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浴火重生大同梦-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

    一望无际的旷野上,行进着同样一眼望不见边际的队伍,卷起滚滚沙尘。

    已至初秋时节,天地间多了一丝萧瑟,却也多了几分壮怀。

    两人并骑,姜政大口呼吸着原野上特有的草木气息,犹赞道:“为何我从来没有发觉,空气是这么清爽的?”

    王啸飞不禁莞尔。“为何我从来没有发觉,你是个傻小子?”

    姜政哈哈一笑。“我刚才一直在想,段琪瑞那老小子现在在想什么?”

    王啸飞现出罕有的真性情。“还能想什么呢,回家抱着老婆哭呗。”

    一阵狂风平地而起,片刻间马嘶人沸,满目的疾风劲草。

    姜政心神激荡,一种生平从未体验过的滚流传遍全身,烧得他血脉贲张。油然一夹马腹,瞬息间冲出十几米远。

    只见他仰天长啸,一曲壮怀激烈的千古绝唱奔流而出,歌声中隐现金石之音。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行进中的数万将士无不被那歌声中撼人心魄的激越所感染,齐声响应,击节相和。

    天地间尽是滚滚豪情

    第四十二章釜底抽薪

    一

    1911年9月22日上午9时,王啸飞、杨霆分率东西两大突击群对常州至无锡一线敌军发动总攻。

    
面对兵力、士气、装备皆处于劣势的北洋军,西路以常州东郊的戚墅堰、遥观镇一线为中心实施重点突破。进攻策略是集中兵力猛攻一点,撕开缺口后毫不停留地继续向纵深推进,而由蜂拥而上的后续部队接过阻截两侧之敌的任务,迅速扩大战果。

    
东路则以三个主力师先后攻下新安、鸿声、查桥三座无锡城外围据点。骑9师凭借其强大的机动力绕过正面之敌,穿过左翼战场的夹缝,一举夺得位于太湖北岸的吴塘门和南泉镇,并扼守各处渡口,以防敌军由水路南撤逃往浙江。

    在共和军强大的攻势下,敌人西线阵地首先崩溃,残部退守无锡。两日后,两路共和军相继完成了清扫外围阵地的工作,身陷重围的守军只得开城投降。

    肃清江苏省境后,共和军挥师东进。一路包围上海,一路南下进攻浙江。

    段琪瑞心知败局已不可逆转,电请袁世凯沪浙北洋军由英国舰队护送撤往江北,遭袁斥责,严令其死守上海、杭州两座中心城市。

    上海战役开始前,石铮指示包围上海的王啸飞军团,为保全上海这座全国工业经济中心,进攻市区的战斗中严禁使用重武器。

    10月5日,十五万攻城部队完成了对上海的三面包围,前敌总指挥王啸飞进驻西南郊龙华镇。次日凌晨总攻开始。

    
第一军下辖的特种兵大队率先发难,近三千名官兵被分成了上百个小分队,在没有炮火支援的情况下,凭借其卓越的特种作战技能和精良装备,对北洋各据点、火力位依次进行层层切割的手术式打击,为大部队扫清障碍。北洋军虽然精心布置了极其巩固的交叉火力,但对特种作战毫无概念可言。他们做梦也没想过天底下竟然还有这样一支魔鬼部队,自然难以支撑。

    
十几路攻城部队在特种分队的配合下,分从北、西、南三面向市区猛冲,与城内顽敌展开了艰苦而惨烈的巷战。9日下午,付出了巨大伤亡代价后的共和军终于占领上海全城。段琪瑞早一步登上了停泊于吴淞口的英国军舰,黯然离沪。

    上海解放后,浙江之敌再无斗志,派出代表主动求和。杨霆兵不血刃便率军进入杭州城。江南大定。

    二

    共和国上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南京总统府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外国客人:德意志帝国外务大臣特使霍夫曼先生。

    半月后,德国外务部向全世界宣布,公开承认中华共和国南京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同时解除与北洋集团一切官方关系。

