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中国医籍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06-中国医籍考-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元宾为之注。且续歌括附其后。词既鄙俚。意亦滋晦。其说良是。然以高阳生为六朝人。则不应隋志唐志皆不 
着录。是亦考之未审。文献通考。以为熙宁以前人伪托。得其实矣。其书自宋以来。屡为诸家所攻驳。然泛言大 
略。未及一一核正其失。且浅俚易诵。故俗医仍相传习。启宗是书。乃考证旧文。句句为辨,原书伪妄。殆抉摘 
无遗。于脉学殊为有裨。明嘉靖间祁门汪机刊之。又以诸家脉书要语。类为一卷,及所撰矫世惑脉论一卷。并附 
录于后。以其说足相发明。仍并载之。去参考焉。 
〔汪氏(机)补订脉诀刊误〕二卷 存 
自序曰。昔朱文公跋郭长阳医书。谓俗间所传脉诀。辞最鄙浅。非叔和本书。殊不知叔和所辑者。脉经也。 
当叔和时。未有歌括。此盖后人特假其名。以取重于世耳。摭为韵语。取便诵习。故人皆口熟脉诀以为能。而不 
复究其经之为理也。元季同父戴君深以为病。因集诸书之论评。正于歌括之下。名曰脉诀刊误。乡先正枫林朱先 
生为节抄之。予始闻是书于歙之旧家。彼视为秘典。不轻以示人。予备重资。不远数百里。往拜其门。手录以归。 
然而传写既久。未免脱误。予于是补其缺而正其讹。又取诸家脉书要语。及予所撰矫世惑脉论。附录于后。以 
扩刊误未尽之旨。诚诊家之至要也。用刻之以惠久远。且使是书不至于湮没也。自今而后。学人得见是书。而用 
其心。则歌括之谬。一览可见矣。噫。使天 
下后世。举得以由于正道。而不惑于曲学。宁不由是书之刻哉。嘉靖癸未春三月下浣。祁门朴野汪机题。 
〔徐氏(枢)订定王叔和脉诀〕医藏目录一卷 未见 
松江府志曰。徐枢。字叔拱。华亭人。元医学教授复子也。枢少传父业。兼学诗于会稽杨维桢。会天下乱。 
晦迹田里。洪武二十八年。年四十余。始以荐为秦府良医。正出丞枣。强召为太医院御医。累奏奇效。历迁院使 
告归展墓。宣宗亲赋诗送之。遣中官二宫人一护还。年八十致仕。赐金带。又七年卒。有足庵集行世。子彪。 
〔熊氏(宗立)王叔和脉诀图要俗解〕国史经籍志六卷 存 
自序曰。脉诀一书。医家之准绳。犹儒之有四书六经也。然其歌演岐黄之道。辞钩素难之玄。其中阃奥。窥 
测难知。近观诸家注解。或泛或略。所遗而不解者。亦多。由是脉经之义弗彰。延医之法隐秘。区区小子。聋謇 
痴愚。窃以旧注。芟其繁拾其粹。意从俗解。复取三部九候七诊五邪。画成图局布篇首。使初学之士。开卷披玩。 
便得见其意趣。则脉经之旨。自然渐渍而明矣。盖为此者。未审取舍之当否。非敢施于高明当达。聊为初学发蒙 
者设也。幸勿诮诸。时正统丁巳六月。道轩题。 
〔脉诀辨明〕未见 
按上见于松江府志艺文部。 
〔张氏(世贤)图注王叔和脉诀〕国史经籍志四卷 存 
四库全书提要曰。图注脉诀四卷。附方一卷。明张世贤撰。是编因世传王叔和脉诀。而为之图注。考晁公 
武读书志曰。脉经十卷。晋王叔和撰。又曰。脉诀一卷。题曰王叔和撰。皆歌诀鄙浅之言。后人根据托者。然最行 
于世云。据此则 
脉经为叔和作。脉诀出于伪撰。今脉经十卷。尚有明赵邸居敬堂所刊林亿校本。知公武之言不诬。世贤不考。误 
