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文学奖提名 张居正(全) 作者:熊召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矛盾文学奖提名 张居正(全) 作者:熊召正-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客官,这‘邵’字儿,解得如何?”

                          这一问倒把邵大侠问醒了,他勉强笑了一笑,说道:“解得好,不愧是铁嘴。”

                          李铁嘴心中暗笑:“又一只猢狲入我的布袋了。”嘴中却说道,“仓颉神造字,暗藏了许多天机……”

                          不等李铁嘴说完,这边邵大侠从怀里掏出五两一锭的银子往桌上一掼,骂了一句:“你他娘的一派胡言!”

                          趁李铁嘴被搞得懵里懵懂、不知所措时,邵大侠早已闪身出门,扬长而去了。

                          骂归骂,李铁嘴的一番话,犹如一块石头塞在邵大侠的心窝里,要怎么难受有怎么难受。他这次进京,又是为高拱的事专门而来。两年半前的那个秋天,通过他成功的游说,高拱重新入阁荣登首辅之职,且还兼任主管天下官员进退升迁的吏部尚书,顿时间由一位管领清风明月的乡村野老摇身一变为朝中第一权臣。

                          高拱精明干练,在任时政风卓著。对于知情人来说,他之重返内阁本不值得惊奇。

                          大家感到惊奇的是,他这次回来,竟然兼首辅冢宰于一身,真正是一步登天。本来平淡无奇的士林宦海,竟被这一件突如其来的大事激得沸沸扬扬。一些好事之徒免不了到处钻营打听这件事情的根由始未。尽管高拱本人讳莫如深,闭口不谈,但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刺探别人隐私的能人高手,又全都在皇城内外的官场里头。很快,有人探明了事情的真相,许多人都知道了邵大侠这样一个神秘人物。不要说别人,就是高拱自己,也觉得邵大侠高深莫测,属于异人一类。他原以为事成之后,邵大侠会登门拜见,并从此缠着他,提无穷无尽的要求。谁知等来等去,只等来那一张写着一副联语的字条,联语的意思也很明白,那就是从此不见面了。看着字条,高拱松了一口气,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邵大侠这般办理,也有他的理由:在新郑县高家庄的会面,从言谈举止,他已看出高拱心胸并不开阔,而且猜疑心甚重,虽属治国能臣,却非社稷仁臣。这种人很难交往,何况靠阴谋猎取高位,本为天下士林所不齿。高拱要洗清这一事实,迟早也会构害于他。这一手,邵大侠不得不防。再加上自己的目的也已达到,王金、陶仿、陶世恩、刘文彬、高守中五位羽巾方士也都被隆庆皇帝赦免死罪,放出天牢。这五人在江湖上党徒甚众,势力不可低估,除王金与他交往甚深,其余四人都未曾谋面。但同在江湖,义气为重,救命之恩,焉能不报。于是,几个人凑齐了五十万两银子送给邵大侠,邵大侠坚辞不受。但经不住几个人的一再感谢,也就半推半就地收下了。为高拱复职,他巨额贿赂李芳、孟冲、滕祥等一帮隆庆皇帝身边的宠宦,总共也花了十来万两银子。现在加倍回收得到这一笔大大的财喜,也犯不着再去高拱那里讨什么蝇头小利。思来想去,邵大侠遂决定从此不见高拱,便差人送了那一张字条。但经历了这件事,邵大侠在江湖上的名声就变得如雷贯耳。

                          他用王金等人送的那一大笔钱,在南京城里开了七八处铺号,伙同内宦,做一些宫中的贡品生意,两年下来,竟也成了江南屈指可数的巨商。无论是在商业,还是江湖的三教九流之中,他都是呼风唤雨、左右逢源的头面人物。由于在内宦、官场中有许多眼线,他虽然住在南京城中,却对北京城中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

                          这次隆庆皇帝的病情,他知道的内情,比北京快马送来南京的邸报上写的还多。

                          宫廷中接二连三发生的事件以及南京各部院一些浮言私议,让他意识到皇城中又在酝酿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高拱无疑又是这场斗争的主角之一,而他的竞争对手张居正也是一位声名远播的谋国之臣。虽然其资历、权势都不及高拱,但其心计策略却又在高拱之上。两人争斗起来,鹿死谁手尚难预料。邵大侠凭自己的感觉,任性负气的高拱一定不会把张居正放在眼里,果真如此,必定凶多吉少……尽管邵大侠对高拱一直回避,但事到临头,他发觉自己对高拱感情犹在。在这扑朔迷离阴晴难料的节骨眼上,他觉得还是有必要赴京一趟,就近给高拱出点主意。

