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4》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道教4-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百六十间,赐额曰太玄紫霄宫。嘉靖三十一年(1552),本宫已扩大到八百间。〃③其建筑规模和制式相似于当时武当山最大宫观五龙宫。后历清代、民国,未遭大的破坏,是现存武当山宫观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现存主体建筑仍为明代所造构。其中路建筑有四进,依次为龙虎殿,十方堂、紫霄殿、父母殿。两侧为东宫、西宫、方丈堂、监院堂等。紫霄殿为主建筑,面阔五间。殿内供奉明代铜铸鎏金真武坐像四尊,一为武身,三尊分别为老年、中年和青年真武坐像。两旁侍立金童、玉女、赵天君、关天君、马天君,温天君、水火二将等,亦为铜铸鎏金。殿的左右供奉二十八尊不同规格的真武神像,殿中挂有四盏御赐彩灯,香案上的宝鼎、香瓶、蜡钎、大海灯等,亦为永乐皇帝所赐。大殿后之父母殿,面阔五间,系清光绪年间募化重修,中奉真武神之父母,左龛奉观音,右龛奉三霄娘娘。楼上供奉斗姆、玉皇。1982年,国务院确定紫霄宫为全国重点宫观之一,近年来又作了修葺,已恢复道教活动并开放供游客观览。
  注:
  ①②《道藏》第19册656页,64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③《大岳武当山》29~30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冲虚观

  冲虚观位于广东罗浮山北麓朱明洞南。原址为东晋道士葛洪所建四庵之一的南庵,初名都虚,后改冲虚。宋广业《罗浮山志》卷三云:〃朱明洞南有冲虚观。《山记》:即都虚观故址,晋咸和(326~334)中,葛洪至此炼丹,从观者众,乃于此置四庵。山南曰都虚,又曰玄虚,又改名冲虚。洪殁,唐天宝(742~755)初,置守祠十家,仍度道士二人。南汉铸铜玉皇像及二侍从像。宋元祐二年(1087)赐额。〃①宋前,〃观中有澄虚阁,其左曰诸仙祠,……中座:朱灵芝、华子期;
  左座:鲍靓、苏元朗、罗万象;右座单道开、轩辕集、黄励。
  后祠毁,改塑钟离权、吕岩。复毁,宋时改观云堂,惟祠洞宾。其右曰葛仙祠,……正座塑葛洪,旁有黄野人侍立〃。②历唐至宋,〃因循不葺,三清殿与仙圣祠像,风摧雨漏,罅挠弗支者过半〃。北宋政和五年(1115)重加修葺,霍玮为作《冲虚观记》,云:该观在宋代,〃视罗、浮二山诸观为甲。
  圣朝每遣使祭醮降香,或府郡监司非时祈禳,莫先于此〃。③表明该观在宋代规模颇大,香火很盛。至明永乐(1403~1424)中,赐以玉(或作〃御〃引者注)简,作玉简亭覆之。④清初,因年久失修,建筑多废圯。清潘耒《游罗浮记》云:
  〃(冲虚观)故葛稚川所居,唐置祠,宋立观,往时宏丽甲一山。今蓬莱阁、遗履轩皆废,唯三清殿存。其御简亭、葛仙祠、则提督许公、郡守吕侯所新葺也。黄冠皆散处村落。……
  观后有稚川丹灶遗址,灶下泥,云可以疗病。观东有涧,循涧行百余步,有巨石,刻'朱明洞'三大字。石上有庐,称黄野人庐云。观前白莲池,今废为田。西南一峰峭拔,名麻姑峰,有岩名麻姑坛,又有朝斗坛,皆在榛莽中,不可到。〃⑤清嘉庆十三年(1808),道士陈圆王官募资重修。⑥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再重修。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宫观之一。1985年,重修三清殿、灵官殿。其后二年,续修葛仙殿、黄大仙殿、吕祖殿和寮房,合建面积约三千多平方米。是目前广东省著名道观。
  注:
  ①②清《罗浮山志》卷三,清康熙五十年木刻本
  ③《丛书集成初编》第3000册58~59页,中华书局,1985年
  ④《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64册580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⑤《小方壶舆地丛钞》第四帙第8册457页,上海著易堂印行
  ⑥《广东通志》第6册3826页,台北华文书局,1967年

