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的雪 作者:[苏] 尤里·邦达列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热的雪 作者:[苏] 尤里·邦达列夫-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深地呼吸了几下,说:“是的,我震伤了,脑袋里嗡嗡响,喉咙里好象堵着东西,闷得慌……”接着,又衰弱无力地补充道:“就会好的。我到观察所去……”
  “绷带散了,连长,”乌汉诺夫说。“鲁宾,你送连长到观察所去,帮他好好包扎一下。”
  “走吧,中尉同志,”鲁宾请求道,皱着眉头跟在德罗兹多夫斯基后而,顺着交通壕走去。
  德国人在胸墙下不安地扭动着身子,拖长声音嘶哑地呻吟着。涅恰耶夫脸上带着古怪的表情,象局外人似的独自坐在壁坑的通道里。他那戴着手套的手上托着一只圆形金表,这表很精致,小巧玲珑,上面带着细细的链条。涅恰耶夫望着手表出神,没说一句话。
  “你怎么也不吭声了?”乌汉诺夫严厉地间道。“在看时间吗?为什么?你要看时间干吗?”
  “这是那只皮包里的……是战利品……还记得吧,上士?”涅恰耶夫咬咬小胡子,凄苦地笑了笑。“没有人可送了。怎么处置它呢?原来想送给卓娅……可是现在我想,我是个没经验的家伙,干吗跟她乱扯自己的事呢?说什么我接触过好多娘们,把自己说成浪荡哥儿。可是上士,我从来没遇到过一个真正的女人……”
  “把表扔掉,别罗唆了!朝那儿,胸墙外面扔!我不要看这个战利品!”
  乌汉诺夫转过身子,不再去看涅恰耶夫那张微带苦笑的脸。他掏出了从德国人身上搜来的那包压皱了的香烟,不知为什么先放在鼻予上闻一下,然后厌恶地看看包装纸上的商标:在炎热的黄色沙漠上,一支骆驼商队正从埃及金字塔旁边走过。
  “看样子,是一包稍草。”乌汉诺火说着,弹出几支烟,递到库兹涅佐夫面前。“来—根……”
  库兹涅佐夫摇摇头,拒绝了。
  “不要,不想抽,听我说,乌汉诺夫……这个德国人应该送到师部去。我们派谁去呢?”
  乌汉诺夫在胸墙下低低地弯着身子,用敞开的棉衣下摆遮住打火机的火光,点燃了烟,眯起眼睛望着对岸说:“那边德国人在不在睡觉呢?”他吸了一口烟,若有所思地说,随即吐了口唾沫。“呸,见鬼!一股青草味!真是有害的东西!”
  “派谁去啊,乌汉诺夫?”库兹涅佐夫又问。“鲁宾还是涅恰耶夫?要不,就叫两个通信兵去吧?”
