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讲伤寒论40~4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郝万山讲伤寒论40~48-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常的剂量,一次服六合,一种是特殊的剂量,一次服一升。

我们接着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吃完这个药以后,听到肚子有咕噜咕噜响,甚至有排气,大便没有下来,那你再给他吃一升。“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要更与承气汤也。”如果大便通了以后,第二天又出现了不大便,这时候脉象出现了一些涩像,提示了这个继发性的不大便,它不是燥热阻结,而是阴液不足,所以张仲景说这是里虚。这种不大便,用通腑的方法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用通腑的方法是比较难以解决问题的,“不可更与承气汤”,更就是再,不能够再给他用承气汤来攻下了。中间说的一句话,“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如果吃完小承气汤,什么动静也没有,那你不要再给他了。吃完小承气汤胃肠什么反应也没有,没有转气,古人或者说前代的注家是怎么解释这个问题的呢。前代的注家是这样说的,说吃完小承气汤以后,肠道得以运转,燥屎得以松动,他认为有燥屎,燥屎得以松动,所以旁边就有气下去了,有转气就说明有燥屎,有燥屎就可以有郁气,只不过呢,这个症状比较重,用上小承气汤以后呢,把燥屎推动,郁气得以排泻,出现了排气,如果燥屎没有下来的话,你接着再给他吃小承气汤,说不转屎气就说明他没有燥屎,说明他没有郁气,没有燥屎,那就当然不要用下法了。

可是我在想我们一个正常的人,吃完小承气汤会怎么样?会不会转气?肯定是连气带粪便一块下来了。一个正常的人有燥屎吗?因为它的前提是说有燥屎的才转气,没燥屎的不转气,我们正常的人没有燥屎,照样可以转气。所以我对这一点的解释一直感到不能够理解。

我在想仲景遇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病人呢?很可能他遇到的是一个肠麻痹的病人,只有肠麻痹的病人对泻下药才没有反应。肠麻痹很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因素造成的,或者是在外感病的病程中,由于毒素,细菌毒素或者病毒毒素的刺激导致的肠麻痹,或者就是一个麻痹性肠梗阻,这个时候你用承气汤,当然他没有反应。如果你再硬性的攻下的话,也有可能造成肠穿孔,所以仲景可能遇到过这样的不转气,没有反应,然后硬攻造成了肠穿孔的严重后果,所以他才写下这么一条。我的这个意思只供大家参考,所以大家今后结合临床看看,因为我觉得一个正常的人并没有燥屎,吃了小承气汤以后同样可以转气。

250条,“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则愈。”这就是,这个病是个太阳病,在治疗的过程中伤了津液,津伤化燥,邪气入里,燥热相结出现了阳明腑实证,里热盛不盛呢?不是特别盛,微烦,提示了有里热,但是这个热并不盛,只不过里热逼迫津液偏渗,导致了小便数,小便次数多,量也多,结果就造成了大便硬,所以“大便因硬者”,大便就造成了硬结,这个时候以通便为主,用小承气汤。

好了,小承气汤适应证的原文,我们在这里也就谈完了。

大承气汤适应证的原文比较多,先看222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他说得很清楚,什么叫并病呢,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了另一个阴经证候,现在是太阳的证候未罢,又出现了阳明的证候,它叫二阳并病,但是他看到这个病人太阳证已经罢了,太阳证已经消失了,“但发潮热”,只是发潮热,这是阳明里实热邪内敛之后,发热的特征,阳明里实,邪热和糟粕相结,热邪内收、内敛,所以它就不像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应证热邪弥散,24小时处于一个热结在里、表里俱热的状态;它也不像调胃承气汤适应证热邪刚刚和糟粕相结,那个热呢还是比较弥散的,所以24小时里热炽盛,蒸蒸发热;而大承气汤适应证是热邪内收、内敛,所以只是出现了日晡所发潮热,“手足漐漐然汗出”就是手脚出微汗,出小汗,漐漐然汗出是小汗出,这是因为热盛伤津、津液不足,汗源不足,所以全身的汗出就减少,只不过阳明主四肢,阳明里热逼迫津液外越而见到了手脚出小汗,出微汗。“大便难而谵语者”,大便难是大便燥结的表现,求之不得谓之难,解不出来,谵语是阳明燥热上扰心神的表现。

