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实验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证实验录-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茯苓15g半夏15g枳壳15g陈皮15g白芥子10g十剂
    并嘱忌饮酒,少肥甘,晚餐节食,方可除根。
    按:酒能困人,先圣垂箴。而猛噬豪饮,为当今之时风。泳于宦海者,日日饮宴,觥筹交错,水陆毕陈。年轻气盛者,贪杯逞能,饕餮不谦。尽管形似发福,实为痰浊内匿,弥漫五脏六腑,沉积肌肤络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悄然附身,犹不自知。有30岁冠脉置支架者,正所谓腰带长,寿命短也。凡此,多有头闷身重,胸满腹胀,倦怠乏力,动则短气、汗出,阳痿早泄症状。自度脾肾亏损,便买海马蛤蚧、龟鹿肾宝自补,岂知药证不符,安能有效。今若明白病从口入之理,远离肥甘,少酒食淡,多可恢复改善。若仍恋口福,贪吃不误,实乃慢性自杀耳。
■囊
    四逆散证
    刘某。男,20岁。余乡人也。因与伙伴嬉戏于劳作之际,突然右胸胀痛,吸气咳嗽尤剧。乡医院诊断为肋问神经痛。针灸、封闭三天,痛不见轻,遂来求诊。右胸不肿,肤色不红。痛处拒触。舌质淡红,脉象沉弦。
    此努伤也。盖力小任重,屏气使力,加之忽而嬉笑,致气泄而未尽,气机紊乱,故其痛不已。治当调气机、宽胸膈。拟四逆散加味:
    陈皮10g赤芍10g柴胡6g甘草3g瓜蒌12g二剂
    二诊:胀痛不减,舌脉同前,原方加桂枝4。5g,薤白10g,二剂。
    三诊:疼痛大减,原方续服二剂。
    按:力小任重或用力不匀,致胸胁疼痛者,俗谓努伤岔气也。临床以窜痛、胀痛、痛位不定、咳唾引痛者,为病在气分,属浊气凝聚不散所致,宜疏解气分以调之。若刺痛、锥痛、痛位固定者,为病在血分,属络脉痹阻引起,当活血行瘀以治之。亦有二者兼具,当酌其偏气偏血,孰轻孰重,分而治之。
    胸中心肺所居,属阳,司气化。气滞于胸,胸阳不振,本乃清旷之境遂成云雾之乡。初行气不效者,缺少宣阳之品也。故加桂枝、薤白以宣阳。阳气振,阴自散,阴阳和,痛自失。
    本方系四逆散加味而成,有疏解气机,振奋胸阳之作用。因药房缺枳实。故用陈皮代之。
腰背痛
    案一:桂枝新加汤证
    张某,男,28岁,农民。腰背疼痛半年余,时轻时重,轻时尚可轻微活动,重时俯仰转侧受限,咳嗽吸气引痛。
乡医院以腰为肾府、劳则加剧为虚,予以补肾壮腰;或以行速善变。痛处走窜为风,予以独活寄生汤,皆无效应。
近复痛甚,遂进城来诊。
    望其痛苦形躯。活动不灵,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询知时发热,自汗出,腰背恶风,左腿酸困发冷,饮食、二便正常。触之腰背肌肉挛急,不肿不红。诊得脉象弦缓无力。
    综观脉症,为太阳病中风,营卫不和,正气虚弱证也。
咳嗽引痛者,乃经脉肌肉失养之挛急症也。  《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又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所谓“发汗后”,系指发汗过多,气阴损伤也。  “身疼痛,脉沉迟”,乃经脉失充、肌肉失养也。
本案病前虽未经发汗,脉亦不见沉迟,然与无力而缓相近,同属正气不足。故拟桂枝新加汤治之:
