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年全国约有650万人参加识字学习。 

    ⑤建立了一支社会主义教育的教职工队伍。到1983年,全国大、中、小 

学和幼儿园共有教职工1186。75万人,约占全国职工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 

专任教师923。4万人。据1983年的统计,在普通高等学校的35。8万教师中, 

有教授5282人,副教授31782人,讲师149987人,共计187051人,相当于 

1965年讲师以上人数37088人的5倍以上。中、小学教师经过近来的整顿、 

考核和培训,素质有新提高。  1984年起,正在采取措施,改革师范教育, 

把已有的197所高等师范学校、861所中等师范学校办好,并有计划发展师 

范教育,以适应普及小学教育,发展中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 

    ⑥广泛开展了教育外事国际交流。在50年代,中国的教育国际交流主要 

是在前苏联东欧等国之间进行。派出的留学人员主要是去前苏联。据统计, 

先后派往前苏联的留学生和进修生9106人,派往其他国家的较少。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1984年前后已向54个国家 

派出了公费留学人员18500多名,已经学习结业回国的有7000余人。还有自 

费留学生7000多人,正在国外学习。同时还接待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00多个 

国家、地区的大批外国留学人员。  1983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5000 

余人。其中学习2~5年的有2000多人。应28个国家的聘请在外国高等学校 

任教的有120多人,主要的是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之外,尚有许多学者、专 

家应聘出国短期讲学。中国教育系统参加国际学校交流的活动日益广泛,仅 

1979~1982年就有370次,839人。  1984年中国已有106所高等学校同外 

国151所高等院校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校际联系,互换留学人员、进修教师、 

学者,交流资料、学报、学术论文,并进行教学、科研方面的合作。有的中、 

小学也同外国的同类学校建立了校际联系。通过与世界各国的教育、学习交 

流,对提高中国的教学、科研水平,了解世界的教育、学术动态,起到了有 

益的作用。 

     中国的教育,在建国后40年中,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存在许多 

问题。“左”的思想还未完全克服,教育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发展的需要,教育结构还不合理,管理过于集中,有一部分师资的水平不高, 

教育的发展缓慢,有些学校教育质量较低,还有2亿多文盲,幼儿教育落后, 

小学教育还有不少地方没有普及,等等。中国正在按照邓小平提出的“教育 

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开创社 

会主义教育的新局面,努力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 

    资料来源: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 


… Page 84…

                                 3。日本 



      (1)文化事业 

    新闻 

     日本是世界新闻事业发达的国家之一,每千人拥有日报569份 (1985 

年),居世界第一。 

     战后日本报业竞争加剧,几家全国性报纸获得垄断地位。《读卖新闻》、 

 《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产经新闻》成为5大 

全国性报业集团,发行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在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和左右日 