以脉诀为真叔和书。而图注之。根抵先谬。其他可不必问矣。书末附方一卷。皆因脉以用药。然脉止七表八里九 
道。而病则变现无方。非二十四格所能尽。限以某脉某方。亦非圆通之谓也。 
按一本题曰脉诀辨真。盖后人所妄改也。 
〔马氏(莳)脉诀正义〕医藏目录三卷 未见 
〔王氏(文洁)图注释义脉诀评林快捷方式统宗〕八卷 存 
〔邢氏(增捷)脉诀删补〕未见 
按上见于新昌县志。 
〔翟氏(良)脉诀汇〕未见 
按上见于益都县志。 
〔陈氏(士铎)脉诀阐微〕未见 
按上见于陈凤辉洞天奥旨序。 
〔冯氏(兆张)脉诀纂要〕未见 
按上见于锦囊秘录。 
〔李氏(延 )脉诀汇粹〕未见 
按上见于曝书亭集高士李君塔铭。 

卷十八
诊法(二)
属性:〔王氏(叔和)小儿脉诀〕佚 
曾世荣曰。宣和御医戴克臣侍翰林日。得叔和小儿脉诀。印本二集。一本曰。呼吸须将六至看。一本云。 
呼吸须时八至看。遂与内台高识。参详字义。审察至数。就诊五岁儿。常脉一息六至者是。八至者非。盖始因镂 
板之际。误去六字上一点一画。下与八字相类。致此讹传。迨与卒以学易。作五十以学易之误是也。尝考默庵张 
氏脉诀亦云。小儿常脉。一息只多大人二至为平。即六至也。然一呼一吸之间。六至明矣。不然。姑俟来者考之。 
(活幼心书) 
〔皇甫氏(谧)脉诀〕佚 
按上见于杨玄操八十一难经注。 
〔秦氏(承祖)脉经〕隋志六卷 佚 
〔康氏(普思)脉经〕隋志十卷 佚 
〔徐氏(阙名)脉经〕隋志二卷 佚 
〔新撰脉经诀〕(旧唐志作脉经诀)隋志二卷(旧唐志作三卷)佚 
〔许氏(建吴)脉经钞〕隋志二卷 佚 
〔王氏(子 )脉经〕新唐志二卷 佚 
〔甄氏(权)脉经〕新唐志一卷 佚 
〔脉诀赋〕艺文略一卷 佚 
〔亡名氏脉经〕十卷 崇文总目十卷 佚 
〔脉经〕崇文总目一卷 佚 
崇文总目曰。无名氏杂论脉诀。 
〔李氏( )脉经〕崇文总目一卷 佚 
〔亡名氏脉经诀录〕崇文总目一卷 佚 
钱侗曰。通志略。有脉经秘录一卷。不着撰人。疑即此书。 
〔黄氏(阙名)脉诀〕崇文总目一卷 佚 
〔亡名氏金鉴集歌〕崇文总目一卷 佚 
〔卫氏(崇)医门金宝鉴〕新唐志三卷(崇文总目。作一卷)佚 
赵希弁曰。右卫嵩撰。嵩仕至翰林博士。崇文总目云。不详何代人。述脉候征验要妙之理。 
〔亡名氏凤髓脉经机要〕崇文总目五卷 佚 
〔医鉴〕崇文总目一卷 佚 
〔张氏(及)脉经手诀〕崇文总目一卷 佚 
宋志曰。王善注。 
〔亡名氏百会要诀脉经〕崇文总目一卷 佚 
〔碎金脉诀〕崇文总目一卷 佚 
〔延灵至宝诊脉定生死三部要诀〕(艺文略。灵。作龄。)崇文总目一卷 佚 
〔张氏(尚容)延灵钞〕艺文略。作延龄宝钞。宋志。作延龄至宝钞。崇文总目一卷 佚 
〔太医秘诀诊脉候生死〕(旧。候。作俟。今据艺文略改订。)崇文总目一卷 佚 
〔徐氏(裔)指诀〕(艺文略。作指下诀。宋志。作徐氏黄帝脉经指下秘诀。)崇文总目一卷 佚 
〔脉诀〕崇文总目二卷 佚 
〔覃氏(延镐)新集脉色要诀〕(艺文略。作谭延镐。)崇文总目一卷 佚 
〔亡名氏经要集〕(艺文略。作自经要集。)崇文总目一卷 佚 
〔吴氏(复圭)金匮指微诀〕崇文总目一卷 佚 
〔耆婆脉经〕艺文略一卷 佚 
〔韩氏(阙名)脉诀〕艺文略一卷 佚 
〔脉经〕宋志一卷 佚 
〔孙子(阙名)脉论〕艺文略一卷 佚 
〔脉诀论〕艺文略一卷 佚 
〔唐氏(强明)诊脉要诀〕艺文略一卷 佚 
〔亡名氏诊脉会要〕艺文略一卷 佚 