  乌汉诺夫深深地吸了一口烟,随即把烟从鼻孔里呼出来。
  “这事不必多商量了,又不要你起草什么方案,中尉。德国人应该送到师部,要不然,我们干吗伺候他到现在呢?你带鲁宾和涅恰邓夫留在炮位上,说不定还要打炮。俘虏由我想办法送到师部去。不过你呀,中尉,可要……”乌汉诺夫猛抽几口,香烟已经烧到了手指甲,他用脚尖把烟头踩到地里去,慢慢抬起痛苦的目光,朝壁坑那边注视了一下。“算了,不谈这个,中尉。你自己明白。战争嘛,它妈的就是这么回事:今天你死,明天他亡,后天就轮到自己了。”
  “带上鲁宾!”库兹涅佐夫用暗哑的声音说。“和他一道去。到了对岸要当心,别碰上德国人。我到土窑里去看看伤员。”
  “好吧。我不喜欢两个男子汉接吻,不来那套告别仪式了,中尉!”乌汉诺夫把冲锋枪背在眉上,笑眯眯地说,“祝你活下去,中尉!我带鲁宾一起走。”
  乌汉诺夫听到要把“舌头”送往师部观察所之后脸上流露的那种安慰人心的微笑;他那经受一昼夜的艰险之后,愿意再次冒险、把俘虏押往对岸的决心,德罗兹多夫斯基突然爆发的复仇怒火;涅恰耶夫凝视着放在他的大手上的女式小麦时那种迷悯而震惊的神情——这一切,仿佛来自某个陌生而渺茫的世界,仿佛是在热病中看到的幻象;而那真正的生活,阳光普照、万籁和鸣的光明而安宁的生活,却在这个漫长得难以计时的黑夜里远远地消逝了。库兹涅佐夫只想坐到炮架上或倒在雪地里,闭上眼睛,默不作声。
  “对,我应该去看看伤员,看看达夫拉强……他还活着吗?应该到伤员那儿去,现在就去!……”库兹涅佐夫这样提醒自己,从地上拿起了冲锋枪,觉得它有千厅重。他把枪口朝下,垂手站着,忍不住朝壁坑里望了一眼。
  风雪轻轻吹动卓娅脸上的雨布,把它弄皱了。库兹涅佐夫吃了一惊,他怕一阵风突然掀掉雨布,把卓娅这个已经丧失生命、无法自卫、蜷缩在这寒冷的壁坑里的死者无情地暴露出来。库兹涅佐夫打着寒战,佝偻着身子,把枪口在雪堆上拖着,慢慢地朝陡岸上的土阶那儿走去。
  掩蔽部门门弥漫着一股发酸的闷气,混杂着铁器味儿。由于严寒而变得凝重的空气里,同时充满着人体的汗味、血污的绷带味和烤暖了的军大衣味。这些气味从点着两盏冒烟的煤油灯的土窑里扑向库兹涅佐夫的鼻孔。这是痛苦无助的人们从生命之火的余烬里发出来的奄奄气息,在这股气息中仍能感觉到一点生命的活动和希望。
  掩蔽部里挤满了人。伤员躺在土坑上、地上和每个角落里。他们都是在白天——从敌机轰炸和坦克第—次进攻开始——被陆续抬到这里来的。命运的打击落到了这些炮兵的头上。
  一股寒气吹进门口,冲淡了窒闷的空气。昏暗中,几个盖着军大衣的身体在地上蠕动起来,传来一阵叹息和呻吟声,有人开始说话,由于长时间与身上的疼痛作斗争,他们的声音蛮得微弱无力了:
  “是谁进来啦?护士吗?……你过来一下。我又湿啦,老是淌个不停……用皮带扎一扎吧,简直象在水洼子里泡着。”
  “卓依卡,我说卓依卡,炮兵连还有人活着吗?那边怎么样?怎么打了一阵子枪又静下来了?”
  库兹涅佐夫站在门口,耳边响着这些低沉的说话声,他感到自己的身子好象在发烫的波浪上摇来晃去。躺在这里的人们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时,掩蔽部里发出了一阵耳语,这声音象在轻轻地撞击他的胸口:
  “弟兄们,不是卓娅,是中尉来啦。”
  “哪个中尉?我们连的吗?”
  “是一排长,看样子也受了伤,站都站不稳。怎么,最后就剩下他一个?那么卓娅呢?”
  库兹涅佐夫没作声。
  掩蔽部里只有两个人能走动。一个是肩膀负伤的通信兵斯维亚托夫,就是那个长着灰白头发的小伙子,库兹涅佐夫记得在轰炸时曾跳进他的掩体里,而他当时曾笨拙地掩饰初上战场的恐惧。另一个是戚比索夫——缠着纱布的手吊在一条肮脏的绷带上。
  戚比索夫用一只好手在火炉边拆炮弹箱子。烧得通红的炉盖放着几只饭盒,雪水在里面嘟嘟地翻滚。库兹涅佐夫摇摇晃晃地站在门边,只穿一件棉袄,极度的劳累在他眼睛下留着两道黑圈。
  戚比索夫一眼看见了他,连忙把脖子一缩,准备挨打或埃训似地眨巴着眼睛,同时语无伦次地低声辩解起来,好象库兹涅佐夫什么都不知道:“中尉同志……当时我忍不住了,不能控制自己……我有孩子呀,中尉同志……”
  “达夫拉强在哪儿?”他低声问道,顺手把冲锋枪扔到墙脚边,就象扔掉一块累赘的废铁一样,然后拉了拉领子,用冰冷的手套摸了摸脖子。“达夫拉强中尉……在哪儿?”
