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中国医籍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06-中国医籍考-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可以察其痒 疾痛之所在。非有志于仁者。其能若是乎。丞西曾君德显儒而为医。幼从乡先生李月山。固已得 
儒学于心授。长从世医刘氏。又能得医学于心传。精读医经。详味药性。参前辈之奥议。伸自己之独见。有求必 
应。不倦于贫。集其平时论证与方。名曰活幼心书。将与同志共之。夫作书以述其心之所用。而克广其传。亦庶 
乎仁者之用心矣。尝观其书。则审证施剂。信有异乎人者。五苓散在诸家。止用之解伤寒温湿。暑毒霍乱。而德 
显于惊风痰搐疮疹等疾。通四时而用之。前同知衡州府事胡省斋因其子惊风得愈。问之曰。五苓散何以愈斯疾乎。 
德显曰。此剂内用茯苓。可以安此心之神。用泽泻导小便。小肠利而心气通。未得桂而枯。足能抑肝之气。而风 
自止。所以能疗惊风。施之他证。亦皆有说。省斋深然之。此其善用五苓散也。小儿惊风搐掣。医者视为一病。 
辄以金石脑麝蜈蚕蛇蝎等剂投之。非徒无益。及激他证。德显则谓有因惊风而搐者。有因气郁而搐者。惊属心。 
风属肝。而郁于气者。亦有搐。陈氏所谓。蓄气而成搐者。是也。未着其方。余于惊风。则随证施治。若气郁而 
搐者。则用宽气饮治之。只以枳壳枳实为主。尝患搐者。仓卒求药。教服铺家枳壳散。而搐亦止。病者深感之。 
此又治搐之特见也。其他紧证。俱能究心。用药之奇。成效之速。有未易缕述者。寄寓予家。将十年。二孙藉其 
调护。每识证于微眇。制疾于萌芽。其用心之溥。非特于吾辈为然。盖其笃志于仁。重义轻利。亦自读书中来。 
非可与庸俗例视也。读其方论。因叙数语于篇端。识者傥察予言。必有知其用心者。 
杨仲叔序略曰。予曩职衡邑庠。识曾公于三十载前。兹宦游过石鼓。握手倾倒。既寿且康。蒙出示其书。曰活 
幼心书。诸老师序之甚详。予启诵。而喜其用心之宏矣。越翌日。衡遭回禄。连薨巨栋。数千室俱煨烬。是书板 
置诸 中。逃难奔走不暇顾。劫灰未冷。亟视之。则遇好事者。纳诸方池中无恙。吁。金珠玉帛。人不能全。 
讵能顾此书乎。己力已不逮。尚安能期诸人乎。今是书之存。是不存诸人。而存诸天地。以吾方示之天。而证诸 
天心之天。予以是知□心中之天矣。 
亡名氏序曰。活幼心书。衡士曾君德显所自着也。德显儒而业于医。早有声誉。其所着书。切脉观证。用药 
之道靡不具。而身所着故。犹备录焉。夫非泛焉以语人也。非徒自KT 以祈人之知也。盖欲业于斯者。深信而根据仿 
之。庶几居襁褓者。不夭阏其生。而遂至于壮且强也。于是可见仁人之用心矣。余侨寓于衡。孩提之童。沐其刀 
圭之惠者非一。即是书读之。益知其用心之不诬。传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充是心也。不谓之仁人可乎。德显 
号育溪。时年今已八十。而康宁慈惠仁者寿者欤。至顺壬申良日。 
〔活幼口议〕国史经籍志二十卷 存 
〔冯氏(道玄)全婴简易方〕佚 
熊均曰。 
〔亡名氏三十六吊书〕文渊阁书目一部一册阙( 竹堂作□卷)未见 