本舆论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还有地区报 《西日本新闻》、《中日 

新闻》 (包括《东京新闻》)和《北海道新闻》以及各县地方报、各种专业 

报、体育娱乐报、政党团体机关报和众多的市镇小报。  1985年10月全国 

124家主要日报(其中51家出版早、晚刊)的总发行量为4800多万份。县 

级以上综合报纸均有独立发行网,90%以上的报纸都直接送到订户。报纸的 

经营多数采用股份有限公司制,各报自有资本占总资产比例甚小,尤其是大 

报近90%资金依靠银行贷款,对金融资本的依赖很大。广告收入占报纸总收 

入的45%左右,广告版面平均占报纸总篇幅的42%以上。 

    有各类期刊4000余种,全年出版30亿册。其中新闻时事性杂志主要有 

 《中央公论》、《世界》、《文艺春秋》、《世界周报》、《妇人公论》以 

及各大报出版的周刊等。 

     战后,日本广播协会成为日本唯一的全国性公共广播机构。其最高领导 

机关“经营委员会”的12名委员由首相提名并征得国会同意后任命。经费靠 

征收视听费获得,不播放广告。1953年2月增设电视,已形成全国性广播电 

视网。 

     1951年9月,大阪、名古屋最先出现商业广播电台。1953年8月第1 

家商业电视台“日本电视台”(NTV)正式开播。1986年有172家商业广播 

电台、电视台,所有节目由广告主资助制作。娱乐性节目较多,新闻节目较 

少。五大商业广播电视网分属五大报团。广播电视在日本已高度普及。 

     最大的两家通讯社是共同通讯社与时事通讯社,均成立于1945年11月 

1日,前身都是同盟通讯社。共同社为社团法人组织,是日本的主要通讯社。 

时事社是股份公司形式的商业通讯机构,主要向国内企业、团体、政府部门 

及个人提供信息服务并从事出版等活动,1959年以来向新闻机构提供新闻, 

与共同社竞争。 

     出版 

     战后,日本出版业迅速发展,出版物品和数量在亚洲居领先地位。1948 

年初其出版社达4000家。1951年降至1881家。1953年降至1541家。1955 

年重又增加。1956年,图书出版社开始出版周刊,首先问世的是新潮社出版 

的《新潮周刊》,它标志着日本出版业发展的新起点。尔后,其他图书出版 

社纷纷仿效,形成一股持续至今的“杂志热”。最有影响的期刊是:《钻石》、 

 《主妇之友》、《东洋经济周刊》、《家之光》。大众性杂志同百科全书、 

丛书、全集一样,是日本出版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20世纪60年代,高 

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 

     1986年日本拥有出版社4183家,其中资本5001万至1亿日元的88家, 

1亿日元以上的103家。年度出书100种以上的出版社61家,年度出书50~ 


… Page 85…

100种的有78家,其余近4000家年度出书不足50种。  80%的出版社集中 

在东京,10%在大阪和京都,10%分布在各地。主要的大型出版社有:讲谈 

社、岩波书店、小学馆、平凡社、集英社、学习研究社、三省堂、丸善等。 

主要的政府出版机构是:大藏省印刷局。 

     日本书刊营业总额的60%多是通过出版社一批发公司一书店这一重要 

发行渠道实现;20%通过出版社直接向图书馆、学校、大学生协会、图书俱 

乐部、读者销售,或以分期付款方式送货上门实现;其余份额,则通过各种 

零售渠道实现。从1953年开始实行定价销售制和定价寄销制,即再版制度, 

从1980年开始实行新再版制度,允许出版社指定部分图书和期刊为“非再版 

品”,书店可以任意降价销售。  1985年,日本有书刊批发公司150多家, 

最大的是东京出版贩卖株式会社和日本出版贩卖株式会社,这两家的年度营 

业额之和占书刊批发营业总额的70%。全国有20000多家书店,绝大多数是 

小书店。最大的书店是:纪伊国屋书店(东京)、八重洲图书中心(东京)、 

三省堂书店(东京)。 

    全国性行业组织有:日本书籍出版协会、日本杂志出版协会、日本出版 

贩卖协会、日本书店联合会、日本旧书店协会、日本古籍书店协会。 

    政府由文部省负责制定有关发展出版业的政策。根据日本《学校教育法》 

的规定,中小学使用的教科书须经文部省审定或编写后交出版社出版发行, 

私营出版社不得随意编写。日本税收分国家税收制与地方税收制两种。鉴于 

出版物特殊的销售方式,政府允许出版商对于因销售退货造成的损失调整利 

润率,并对存货造成的损失减税或免税。地方当局免征出版商营业税,但对 

外国人的版税和稿费实行征税。为防止国际间双重征税,日本已同31个国家 

达成所得税协议。日本是《佛罗伦萨协议》成员国,对进口的教育与文化方 

面的出版物免税。  1956年加入《世界版权公约》。 1981年起采用国际标 

准书号,语区号为4。  1982年实行新的图书编号法,即在国际标准书号之 

后加注日本图书分类号。 

    1985年,年度出书31221种,销售量12。99亿册,营业额7122亿日元。 

1985年,出版期刊3025种,销售量38。12亿份,营业额10295亿日元。1985 

年,进口图书2892亿日元,主要进口国是美国、英国、前联邦德国、荷兰; 