  “在这儿,中尉同志,就在这儿,睡在土坑上,请到这边来,”昏暗中,有人在低声叫他。“他还活着……老说要见您。”
  通信兵斯维亚托夫正坐在地上为一个伤员包扎,自己的脖子上和肩膀上也缠着绷带。他在棉袄上擦擦手,象孩子那样开朗地对着库兹涅佐夫微笑,好象库兹涅佐夫的到来使掩蔽部里沉闷的气氛变得轻松了。斯维亚托夫的声音和眼神都流露出一个活下来的人难以掩饰的喜悦:
  “中尉同志,二排长在这儿。”
  库兹涅佐夫跨过伤员,走近土坑,在这个暗角落里看到了一个包着白纱布的脑袋,纱布下面的一对眼睛闪着不似常人的热烈的光芒。他认出了达夫拉强。
  “郭加,你活着?”库兹涅佐夫说。“我来看你了,郭加。早先抽不出空……”
  达夫拉强完全象医院里的病人,全身裹着白纱布,样子奇特,看起来不大习惯。他的大腿和头部一样。也缠着厚厚的绷带;脚上盖着大衣,脚边放着皮帽、牲编时发的帆布包、连着皮带的空手枪套和一饭盒雪水。
  “柯里亚,”达夫拉强耳语般地说。“来了吗?你不知道,我看到你多高兴。我请卓娅转告你,甚至还写了张纸条!”
  达夫拉强那对乌黑发亮的眼睛显得更大了,他的目光呆滞,由于头部裹着绷带,他的脸变小了,象个孩子,脸上已经失去了黝黑的肤色和平时那种生动活泼的表情。干裂的嘴唇上咬出一道道血痕,说话的音调也变了,不象原来那么清脆动人了。以往每听到他说话时,库兹涅佐夫总要暗暗惊奇,不禁回想起战前那一段平静的、充满阳光的学校生活来。不知为什么,他现在还想听听这种声音,这种令人欣慰的、带着学生腔的声音,于是他问道:“你好点吗,郭加?”
  “好点了,好点了,”达夫拉强匆匆低语道,并把头稍稍偏过来。“现在我自信能活下去……只是痛得历害!我已经不再象傻瓜似的说胡话了。真是荒唐,荒唐……可惜我不能站起来,这块该死的弹片!…我不能原谅自己,排里的弟兄们多可惜!一切都是从轰炸开始的……柯里亚,上面情况怎么样?讲给我听听吧……”
  “没什么,郭加。战斗结束了,在夜里结束的。别想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
  “过去的事……你击毁了几辆坦克?把经过的情况告诉我吧。”
  “不知道,我没数过。坦克很多,冲了好几次,后来它们退到山沟里,又从那儿冲出来……”
  “伤亡很大吧?是不是?跟我说实话,请你……把一切都告诉我!当然,如果你愿意的话。”
  “是的,有伤亡。”
  “干吗这样回答我?你不想说吗?”
