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家里上下一片忙碌,在河先生的主持下,全家人按辈份跪列在祖宗神位之前,祭祀的过程与向生人敬献酒食完全相同。他的长子顺序为祖先献酒荐饭,时间和生人吃饭所用时间相当,长达一个多小时。这就是孔子说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河有楫先生是知名的礼仪专家,每年春秋两季,韩国的一些书院举行传统的祭享时,都请他去指导。在那一天,他头戴儒冠,身穿黑色祭服,指挥若定。韩国学生在他的指挥下,毕恭毕敬,向孔孟行礼。    
     在韩国,现在还有完全按传统方式教学的学院。比如京畿道南扬州市的“泰东古典研究所” 。这个学校的课程以四书五经为主,学生必须象古时的书生那样在第一年内背诵“四书” ,“四书” 中孟子最长,可分两次背完,一次四小时左右,其它的都必须一次背完。这里的读书方式完全是古代的,背诵时,即用“诵” 的方式来背,抑扬顿挫,有声有调。据说,只有这种方式才能保证学生扎实地掌握古典。    
    


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了点什么第8章 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了点什么(8)

    这里的学生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到这里来学习的,各个专业都有。比如有一位叫申承容的汉城大学经济系的学生,问他为什么来学古代典籍,他说:“经济形势瞬息万变,极其复杂,而古代典籍含有很高深的哲理,可以提高我不洞察力。”     
     这些这并不是政府的有意提倡,而完全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    
     西方强势文化在当今世界无疑保持着压倒性的优势,它正以全盛之态横扫全球,把物质主义的世界观连同其副产品虚无主义一并输入不同肤色的人的大脑。在西方文化生机勃勃的挑战面前,其它的文化生态显得那么孱弱而不堪一击,如一从从残花败草迅速萎顿:这否也是一种文化生态平衡的令人痛心的破坏?而韩国人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表现出的对本国文化的信任令人尊重。    
     韩国人并不是故作姿态,并不是出于文化叛逆心态的哗众取宠。这些韩国文化人的举动是因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和自信,是因于他们性格中的天真质朴和坐言立行执着不移的行事作风。在参天大厦高速繁殖高速公路的触角四处蔓延的背景下,他们的坚持有着一种尊贵的意味。    
     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日本天皇访问英国的新闻片断,在欢迎仪式上,主人用用古老的四轮马车载着来自东方的客人,皇家卫兵穿着传统的英格兰军服。在白金汉宫门前的换防仪式,几百年来保持不变。印度人在外交仪式上用自己独特的象群来欢迎客人,韩国人和日本人在传统节日都穿民族服装,印尼人出现在外交场合总是戴着那种黑色小筒帽,如果你在电视上看到非洲国家来访,他们大抵都穿着那种古怪的袍子……也许这些非洲人平时在自己的国家并不穿这些东西,可是出现在世界面前,他们却非要庄重地穿上不可,这里面,无非是要表现那么一种精神。    
     毛主席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同样,一个民族,更是要有点精神的。    
    


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了点什么第9章 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了点什么(9)

    七    
     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韩国普通民众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金融危机使韩国的外汇储备迅速枯竭,为了换外汇还外债,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献金爱国运动” 在韩国全国范围内展开。据报载,在银行柜台前,妇女们排着队把自己家的戒指、项琏和首饰从锦袋中倒出来,男人和军人们也把珍藏的金龟等纪念品交给收购人员。报纸报导,最小的献金者是个两岁的小孩,他拿来的是长辈送给他的金项圈。这些金制品,都是寄托着私人情感的最宝贵珍藏,但是在特殊关头,他们自愿无偿捐献,即使是出售也只能先领到一张收据,一个月后才能拿到现金。在韩圆持继大幅度贬值的时刻,甘愿以黄金换韩元,韩国百姓以家为国的态度可见一斑。韩国银行界对收集到的黄金的数量感到惊讶,据说,韩公众的献金活动已影响到了国际金价。    
    在金融危机中听到的另一则消息是韩国妇女在汉城的国际机场外举行游行示威,抗议那些在国家危难关头还出国旅游浪费外汇的人。    
    同样还是世界杯。不少媒体都说,中国队比赛时,满场几乎都是中国观众,可是没有一次全场齐声呼喊一个口号。中国的球迷服装五花八门,四五十人一个旅游团各自为战,给人的一个感觉就是“乱”。而韩国球迷那淹没了球场的红色海洋让每个电视观众都永远难忘。团结、一致这些中国文化最推崇的价值在中国只能在强迫下才能勉强体现,而在韩国却表现得那样自然。    
     觉得韩国存有古风。韩国人崇尚传统的道义文化,而所谓的道义文化的内容其实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义和节气。中国社会曾是最提倡忠义节气的,但是很久以来,忠义节气似乎就已是改朝换代时个别孤臣义士血淋淋的专利,是对普通大众之浑浑噩噩的极端反弹,或者是评书演义中的故事传说,再或者退化成流氓无赖们在酒桌上虚张声势的誓言。普通老百姓早已自觉自愿地抛弃这种漂亮但是不实用的的精神装饰品,一心一意为了那点口粮而投入全部努力。我总觉得,也许是中国人经历的沧桑太多,苦难太多,虚伪太多,欺骗太多。象一张纸,经过的揉搓太多,已经不再如当初的洁白挺括:象一条河,经历的地方太多,污染太多,渐渐辨不出原来的颜色。    
     写道这里,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文中说:    
     看先秦故事,总觉得那时候的中国人活得豪半刚烈,特别象一个真正的人,便疑心东方文化曾有一种春秋精神,春秋人格。    
     这人格的特点之一是:自尊、知耻、忘我、利他。    
     这种精神在当代中国人那里已很少见了。    
     文章的作者也提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韩国人的表现,最后他问:    
     莫非春秋精神已然东渐乎?    
     并非东渐,而是这种精神曾为中韩两国人民所共有,而在长白山南的几千年相对封闭的三千里清洁质朴的山河中保存下了本色。    
     中国人,你什么时候能恢复本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