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前期文化教育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文化教育史-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除报禁。所以条例公布后,出现了不少新的报纸,如《明治新闻》、《六合 

新闻》、《博问新闻》等。特别是有影响的《横滨每日新闻》、《东京日日 

新闻》、《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的创刊,为后来日本新闻业的发展 

起了奠基作用。在这一时期,政府本身也积极创办新的报纸。1871年4月, 

参议员木户孝允动员山县笃藏出资创办了《新闻杂志》,内容丰富而又真实; 

1872年6月,在日本首任邮政大臣前岛密支持赞助下,由其秘书小西义敬创 

办了《邮便报知新闻》,该报利用其与邮政大臣的密切关系,得以广辟稿源, 

因此,广泛刊登地方新闻成为该报一大特色。此外,在报业发展形势下,1873 

年,日本第一部新闻学著作《新闻大意》由新闻杂志社出版了,这是日本近 

代新闻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日本新闻业在明治初年能获得大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明 

治政府基本上厉行了“文明开化”政策,制定了较为开放的新闻法令。 

    但是没有多久,随着民权运动的展开,报纸各执一辞,逐渐成为政治性 

报纸而不完全服从政府了。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报纸的政策就发生了变化, 

由宽容转为压制,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新闻法令,使处于兴旺发展的报业遭 

到打击,不少新闻工作者被课以罚金或被逮捕。 

     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臣民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有言论、 

著作、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对臣民所拥有的自由权利的规定是明确 

的,然而这是写在宪法上的自由。实际上宪法制定者的用心是在“法律许可 

的范围内”这个限制词上。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帝国宪法》关于“自由” 

的条款并未给日本新闻业带来真正自由。20世纪初,日本政府又公布了《报 

纸发行保证金制度》,并重新公布了严厉的 《报纸条例》,后者成为日本最 

基本的言论法规,这些法规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中国在戊戌变法前,清政府没有新闻方面的专门法令,直到1906年,才 

颁布了 《大清印刷物专律》和《报章应守规则》,1908年,又颁布了《大清 

报律》。这些法令对报刊的限制是异常严厉的,如规定报刊在每期出版前必 

须送交地方行政机关或警察机关审查,违背者受罚等。这些条例公布后,报 

界大哗,特别是由于这些法令的矛头主要是指向革命派报刊的,更是激起了 

革命派的反对。 

    从19世纪末到辛亥革命前,在封建专制的出版法令禁锢下,不少报纸被 

查封、遭摧残,不少报人遭迫害、被逮捕,民族资产阶级的新闻事业是无法 

顺利发展的。 

     中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大发展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在以孙中山为首的 

临时政府存在时期,共和国废除了清王朝一系列法令,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 

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政策法令和革新措施。其中在 

新闻出版方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人民享有言论、著作、刊 

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各地革命党人控制的军政府也在报刊出版方面有 


… Page 94…

明确规定,支持和保护人民的言论、著作、出版自由,尊重报纸的言论自由。 

     在这种新闻自由的空气下,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办报高 

潮,全国报纸一下子增加到500多家,其中北京最多,有50多家,报纸的发 

行总数达4200万份。这些报纸中绝大部分是各党派团体的机关报,一部分是 

民国新贵们自己出资为个人造舆论创办的报纸,一部分是一些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为追求民主和自由而创办的报纸,这些报纸都以刊载时事政治材料为 

