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画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达·芬奇画传-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基督受洗    

  达•;芬奇(LeonardoDaVinci,1452~1519)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的代表人物,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一位全才,不仅热心于艺术创作,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而且在医学、音乐、戏剧、物理、地理、植物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道德高尚,举止温雅,且体格健壮,力量过人,据说他一只手就能轻易地折断马蹄铁。他左右手都会写字、作画,他用左手写的字是反向的,人们只有在镜子里才能看懂。  他的一些手稿被他的弟子弗朗西斯科整理成册,流传后世,即后人所说的《画论》。达•;芬奇的理论,一方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是前人理论探讨的继承和发展。他的绘画理论包括了绘画技巧和绘画思想,即绘画和美学两个方面,其中以绘画思想部分的意义最大。他强调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知觉”,绘画应该以自然为本。画家不能只是像一面镜子重复自然的面貌,更应运用理性去反映自然,他认为绘画应该和科学结合起来,即:“绘画是研究自然和表述科学知识的最有效手段。”达•;芬奇的画论,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在论述绘画的宗旨时,他强调:“一个画家应该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他研究人的行为、姿态,并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解剖学,以便更详细的掌握人体的结构。“凭借最敏锐的视觉,观察自然和人生。”他对透视学、物体的空间关系、明暗、色彩等都有精辟的论述。这位上帝的宠儿,人类的奇才,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写道:“就像过得很好的一天会带来香甜的睡眠一样,过得很好的一生会带来幸福的长眠。”  1519年5月3日,他逝世于法兰西,终年67岁。这位怪杰,在生活、艺术、思想各方面,至今仍有不少谜一样的东西为世人所不能了解。关于达•;芬奇将继续成为一个有兴趣的课题。  芬奇镇位于佛罗伦萨西边约20里的圣巴仑特峰下,亚洛河边,是个幽静的山村小镇。镇民们用石头垒成的房屋被起伏的山坡围绕着。山坡上的葡萄园向远处蔓延开去,黑色的橄榄树丛点缀其间。在寂静的圣巴仑特峰上,坐落着已经荒废的古堡和小教堂。延着崎岖不平的石路向山里走一段,便是安基亚诺村,一家极具有山村特色的小酒馆在村口招揽着往来的行人。  历史上,芬奇曾属于伊特鲁里亚,后又归罗马所管辖。它介于阿尔巴诺山与阿尔诺山谷之间,拥有一座属于圭迪伯爵的中世纪古堡,一座圣十字教堂和一家收容所。“芬奇堡的历史追溯到巨人时代,他们满怀热情,狂妄地要与上天抗争,而上天最终使他们受到了惩罚,并让他们大为羞愧。”这句话记录在小镇古老章程的附录里,它可让人想起了达•;芬奇的那些寓言,它们讲述的都是些傲慢的人受到惩罚的道德讽喻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他运用夸张的隐喻手段,将自己的科学知识与民间智慧结合起来。比如,海水受到“气象学”的传唤,妄想冲上云霄,但后来还是深陷地下,被罚长期禁锢。  芬奇这个名字源自名为芬基(Vinchi)的一种生长在托斯卡纳农村的灯心草。它们一条叫做“芬奇奥”的小溪两旁。在达•;芬奇看来,这个词既代表故乡又代表了姓氏,于是也就成了自己的标记。在他的《手稿》和其他一些作品中都出现过以芬基草打成草结的图案,比如《抱白鼬的夫人》和《蒙娜丽莎》。  1451年的春天,佛罗伦萨城的一位年轻公证人,彼埃罗•;达•;芬奇,在回芬奇镇探望父亲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叫卡德琳娜的姑娘,并对她一见钟情。在24岁的彼埃罗热烈而执着的追求下,两人很快就相爱了。正在这对恋人相亲相爱、难舍难分之际,彼埃罗的父亲知道了。他坚决反对儿子的这件荒唐的婚姻,命令达•;芬奇立刻离开芬奇镇。彼埃罗虽然深爱着卡德琳娜,但却不敢违背父亲的命令,只好含泪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当年的冬天,父亲就给她选定了一个相貌平平但嫁妆丰厚且门当户对的女人为妻。而此时的卡德琳娜已经身怀六甲。1452年4月15日,达•;芬奇降生了。  达•;芬奇是个私生子,但没有人因此蔑视他。在人们的眼中,他不是“降生于罪孽”,而是“降生于爱情”。达•;芬奇后来在一组人体解剖图中提到,交合的两个人之间彼此充满爱和渴望,孕育出的孩子将十分聪颖,充满智慧、活力和优雅气质。


第一部分 佛罗伦萨大师的摇篮第2节 沉迷大自然的童年生活(图)

