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清朝三百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说清朝三百年-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团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永垂青史。   
  叙述这次战争首先得交代义和团,义和团是甲午战争后在山东、直隶出现的反帝组织,由农民和其他各式各样的社会驻扎在上海租界内的美国军队最低层劳动人民的群众组织——义和拳、梅花拳、大刀会等民间秘密会社组合而成。他们讲道教拳,相信符咒,宣传神灵附体,刀枪不入。其基本单位是坛,互不统属,有事才协商统一行动。   
  鸦片战争后,很多西方传教士欺凌良民,酿成了许多诸如马神甫教案、巨野教案之类的不幸,洋教便成为义和团的斗争对象,“扶清灭洋”成为他们的口号。首领主要有朱红灯(?…1899)、赵三多(1842…1902)、坐在乾清宫宝座上拍照的八国联军军官张德成(?…1900)、曹福田(?…1900)、阎书勤(?…1900)等。义和团反洋教主要采取攻打、拆毁教堂和杀教士的手段。清朝对义和团采取镇压措施。山东巡抚毓贤、袁世凯,直隶总督裕禄、聂士成都镇压过义和团。   
  列强视义和团为洪水猛兽,他们要求清廷全面取缔,清朝考虑这样做结果不好,没有做。列强不满。光绪二十六年五月四日(5月31日),八国联军以护卫使馆为名派遣356人自天津抵京。六日又有93人进京。这么多武装人员已足以保护使馆了,但十四日英国驻华舰队司令西摩尔竟又率联军2000左右乘火车分批离津向北京进发。十五日联军到廊坊,铁路已为义和团破坏,不能继续乘火车前进,遭到清军董福祥部与义和团的联合攻击。清军和义和团虽然人众,但八国联军火力猛。清军和义和团伤亡不少,但联军只死伤7人。侵略军不能乘火车去北京,便决定回走,到杨村,从那里乘船到京。二十二日,当他们离开廊坊时,董福祥部奉慈禧太后命赶到,与侵略军激战,打死打伤敌人54人。西摩尔到杨村,又遭到聂士成武卫前军和义和团的打击。由于后勤没保障,西摩尔又改变计划,撤回天津。回撤时,再次遭到清军和义和团的拦截。二十五日,聂士成部在北仓打击后撤之敌,西摩尔军伤亡89人后占领了北仓。二十六日,西摩尔所部攻占聂士成交给义和团守卫的西沽武库,聂士成闻讯后欲夺回该库,与西摩尔激战,又打死打伤敌人140人。三十日在援军支援下西摩尔才回到天津租界。   
  八国联军450余人到京,护卫使馆能力已经充裕,但为了发动大规模的侵略,八国决定继续增兵。五月二十日,八国联军向大沽口守将天津镇总兵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要他凌晨2时交出炮台,遭到拒绝。二十一日凌晨,联军猛烈炮击炮台,守军还击,打死打伤敌人130多人,并伤敌舰6艘,然而大沽终于被攻下,罗荣光壮烈牺牲。与此同时,紫竹林租界里的联军攻占了白河右岸存有大量弹药的武备学堂。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战争正式爆发。同一天,清军炮击紫竹林租界,炮火集中,很多建筑物着火、爆炸。二十二日,曹福田率团民数千人攻打由俄军把守的老龙头火车站。这里是联军向北京运兵的枢纽,是租界与外界联系的门户。团民打死打伤敌人110多人。为配合团民攻打火车站,天津机器厂西局的清军用野战炮轰击织绒厂联军司令部信号台,双方形成拉锯战,损失都很大。二十六日,西局武器库被炸。   
  二十四日,八国联军600人增援租界。沿途遭到清军炮击,不得不后撤。二十五、二十六两天2200名联军开往租界,沿途又遭到清军阻击,死伤224人。余下的2千人二十七日才赶到租界。二十九日,这部分联军赶到西沽武库,接应西摩尔,使之得以撤回租界,于是租界的联军增到6千。六月一日(6月27日),联军发起了对大沽通往天津的要冲——天津机器东局的进攻。清军顽强反抗,天津城内的义和团也赶来参战。激战数小时后,东局失守。这时,奕在天津大沽口炮台张德成率5千(一说7千)团民到达天津配合马玉昆的武卫左军进攻紫竹林租界。为冲破敌人地雷区,义和团用火牛陷阵。第2天又进攻火车站,双方争战激烈,车站几度易手。七、八日,马玉昆与曹福成再次进攻火车站,未能占领。九日清军从西局子轰击租界,敌人伤亡很大。十三日,联军为清除西局子的威胁,反攻纪家庄。守卫在这里的团民上千丧生。聂士成不敌,退至八里台。中弹多处,仍坚持指挥,最后殉国。350名武卫军战士壮烈牺牲。十五日,清军又一次发起对火车站的进攻,又没取得成功,反而死了5百,联军只损失150。   
  十六至十八日,联军进攻天津城。马玉昆、裕禄、宋庆逃跑,义和团和淮军顽强抵抗,打死打伤敌人数百,但没能守住天津。天津失陷。七月六日(8月4日)联军约两万人从天津出发开往北京,沿途遭到清军和义和团的袭击。   
  现在我们把视线转到北京战场。   