                          这趟来京,除了十几个家人充当随从,他还带着平日养在府中的四五个家妓,雇了一艘官船,沿运河到通州上岸,然后换乘马车入城,把苏州会馆的一栋楼都给包下了。下午,他命令所有随从都留在会馆里休息不准出来,自己一个人跑到街上闲逛。不想在李铁嘴的测字馆中,花钱买了个天大的不愉快。

                          出了测字馆,邵大侠又重新走回北大街,正兀自闷闷不乐地走走停停,忽然听得迎面有一个人说道:“哟,这不是邵大官人吗?”

                          邵大侠抬头一望,只见说话的人三十岁左右,方头大脸面色黧黑,耳大而无垂珠,一双雁眼闪烁不停,穿一件紫色程子衣,脚上蹬一双短脸的千层底靴,头上戴一顶天青色的马尾巾,巾的侧面缀了一个月白色的大玉环。偏西的阳光,把这只大玉环照得熠熠生光,十分抢眼。邵大侠看这人有些面熟,却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

                          “嗨,邵大官人可是把我给忘了,”来人操着一口纯正的京腔,“我是宝和店的钱生亮。”

                          这一说,邵大侠立马就记起了,这钱生亮是宝和店的二掌柜。去年春上,曾跟着宝和店的管事牌子孙隆去南京采办绸缎,与邵大侠开的商号有生意来往。邵大侠陪着孙隆在南京、苏州、扬州玩了十几天,这个钱生亮一直跟着。

                          “啊,是钱掌柜。”邵大侠赶紧抱拳一揖,“瞧你这一身光鲜,我都不敢认了。我还说明天去看望孙公公,顺便也看你。”

                          钱生亮答道:“多谢邵大官人还惦记着我,不过,小人已离开了宝和店。”

                          邵大侠一怔:“宝和店这样一等一的皇差你都辞了,跑到哪儿发达了?”

                          钱生亮看了看过往的路人,小声说:“小人现在武清伯李老爷家中做管家。”

                          江南大侠精心设局 京城铁嘴播弄玄机(3 )

                          熊召政

                          武清伯李伟,李贵妃的父亲,隆庆皇帝的岳丈,皇太子朱翊钧的外公。算得上当今朝中皇亲国戚第一人。一听到这个名字,邵大侠顿时眼睛发亮,当下就拉着钱生亮,执意要找个地方叙叙旧情。钱生亮说出来帮武清伯办事,不可耽误太久,要另约日子。邵大侠不好强留,当下约定让钱生亮引荐,过几日到武清伯府上拜谒李伟。

                          当街与钱生亮别过,邵大侠从测字馆中带出来的懊丧心情顿时被冲淡了许多。

                          他简直觉得这个钱生亮就是上天所赐,通过他牵上李伟这条线,再让李伟影响女儿李贵妃。即使隆庆皇帝龙驭上宾,高拱失了这座靠山,李贵妃还可以继续起作用保高拱的首辅之位。“这是天意,高拱命不该绝……”邵大侠一路这么想来,走到方才路过的那座茶坊门前,冷不防后面冲过来一个人,把他重重撞了一下,他踉跄几步站立不稳,幸亏他眼明手快,抓住一根树枝才不至倒下。他抬头看见撞他的那个人跑到街口一拐弯不见了,正说拔腿追赶,忽然后面又冲上来几个人,把他扑翻在地,三下两下就拿铁链子把他绑得死死的。

                          邵大侠扭头一看,拿他的人是几位公门皂隶,腰间都悬了刑部的牌子。

                          “你们凭什么拿我?”邵大侠问道。

                          内中一个满脸疙瘩的差头瞪了邵大侠一眼,恶声吼道:“老子们布了你几天,今天总算拿着。”

                          听这一说,邵大侠一笑说道:“差爷,你们想必看错人了。”

                          这时一位老汉跑来,差头问他:“老汉你看清,在流霞寺强奸你黄花闺女的,可是这汉子?”