达·芬奇四岁时的自画像    

  沉迷大自然的童年生活  7岁的达•;芬奇就读附近的小学。但是,比起大自然中绚丽的色彩和神奇的变化来,课堂上那些枯燥死板的拉丁课文对于有着数不尽的天真与好奇心的小达•;芬奇来说,当然是引不起一点兴趣的。  他每次外出游玩,都带回一些奇形怪状的小动物或奇花异草,日后经常观察,描绘。随着时光流逝,渐渐地,他画的东西有了一些意境。  达•;芬奇的童年,实践经验的作用远多于理论学习。他虽然有着上层社会的血统,但接触到的却是最质朴的农村生活,葡萄酒的生产过程、油料作物的生长、面包的制作等等。这位未来的机械工程师就这样,通过观察脚下的土地和“露水的微小颗粒”,试图了解宇宙的本质。  13年的乡村生活一晃就过去了,达•;芬奇要跟父亲彼埃罗搬到佛罗伦萨,去受到更好的教育。从此以后,达•;芬奇就很少回到芬奇镇了。那时的佛罗伦萨名流云集,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博物学家兼天文学家保罗•;达•;波佐•;托斯堪涅里就是其中的一位。达•;芬奇曾拜他为师,学习物理、数学和天文学知识。  夏天的夜晚,他们经常在佛罗伦萨郊外小山上的守林人的小屋里,观察宇宙和自然的奇异现象,探究自然法则和规律。保罗发现他的学生是位数学天才。达•;芬奇也渐渐地明白了,知识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力量,他从此立下了探索知识造福人类的宏愿。不过,达•;芬奇从来未曾放弃自己心爱的绘画与雕刻。  彼埃罗受邻居之托请达•;芬奇在他的一块木板上画点东西。达•;芬奇答应了父亲。普通的装饰上常常画些寓言式的图画或题几句铭辞,达•;芬奇决定把希腊神话中的女妖梅杜莎的头像作为木板上画面的构思素材,传说中的梅杜莎面貌凶丑,头发都是毒蛇,眼睛具有魔力,能口喷火焰,让人见了丧魂落魄,化为僵石。他想画一个梅杜莎的头像让人吃惊。于是他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利用收集的各种动物,蛇、蜥蜴、蜘蛛、蜈蚣、螳螂、蝎子、蝙蝠、飞蛾、壁虎等许多丑陋的动物,综合各个动物的特点,从中选出各种不同的身体部分,拼凑起来再放大,画出一个似真似幻的可怕的怪物。画好之后,达•;芬奇将画安在架子上,四围用黑布围绕着,他请来了父亲彼埃罗,门窗紧闭,只让一束光线正射在画面上。彼埃罗进屋一看,只见一个怪物似乎正在大口地吐着臭气,眼睛喷着火,鼻孔生烟,那长着鳞片、黝黑而光滑的肚皮正在地面上擦过,向他爬了过来。他不由得大叫一声,直往后退。达•;芬奇看到父亲的表情,兴奋地说:“这幅画已达到目的了。它应该产生这样的效果,请您拿去吧,已经画好了。”这幅画深深地打动了彼埃罗的心。他觉得他的儿子有不凡的才能。


第一部分 佛罗伦萨大师的摇篮第3节 佛罗伦萨早期的艺术家(图)