    桂枝10g白芍15g炙草6g党参15g生姜10片红枣6枚二剂
    二诊:腰痛止,恶寒,汗出亦减,腿仍酸困,脉舌如前,原方再服二剂。
    按:或问桂枝新加汤、独活寄生汤皆为补气血、祛风寒之方,且独活寄生汤阵容强大,何以一效一不效?曰:独活寄生汤为补气血、益肝肾、治风寒湿痹之方。证之临床,并无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之表虚证。桂枝新加汤证属中风表虚,病机为营卫不和,气阴损伤。调和营卫,补益气阴,非独活寄生汤所宜。
    桂枝新加汤证,虽属中风表虚证,然虚象不著,发热、恶风、汗出亦表现轻微。病者多不作主症陈述,只有详细询问,或腹诊时腹壁湿润粘手可知。至于脉象,迟、缓、细、弱皆可见。
    案二:十枣汤证
    赵某。36岁,忻口人。前次产后患颈项强痛,背膂挛急,经余诊治,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获愈。今又产后百日。背脊第五胸椎处猝然剧痛,难以辗转,手不可近,甚至衣被触及亦痛不可忍,夜间尤甚,不能成寐。旬余茶饭不思。呻吟床第。舌质淡红,苔薄白微腻,脉象沉滑。
    初。拘于前次产后体痛治愈经验、产后多瘀之论及痛不移位、痛处拒压、日轻夜剧等症,未多思索,便认定瘀血作痛,拟王清任身痛逐瘀汤以治。四剂尽,未见有效,始觉大意失荆州。再询之。知有恶心呕吐、脘闷多痰等宿疾及痛前遭雨淋之史。
    审症察因,素日脾胃湿盛,痰饮内伏,加之冒雨湿侵,内外之邪相搏,痰饮遂兴妖风、鼓怪浪,横行旁溢,流注经隧。致痛生焉。夫人之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阳主动,动则行,阴主静,静则停,故疼痛日轻夜重也。今虽产后百日。然其脉症俱实。故当峻剂以治。拟十枣汤加减:
    甘遂1g大戟lg白芥子1g
    研细,红枣10枚煎汤,早晨空腹送下。
    二诊:十枣汤不辱使命,服后如摧枯拉朽,泻水数次,疼痛遂止。为绝痰饮,拟六君子汤予服。
    案三:控涎丹证
    张某,男,35岁,工人,1993年3月11日初诊。腰痛15年,加重1年。初,数月疼痛一次,多呈突然发作,每痛三五日。去年至今,腰重不得挺,疼痛时轻时重,从未休止,咳唾引痛,俯仰受限。痛时不敢坐,坐则难以起立,故常以跪代坐。X线提示:腰椎骨质轻度增生杂。治不效。
    望其面色晦黄,表情痛苦,腰背皮色形态无异,舌苔白腻。询知痛位固定,痛处畏寒,与变天有关。吐痰多,纳食、二便尚可。切诊:腰脊无压痛,脉象沉滑有力。
    患者素饮食不节,嗜烟喜酒,致脾运失司,痰饮生溢,凝注经隧,则腰为之痛,骨为之楚。王隐君谓:“痰……腰背猝痛。”其中“猝”字至为重要。余临床所见,猝痛者多系痰饮。今疼痛15年,病根深固,以其脉症不虚,可予峻剂攻逐。《三因方》控涎丹,余所喜用,用之得当,有攻关夺隘,斩妖灭寇之功。拟:
    半夏15g茯苓15g生姜6片红枣5枚控涎丹6g(汤药送服)  一剂
    二诊:控涎丹不负所望,果然直捣黄龙,所向披靡。
暴泻数次,疼痛已止,活动自如。舌脉如前,改二陈汤加苍术七剂,并嘱饮食规律,远离烟酒,否则,饮寇仍可再起东山。
腿痛
    案一:芍药甘草汤证
    郭某,男,54岁。32岁时因肝硬化退休。廿余载边治疗,边休养,虽时有骨蒸潮热,胁痛泄泻等症,然调治几日。便可康复。常相遇于街头,见其摆地摊,作小商。日前午后下棋时。觉左侧腿股微有疼痛,未予介意,当晚子夜因痛而醒,抽掣于腹股沟及承山穴处,不得穿裤,难以行立。彻夜不寐。服去痛片、芬必得可得暂缓。医时由其家属搀扶而至。视其痛肢皮色正常,亦不肿胀,推拿按摩,疼痛可减。身无寒热,纳食、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象弦细。
