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种出好姻缘 作者:风飞凤(起点vip12-08-12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种田种出好姻缘 作者:风飞凤(起点vip12-08-12完结)-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坐在中间一桌的人,都纷纷起来,碧莲和茵茵坐上面两个位子,姚夫人和余夫人对换,她紧挨碧莲坐,余夫人则过来坐到茵茵下面。

    “这江南水乡就是养人啊,陈夫人,你看你的皮肤,竟然没有皱纹儿。听说我和你年纪只差七八岁的,你看咱俩坐一起,看着我都能比你大二十岁。”余夫人笑吟吟地说道。

    没人敢接话,这说是吧,得罪了余夫人,说不吧,得罪茵茵,哪个她们都惹不起。

    “那你让余大人想想办法,去江南守上几年海疆。等你回来,说不定咱俩看着就一样大了。”茵茵微笑了一下说道。

    几个女人一起笑,还有两位随声附和:“就是,就是”

    “我再在扬州住几年,也不会有陈夫人脸上这份水色,人家本来就是少有的大美人的。”余夫人又说。

    “苏夫人,你没在江南啊,怎的也这么水色足?”余夫人拍茵茵马屁,姚夫人却去抱碧莲大腿,这两人都不简单。

    碧莲喜欢汉人的诗词歌赋,在京城住了十多年,这逢迎拍马的本事学不下不说,还接不上招儿,她这时候脸色都略有点发红,不过,她性子本身沉稳,还不至于乱了阵脚,幸好丫鬟婆子端着菜品过来,解了她的围。

    “承蒙诸位过来给我庆生,碧莲无以为谢,略备酒菜,简慢之处还请大家原谅。”碧莲站起来对着凉亭的人说道。

    “苏夫人太客气啦,挺好的,挺好的。”大家七嘴八舌地说道,茵茵趁机拉着碧莲坐下,碧莲不喝酒,这些人大概都知道,竟然没人过来敬酒。

    刚开始,这些人还拿捏着不怎么说话,只有轻轻相让的声音,酒过三巡,菜上了五道,说话的声音渐渐大了起来。

    “妹妹,听说扬州比京城还要奢华,那边普通百姓都穿金戴银,妆花蜀锦的衣服,也是稀松平常,是不是啊?”碧莲好奇地问茵茵。

    “那边确实富庶。殷实人家也常穿丝绸衣服,至于妆花蜀锦,那也是有规模的商户和大点的地主才能穿得起。不过,那边大商家比较多,这些人家比我们官宦家庭,却有钱多了。”

    桌上坐的,都眼里露出羡慕来。

    “听说陈夫人精通庶务,在江南就没有做点什么生意?”余夫人好奇地问。

    “我在那里停的时间不长,也就把京城的金银铺子在那边开了个分店,和人参股弄了个小生丝铺子和织厂,那都是小打小闹的,勉强贴补家用,算不得什么。”余夫人肯定知道茵茵,她也没必要瞒着。

    “生丝?听说,做丝绸生意很赚钱。”余夫人下手的冒了一句。

    “收购生丝才挣钱,那个时间很短,一两个月,一进一出,有时到手都是对半利呢。”余夫人在混淆视听。

    “以前或许可以,扈大人去了,大概会改变的。丝行盘剥太重,蚕农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长此以往,必然酿出祸端,扈大人肯定会让丝行收敛些的。”茵茵这么说,

    “嗯,扈大人在北燕的官声就非常好,那里以前经常闹乱子,他做总督十多年,风平浪静的,让皇上安心不少。”说话的是个年轻点儿的,坐在这一桌的最次位置,茵茵对她多看了一眼。

    “刘老爷就是从北燕上来的吧?”余夫人笑眯眯地问。

    “我家老爷,那可是凭战功上来的,并不是靠了扈大人的裙带。”这个刘夫人还挺有个性的,并不因为余夫人高于自己,就底气不足。

    “没说你靠谁啊,急什么。”余夫人这话说把刘夫人噎住了,她其实就是说人家刘家是靠扈飞雄提拔的。

    “来来,吃菜。扈大人为官清正,那是朝廷上下有目共睹的。”碧莲热情地很,同时,给那位刘夫人解围。

    “听说扈夫人就收生丝着呢。”余夫人不服气,扈飞雄肯压制不让自己家人挣钱吗?

    “和我一起做的。我们专门把收丝的价格提了两成,丝行的人不得已,只好跟着我们加价,不然,怎么能让蚕农不被盘剥啊。”茵茵这话一说,桌上马上没了声音。

    “那你不赔了啊”碧莲关切地说。

    “我们赚了不少呢。要不,我怎么会说,丝行盘剥太重?做生意就是追着利润去的,但凡是也要有个度,不能让自己富的流油,把蚕农坑得活不下去,对吧?”