这样一个证候,热和实都具备,“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可以考虑用大承气汤。大承气汤这张方子,“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枳实、厚朴先煮,“去滓,内大黄”,大黄后下,“更煮取二升”,再去掉药渣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芒硝很容易溶解于水,不用多煮,放上去之后,在火上开上一两开就可以了。“分温再服”,就是分两次吃,“得下,余勿服”,如果大便通了,就不要再吃了。所以这张方子,大黄是后下的,起到泻热通便的作用。

大承气汤适应证的原文,我们这节课讲不完了,由于时间已经到了,我们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以后,大家结合三承气汤适应证鉴别比较表,再回去复习一下有关三承气汤适应证的原文,看看能不能够把这三个承气汤应用的关键问题抓住,今后学会使用它。

今天的课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第43讲阳明腑实证(3)、脾约证

我们上次课以表解的方式跟大家作了三承气汤的鉴别比较,随后呢我们又跟大家学习了调胃承气汤适应证的原文,小承气汤适应证的原文,最后谈到了大承气汤适应证的一条原文,我们接着上次课往下看大承气汤适应证的原文。

请大家打开讲义111页,看倒数第二行,“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潮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这是第212条的内容。

伤寒是一个外感病,或者用过吐法,或者用过下法以后,病没有好。

这个“不解”不是指的太阳表证没解,而是指的这个病没有好。

下面见到一些什么样的症状呢,“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这就提示了有阳明里实的症状之一。“日晡所发潮热”,这个症状我们已经多次解释过了,这是阳明燥热内盛,热邪内敛,在平常情况下不能够发出来,所以平常可能不发热或者发烧比较低,在下午3点到5点的时候,古人把它叫作日晡,“所”呢是指前后左右,在日晡前后也就是申时前后,定时的发热,像江河湖海的涨潮退潮一样,所以把它叫做潮热。就因为这个时候,阳明经的阳气最旺盛,正邪斗争最激烈,所以发烧就比较高,因为这是里热证,不存在着寒邪伤表阳,温煦失司的问题,所以它不恶寒,不仅不恶寒,还可能反恶热。

“独语如见鬼状”,这就是谵语。“若剧者,发则不识人”,这正是热盛神昏的表现,或者后世温病学家所说的热陷心包的特征。

“发则不识人”是热盛神昏。“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循衣摸床”是热盛伤津,津竭正衰,津液耗伤之后正气虚衰的一种表现,出现了一种热盛躁扰不宁的特征。“惕而不安”是精神失养。“微喘”是阳明里实迫肺,肺气上逆。“直视”是指的两个眼睛呆滞凝视而没有神采,这是阳明燥热下伤肝肾之阴,肝肾阴精被伤,目睛失养的表现。

下面呢“脉弦者生,涩者死”,这个弦和涩是相对应的,涩脉提示了真阴已经耗竭,所以预后不良,脉还能够弦而不是涩,那提示了真阴还没有耗伤,所以它的预后还可能会好。“微者”就是证候轻一些的,“但发热谵语者”,只是有发潮热有谵语的,那就用大承气汤来治疗,严重的他认为用大承气汤治疗,它的疗效就可能把握不大,所以严重的,他没有说用大承气汤来治疗,他只是说阳明腑实证轻一些的,只是发潮热和谵语的用大承气汤来治疗。“若一服利,则止后服”,只要吃了一次,大便通了,那就是中病即止不可泻下过头。

我们讲义上在这个条文里头附了一个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有一个医案记录2,就是112页,我们读一下这段原文,“江××,男,28岁,农民,于1961年9月16日初诊,突发腹痛腹胀,呕吐已一天,不发热,不恶寒,不能食,腹胀痛拒按,西医协助会诊,肠鸣音亢进,可闻到气过水声,腹部透视,中腹有两处较大液平,结肠充气,白细胞12000/mm3,中性70%,印象:肠梗阻,建议先服中药,舌苔黄厚,脉沉滑有力,二日未解大便,小便短赤,阳明腑气不通,可下之。下面用的这个方子,基本上是大柴胡汤加味,我正在想问大家,这个病例放在这里,这个病例能诊断为阳明腑实证不能?我们有同学说了,不能诊断为阳明腑实证,为什么?它没有全身热盛的证候,所以这个单纯性肠梗阻,充其量你只能诊断为它是个杂病的实证的腹满,所以要举典型的阳明腑实证的病例的话,你不能举它,这只能是大承气汤另外的适应证。这是大承气汤可以用于治疗单纯性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它属于杂病,它不属于热证,所以不能够诊断为阳明腑实证。