青羊宫

  青羊宫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通惠门外。原名玄中观,始建年不详。唐僖宗中和二年(882)重建,命名青羊宫。据唐杜光庭《历代崇道记》载,中和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夜,诏帝房宗室李特立与道士李无为,于成都府青羊肆玄中观混元降生旧地设醮祈真,忽见虹光如弹丸许,渐渐明大,出于殿基东南竹林中。〃①据称,后于其下掘得一〃宝砖〃,上有古篆文六字:〃太上平中和灾〃。于是买观侧田地二百顷,重建殿堂屋宇,改号为青羊宫。〃又敕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乐朋龟撰碑立之〃。②乐朋龟《西川青羊宫碑记》颂扬所建观宇的壮丽,曰:〃冈阜崔嵬,楼台显敞,齐东溟圆峤之殿,抗西极化人之宫,牵剑阁之灵威,尽归行在,簇峨眉之秀气,半入都城。〃③宋代一些文人也留下若干描写青羊宫的诗句,宋何耕诗云:〃缥渺百尺台,突起凌半空。凭栏俯修竹,决眦明孤鸿。信哉神仙宅,不受尘垢蒙。……西骑白鹤背,往访青羊踪。〃④至明代,成都蜀王府屡次修葺扩建,使之更加雄伟壮丽。明何宇度《益都谈资》卷中云:青羊宫〃殿宇宏丽,宴会多往焉。〃⑤又云:〃仙宫佛院,成都颇盛,半创自献王之国时。累代藩封,中贵从而增益之,殿宇廊庑,华丽高敞。观如元天、云台,寺如昭觉、金像、净居、净因(俗名福万)、金沙,庙如昭烈,宫如青羊,俱不减西都规模,足供游眺。〃⑥据清张德地《重修青羊宫碑记》称,清前,该宫〃有殿曰青羊、三清、五凤、万寿,有台曰紫金、八卦、降生、说法,有堂曰真武、纯阳、三官,以及左右庑、山门、垣墉之属〃。⑦明崇祯(1628~1644)末,青羊宫毁于兵燹。清康熙时,巡抚张德地捐资重建,〃循其旧以次而新之。始康熙丁未(1667)之秋,成于辛亥(1671)之春〃。⑧其后乾隆、嘉庆时续有修建。现存建筑即清代所遗,有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玉皇阁(斗姥阁)、降生台、说法台、唐王殿(紫金台)等。其中以三清殿、八卦亭最具特色。三清殿又名无极殿,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光绪元年(1875)重建,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为该宫主要建筑,内供三清塑像。殿前有石砌平台,原陈列明代铁铸鼎一个,花瓶二个,烛台一对。殿中有铜羊二支,各长九十厘米,高六十厘米,俗称青羊。一为单角铜羊,造型奇特,融十二生肖动物特征于一体。
  是清大学士蜀人张鹏翮于雍正元年从北京古董市场购得后所赠。另一支为双角铜羊,系清道光九年云南工匠所铸。八卦亭在三清殿南,始建年不详,重建于清同治、光绪间。亭基呈四方形,有八根镂雕盘龙石柱,刻技精湛,流畅生动,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青羊宫是全国重点宫观之一,现为成都市道协所在地。有道士数十人。原毗邻的二仙庵藏有道教第二大丛书《重刊道藏辑要》经板,解放后移入青羊宫保存,前几年曾刷印发行若干部,对保存和提供道教研究资料作出了贡献。
  注:
  ①②皆见《道藏》第11册6~7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③《藏外道书》第20册532页,巴蜀书社,1992年
  ④《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91册18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⑤⑥《丛书集成初编》第3190册16页,20页,中华书局,1983年
  ⑦⑧嘉靖《成都县志》卷五,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卷十四,皆收此文。

常道观

  常道观俗称天师洞。在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白云溪和海棠溪之间的山坪上。始建于隋大业(605~618)年间,原名延庆观。唐代改称常道观。宋代又名昭庆观,或称黄帝祠。宋文同《昭庆观》诗曰:琳岩盘玉霄,彩翠接步武。云霞不可画,泉石固难谱。神幢逾百寻,帝辙历万古。灵瀑谁与穷,长飞六时雨。
  常道观在唐末经道士张素卿主持重修,曾得唐僖宗手敕褒美,编其事于国史及幸蜀碑内。①其现存建筑,系清康熙(1662~1722)年间由住持陈清觉主持重建。1920年至1939年间,住持彭椿仙再次修缮改建。1980年以来,青城山道教协会又陆续加以维修。主要殿宇有:
  三清大殿。是供奉三清尊神的主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该殿为1923年重建,建筑面积2650平方米。殿前通廊九级石阶,前檐排列六根大石圆柱。重檐飞甍,古朴宏伟。楼上为〃无极殿〃,有传为明代的木雕屏花八扇,楼正中有八角形〃楼井〃。三清大殿正中悬有清康熙皇帝御书〃丹台碧洞〃匾额。殿左有高约五十余米的古银杏树一株,传为东汉张陵手植。
  天师殿。清光绪十年(1884)重建。所处地形高耸而又狭窄,建筑前低后高,旁低中高,纵横组合连成一体。最上层为洞窟,内有隋代石刻张陵天师像,龙虎山历代天师选定后都要来此朝拜。
  三皇殿。内有《大唐开元神武皇帝书碑》,是青城山著名唐碑。该碑由唐玄宗朝常道观观主甘道荣书写,吴光逵刻石,历代传为镇山之宝。殿内还有《龙门派碧洞宗道脉渊源碑》、《椿仙彭真人重修常道观碑》等碑刻。②殿右侧有白云阁,旁有宋代松三株。该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石像各一尊。背有铭文。
  黄帝祠。是常道观最早的殿宇,初创于隋代。殿宇重檐回廊,横额上有〃古黄帝祠〃四个金字。祠旁有〃古六时泉〃,又名潮泉。祠内供奉轩辕黄帝金身像。
  清后期迄今担任常道观住持的有:万本圆、李合邦、徐教升、萧永平、何元清、程明星、杨至益、彭至国、易心莹、宁理正、胡理松、陈理元、傅元天。现常道观有道士数十人,为青城山道教协会所在地。
  注:
  ①《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2册485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②《青城山志》2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云台观

