴。 
以上诸症。皆原于肾。肾主骨。肾虚则骨冷而为患也。所谓骨疽皆起于肾。亦以其根于 
此也。故用大附子以补肾气。肾实则骨有生气。而疽不附骨矣。 

卷二
论疮疽所致之由七十九
属性:若气血充实。经络通畅。决无患者。若气血素亏。或七情所伤。经络郁结。或腠理不 
密。六淫外浸。隧道壅塞。 
医者须当察其所由。辨其虚实。庶不误人。 

卷二
论痈可治不可治八十
属性:发背、脑疽、脱疽、肿痛赤色。水衰火旺之色。尚可治。若黑或紫。火极以水之象也。 
乃肾水已竭。精气已涸。决不治。 
凡肿不高。色不赤。不 痛。脉无力。不饮食。肿不溃。腐不烂。脓水清。或多而不止 
肉不生。属元气虚也。皆难治。宜峻补之。或脓血既泄。肿痛尤甚。脓水败臭。烦躁时嗽。 
腹痛渴甚。泄利无度。小便如淋。乃恶症也。皆不治。 
未成脓不灸。脓熟不开。腐不取。多致不救。 
肿而一日至四五日未成脓而痛者。宜灸至不痛。灸而不痛或麻木者。明灸之。 
肿硬不作脓。或痛或不痛。或微痛。或疮头如黍者。灸之尤效。亦有数日色尚微赤。肿 
尚不起痛不甚。脓不作者。尤宜多灸。勿拘日期。更服甘温托里药。切忌寒凉之剂。 
瘀肉不腐。桑柴火灸之。 
脉数发热而痛者。发于阳也。可治。脉不数。不热不痛者。发于阴也。难治。不痛最 
恶。不可视为常疾。此症不可不痛。不可大痛烦闷者不治。 

卷二
肿疡八十一
属性:肿高 痛脉浮者。邪在表也。宜托之。如内托复煎散。 
肿硬痛深脉沉者。邪在内也。宜下之。如黄连内疏汤。仙方活命饮。苦参丸。 
外无 肿。内则便利调和者。邪在经络也。宜调和荣卫。如托里荣卫汤。白芷升麻辈。 
痛燥烦。或咽干作渴者。宜降火。如黄连解毒汤。 
痛发热。或拘急。或头痛者。邪在表也。宜散之。如荆防败毒散。人参败毒散辈。 
大痛或不痛者。邪气实也。隔蒜灸之。更用解毒。如仙方活命饮。 
烦躁饮冷 痛脉数者。邪在上也。宜清之。如清凉饮。或金银花散。 
恶寒而不溃者。气实兼寒邪也。宜宣而补之。如十宣散。 
痛发热。汗多。大渴。便秘。谵语者。结阳症也。宜下之。如黄连内疏汤。破棺丹辈 
不作脓或熟而不溃者。虚也。宜补之。如补中益气汤。八物汤。十全大补汤辈。 
痛或不痛及麻木者。邪气盛也。隔蒜灸之。 
肿痛或不作脓者。邪气凝结也。宜解之。如仙方活命饮。 
肿痛饮冷发热睡语者。火也。宜清之。如清心汤。或防风通胜散加黄连。 
不作脓。或不溃。及不敛者。阳气虚也。宜补之。如托里消毒散。疮后当调养。 
患后当调养。若瘰 流注之症。尤当补益。否则更患他症矣。必难措治。慎之。蜡矾丸 
。败毒散。流气饮。 

卷二
溃疡八十二
属性:脓熟不溃者。阳气虚也。宜补之。如圣愈汤。 
瘀肉不腐者。宜大补阳气。更以桑柴火灸之。如参 归术。 
脓清或不敛者。气血俱虚。宜大补。如八物汤。 
溃后食少无睡。或发热者。虚也。宜补之。如内补黄 汤。 
倦怠懒言。食少不睡者。虚也。宜补之。如黄 人参汤。 
寒气袭于疮口。不敛。或陷下不敛者。温补之。如十全大补汤。 
脉大无力。或涩微。而肌肉迟生者。气血俱虚也。峻补之。如十全大补汤。 
出血或脓多烦躁不眠者。乃亡阳也。急补之。脓多或清者。血气俱虚也。宜峻补之。 
右关脉弱而肌肉迟生者。宜健脾胃。如六君子汤。 
脓清补之不应及不痛。或木闷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