这之所以读这个病例就是提醒大家,不要把肠梗阻当成阳明腑实证,因为它没有全身毒热的症状。当然另外一种情况例外,就是那个绞窄性肠梗阻,伴有肠壁血液循环障碍的,甚至伴有肠壁坏死,已经有了全身中毒症状了,那个时候你可以诊断为阳明腑实证,当然那个时候已经不能够用下法了,肠壁已经坏死了,泻下就会导致肠穿孔,那就会导致死亡,后面张仲景会说,肠梗阻都是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一个症状,除了腹满、腹痛以外,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所以后面张仲景会说,“其人呕多,虽有阳明病,不可下”,那就是指的刚才这种绞窄性肠梗阻,肠壁循环障碍,甚至伴有肠壁坏死,已经有了发烧,可以诊断为阳明腑实证,但是因为它有明显的呕吐,不能够用下法。

这是后话,我们以后再谈。

下面看第241条,“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不大便,这是一个症状,“烦不解”,这是有里热,“腹满痛”这是有里实热,“此有燥屎也”,这就是有燥屎。可见张仲景诊断有燥屎,他的根据是什么?他的根据是症状,有不大便、有烦不解、有腹满痛,这就是有燥屎,因此燥屎这个词,看起来它不是指的说,张仲景有透视功能,直接看到了这个人肠管里有屎球,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他通过症状判断,这就是燥热阻结的比较重了。为什么下后还有燥屎,这是因为,“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病人原来有食积内停,现在又得了阳明腑实证,泻了一次之后,它的实邪没有完全排泄干净,所以下后不解可以再下。

前面说“若一服利,则止后服”,这是常规的情况,吃了一次药,大便通了,症状都缓解了,当然后面就不要再吃了。这里说下后可以再下,是因为它症状没有缓解,下后仍然有不大便,仍然有烦不解、仍然有腹满痛。

汗后可以再汗,下后可以再下,和那个“得汗后,止后服”和这个“得下后,止后服”完全是根据具体情况下具体处理的,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我们在临床应用的时候,也应当灵活对待。我们在太阳病篇不是学过嘛,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以再发汗,宜桂枝汤吗,那是汗后可以再汗。我们学241条是下后可以再下,这样就提示我们在临床上,应当灵活对待。治疗以后,根据随后的临床现象,来确立新的处理方法。

242条“病人小便不利”,这是津液被伤了。“大便乍难乍易”,大便难是燥热阻滞,大便易是燥热下迫。这个燥热下迫的概念我们上次课在讲那个表的时候已经提到。

阳明燥热损伤津液的途径有三个,一个烦热逼迫津液外越表现为汗,第二个燥热逼迫津液偏渗表现为多尿,第三个烦热逼迫津液下泄表现为下利,这个下利拉的不是粪便而是肠液,肠液分泌多,也是机体排除邪气的一种表现方式,所以这里的大便难呢,是燥热阻结,这里的大便易呢,是燥热下迫,是津液下泄,所以它解大便就比较容易了,还没有达到那个下利清水、色纯青的地步,因此大便乍难也是燥热,大便乍易也是燥热,这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时有微热”就是微有潮热,时就是定时,定时有微热,那不就是微有潮热吗?它潮热不严重。“喘冒不能卧”,这是燥热上攻,肺气上逆,就可以出现喘,冒呢是头晕目眩,那是燥热上攻,清阳被扰。所以仲景就凭上述的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这些症状来判断是“此有燥屎也”,说这是有燥屎,用大承气汤来治疗。这又证明,它判断燥屎是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

下面我们看第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一个外感病,六七天的时候,病情当然就容易发生变化了,“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有的注家说目中不了了是视物不清楚,那就应当是病人的一个主诉症状,病人说大夫我看东西不清楚,你看看书上这五号字,我怎么看不见。现在这个病人已经发展到眼睛都呆滞凝视无神的状态了,他还能够主诉说大夫我看东西不清楚这样的话吗?所以我觉得,目中不了了不是病人的一个主诉症状,而是医生看到的一个客观现象,是他两目呆滞凝视无神,目中不了了就是目睛昏暗,不清爽,没有光泽。你看这个小孩眼睛黑白分明,亮亮的,闪着光。看年轻人的目光,炯炯有神,这是精、气、神充足的一种表现。而我们看到的这个病人,眼睛昏暗无神,没有神采,两个眼睛呆滞凝视,像那个羊的眼睛一样,这不正是阳明燥热内盛下伤肝肾之阴,肝肾阴精被伤,目睛失养的表现吗?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失神的表现,肝肾阴精被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