  云台观在四川省三台县安居乡云台山。始建于南宋开禧二年(1206),创建人赵法应,别号肖庵,人称赵肖庵真人。
  南宋嘉定三年(1210),赵肖庵与徒众募资建成大殿一楹,后称玄天宫。宫内供奉铁铸真武神像。历宋元两朝,香火不断。①明代是云台观的兴盛时期。永乐十一年(1413)九月初九,封藩四川的蜀献王朱椿遣承奉长吏司修云台观拱宸楼,并重修正殿。天顺五年(1461),云台观住持谢应玄、何玄澄募资重建因兵燹毁废的拱宸楼。成化二年(1466),蜀王府为云台观造琉璃瓦结盖宝殿。隆庆(1567~1572)初年,蜀王府又重造琉璃瓦结盖宝殿。正德十年(1515),明武宗遣内臣造金玉帝像、帐幕纹炉、府花爵盏,赴云台观朝谒,并为云台观修砌碧瑶阶,阶下造玉玺台,台上建八角楼,题其额曰〃天乙阁〃。万历十六年(1588),蜀王府又赐金创石合门三重。
  万历三十二年云台观火灾,天乙阁及两廊被焚毁,神宗发内帑,遣太监驻云台观监督修复。据明人万安《重修云台观碑记》载称,明代十多次培修云台观,因之殿宇宏伟,规模庞大,郭元翰《云台胜记》,盛赞其殿宇之壮丽。②明代蜀王府和明帝王宗室多次派人赴云台观斋醮。正德十五年(1520),武宗钦赐绿幡,上书〃大明皇帝,喜舍宝幡〃八字,张挂于观中。嘉靖四十三年(1564),肃王朱模铸渗金帝像一尊及执旗捧剑之灵童、玉女和辛、勾、毕、杨、王、殷、温、关、马、赵灵官十像,送云台观供奉。明神宗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钦赐云台观《正统道藏》一部并敕谕一道。③此《道藏》,后经兵燹,部分散失,剩余道经在20世纪40年代移交四川大学保存至今。
  清康熙八年(1669),陈清觉自武当山来青城山传全真龙门派,随陈氏入川五道友之一的张清云住持云台观,此后云台观成为子孙丛林。④光绪十二年(1886)火灾,烧毁前殿及拱宸楼,三台及周围八县绅耆,捐金培修,于前殿及拱宸楼基址改建为降魔殿,光绪十五年(1889)完工,其制虽未复原,但仍雄壮华丽。
  云台观现存明清古建筑有:玄天宫、三皇观、城隍殿、观音阁、青龙殿、白虎殿、十殿、九间房、灵官殿、降魔殿、藏经阁、梓潼殿、茅庵殿、香亭、木牌坊、钟楼、鼓楼、回龙阁、长廊亭、石华表、券洞门、三合门、三天门、玉带桥等。
  从山门至玄天宫绵延二里余,是四川省现存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
  玄天宫为单檐歇山式,六柱五开间,斗拱木梁全施彩绘,至今色彩鲜艳。殿顶黄绿二色琉璃瓦覆盖,组成三块菱形图案,虽历时数百年,仍然色彩绚丽,耀眼夺目。大殿正中供奉三尊铁铸神像,其中高约一丈二尺的真武祖师神像为赵肖庵真人所铸。玄天宫大殿左侧为茅庵殿,塑有赵肖庵真人像;
  为云台观道众的祖堂。降魔殿气势宏伟,有十米高、两人合围的圆柱三十根,梁栋雕刻精细。正殿泥塑降魔神像高三米,怒发跣足,手执长剑。左边配殿供奉雷神、火神等塑像;右边配殿供奉鲁班塑像,匾曰〃巧夺天工〃。
  1981年5月,三台县人民政府将云台观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5月正式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三台县道教协会即设于此。
  注:
  ①②③嘉庆《三台县志》卷七,卷八,卷八,嘉庆十九年刻本

楼观

  楼观又名宗圣宫、顺天兴国观,在陕西周至县城东南二十公里的秦岭山麓。相传为西周关令尹喜之故宅,老子出关前向尹喜讲说《道德经》处。被视为建造年代最古之宫观和道教之祖庭。《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引《楼观本起传》曰:〃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问道授经,此大教所由兴也。〃①《云笈七弧肪硪话倭闼摹短逭嫒舜芬堵ス巯仁Υ泛汀堵ス郾炯恰肺剑褐苷淹跏保献映龉毓说兀埠蛑肭蟮澜蹋献游菜怠兜赖戮罚撕螅胬献映龉匚魅ァV苣峦跄司推湔ń粜薰郏儆囊葜酥梦朗俊W远喑校诮癫痪ā"谂费粞洞筇谱谑ス奂恰酚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