    桌上的人都不说话,她们已经觉察茵茵和余夫人在较劲了。

    “在扬州做盐业才挣钱呢。”姚夫人岔开话题。

    “对哦,陈夫人,你没有插手盐业吗?”坐在姚夫人边上的女人问,她就是那个四品的王夫人。

    “没有,盐业肯定会挣钱,我们官宦人家,强行插入那就是与民争利,若不是想搅浑丝行那坛死水,我也不会收生丝。”茵茵很认真地解释,她可不能在这上面有任何的马虎,让人背后说了陈家人的坏话。

    “陈夫人,难怪陈大人在江南几年,没有一个御史弹劾他贪墨。陈大人是否清廉,看你都知道了啊。”刘夫人感慨地站起来,端起酒杯,对碧莲和茵茵一笑,“苏夫人,陈夫人,我你俩一杯,苏大人和陈大人都是清官,你们是值得人们尊敬的清官夫人”

    茵茵示意碧莲用茶代酒,三人举起杯来,响亮地碰了一下,仰头饮尽,一起坐下,桌上其他人的脸色都变得很难看。

    “苏大人和陈大人当然不屑于贪腐,谁不知道他们是皇上跟前的红人,出点力皇上都看得见,不像咱们家的老爷们,吃苦、出力,样样不少,可惜,也都是门背后耍拳,没人知道。”王夫人酸溜溜地说道。

    “姚大人不是很器重王大人吗?”刘夫人很奇怪地说。

    “姚大人,姚大人自己成天都在白辛苦,有他器重有什么用。”姚夫人悻悻地说。

    几个女人,这时心理都极度不平衡起来,这里年龄最小的,是刘夫人和茵茵、碧莲,偏偏碧莲和茵茵都是一品诰命,姚夫人年近五十才二品,余夫人才三品,桌子上一时气氛沉闷。

    “和平年代,从武确实不好往上升啊。”余夫人撅了一下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真真一点也不错。”

    “还是怪咱们上面没人,你看看京城也有从武的,三十多四十的,就一品了,抑或封了爵位,成为恩荫子孙的勋贵。那份显赫,怎是咱们这些苦哈哈靠军功累积升迁的人所能比的?”王夫人抱怨道。

    “切,我觉得还是自己的功劳不够。京城卫戍的,这二十年哪个有功劳?每天舒舒服服斗牌听曲,算计着弄点空饷,接受下面来的人的孝敬,这些都是明摆着的事儿,竟然还能把这些话说出来。真刀真枪在边界和鞑子蛮夷对抗的,皇上怎的不是把官儿给升的飞快?有些人让皇上派出去一次,带兵所过之处,比遭了匪祸还还严重,前面过兵,后面赈灾,哼,谁不知道谁啊。”这几个人本来在嫉妒茵茵和碧莲,没想到刘夫人误会了,他丈夫以前是北燕的一个农民,只因天生神力,让扈飞雄招进军队,屡屡立功,几年下来,从戍卒到伍长、什长到现在的六品校尉,也算是官运亨通,但他们扪心自问,可是觉得自己确实是脑袋提在手上,拿命换来的官帽儿。

    姚夫人和余夫人在京城卫戍官员的家眷跟前,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抢白,当下就变了脸色。

    “京城没仗可打,但这些官员也不是白吃饭的,每天操练累得半死不说,夜夜巡逻天天搜查,那个不为着让皇上安心操碎了心?难道说只有边防上的军人才是军人吗?那还不把京城卫戍的都撤了算了,没得浪费国家钱粮。”余夫人这是发作刘夫人了。

    “到底是谁在夜夜巡逻?有人不过是攀扯上个权贵,拉大旗作虎皮,硬是把别人的功劳记在自己名下,得了皇上肯定几句,就当自己真了不起了?说话要凭着良心。每天三妻四妾不说,外面还养了好几个,有时间去管巡防那些事儿吗?巡防的差事,有点油水的,都安插了自己明里暗里的小舅子、连襟儿,这个谁不知道啊,还好意思在这里说功劳?”刘夫人品阶不高,却敢和二品三品的呛声,让茵茵对她多留意起来。

    姚总督好色地很,身边莺莺燕燕一大堆,姚夫人的脸马上就布满阴霾,若不是有茵茵和碧莲在这,估计就发作起来了。

    余夫人见刘夫人是针对她的,心里这时也怀疑自己的丈夫是不是背着自己做什么小动作了,心里忧疑不定,脸色也变得很阴郁。

正文 第二二七章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二七章

    从苏家回来,茵茵趁空把那里听来的给陈奎秀说了,还特别强调了一下那个刘夫人,一个六品,敢和二品三品夫人呛声,她身后必然有坚强的后盾支持着,可听她说话的意思,竟然出身草莽,就算以前是扈飞雄提拔的,扈飞雄现在远在天边,也护他不住啊。

    “这些事情,今后你尽量少参与,皇上龙体欠安,现在京中龙蛇混杂,各种势力都在博弈,这水太深了,夫人们说话,好些也仅仅存留在表面,自己的丈夫到底打的什么算盘,她们不见得能弄得清。”

    “哦,那我,今后还是少出去的好。碧莲都没想到竟然会来那么多不速之客,她原来打算是只有几个人的。”茵茵都对自己说的这话有怀疑,这个碧莲,现在还对她玩心眼了?