    仲圣于汗后脚挛急,立芍药甘草汤以治,以其汗后络脉空虚,筋肉失养也。本案虽未经汗,然肝病年久,津血不足,脉络痹阻,筋肉失养,其必然也。拟:
    赤白芍各15g炙草15g二剂
    二诊:一剂痛减,二剂痛失,行立自如,独步来诊,喜形于色。询知腿仍发僵,乃筋急不舒也,原方加苡米30g,木瓜10g,三剂。
    按:《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本案患者肝硬化20余年,必然津亏血少,脉络不畅。无寒热,知非外邪。无压痛,知其非实。故用芍药甘草汤解挛急,通脉络。
    案二:四逆汤证
    张老师,女,36岁,余子班主任也。形瘦体弱,常腰痛失眠,纳谷不香,而工作依然。因学校条件差,办公室屋小人众,其座位靠边,右腿贴墙,历时一冬,右腿冷痛不已。针灸服药,杂治不愈。视其舌,淡红而润。诊其脉,弦细而缓。初以为风寒侵袭,经络痹塞,拟桂枝汤二剂,无效应。后思桂枝汤所治之身疼痛,系风寒外袭,应有发热、汗出、恶风等营卫不和症状。今足膝发冷,畏寒喜温,厚衣、向火则疼痛减轻,且脉细缓,乃阳气虚弱也。即《素问?痹论》寒气胜之痛痹也。遂拟四逆汤以治。
    附子10g干姜6g炙草6g三剂
    二诊:畏寒疼痛明显减轻,嘱守方续服五剂。
    两月后,该校老师集体来院体检,云腿痛再未发生。
    案三:膝关节腔积液
    肖某,男,61岁,肖家山村人,1991年3月4日初诊。
右膝关节腔积液三月,初不甚痛,仅于劳累后憋胀而已,后积水增多,疼痛渐剧。某医院予以手术治疗,术后不久,关节腔又积液矣,且疼痛有甚于手术之前。某院又穿刺抽水两次,每次约30ml,然每抽后之翌日,液积如旧。余向于此证以技穷而谢绝,今患者因手术、穿刺无效,失望于外科,转恳于余,始诺一试。以其膝肿发热,步履维艰,腰重如带五千钱,及舌苔黄腻,脉滑略数,视为湿热下注,即《金匮要略》肾着类证也,拟三妙汤加味治之。不用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者,以彼系寒湿而此属湿热也。
    苍术15g黄柏10g牛膝10g苡仁30g车前子15g银花15g丹参30g茅根15g三剂
    二诊:疼痛略减,积液同前。以其年老体弱,更需健脾益气。拟刘绍武先生之解肌汤加味: 
    葛根30g黄芪30g党参30g丹参30g银花30g车前子15g茅根15g丝瓜络15g苡米30g牛膝10g    
    连进八剂,关节腔积水殆尽。后其子患病门诊,询而知之也。    鱼口
    黄芪赤风汤证
    班某,七岁顽童。年前十月,左腿根部长一肿物,初如杏核,渐长如大枣,坚硬木痛,微热不红。逾月,有破溃之兆,公社医院手术引流,年后五月,消炎、抗结核药未停,然切口终不敛合。
    鱼口者,便毒溃后之谓也。便毒生于腿根折纹缝中,溃后身立则口合,身屈则口张,状如鱼口开合,故名。本案患儿稚阳之体。气血不足,弱质实难与邪抗衡,故久溃不愈。观其面黄体瘦,脓汁清稀如泔,便知阳气虚弱。疮口淡红隐青,显系瘀血阻滞。故补气化瘀当为本案治则。
《医林改错》云:黄芪赤风汤“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凝。”夫人之周身既能气通血活,何患诸疾不除。
拟:
    黄芪30g赤芍10g防风6g蜈蚣2条
    仅用二剂,七日后鱼口敛闭。
    按:黄芪赤风汤,重用黄芪益气扶正,托疮生肌,赤芍行瘀,防风解毒。加蜈蚣者,  《本经》谓其解疮疡肿毒,治瘰疬溃烂。如此顽证,服药不过二剂,花费亦仅六角,便迅速治愈。岐黄之道,救苦之乐,余尽享矣。此1970年仲夏之事也。
足跟痛
    桂枝新加汤证
    常某,男,33岁,忻州运输公司车队文书。曾苦失眠六年,余用桂枝加龙牡汤治愈。近因参加篮球比赛,运动激烈,当晚便足跟痛,并出现下肢水肿,腰脊酸困。拍X线片未见骨质损害。某医按肾虚治疗三月余,服药近百剂,水肿消失,然足跟疼痛,腰脊酸困毫不见轻,且同房后明显加剧。遂复来就诊。
    足跟疼痛,腰脊酸楚,劳则加剧,休息可缓,肾虚之症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督脉发源肾经过,三阴虚热足跟痛。”补肾一法,固非朝夕可望获益,然滋填三月,总应少效。其效不显者,必有伏因也。观形察舌,无特殊异常。饮食二便,亦如昔日。诊其脉,细缓无力。触其腹,腹肌挛急,皮肤湿润,汗出津津。余问:“常发热汗出乎?恶寒乎?”答曰: “然。”至此,太阳病中风,营卫不和,外邪未净之证,已昭然若揭。前医药证不符,故屡补而终无效也。《灵枢?经筋》云:“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斜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上结于臀,上夹脊上项。’’其为病,“跟肿痛,脊反折。”今太阳表虚,气阴虚损,筋脉失养,是以足跟痛,腰脊困。治当调和营卫,补气益阴。拟桂枝新加汤以试。
    桂枝10g白芍15g炙草6g党参15g生姜10片红枣5枚
    二剂后症状见轻,连服六剂,足跟疼痛,腰脊酸楚尽失。
    李映淮老师评语:足跟痛多见于肾虚、湿热下注。营卫不和引起者,甚为少见。用桂枝新加汤治愈,可见异想亦可天开。
脉管炎
    调心汤合理心复脉汤证
    娄某,男,30岁,市教育局干部。右足麻木酸痛40余日,不能久站,行走时猝痛,稍息痛止。局部皮肤苍白湿冷,足背趺阳脉若有若无。血流图提示:脉管炎。视其面色淡黄少华,舌红润少苔。询知口苦口臭,胃纳一般,大便干秘,三日一行。诊其脉,沉细而涩。
    审症察脉,此乃阳气虚弱,不能温养四肢,寒邪乘虚入侵,脉络瘀阻于下,胃火蕴郁于上,为脱骨疽之早期也。
夫寒滞经脉,复火郁于胃者,整体阴阳失调也。治宜协调整体,强心通脉,拟调心汤合理心复脉汤:
    柴胡15g黄芩10g苏子30g党参30g甘草10g川椒10g丹参30g郁金10g瓜蒌30g百合30g乌药10g牡蛎30g麦冬15g五昧子10g当归15g桂枝10g白芍30g细辛5g通草10g元参30g鸡血藤30g银花30g王不留行30g牛膝10g桃仁10g大黄10g芒硝6g葛根60g红枣10枚
    服药50剂,麻木疼痛消失,足背趺阳脉明显可触,但温度仍低于左侧。继续守方50剂,久站、活动均无不适。
复作血流图检测提示正常。
    十枣汤证
    党某,女,45岁,奇村人。一日其夫请余出诊,患者卧于炕上,枕前放置两根尺余长光滑木棒,唾有痰涎之纸团狼藉遍地,室内卫生极差。陈设简陋,褐衣破被,一幅藜藿之象呈于目前。
    其夫叙云:13年前,因发热、关节肿痛,医予祛风治疗,当晚,药后汗出之际,猝受惊吓,汗遂止。关节疼痛非但不止,反增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