大卫像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的美术家,在15世纪前半叶摆脱了中世纪的规范,借助理性和科学的知识,力图在美术创作上开拓出新局面,使活生生的形象和场景反映在美术作品中,让它成为一种再现性的美术。在绘画领域中,他们进行探索,尽力让二维平面具有三维空间感,并使立体人物活动在其中,从而实现古希腊人追求过的那种错觉性效果,让人们把美术品当成真实生活的写照,当成可感、可融、可知的事物。他们的实践,从实质上说,体现着新的精神,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为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随着各地的推广,文艺复兴运动被人们接受。由于地区文化的不同,艺术家的思想观点不同,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不尽相同,但这并不能影响这一时期艺术作品的总体思想。  吉贝尔蒂(LorenzoGhiberti,1378~1455)  是一位体现了从哥特式美学向文艺复兴美学过渡的人物。他具有较为广泛的才能,创作活动涉及不同领域,但最为人瞩目的还是他的雕塑作品。  他晚年为佛罗伦萨洗礼堂大门完成的青铜浮雕(约1425~1452)使这位自信而骄傲的艺术家留名青史。在这件作品中,虽然和早期的作品一样,仍然是表现宗教题材,但却包含了人文主义的观点。吉贝尔蒂为了赋予那些《旧约》中的故事生动的真实感,他借鉴绘画手法,利用高低不同的凸起,细腻地塑造了一个个人物的躯体和面目;利用透视手段来再现人物的位置、空间环境的深度。尽管他在人物动作和衣纹的处理上,仍然保留了一些哥特式的优美风格,但从整体效果来看,他的态度和手法已属于新时代了。难怪米开朗琪罗对他这第二对青铜大门的浮雕艺术那么欣赏,把它称为“天堂之门”。  布鲁涅列斯齐(FillippoBrunelleschi,1377~1446)  与吉贝尔蒂几乎同岁的布鲁涅列斯齐在开创新道路、新风格方面,做出了更大贡献。多才多艺的布鲁涅列斯齐最初从事雕塑和金银工艺制品的创作。在15世纪初佛罗伦萨洗礼堂修建青铜大门的竞赛中,他输给了吉贝尔蒂,这次失败给他的打击很大,从此他全力转入建筑领域,成为文艺复兴建筑艺术的伟大代表之一。  布鲁涅列斯齐通过对古罗马建筑实例的精心测量和研究,掌握了它的原则和方法。在他战胜吉贝尔蒂,承担起建造佛罗伦萨大教堂窜窿的任务后,他创造性地把古罗马建筑形式与哥特式结构融汇在一起。架在鼓形座上的教堂窜窿清晰地突出在空中,庄重、轻快、优美,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从此,布鲁涅列斯齐名声大振。布鲁涅列斯齐希望使建筑设计建立在数学这门科学的基础上,把比例和谐视为古典建筑的本质。他利用古典建筑语汇获得了明快、单纯、优美、和谐的效果,使建筑具有一种理性的美。圣罗伦佐教堂内部(1421~1469)和佛罗伦萨育婴堂正面敞廊(1419~1424)都鲜明地体现了他的建筑风貌。  布鲁涅列斯齐并非画家,可他却对绘画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在线透视方面的研究成果,给新的绘画创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借助线透视制造真实空间的错觉,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的重大抱负和杰出成就。  多纳泰罗(Donatello,1386~1466)  吉贝尔蒂的弟子,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代美术家,也是15世纪最杰出的雕塑家,瓦萨利曾说他预示着米开朗琪罗的精神。正如布鲁涅列斯齐认真研究过古典建筑一样,多纳泰罗也认真研究了古典雕塑。对古典美术的推崇和借鉴,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家的共同特点。  多纳泰罗在其长寿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生气盎然、庄重从容的雕塑作品。《大卫》(约1430~1432)是第一件复兴了古代裸体雕像传统的作品。多纳泰罗运用古希腊人创立的〃对应〃构图方式,向人们展现一位形体比例和结构都十分准确的少年形象。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生命的形象取代了概念性象征的圣经人物。用裸体表现宗教中的形象,强调躯体的美感等表现方式,如果没有受到新时代的洗礼是难以想象的。经历漫长的中世纪神学压制后,从晚期哥特式传统中终于人文的形象鲜明地站立了起来。再现性造型原则在这尊真人大小的青铜像上得到了一次完美的体现。  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  马萨乔与多纳泰罗同属早期文艺复兴第一代艺术家的代表,但生命之神仅仅眷顾了他27年。尽管如此,他在文艺复兴绘画发展历程中却是一位影响重大的关键人物。在他的创作中,彻底摆脱了晚期哥特式绘画的优雅风格和装饰意味,把塑造真实形象和真实空间摆在了首位。  壁画作为一种绘画样式在当时的意大利十分流行,许多画家都是杰出的壁画家。马萨乔著名的作品《纳税金》(1425~1428)就是一幅描绘宗教主题的大型壁画。围绕着基督安排的不同人物、不同场景,都显得十分真实。人物各自的神态和动作都是从表现他们之间的不同关系和心理状态出发来刻画的。在那些合乎线透视法则的建筑和自然环境中,人物位于各自的位置上,就像生活的真实场面一样。画面上没有那种矫柔造作的装饰、追求优美的线条和色彩的国际哥特式绘画的影子,饱满的人物躯体有一些粗犷,但非常真实,直线性的造型节律,加强着壁画的纪念性。真实而有气势,正是马萨乔艺术的特色。  从马萨乔开始,绘画借助科学的方法,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空间的现实世界的假象,成为众多画家竭力追求的效果。马萨乔利用透视描绘建筑、利用明暗刻画躯体的绘画方法,不难看出这种追求。  乌切罗(PaoloUccello,1396~1475)  尽管马萨乔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观点对于后来者有着很大的影响,但优雅的哥特式风格在当时的意大利还是拥有相当的市场。不少画家都在保持哥特式绘画风格的同时,吸取马萨乔的透视画法,将传统和新兴的两种绘画方式结合在一起。佛罗伦萨的乌切罗就是一位吸取科学透视法绘画的、风格独特的画家。与马萨乔相比,他是相当长寿的,但留下的作品并不多,在仅有的作品中,为当时佛罗伦萨统治者美第奇家族绘制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