〔朱氏(震亨)丹溪活幼心方〕医藏目录卷阙 未见 
按医藏目录。又有丹溪幼科全书四卷。是盖傅绍章所假托者。仍不着录。 
〔亡名氏养子直诀〕文渊阁书目一部一册阙( 竹堂作一卷)未见 
〔养子要言〕文渊阁书目一部一册阙 未见 

卷七十五
方论(五十三)
属性:〔徐氏(用宣)袖珍小儿方〕十卷 存 
自序曰。事莫难乎医。医莫难乎小儿。何也。盖小儿之证。惟在揣摩推测以得之。古人喻之。若草头之露。 
水上之泡耳。苟非烛理之明。曷能疗之哉。古今方书。非不多也。然往往得彼失此。不足以备检阅。予因暇日。 
窃搜辑小儿诸家方书。纂成一帙。分为十卷。以脉诀为首。方论针灸图形次之。名曰袖珍小儿方。总七十二门。 
共六百二十四方。以便出入之观览。非敢要誉于世。特为吾家子孙之业夫医者。有所循守而不忘也。噫。后之子 
孙。尚当宝藏而弗坠。庸书此以识云。 
潘琪序曰。袖珍小儿方一帙。首纹脉图。次形色图。又次命门部位图。又次则自初诞至痘疹。其间若吐泻惊 
疳。风痫疟痢。靡不以次具载。终则系以针灸形图。凡七十二门。六百二十四方。每门或断以歌诀。或详以论议。 
而赘经验方药于下。其于小儿证候。阴阳逆顺。源委明尽。传变补泻。条理秩然。一览间可得其旨趣。苟根据书疗 
理。奚啻庖丁于牛。肯綮迎刃而解矣。真活幼之良方也。然世无此书,永乐间三衢徐用宣氏始为之。用宣以世医。 
自少通儒书。究心医道。晚年贯通。得其要领。每叹世传小方脉。诸书浩瀚。多得此失彼。殊无旨归。于是究竟 
源流。参互己意。着为论 
议。择取良方。汇成此帙。珍藏出入。以备检阅。以善其术。以传其后。天顺间。今抚蜀都宪。贵溪丘公时为秋 
官。幼稚失调。适遇用宣之孙□□于京师。延以诊视。见其观色察脉。听声用药。殊异俗辈。且取效刻期。因询 
其故再三。□□感公勤恳。袖出此帙以观。乃用宣手录。细字大逾掌。浓仅盈寸耳。公读之。观其图形详究。论 
辨精确。方药简要。诚非世有之书也。遂礼求得之。根据方果诚。获效如神。信谓此书之足以活幼也审矣。乃今弘 
治庚戌春。公抚蜀之暇。始得授蜀藩大方伯文安邢公录梓以传。而命予序其端。予惟用宣竭心思。弊精神。而成 
此书。将珍藏以善其业。而传之子孙。俾其一邑一郡。及后世幼幼者。咸得蒙其惠。以活其幼。其术业可谓精。 
其用心可谓仁矣。惜未广也。若今都宪公与方伯公。梓以传世。则书之所及。泽之所及也。天下后世。其有不蒙 
其泽乎。其用心之仁。是岂直一邑一郡。及后世而已者乎。 
四库全书提要曰。袖珍小儿方十卷。明徐用宣撰。用宣。衢州人。艺文志稿。作徽州人。盖字形相近而讹。 
其书以脉诀为首。方论针灸图形次之总七十二门。六百二十四方。搜采颇备。惟论断多袭旧文。无所发明耳。是 
书作于永乐中。嘉靖十一年,赣抚钱宏重刊。以是书原本宋钱乙也。 
〔庄氏(应祺)补要袖珍小儿方〕十卷 存 
〔葛氏(哲)保婴集〕四卷 未见 
郑文康序曰。保婴集者。昆山葛哲明仲所辑也。明仲业传累世。于儒医二家之书无不读。于内外诸科之书无 
不究。窃谓婴孩之疾。语言不通。脉理未定。猝有所遇。无所措手。凭仗者惟声与色耳。汶阳钱仲阳汉东王镡之 
言。固无容议。若陈文中喜热而恶寒。喜补而恶解利。已不免丹溪朱氏之辨非。若张长沙伤寒方法。后世莫之违 
而可据也。爰是采取诸家已试获效之方。分门系论。以药随之。剂皆平和。而孟浪者弗录。集成奏进。宣宗皇帝 