〔指难图〕艺文略一卷 佚 
〔李氏(上交)柴先生脉诀〕艺文略一卷 佚 
〔华氏(子 )相色经诀〕艺文略一卷 佚 
〔亡名氏脉证口诀〕艺文略一卷 佚 
〔清溪子脉诀〕艺文略一卷 佚 
〔杜氏(光庭)了证歌〕一卷 未见 
钱曾曰。光庭谨傍难经。各推了证歌为之。以决生死。宋高氏为之注。东越伍捷又为之补注。其于脉理。可 
谓研奥义于精微者矣。 
四库全书提要曰。杜天师了证歌一卷。旧本题唐杜光庭撰。光庭字圣宾。晚自号东瀛子。括苍人。应百篇举 
不第。入天台山为道士。僖宗幸蜀。召见。赐紫衣。充麟德殿文章应制。王建据蜀。赐号广成先生。除谏议大夫。 
进户部侍郎。后归老于青城山。此书题曰天师。据陶岳五代史补。亦王建时所称也。考光庭所着。多神怪之谈。 
不闻以医显。此 
书殆出伪托。其词亦不类唐末五代人。钱曾读书敏求记。以为真出光庭。殊失鉴别。其注称高氏伍氏所作。而不 
题其名。后附持脉备要论三十篇。亦不知谁作。多引王叔和脉诀。而不知叔和有脉经。则北宋以后人矣。 
〔崔氏(嘉彦)注广成先生玉函经〕三卷 存 
〔黎氏(民寿)广成先生玉函经解〕三卷 存 
〔直鲁古脉诀〕佚 
按上见于辽史本传。 
〔萧氏(世基)脉粹〕读书后志一卷 佚 
赵希弁曰。上皇朝萧世基撰。世基尝阅素问。及历代医经。患其难知。因缀缉成一编,治平中姚谊序之。 
〔刘氏(元宾)脉要新括〕(国史经籍志。作脉要秘括。)宋志二卷 存 
自序曰。余尝注王叔和脉诀。如其间五脏歌后。又歌曰等编。及入式语。数处词语鄙俗。文理不通。疑非 
叔和之作。而后人增之。尝欲削其不类者。补以己之所为。庶有以合乎岐黄内经。越人难经之本旨。因循未果就。 
或者谓余曰。君为伤寒括要六十篇传于世。颇开医者之耳目。盖更取医书切用者。纂而述之。顾不美欤。余闻其 
言。而有契于心。因闲暇吟成百篇。下为之注脚。辞语虽俚。理则该博。使学人读之。如手举大纲。众目从而张 
矣。所谓两得之也。名之曰补注脉要秘括。览者或不我诮。试取叔和脉法。合而观之。则埙 迭和。互相发明。 
其于医学。岂小补哉。宋熙宁九年。卢陵通真子自序。 
陈振孙曰。脉要新括一卷。通真子撰。以叔和脉诀。有 HT 鄙俗处。疑非叔和作。以其不类故也。乃作歌 
百篇。案 
经为注。又自言尝为伤寒括要六十篇。其书未之见。 
〔脉书训解〕三卷 未见 
澹生堂书目曰。宋刘元宾撰。明刘裕德解。 
〔许氏(叔微)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佚 
许叔微曰。大抵仲景脉法。论伤寒与杂病脉法异。故予尝撰仲景三十六种脉法。(百证歌注) 
又曰。予尝撰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故知治伤寒,当以仲景脉法为本。(发微论) 
〔庄氏(绰)脉法要略〕佚 
按上见于幼幼新书。 
〔崔氏(嘉彦)脉诀〕国史经籍志一卷 存 
崔嘉彦曰。夫脉者。天真要和之气也。晋王叔和以浮芤滑实弦紧洪为七表。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为八里。以定 
人之阴阳,以决人之死生。然文理甚繁。后学未能解。大抵持脉之道。非言可传。非图可状。其枢要。但以浮沉 
迟数为宗。风气冷热主病。且如浮而有力者为风。浮而无力者为虚,沉而有力者为积。沉而无力者为气。迟而有 