                          老汉只朝邵大侠瞄了一眼,顿时一跺脚说:“是他,正是他。”说着就要扑上前来殴打。

                          差头把老汉隔开,对邵大侠说道:“好歹你得随爷们走一趟了。”

                          说着,也不听邵大侠解释,将一个先已预备好了的黑布头套住邵大侠头上一笼,推推搡搡,把邵大侠押往刑部大牢。

                          密信传来愁心戚戚 死牢会见杀气腾腾(1 )

                          熊召政

                          内阁散班,高拱没有如约去苏州会馆与邵大侠相会,而是吩咐轿班径直抬轿子回家,并让人通知魏学曾速来家中相见。高拱到家不过一刻时辰,魏学曾就赶了过来。

                          “吃饭了吗?”高拱问。

                          “接到通知,我就从吏部直接赶了过来,哪还顾得上吃饭。”魏学曾答。

                          高拱当下喊过一个家人,说道:“你去通知厨子,熬一锅二米粥,烙几张饼,直接送到书房来。”说罢便领着魏学曾进了书房。

                          这时天已黑尽,书房里早已掌起灯来。刚落座,高拱就急匆匆说道:“启观,出大事了。”

                          “啊,究竟何事?”魏学曾也紧张起来。

                          高拱从袖中抽出一封信札,魏学曾接过一看,正是李延数日前最后一次动用两广总督关防给高拱送来的那封信。魏学曾读过,虽对李延这种作法鄙夷,但也看不出这里头会有什么祸事发生。正沉默间,高拱怒气冲冲说道:

                          “这个李延,我原以为他只不过能力稍差,人品还不坏,谁知他背着老夫,竟做出这等猫腻之事。”

                          魏学曾知道高拱素来廉洁不肯收人财物,发这一顿脾气原也不是假装,但事既至此,也只能拿好话相劝:“李延做的这件事,虽然违了元辅一贯的做人准则,但作为门生,李延对座主存这点报恩之心,也在情理之中。送不送在他,收不收在我,元辅既不肯污及一世廉名,把这五千亩田地退回就是,又何必为这区区小事动恼发怒呢。”

                          “小事?如果真的是小事,老夫会这么十万火急把你找来?”高拱烦躁不安,挪动一下身躯,继续说道,“下午刚接到这封信时,我同你想法一样,后来我又把这封信反复看了两遍,慢慢也就看出了破绽。按信上所说,李延是在出任两广总督的第二年,就为老夫购置了这五千亩田地。可是,为何过了一年多时间才来信告知?他陈述的理由是,本来是想待老夫致仕之后才把田契送给我,这理由也还说得通。说不通的是,他为何在撤官之后,又动用八百里驰传给我送来这封信呢?往日仕途平稳时不急着送田契,现在丢官了,就急得邪火上房,赶紧申说此事。启观,你不觉得这里头大有文章吗?”

                          “首辅洞察幽微,这么一说,李延这封信里,倒还真有名堂。”魏学曾说罢,又把搁在茶几上的那封信重新拿起来阅读。

                          这时厨子抬了一张小饭桌进来,摆好了二米粥、煎饼和几碟小菜。高拱瞅了瞅煎饼旁边的一碟酱,问道:“这是哪里的酱?”

                          厨子回答:“回老爷,这是御膳房的酱品,有名的金钩豆瓣,还是过年时皇上赐给您的。”

                          “不吃这个酱,口味淡吃不惯。你还是去把老家送来的麦酱送一碟子上来。”

                          说着,高拱拿起那碟金钩豆瓣就要让厨子撤下去,忽然又放下,对魏学曾说道,“也许你喜欢吃,留下吧。”

                          接了刚才的话题,两人边吃边谈。

                          “这信你又看过一次,应该看出问题来的。”高拱嚼着一口煎饼,说话声调便有些改变,“李延字体你也熟悉,往常送来的折子或信札,一笔小楷个点个明,很有几分赵孟的功夫。这封信却写得相当潦草,几处明显的笔误,像把‘涿’州写成‘琢’州,也没有发现,可见他写信时心绪烦乱。”说到这里,高拱盯了魏学曾一眼,问道:“李延没有给你行贿?”

                          “他进京述职时,曾来我家拜访,听说我女儿出嫁,他大包大揽说‘令女的嫁妆就包在我身上’,被我一口回绝,此后便不再提起此事。”

                          “母狗不摇尾,公狗不上身,说的就是这个理,”高拱笑过一回,又问道,“那么,他是否给你送过果脯?”

                          “果脯?”魏学曾一愣,讶然笑道,“北京到处都是果脯,哪容得着他千里迢迢送什么果脯。”

                          “此果脯非彼果脯也!”高拱似笑非笑,接着就把上午隆庆皇帝的话述说一遍。

                          “皇上深居大内,怎么知道李延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