  “不是的,郭加。我以后再告诉你……现在不行。我累了。”
  掩蔽部里静下来了。伤员们强忍住呻吟,地上的干草也不再沙沙作声,凡能抬起身子的人,都竖起了耳朵,倾听这位从炮连阵地突然来到这里,并且全然没有受伤的中尉在低声讲些什么。他的话声减轻了他们的痛苦,带来了希望。他的运气好得叫人眼红,能走路,能用正常声音说话,能感到自己的身体完好无缺。单是这位中尉排长不曾受伤这一点,就足以在人们心中唤起摆脱痛苦的希望:这说明炮兵连还存在,说明上面还有自己人。谁也不愿插话或打断他。只有几个不省人事的重伤员在角落里单调地哼哼着。
  “他们对我有什么要求吧。”库兹涅佐夫想。“但我自己也不晓得一小时以后会怎么样,不晓得何时何刻才能把他们全部送到医疗营去,也不晓得医疗营这会儿在什么地方。”
  达夫拉强的耳朵被绷带遮住,象聋子一样不曾发觉掩蔽部里已慢慢安静下来。他的眼睛朝两边转来转去,闪出病态的、热烈的光芒,一会儿望望顶棚,—会儿又注视库兹涅佐夫的额头,捕捉着后者的视线,好象在羞怯地询问对方:你对我是怎么看的?是责备,是可怜,还是同情呢?
  达夫拉强热烈地诉说起来,但是声音不大清晰:“柯里亚,你要理解我,这是我第二次倒霉……我是个不幸的人。第一次在沃罗涅什,得了那么个倒霉的病,如今又受了伤……这算什么名堂呀?我真倒霉,倒霉!我是多么想上前线啊,我渴望打坦克,即使打掉一辆也好!可是我一事无成。你没有负伤,运气太好了。但我那一排人……轰炸一开始就……你理解我的心情吗,柯里亚?真是毫无意义,我的一切都毫无意义!为什么我总是不走运?为什么我是个倒霉的人呢,柯里亚?”
  库兹涅佐夫沉默着。达夫拉强的声调和润湿的眼睛使他会意到前者马上就会因为自己的不幸和懊丧而哭起来。这时,库兹涅佐夫模糊地感觉到他们之间由于年龄的不同而形成的某种隔阂。无法消除的年龄差距使他们结合在一块,但同时又造成了两人之间的某种隔阂。达夫拉强仿佛站在一个晴和、清丽、快乐的远方,过着他从前那种孩子般天真的生活。无论在炮兵学校,在行军途中,还是在战斗前夜,他都保持着这种孩子般的天真。是啊,他不曾目睹本排瞄准手卡瑟木夫的死亡、驭手舍尔古宁柯夫的牺牲和裘巴利柯夫炮班在坦克履带下的覆灭;他没有看到德国俘虏和弹坑里的侦察兵,更不知道卓娅曾在那个致命的洼地里蜷缩成一团,身旁雪地上留下了一摊暗黑的血水和一支镀镊的、玩具般小巧的“瓦尔特”手枪。短短的一昼夜竞如漫长的二十年,把他俩隔开了。达夫拉强向往的幸福,对库兹涅佐夫来说却是一种不幸;因为战场上的惨象已深深印进了他的脑海,无法从记忆中抹除了。
  “他说什么:毫无意义?毫无意义……也许在过去似乎毫无意义的事情里倒包含着深意哩。道理虽如此,可达夫拉强却不懂。不,不对!不可能毫无意义!如果真是这样,那当初何必要干呢?为什么当我向敌人开炮时,我认为这道是有意义的呢?因为我恨他们,我要打死他们,烧毁他们的坦克。我需要的正是这个意义……我们爬到弹坑里——也是同样的道理。是的,我知道这些都是有意义的事。唯独卓娅的死是没有意义的,简直毫无意义可言!为什么会这样;既有意义,又没有意义呢?……是啊,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但是,不知为什么,我不想对达夫拉强讲这个道理。倘若他亲眼看见卓娅雌缩在洼地里,把手捂在肚子上……他就会明白了!”
  “我羡慕你,郭加,”库兹涅佐夫站起身来,很勉强地说,脸上带着悯然若失、似笑非笑的表情,这种表情在他脸上是罕见的。“也许你倒是走运的……战争还没结束,郭加。等你在医院里养好伤——坦克可有你打的……”
  他于吗要用这种话来安慰达夫拉强呢?
  “你倒说我走运?”达夫拉强用刺耳的嗓音叫了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