主,还有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以推销商品为主要目的创办的商业性报刊。此 

外,也有一些文艺性、学术性报刊,以及提倡女权的妇女报刊。总之,由于 

民国初年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新闻法令的颁布与实施, 

使新闻业获得了繁荣发展,开创了中国新闻史上一个新的历史局面。 

     然而,当大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北洋军阀的总头子袁世凯在中外反动 

势力的支持下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后,为了建立封建独裁统治,不仅培植 

私党和扩充反革命武装,而且注意控制舆论。其手段,一是创办挂着“民间 

报纸”招牌的御用报纸;二是用重金收买报纸和报人;三是用暴力扼制言论 

自由,残酷迫害敢于反对他的报纸和报人;四是颁布《报纸条例》和《出版 

法》,强化对报纸的管治。在袁世凯的控制和摧残下,全国报纸中至少有71 

家被查封,49家被传讯,9家被军警捣毁;新闻记者中至少有24人被杀,60 

人被捕,原已繁荣的新闻业走向了低潮。 

     1916年袁世凯死去,黎元洪就任大总统,通电宣布恢复民初的《临时约 

法》,恢复国会,恢复一些在袁世凯统治时期被查封、禁邮的报纸,并在上 

海、北京等地又新出了一批报纸。从表面上看,共和制度、政党政治再度复 

生。但在1917年,张勋复辟和随之而来的段琪瑞专权下,国会被解散,《临 

时约法》被废弃,资产阶级报刊又一次惨遭浩劫。不过,这个时期,仍有一 

部分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和青年学生积极投入了报刊宣传活动,其中以 

1915年在上海创刊的《青年杂志》为主要代表,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 

人的努力下,这些刊物以“民主”、“科学”为武器,向文化思想战线上的 

封建势力发起了勇猛进击,在广大青年学生中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报刊是 

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报刊中最有朝气和最革命的部分,它们给在封建军阀统治 

下挣扎前行的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3。亚洲出版业 



     19世纪上半叶,西方各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实现了印刷工业的机械化。随 

之近代机械印刷术传入日本、中国等一些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出版业 

的发展。 



      (1)报纸出版业的发展 

     近代机械印刷术传入亚洲后,日本、中国等国家首先用于报纸的印刷, 

所以这些国家的报纸出版业率先得到发展。 

     1870年,日本第一家现代报纸《横滨每日新闻》诞生,它是日本国中首 

批使用铅字活版印刷的报纸之一。接着《大阪每日新闻》、《朝日新闻》、 

 《读卖新闻》等相继问世,开创了日本近代报纸出版业的新阶段。此后,在 

1882—1897年间,《时事新报》、《东京日日新闻》、《东京朝日新闻》、 

 《国民新闻》、《二六新报》、《日本时报》等又一批报纸创刊,日本报纸 


… Page 95…

出版业获得迅速发展。20世纪初,幸德秋水和堺利彦创办了第一家宣传社会 

主义的报纸《平民新闻》,他们为社会主义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在中国,首先使用新型印刷机械技术的是 1872年由英国人创办的《申 

报》。《申报》初创时使用的是普通铅印,1913年后,先后使用了日本制造 

的单式轮转机和美国的三层轮转机,使印刷报纸的效率大大提高,机械印刷 

技术也广为传播开来,促进了中国出版业的发展。 

     中国人自资在国内创办的最早的报纸有艾小梅在汉口创办的《昭文日 

报》 (1873年),容闳在上海创办的《汇报》(1874年)。戊戌变法前后, 

中国报业开始兴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先后主编与创办的 

报纸就有10多种,其中《时务报》影响最大。维新派的其他人也办了不少报 

纸,特别是百日维新开始,光绪帝下令准许“官民”自由办报后,报业更是 

迅速发展。到1898年,全国报纸达80多种。戊戌变法失败后,许多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为“唤起国民”摆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也掀起办报热潮。戈公 

振的 《中国报学史》中记载,当时所创办的报纸有216种,分布各地,特别 

是上海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如章士钊、陈独秀、蔡元培、陈去病、于右任等 

所创办的报纸积极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提倡科学,深受群众欢迎,销售量很 

大。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结来了两千年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在新 

的形势下,报纸的出版又掀起一个高潮。这个时期创办的报刊达500多种, 

突破了历史最高记录。但随着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的失败,袁世凯对 

革命报纸的查禁、摧残,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只剩135种。直至袁世凯病 

死,被封禁的报纸才得以复刊。后来,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掀起,中国的报业 

才又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印度出版业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也有一定发展。以振兴民族意识、摆脱 

殖民统治为宗旨的《印度教徒报》于1878年出版,它是由印度人创办的第一 

家报纸。几年后,宣传民族解放和民主的《月光报》等问世,印度近代报纸 

出版业开始发展。 



      (2)杂志出版业的拓宽 

     日本、印度、中国,亚洲这些主要国家在近代报纸出版业发展的同时, 

杂志出版业的发展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在日本历史悠久的出版社中,有几家是以出版各类杂志期刊为主的出版 