出口图书2990亿日元,主要出口国是美国、澳大利亚、南朝鲜、中国。  1985 

年向中国出口书刊231亿日元。 

    语言文字 

     日语是日本国的官方语言。系属未定。有的学者认为,属于阿尔泰语系, 

也有人认为属于南岛语系。分布于日本列岛。约1。2亿多人使用。标准语为 

东京话,是以东京横滨方言为基础形成的。有两大方言:本土方言(包括东 

日本、西日本等方言)和琉球方言。 

     日语的语音系统比较整齐。当代日语中有5个元音,2个半元音23个辅 

音。无前响复合元音。有清音与浊音的对立,音节构造简单,数目较少,除 

辅音n可用于音节末尾构成闭音节外,其余均为开音节。音节具有等时性, 

长音与短音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分高低声调,声调变化只发生于音节之间。 

在东京话中,有元音清化现象。日语汉字的发音分音读和训读两种,近似汉 

字本来读音的叫音读,如“人”读为d■in。取汉字的字义而按日语的读法 

发音的叫训读,如“人”读为cito。根据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代和地区 

不同,音读又分为吴音、汉音。另外,在汉字中还包括日本人根据六书中的 


… Page 86…

会意创造的汉字,叫国字。国字多半为训读字。 

     日语的语法特点是:①词分为独立词与附属词两大类。前者在句中能单 

独使用,如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连体词、副词、 

连词、叹词等;后者在句中不能单独使用,只能附在独立词之后起一定的语 

法作用,如助词、助动词。独立词在句中的地位或语法职能由助词与助动词 

表示 (连词、叹词除外),因此,助词与助动词在日语语法中具有特别重要 

的意义。②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有词尾变化,其变化以后面的粘着成分 

为转移。这个特点表明,日语是粘着型语言。③日语的词序比较自由,一般 

是主语在前,谓语在最后,宾语、补语在谓语前面,修饰语一定在被修饰语 

前面。句子以谓语为主,主语等省略较多。④敬语用法十分发达而复杂。文 

体有2种:以■■■、■结束句子的叫简体,以■■、■■等结束句子的叫 

敬体。⑤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男女用语的差别比较大。 

     日语的词汇分4类:和语词(日语中固有的词)、汉语词、外来词、以 

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来源的词结合而成的混合词。 

     日语的文字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并混合使用。相传汉字于公元 

4~5世纪,由中国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成为古代日本的官方文字。后来日 

本人发明了假名 (为音节符号),与汉字一起混合使用。假名有两种字体: 

平假名和片假名,各有73个。前者假借汉字的草书造成,用于日常书写和印 

刷;后者假借汉字楷书的偏旁冠盖造成,用于电报、标记外来词、象声词以 

及特殊的词语。明治期间还出现了罗马字拼写法,主要用于标记人名、地名, 

或国际电报等方面,不是主要文字。 

      (2)教育事业 

     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从这时起,一直到1951年9月签订旧金山和约,日本一直处于盟军(实即美 

军)的占领状态。日本政府根据占领当局的旨意并迫于国内民主势力,对日 

本社会的政治、经济进行民主改革,同时也对战前教育体制进行全面改革。 

     概况 

     战后的教育改革,是从清除战争时期的极端军国主义影响入手,进而以 

美国教育为样板确立教育制度。1946年3月,美国教育使节抵达日本,提出 

了全面改革日本教育的报告书。日本政府于1946年8月成立教育制度刷新委 

员会。该委员会以美国教育使节团的报告书为基础,依据1946年11月公布 

的《日本国宪法》的精神,草拟定《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并提 

交国会,以立法程序通过,于1947年3月31日公布。根据这两个教育法律 

及稍后公布的其他教育法律、法令,实施日本教育史上的第二次全面的教育 

改革。用了3年多的时间,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学制和教育管理体制发生 

了重大变化,各级各类学校也获得显著发展。 

     日本战后教育,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增长,从数量到质量实现了相应的发 

展与改善。初期的教育改革,深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造成学力水平 

的下降。经50年代教育理论的大辩论,批判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之后,布鲁纳 

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受到重视。60年代,由于中小学教学大纲的水平大幅度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