亲览之。赐宴奖劳,明仲存其副于家。请言引首。噫。医仁术也。天下之术。莫有仁于医者。夫父母之于子。无 
所不至。不幸而有疾。计无所托。乃托之医。医无良方善药。将奚受其托哉。得其人则变危为安。苏死为生。非 
其人则患有不可言者。世系或至于莫续。宗祀或至于遂殄。矧万全之产乎。此明仲保婴集之所由辑也。明仲博学 
明脉。而有恒心。今为迪功佐郎楚府良医副云。(平桥稿) 
又致仕良医副葛明仲同配蔡氏合葬墓志略曰。吾昆多世医。若周若许若董若沈若吾郑。咸着工巧于前代。近 
时独葛氏。以术显而得官。葛氏数传。而至讳吉甫者。益弘其业。名出数家之上。吉甫生叔成。叔成娶张氏生浓可 
征矣。明仲自荆改梁。又改楚。持恒守道。历三府鲜有败事。府僚自长史而下。无不重其人。而神其术也。在医 
垣日。尝集保婴方论若干卷上进。在荆府日。尝授赐敕有式。克勤慎之。褒阶修职佐郎。公之配蔡氏讳净。同县 
思斋之女。公卒天顺五年四月二十一日。蔡卒腊月七日。公寿七十有三。蔡逾其一云。(平桥稿) 
〔寇氏(平)全幼心鉴〕十六卷(医藏目录作四卷)存 
自序曰。上古圣贤。尝百草作素问。肇为医药。蠲除 
瘥。跻斯民于寿域。历代医师。继志述事。立言立方。广乎功用。大抵以活人为心。而又分为十三科。俾专于一 
科。用志不分。必获十全之效。小儿科乃其一。然小儿号曰难治。何也。夫赤子之生。乳下弱质。神未全。气未 
充。言语未能。饮食不知节。寒暑不知谨。不可问切故也。专是科者。必明乎性命枢纽。荣卫根据附。脉络相因。 
以五脏之色见于面部。探疾病之根源。以药性温寒。为攻补缓急。然古方有效有不效。盖天地气运。古今不同。 
犹一岁有春夏秋冬之异。不知今日是何时。选古方效于今日者。汇成一书。前列察病法。后具用药方。名全幼心 
鉴。绣梓印行。快其心目。开卷易晓,兹又以是流布四方。其用心广。用心良。并书于端。为医学劝。 
〔钱氏(大用)活幼全书〕国史经籍志八卷 存 
吴志尹序曰。疾有大小不同。不相为用。疾之最难治者。莫过于小儿。小儿气体不全。不能语言。医之用药。 
多损其人。故汉之治幼者。有上虞陈氏之科。宋之治幼者。有新安钱氏之科元之治幼者。有衡阳曾世荣之科。 
书虽多而专门极少。用之者罔见其效。近世后学钱大用早游江浙。遇京师太院名公。讲明医道。师事老学明经之 
儒。采诸家治过小儿有验奇方。集为一部。名曰活幼全书。请予为序。予观大用所集新书。与诸书不同。试之累 
有神验。但文理驳杂。乱而不序。乃取方中最验可录者三百余条。编成次序。分为门类。作为歌赋论断。以列于 
前。复以巨细详略。以条于后。俾士之治小儿者。易于检阅。举其纲以见其目。某疾用某方。某方治某疾。理之 
谬者正之。传之讹者去之。繁者删之。略者详之。不疏不略。有条有伦。后之学医者。则而象也。用药者取而证 
之。不患药之不应。而疾之不愈矣。若夫集方以沽名。用药以利己。大用不为也。大用医得师传。存心仁浓。切 
于活幼。积方有年。今发之虽不责报。而天之报之者。自有默相之理。方岂云乎哉。是为序。 
〔薛氏(铠)保婴撮要〕明志二十卷 存 
薛己序曰。保婴提要一书。余先人所编集也。余所尝治验者。因类附焉。大参石山沈公见而嘉之。谓有益于 
民也。遂付诸枣。呜呼。先人之用心。于是乎不泯矣。昔先人之为是书也。其意甚勤。尝诲己曰。稚科惟洁古老 
人最精。若陈文中钱仲阳。则二大家也。文中未尝专用热剂。而后世宗陈者或失之。仲阳未尝专用凉剂。而后世 