  五月初列强派兵北京“保护”使馆时,一向畏惧列强,列强说什么就听什么的清廷开始感到列强的威胁比义和团要大。八旗亲贵主张利用义和团,他们放宽门禁,从五月初开始让团民随意出入,团民遂大批涌入北京。对于义和团,军机大臣荣禄、总理衙门大臣许景澄、兵部尚书徐用仪和地方大官僚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人主张坚决剿灭,而端郡王载漪、军机大臣刚毅、赵舒翘、大学士徐桐主张利用对付联军。为解燃眉之急,慈禧太后倾向后一派。刘坤一、张之洞则由上海道余联沅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馆签订东南保护条款九条,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互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另有《保护上海城乡内外章程》,规定对上海租界的保护。   
  十五日(6月11日),义和团大规模进入北京。二十日,清廷第一次发出打算利用义和团的上谕。当西摩尔率兵千余从天津出发向北京进发时,慈禧太后下令裕禄阻拦,避战求和的裕禄没有阻拦,倒是义和团在廊坊破坏了西摩尔的计划。二十一日,联军进攻大沽炮台,二十五日,为联军入侵激怒的慈禧太后,发布宣战诏书,声称与联军决一雌雄。慈禧太后看到联军增兵北京,感到侵略军对清朝的威胁大于义和团,便临时改变策略,决定借助义和团联合抵抗联军。宣战后,清政府拨发粳米2万石,银10万两给义和团。   
  五月十九日,义和团开始围攻北京西什库教堂。十八日晚攻击使馆哨兵,但被击退。五月二十四日清廷任命荣禄为进攻外国使馆总指挥,甘军、武卫中军联合义和团开始围攻东交民巷。他们首先攻打奥、意使馆,奥馆卫队逃跑,意馆在二十五日被占领。六月十一日(7月7日)至十七日(7月13日)清军对使馆防区进攻达到高潮。几乎占领法使馆并攻破联军在肃王府的第7道防线。七月二十日联军进入北京才结束,始终未能攻下使馆区。期间,五月二十九日白天停火1天,六月二十日至七月初六停火15天。在此16天里,双方往来信使,清政府还给使馆送去大米和蔬菜。   
  张之洞五月十五日,日本书记官杉山彬迎候联军,途中为董福祥部所杀,五月二十四日,清军虎神营士兵枪杀了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   
  攻打使馆是列强逼的,但这加上杀害外国的外交官也给联军扩大侵略提供了借口。七月十日,联军两万多人由天津沿运河进攻北京,十二日联军攻占杨村,裕禄自杀。二十日北京陷落。二十一日清晨,慈禧太后挟光绪帝和一些王公大臣西逃。联军在北京和福建屠杀、抢劫。库款损失6千万两,珍贵文物损失不计其数。慈禧太后到西安后马上翻脸,下令剿灭义和团。沧州、河间、涿州、易州等地大批团民倒在清军和联军的屠刀之下。   
  慈禧太后委任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于七月二十五日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12款,附件19条。主要内容:1中国赔款4亿5千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9亿8千多万两。还有地方赔款2千多万两。2东交民巷划外交馆界,界内由各国派兵管理,中国人不能居住。3京师至海通道上的炮台都要拆毁。允许外国军队驻在北京到山海关的12个重要地区。4惩办首祸大臣。5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交部。6禁止中国人参加与诸国为仇敌的各种组织。条约使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也给清政府沉重的打击。《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九上说:“乘舆迁播,宗社(宗庙、社稷)几屋(屋,终止),赔款累累,元气丧尽。”               
清朝职官    
  职官指文武百官,清朝依照明朝职官的老规矩和政治需要设置部门,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关内关外时期不同,鸦片战争前和鸦片战争后不同。 
入关以前 
  清朝关外包括两个时期:努尔哈赤时期和皇太极时期。两个时期职官总的来说比较简单,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但皇太极时期的职官开始汉化。   
  努尔哈赤时期是采用八旗制度作为政治和军事的组织形式。八旗源于明万历29年四旗。努尔哈赤是最高君长,他的下面是八旗之主固山额真(贝勒),共8名。固山额真有助手2人:左、右梅勒额真。再下面是甲喇额真(八旗中级编制单位甲喇的长官),每旗5名。每个甲喇额真管5牛录,牛录之长为牛录额真。每个牛录管300人。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努尔哈赤设立理政听讼大臣,亦称议政大臣,共5人,俗称“五大臣”,由努尔哈赤亲信和统兵将领担任。同年,努尔哈赤又设理事十大臣(满语“扎尔固齐”),与理政听讼大臣共同佐理国政。   