社。如1895年成立的东洋经济新报社、1903年建立的妇人之友社、1909年 

创始的讲谈社,1912年创办的诚文堂新光社,以及1918年创刊的大明堂出 

版社等。这些出版社出版期刊的内容是这样的: 

     大洋经济新报社主要出版反映经济动向的定期刊物,其中比较有影响的 

是被称为“正统派杂志”的《东洋经济周刊》、刊载金融和资产对策情报的 

 《亿万》、刊登有关股票买卖最新情报的《季刊会社四季报》,以及民间唯 

一的统计杂志《统计月报》。 

     妇人之友社出版的《妇人之友》是日本历史最久的家庭杂志。其特点是 

不囿于单纯理论上的探讨,而更多的是通过记者与读者的合作,来体现生活 

实践中所蕴含的精神。 

     讲谈社出版的《雄辩》,把知识变为大众获取的理想,给当时的日本送 

来了一股清风;而其1911年创刊的《讲谈俱乐部》则又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 


… Page 96…

口头娱乐形式之一的“说书”(讲谈)来发挥振兴大众文艺的作用。 

    诚文堂新光社是以出版多种科学杂志为主的出版社,其中有以普及儿童 

科学知识为目的的 《儿童科学》,专业性较强的《天文手册》、《初级无线 

电》、《无线电实验者》等。此外,也出版大众喜爱的其他方面的杂志,如 

指导商业活动的《商业店》、指导广告与市场销售活动的《智襄》、反映世 

界性高水平的设计作品的《国际广告艺术杂志》等。 

     19世纪末,由片山潜编辑出版的《劳工世界》诞生,该刊为日本工会筹 

备协会机关刊物,也是日本工人运动的中央刊物。它鼓动建立工会和合作社, 

在工人中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其口号是“劳工神圣,工会就是力量”。 

    20世纪初,日本又有一些新杂志问世,如1905年创刊的《东京漫画杂 

志》等,对日本社会生活也曾发生过影响。 

     印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版的主要杂志有《印度插图周刊》,这是 

一本评论性的时事杂志。《东方杂志》、《加尔各答乐趣》,以及随后出刊 

的几个传教刊物生存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很有影响。1900年创办的《印度斯 

坦评论》、1903年创办的《世界报道》等是印度人自办的政治、经济周刊, 

它们对印度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起了积极作用。1912年,国大党领袖阿 

萨德创办了乌尔都文《新月杂志》和英文的《同志》杂志,这两个刊物在宣 

传民族解放和独立,鼓动摆脱殖民统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14年,两 

刊被英殖民当局查抄后被迫停刊。然而阿萨德并不屈服,在这两刊被迫停办 

后,又创办了乌尔都文的《传达报》周刊。但1916年阿萨德被捕入狱,该刊 

也随即停刊了。 

     中国从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起,到1912年《新纪 

元》的发刊止,共出版了238种杂志,这是中国杂志出版业崛起的时期。 

    维新运动期间,除了《中外纪闻》,主要的大型期刊就是梁启超于1902 

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民丛报》了。该刊以政论为主,大力宣传君主立宪, 

反对革命,其出刊4年,共96期。维新派其他人物在此期间也创办了不少刊 

物,特别是百日维新后,创办的大小刊物约有70多种。 

    维新运动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一方面通过办报来宣传革命,另一方 

面又通过创办革命期刊来唤起民众,反对改良。当时上海是革命派活动中心, 

因而在上海创办的革命刊物最多,影响也最大。1902年,戢元丞、秦力山创 

办的《大陆》,是革命派在国内的第一份革命期刊,它以“排斥康、梁之保 

皇邪说”为宗旨,共出版了34期;1903年出版的《童子世界》则是爱国学 

社创办的第一份以青少年为对象的刊物,宣传“外拒白种,内复海州”,高 

天梅等的《觉民》月刊、林獬等的《中国白话报》也都是这一年创办的宣传 

民主主义的刊物;1904年,丁初我创办了反对封建礼教,提倡女权的《女子 

世界》,陈去病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革命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