宗钱者或失之。故有互相诋排。遂为二先生累者矣。而二先生之法。则岂端使然哉。又曰。小儿无补法。此俗说 
之误也。钱陈二先生之法无是也。然世之持是说以杀人者多矣。可不戒欤。又曰。大人小儿。其剂异制。所以然 
者。大人之肠胃大。其剂宜丰。小儿之肠胃小。其剂宜约。法固然也。且儿亦有大小。襁褓之儿。剂不可同于髫 
。髫 之儿。剂不可同于成童。□□胃之不堪。必有所伤。是以治者慎之也。□□攻伐之剂者。必审察其真。 
毋眩不足为有余。中病即止。徐而调之。病必善愈。不止者。命之曰过剂之伤。儿之忧也。治者慎之。又曰。子 
母一体也。况未食之儿。全资母乳。其感通尤速。故母病子病。母安子安。由此言之。凡诊儿病者。不可不察其 
母矣。但疗其母。子病自愈。一则药之气味。酿乳汁中。入儿之腹。一则母病既去。儿饮善乳。二者儿皆有得愈 
之道。诚疗儿之善术也。若母无他疾。其儿自病。然儿甚苦于服药者。亦当与母服之。药从乳传。其效与儿自服 
药等。吾盖屡 
拭之。非漫云也。又曰。大人小见。其治同也。夫何故五行生克。其理一焉耳。治病而不本诸五行之生克。其盲 
其聋。其愦愦者欤。兹吾所惧而弗敢也。且吾所论集保婴方治。多可通于大方脉治者。在识者善用之而已。又曰。 
诸所集或多旧方。盖欲其备。非谓按方即可施治也。旧方多因当时病者而制。与今人所患病情。未必悉合。大率 
未可遽用。宜审酌之。噫。凡先人所以剖玄示要。谆谆以诲小子者。可谓详且至矣。余小子安敢忘诸。安敢忘诸。 
夫玄微之语。切要之论。乃稚科之指南也。业者不可不知也。读保婴书,而不通是论。其待转户而亡其枢。挈裘 
而亡其领者欤。恶乎可哉。恶乎可哉。遂谨述先人之语。而次序记之。用置诸卷首。先人讳铠。字良武。素业儒。 
为郡学生,以明医征。弘治年间。为太医院医士。今赠院使。所着述甚多。此特其一耳。平生履历。纪于学士大 
夫。载于家乘及墓志为详。兹不赘及。嘉靖三十四年。岁次乙卯。九月朔旦。奉政大夫太医院院使致仕男薛己谨 
书。 
四库全书提要曰。保婴提要八卷。明薛铠撰。铠字良武。昊县人。宏治中。官太医院医士。是编分门纂辑。 
于幼科证治。最为详悉。其论乳下婴儿有疾。必调治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且云小儿苦于服药。亦当令母 
服之。药从乳传。其效自捷。皆前人所未发。其子太医院院使己又以其所治验。附于各门之后。皆低一格书之。 
后人集己遗书。为薛氏医案。此书亦在其中。考卷首苏州府知府林懋举序。有请己纂而约之之语。疑铠但草创此 
书。其编纂成帙,则实出己乎。后人收入己书。盖由于此。此本为嘉靖丙辰所刊。犹未编医案以前。单行之帙也。 
按〔王氏(纶)节斋小儿医书〕未见 
按上见于浙江通志。引黄氏书目。 
〔刘氏(锡)活幼便览〕二卷 存 
自序曰。古人谓良医治未病。犹良相治未乱。盖防微杜渐。远虑深谋。则祸乱无自而作。深根固本。思患预 
防。则疾病无自而生。斯理也。虽调摄者不可不知。而养子者尤不可不谨也。古人育子。深明此理。不惟节爱养 
于形生之后。且谨胎教于未生之先。不惟审医疗于有疾之日。且预防慎于未病之时。故其生子。气质自异。形体 
自充。既无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