  皇太极登基后,开始中央集权。一是打击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这3大贝勒,变四大贝勒“共同南面坐受”的局面为他一人南面。第二,削弱旗主和贝勒的权力。他于八旗主外增设总管大臣,每旗1名,名为“总管旗务八大臣”,与诸贝勒共议国政。之后又在每旗内设两名佐管大臣,共16名,掌管各旗旗务,审断诉讼,并参与国政。崇德二年(1637),又增至24人。每旗又设调遣大臣2名,共有16名大臣,出兵驻防。   
  天聪六年(1632),皇太极在八旗制度外效仿明朝,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部以贝勒为首长。崇德元年(1636)将天聪三年所设文馆改为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与内弘文院),并设都察院、理藩院。六部、三院加上理藩院、都察院简称三院八衙门。   
  理藩院、都察院与内弘文院、内国史院俱设大学士1人,学士1人,内秘书院设大学士1人,学士2人。六部与理藩院、都察院长官为承政,各由满、汉、蒙3人担任。副长官为参政,各部院参政分左、右。工部参政6人,其他部门为8人。均设启心郎(沟通满汉语言隔阂的翻译)1人,由汉人担任。 
入关后 
  入关后,职官除继续设理藩院和顺治元年新设内务府外,其他机构都仿照明代,原来满洲官名纷纷改名。例如,顺治元年承政再改为尚书,六部及理藩院的左、右参政改为左、右侍郎,左、右梅勒额真,顺治十年改为副都统。固山额真在顺治十七年改为都统。入关前后的职官的区别更在于入关后比入关前的政府机构多得多了,而且有中央和地方之分,有文职、武职之分,有满缺、汉缺之分。随着形势变化职官在晚清也产生了重大变化。 
文职职官 
前期、中期 
  按照郑天挺的划分,入关后的前期指顺治元年到雍正元年,中期指雍正元年到道光二十年。   
  一、中央机构和职官   
  中央行政机构主要由皇室事务机构、中枢机构和日常行政机构3部分组成。   
  (一)宫廷和皇室事务长官   
  1、宗人府。宗人府管理皇族事务。明代的宗人府归礼部,清代的宗人府却位于六部之上。长官为宗令,1人,由亲王担任。副长官是左、右宗正,各1人,由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担任。其下还有左、右宗人,各1,由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担任。还有府丞1人,由汉人担任。   
  2、内务府。内务府为清朝特设,管理宫廷事务,独立于政府行政机构之外。负责宫内典礼、仓储、财务、工程、畜牧、警卫、刑狱。长官为总管大臣,以满族王公或大臣担任。   
  3、詹事府。詹事府是管理太后、太子家事的皇室机构,光绪时废。长官为詹事,副长官为少詹事,由满、汉各1人担任。   
  4、太医院。太医院为皇帝及其家属保健。官员有院使、御医、医士、医生等。   
  5、通政司。通政使司是管理章奏文书机构,光绪28年裁撤。长官为通政使,副长官为通政副使,均由满、汉各1人担任。还设参议,也是满、汉各1人。   
  (二)中枢机构和长官   
  1、内阁。顺治15年改内三院为内阁,为执政之府。内阁职务是票拟:替皇帝看了题本或奏本后在纸上写上处理意见,送皇帝裁定执行。然而在清初其职权先后受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和军机处的限制,雍正以后成为处理例行政务及发布文告的机构。长官为大学士,由满、汉各2人担任,副长官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1人。   
  2、军机处。雍正年间成立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长官为军机大臣,无定额;初为3人,后来增至45人,最多时达78人。属官为章京,由满洲16人、汉族20人担任。   
  (三)日常行政机构和职官   
  1、六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长官是尚书,副长官是侍郎。各部尚书、侍郎都由满、汉各1人担任。   
  2、都察院。长官为左都御史,副长官为左副都御史,均由满、汉各2人担任。   
  3、理藩院。长官为尚书1人,副长官为左、右侍郎,均由满、蒙贵族担任。   
  4、翰林院。翰林院掌管修史撰文。长官为掌院学士,由满、汉各1人担任。属下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由满洲2人、汉族3人担任。又设侍读、侍讲,各由满洲3人、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