力者为痛。迟而无力者为冷。数而有力者为热。数而无力者为疮。更看三部。在何部得之。且如寸部属上焦。头 
面胸膈之疾。关部属中焦。腹肚肠胃之疾。尺部属下焦。小腹腰足之疾。更看五脏。何脏得之。六腑亦然。学人 
当以意会而精别之。庶无按寸推尺之诮。 
钱曾曰。紫虚脉诀一卷。句如蒙求。盖欲初学医者易知耳。 
四库全书提要曰。崔真人脉诀一卷。旧本题紫虚真人撰。东垣老人李杲校评。考紫虚真人为宋道士崔嘉彦。 
陶宗仪辍耕录。称宋淳熙中南康崔紫虚隐君嘉彦。以难经于六难。专言浮沉。九难专言迟数,故用为宗。以统七 
表八里。 
而总万病。即此书也。宋以来诸家书目不着录。焦 国史经籍志。始载之。东垣十书。取以冠首。李时珍已附入 
濒湖脉学中。至其旁注之评语。真出李杲与否。则无可征信矣。 
按此书。东垣十书。医统正脉中所收。其歌括耳。若全文。世从不知之。秘府所藏明钞幼幼新书。附录脉书 
五种。首编则崔氏原书。题曰紫虚真人脉诀秘旨。今记题词于此。以订正焉。 
〔刘氏(开)脉诀〕国史经籍志一卷 佚 
南康府志曰。刘开。字立之。习释老学。常游庐山遇异人。授以太素脉行世。元帝召赴阙。赐号复真先生。 
卒。葬于西古山。着有方脉举要。 
按刘开南宋人。不知府志何以为元人。而赴阙赐号之说。亦未见所据。 
〔脉诀理玄秘要〕国史经籍志一卷 存 
跋曰。开。庐山野人。 伏山林。无用于世。浅识寡闻。言辞鄙拙。岂堪人师。因承师训。剖露肺肝。以 
为脉诀。诱诸门人弟子。为人道之蹊径。若夫深造渊源,博究妙旨。则先生长者。不无望焉。嘉熙五年上巳日。 
后学刘开识。 
〔王氏(元标)紫虚脉诀启微〕未见 
江宁府志曰。王元标。字赤霞。上元人。宋文安公尧臣后。少业儒。兼精素难诸书。遂以医名。崇祯己卯 
大疫。标携药囊过贫乏家。诊视周给。全活多人。甲申之季。大宗伯荐为太医丞。标不应。逃赤山。寻葛稚川旧 
居卜筑焉。着有紫虚脉诀启微。又着医药正言。未及就而卒。 
〔蔡氏(元定)脉经〕一卷 存 
跋曰。元定放逐春陵。地近西广。倏寒忽热。日备四 
时。素疾多病。遂尔日增。因取内经难经张仲景王叔和及孙真人诸家脉书读之。若其乱杂无伦。因为之部分次第。 
则为一书。以便观览。近世所传叔和脉诀。昔年见其乖谬鄙俗。疑非叔和所作。近见三因方。具言乃高阳生所作。 
颇自信以为知言。今之医者。自脉诀之外。无所闻见。欲以意见决死生。亦何怪其悖谬也。同书于此。使学人知 
脉诀之伪。 
〔施氏(发)察病指南〕三卷 存 
自序曰。医之为学。自神圣工巧之外无余说。今人往往遗其三而主其一。一者何。切而知之。谓之巧也。然 
亦曷尝真见其所谓巧者。特窃是名。以欺世耳。间有以活人自任者。又弊于医者之委压。惑于议论之纷纭。无所 
折衷。每得其粗。而不得其精。余自弱冠。有志于此。常即此与举业并攻。迨夫年将知命。谢绝场屋。尽屏科目 
之累。专心医道。取灵枢素问太素甲乙难经及诸家方书脉书。参考互观。求其言之明白易晓。余尝用之而验者。 
分门纂类。裒为一集。名曰察病指南。其间如定四季六脏平脉。与夫七表八里之主病。分见于两手三部者。亦本 
于圣贤之遗论。特推而广之。触类而补之。其他言之未甚昭着者。附以己意发明之。盖将以贻诸子孙。非敢求人 
之知也。年来疫疠盛行。病者不幸而招医。多见以阳病服丹附者。悉殒于非命。岂惟不知脉。并于证而不知。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