    
双方互派使节。经石铮推荐,中方派辜鸿铭赴柏林担当首任驻德大使。辜鸿铭早年留学欧洲,回国后长年追随张之洞,处事干练有风骨,故深受器重,且精通多国语言。德方则顺理成章地命前驻北洋公使司艮德改任驻南京公使。

    
如果说军事上的巨大挫折使北洋集团陷入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那么德国政府的公开倒戈,则大大加速了袁政权的灭亡。在这片积弱已久的中华大地上,西方强国的支援无疑是维持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根基。庞大的北洋武装力量几乎是完全依靠英德两国的军援来支撑的。最残酷的现实是,德国政府中止了一切原先承诺的贷款及武器装备的供应。

    
德国的断然决策虽然突兀,却并不足为奇。作为中德建交的主要推动者,对石铮及其余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方舟组员来说,他们对这个时代的世界格局了如指掌。首先是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

    
1法德矛盾。法德矛盾源于普法战争。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割地赔款,失去了原来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法国力图“复仇”,收回被德国夺取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吞并德国的萨尔矿区。德国要继续削弱和遏制法国,不让它东山再起,为此,除了实行孤立法国的外交政策外,还扩军备战,并制定了在新的战争中打败法国及其盟国的作战计划。普法战争后,法德矛盾一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2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汇之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该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的状况是:一方面,罗马尼亚等国相继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取得了独立;另一方面,欧洲列强都趁虚而入,在此扩大自己的势力。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争夺尤为激烈。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关系复杂,其中斯拉夫人居多数。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属于东部斯拉夫人)的旗号,向该地区扩张。在巴尔干各国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斗争中,俄国曾以援助斯拉夫人为由对奥斯曼帝国作战,不仅扩张了在巴尔干的势力,而且以南部斯拉夫人的解放者自居,不断插手巴尔干事务。奥匈帝国也在德国的支持下积极向巴尔干扩张,1908年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而当地人民想同塞尔维亚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大的斯拉夫人的国家。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不断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军事危机和局部战争,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最敏感的地区。

    
3英德矛盾。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中期建立了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工业霸权。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迅速,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德国统治集团因此从争取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德国不仅在欧洲商品市场上同英国竞争,而且主要在殖民地问题上同英国的矛盾日益加深。在亚洲,德国修建“三B铁路”的计划,直接威胁到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范围。在非洲,德国“赤道非洲帝国”的计划与英国的“开罗—开普”计划尖锐对立。在制海权方面,20世纪初德国的海军力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英国。英德之间的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

    随着以上这三对矛盾的不断升级,欧洲列强各自寻找自身的同盟伙伴,逐渐形成了水火不容的两大利益集团。

    
1三国同盟的建立。在俄奥争夺巴尔干的斗争中,德国支持奥匈帝国。1879年,在俾斯麦推动下,缔结了旨在共同反对俄国的德奥“同盟条约”。这是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中最先缔结的条约,是列强对当时最敏感地区争夺的必然结果。后来,俾斯麦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订,侵略性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正式建立。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其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

    
2三国协约的建立。三国同盟形成后,法俄都感到不安,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两国逐渐接近,并于1892年缔结了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形成,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这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一步。三国协约形成的决定性步骤是其核心英国放弃传统的外交政策与法国结盟。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冲突的加剧,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不得不放弃维持欧洲大陆均衡的“光荣孤立”政策,首先与德国的宿敌法国接近;法德矛盾促使法国也向英国靠拢。1904年英法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瓜分非洲等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从此,英法事实上建立了同盟关系。为了共同对付德国,英国又主动协调了同俄国的利害冲突。1907年英俄签订协定,调整了双方在亚洲争夺殖民地的矛盾。英法、英俄协定,都是背着有关国家签订的帝国主义的分赃协定。英法、英俄协定的签订,意味着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

    这样,为重新瓜分世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

    
远东无疑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方最薄弱的环节,不去说英法等国在远东根生蒂固的势力,单就凭着1895年甲午战争和1904年日俄战争的胜利而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军事强国的,已经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威胁了。这个野心急剧膨胀的新兴帝国显然已将占据着胶洲湾的德国视作了扩张侵华的绊脚石。尤其是英法俄等国正图谋利用英日同盟将拉到协约国阵营内,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迁就。双方眉来眼去,正处在蜜月期。