    陈奎秀大概看出茵茵心里的疑问,他安慰地拍拍她的手,过了一会儿,低声说:“你不要操心了,我大概会忙一段时间,你要看好妞儿,还有振宇。”

    “嗯”

    皇上不知道是觉得自己的儿子都还小,还不足以担当大任,还是他自己心愿未了,身体随着天气逐渐转热,也一天天好起来,皇上一发威,京城局势神速地安宁下来。

    陈奎秀不要茵茵管外面的事情,但有些信息还是挡不住的传过来。比如:皇上把余天乐升官了,调他进了兵部,神机营被打乱了,分成了五部分,分别称作东西南北中营,连驻防的地方都开始更换。

    震寰的婚事定在腊月,茵茵和大夫人商量过,知道她不肯去新宅子居住,只好满怀遗憾,自己一家搬了过去。她腾出的那个院子,大夫人要收拾了给振環。

    陈奎秀刚刚升官,京中想要巴结上他的人很多,茵茵搬家后,收到一打恭贺他们乔迁的帖子,要不是门房奉命坚决不肯收礼,这一次的进项最少也有五六万两银子。门房把这些,详细记下来,交给了陈奎秀。

    “这些人真是无孔不入。”茵茵看着那长串的名字,感慨到,“皇上还想重振朝纲,就靠这些人,恐怕难如愿。”

    “皇上想要大动,又怕动摇国本,尤其是,皇上龙体欠安,没有精力。唉,和平日久,腐败难抑呀。”

    茵茵这天在家,正听针线上的人,给她看给妞儿孩子的“小嫁妆”。(这里人把给女儿孩子准备的小被子小衣服,叫了这么给名字,让茵茵觉得又妥帖又好笑。)

    “夫人,谁能看出你这么年轻就要当外婆啊。”针线房的管事张四娘,是大夫人推荐的,她四十多岁,常年绣花缝衣,眼神已经不好了,大夫人觉得她做事很有分寸,又负责任,再加上是府里的老人儿,这才推荐给了茵茵。

    “我也不年轻了,比你也就小四五岁吧。你的孙子,都能给你捡柴禾、打酱油了。”茵茵随意地说,这次给妞儿准备小嫁妆,她和张四娘接触多了些,对这个下人,很欣赏。

    “夫人,听说要给小少爷配个小厮啊?”振宇以前有振声作伴,一直没有配小厮,现在孩子一个人在家,有时看着很是孤单。

    茵茵这些天,和张四娘说话多了,她经常说起大孙子,茵茵知道这是个非常听话有责任心的孩子,就应道:“是的。”

    “那,你看我的大孙子行不?我那孙子很乖的,在家一刻都不闲,很勤快。”

    “你先带过来,跟着二少爷试一试,一是他们的脾性是不是合得来,二嘛,二少爷现在主要是读书,你那孙子,跟着去了学堂,还要看是不是能坐得住。”

    张四娘已经喜上眉梢,一个劲儿地点头。两人正说话着,守门的传话进来,说是有个军营的张副督军夫人求见。

    茵茵看到递上的帖子,知道是史焉云来了:“快请!”

    因为搬家时,拒绝接受那些人过来贺喜,就连朋友,也有好些现在没有蹬过家门。她回京之后,只在振寰订婚那天见过她。史焉云竟然有五个孩子,三男两女,最小的现在才三岁,操心忙碌让她显得比同龄人老多了。

    茵茵才迎到二门,史焉云就已经进来。

    “哎呀,好姐姐,什么风把你这大忙人给吹来了?”茵茵欣喜地说道。

    “妹妹呀,自打你回来,就一直想到你这里坐会儿,谁知道一天都穷忙些啥,硬是抽不出个空儿。”史焉云穿着天青绣牡丹花的杭绸褙子,头发盘起,用了个红宝石的簪子,不知道是打扮得体,还是比上一次见面丰腴了些,这次明显年轻多了。

    “你这次气色比上次好多了。”茵茵关切地说。

    “唉,我大闺女,年后得了场风寒,这总算是好了,把我都快累死了。”这个时代,一个伤寒都能要了人命的,她大概太担心了,怪不得上次见的时候那么憔悴。

    两人携手,进了正屋,按主宾之位坐下,喜鹃送上茶和点心。

    “尝尝这个,我的那个果子铺新出的。”茵茵指着一盘话梅,这是鸭蛋江南店里出了,用船运过来。鸭蛋把店给了长命媳妇喜阳打理,喜阳在京城和姐姐顺阳做了多年的果子铺,做这个是熟门熟路,这才接手几个月,就做得风生水起,她不仅在扬州占着大块市场,随着茵茵回来,她还把手伸到了京城,和姐姐互通有无,把那边的话梅运过来,把这边的杏脯桃脯运过去。

    “挺好吃的。你做生意,就跟捡钱一样,做什么成什么。”史焉云感慨。

    “我没管这事,就是他们几个在折腾,我以前把店子都给了跟我进京的那几个了,他们非要给我留股份,现在,这股份都让我吃了或者送了人情。”茵茵笑。

    “妹妹,我横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