    
基于种种战略利益的考虑,德国急需在远东地区寻找一个坚强的盟友来摆脱不利局面。而德国政府高层也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这个诞生于中国南方的共和政权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其外交政策的制定早已不局限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更加倾向于构筑军事上的同盟。

    共和军在江南战场上的全面胜利最终促使德国下定了决心,全力支持南京政府。而利用北洋政权的垮台,更可对在袁身上投入血本的英国造成沉重打击。

    
陆少阳等人对种种形势自是了然,通盘权衡下拟出了一个德方不得不接受的建交秘密条款:德国与满清政府签订的租借胶州湾条约继续有效,如德国驻华海军基地遭到攻击,中国有义务提供军事支援;继续开放港口贸易;废除其余一切不平等条约;承诺不加入英法俄等协约国任何军事条约,以此来换取德国对新生的共和政权全面经济军事援助。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基本根据这个方案正式签约。

    三

    
与此同时,军、政、经濒临总崩溃的北洋集团陈兵长江北岸,妄图作垂死挣扎。利益攸关的英国政府再也坐不住了,致函南京政府,声称若共和军渡江,大英帝国的远东舰队将依照与北洋签订的军事条约直接参战。对此南京政府反应冷淡。

    两月后,三十几万共和军开赴长江南岸,预备最后一击。

    上海南郊一个名叫龙华的小镇附近,新辟了一块方圆数百亩的军事隔离区,警卫部队驻扎了整整一个团。

    
一条花岗石铺就的跑道旁,王啸飞目光痴迷地望着一架简陋的木结构双翼螺旋桨飞机缓缓升上天空。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吐出一口长气,转头望向身边的高唯。“这,这就是你说的那个飞机?”

    高唯微笑道:“用石叔的话说,这是咱们第一支空军联队。”

    第四十三章怒海潮生

    一

    奥匈帝国波希米亚省的省会布拉格,世界著名的布拉格德国大学校园内,一片修剪整齐的绿草地上,一群大学生围坐在一位年仅三十来岁的教授身旁,正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请您通俗地解释一下,什么叫相对论?”一名男学生向青年学者发问。

    
学者环视一下周围的男女学生,棕色的眼睛中露出一丝顽皮,微笑道:“如果你在一位漂亮姑娘旁边坐了两个小时,就会觉得只过了1分钟;而你若在一个火炉旁边坐着,即使只坐1分钟,也会感觉到已过了两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声音温柔,根本没有经常能够在德语中听到的刺耳音调。

    大学生们先是一愣,接着便大笑起来。

    “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吧。”年轻学者站起身来,和大家告别后,向校门口走去。

    这位学者的名字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近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他相貌和蔼,有着一头短而浓密的灰色头发,像一顶被压扁的王冠,双目炯炯,穿着很普通的黑色礼服,脖子上系了一条黑白相间的领带。看起来更像一位乡村牧师,而不像是发展了颠覆世界理论的科学家。

    几个月前,当他从苏黎世举家迁徙来到这座城市,头一次从布拉格众多的山丘上俯瞰城市全景时,他就爱上了这座城市。

    
他沿着把城市分为两半的伏尔塔瓦河畔走着,这座拥有古老的房舍、市政厅、教堂和钟楼以及葱绿的花园和公园的城市使他深深着迷了。穿过饰有15世纪雕塑的横跨伏尔塔瓦河的查理大桥,他来到了河对岸。尽情欣赏“布拉格的威尼斯”,一座建造在伏尔塔瓦河上的水上宫。

    
然后,爱因斯坦登上赫拉德昌,这里凝结着捷克民族上千年的劳动成果。各种各样的建筑形式浑然一体,和谐而自然。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为历史的自然沉积。其间隐藏着某种理性,在矛盾和混乱中逐渐形成的理性。

    
爱因斯坦迈进12世纪建造的圣乔治的罗马教堂,接着从圣维特大教堂的拱门下穿过。大教堂的合理形式与其说是中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