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8-简明医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98-简明医彀-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钟,砂锅煮沸,以被袱覆患者,头入药确,令热气先熏头面,汗出,再乘热饮一大钟,渣即煎, 
接饮。以浓被覆身,裹头烘足,俟汗出至足为愈。腿足无汗,而身热头疼仍在者,寒邪未尽也,宜 
再发微汗。如病初起,头疼身热大汗出者,属风伤卫,不必发汗,恐有亡阳之害。如自有微汗,仍 
如前法,再略取汗。前法中去紫苏、葱头,加黑枣三个煎服,汗止为愈。如起病时,胸膈胀满,因 
伤谷、肉诸物,本日即与淡盐汤热饮三、二碗,以吐出饮食为度。不得吐,即以所伤之物烧灰,姜 
汤调服。如过数日者,用姜、葱熨(法见伤寒。)最忌腥、酒。米汤不饮一口,必无饿死之理,绝戒谷 
味,易安。如绞肠沙,米汤一口,杀人例也。如口干大渴,但饮茶、白汤、灯心汤、姜汤。或至七 
、八日热极,则加悉尼、西瓜、鲜菱、嫩藕、生萝卜,惟捣取清汁啜之,去渣。凡调理不如法,至 
数日后热邪传里,身大热,口大渴,谵语烦躁,狂言发斑,大便闭;或下利秽水,扬手掷足,揭去 
衣被,唇焦,舌白苔渐变黄黑;或天气暄热,内外热极。可将病患卧于凉地席上,四围多致水盆, 
令病患手浸水中;或更以青布一幅,浸湿覆于胸前,切宜避风,必病患喜好,方可为之。若渴极欲 
水,问其欲饮几何,但与之半,勿多饮。或和苏叶、姜汁、砂糖、卤梅之类亦佳,勿强与水,致水 
结胸之患。又有大热至六、七日,忽然作冷,浓加盖覆犹寒,战悚不定,此名发战,乃正气复而邪 
欲出之象。急宜泡姜汤一大壶,置病患胸前,任意呼啜,以助正气,少顷正胜邪散, 
汗出而解矣。如七、八日外热退,或乍有潮热,二便通快,胸膈清爽,惟以清米汤饮之,渐加稠汤 
,进薄粥,以少为贵。若进腥酒,立刻番复,更慎房室。尤有乡村专务杀牲祷神,所谓食归众口, 
罪归病患。惜哉!又阴证伤寒,腹痛肢冷,根据中寒条多吃浓姜汤,炒盐熨,用灸法治之。 

卷之一要言一十六则
脾胃为主
属性:虽有美馔灵药,必赖脾胃运化。盖脾胃一脏一腑属土。《易》曰∶至哉坤元,土为万物之母。 
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盖五脏各得受此精华,为精为血,分布脉络, 
灌溉周身,皆仰赖脾胃司纳谷味而成。所以脾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海。胃主纳受,脾司运化。 
胃不和则食不思,脾不和则食不化。故气血、津液、百骸、脏腑各失荣养,百病滋起矣。虽然胃常 
有余,脾常不足,脾尤重焉。故先哲云∶治诸病以健脾为先,调一身以理脾为主。从来补虚皆重 
肾经,独东垣云∶补肾不如补脾。苟或饮食失节,寒温失调,思虑过度,四肢劳极,皆伤脾之由 
也。夫脾居坤静之德,而有干健之运,健则能食而形体壮盛,伤则少食而肌肉消瘦。故节食、节劳 
以养脾也,悦心平怒,惜气寡欲以养四脏也。养四脏,亦以助脾也。母子克制,环相资养之功,知 
此则养生之道,思过半矣。 

卷之一要言一十六则
大黄芒硝
属性:谨按《神农本草经》大黄味苦寒,无毒。主调中化食,破积除痰,通利水谷,肠胃结热,推陈 
致新,安和五脏。又按芒硝,味辛苦寒。主五脏积聚久热,破留血,腹中痰实结搏,通经脉,利二便 
。古今通治伤寒有余热证。东垣赋云∶大黄定祸乱而致太平,故名将军。如伤寒热邪传阳明之本, 
阳邪传入阴经,阳毒火极等证,用之则顷刻回生,舍之则死不逾日。如不能以脉理明辩者,可以舌 
色验之。如舌干燥苔,唇焦口渴者,先宜白虎汤,重用钱塘硬石膏(研末)。如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大热大渴,不怕寒,反怕热,扬手掷足,揭去衣被,大便下利,苍黑秽水,名协热自利,脐内梗硬 
作痛,乃肠中有燥屎,则大黄可用矣。渴极睛红,苔黄烦躁,芒硝可用矣。如舌苔黑色如芒刺,芒 
硝、大黄可倍用矣。如舌燥,虽有白苔,大便下利清水,身无大热,手足厥冷,脉沉细,名协寒自 
利,硝、黄不可用也。如舌苔黑色而湿滑,名脏结,有阳证变阴者,皆不可用也。如痢疾初起,或 
日数多犹有积滞不清,后重窘迫,非大黄不能通快。如头大痛,目赤肿等证,非酒煮大黄不除。凡 
实证凉药不效者,可用数分,专在用之中病,误则伤人,失用尤杀人,岂可畏如鸩毒,一例不用乎 
?今医者逢迎病家,不用大黄,恐伤胃气为谈柄,病家敬其谨慎王道,屡有热邪炽极,宁袖手坐视 
其毙,呜呼痛哉!余曾见小儿患痘,大渴,失用石膏,胃烂溃穿胸背而死。见痢疾大热,失用大黄 
,腰后肾俞枯涸成窟而死。失用硝、黄所致,如此甚多。如明医视病的确,用之无不起死回生。历 
代名师治法方中多用。今以硝、黄奏奇功者,岂胜枚举,姑举一案例之。 
附纪∶如盐官沈观察弟天谷公,应试南都,与选贡刘芑源公同日患痢。沈忆宏曾语,初感即用 
大黄等,一剂获瘳。刘延医不肯用,沈亟往告,医用熟大黄丸一钱,药中仍加白术、山药,失于通 
导,竟至不起。又石膏者,伤寒等证神药,医有绝不用者,惜哉! 

卷之一要言一十六则
人参附子
属性:谨按《神农本草经》人参味甘,气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 
,明目开心,益智。附子味辛甘,气大热,有大毒。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破坚积聚,血瘕,寒 
湿 ,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入补剂宜熟,温散寒气宜生。人参补脏腑元气,附子益脏腑真阳, 
火衰阳弱,非此不能回生。如久病气血虚惫,一切虚损,人参可用。如命门火熄,中气日损,一切 
虚寒,附子可用。先哲用补剂,必加附子数分,以壮参、 之功力,追复散失之元阳。参、附之助 
,岂小补哉!凡有 羸虚冷之象,亟宜用矣。倘有如疟邪未散之类,医家常执正气足而邪自避之语 
,专用补法,犹如闭门逐盗,盗从何出?且邪得补而愈盛,反助其邪,为害匪细。此所谓损不足而 
益有余。如肺热还伤肺,参亦不可概用。近医遇富贵人,辄虑其虚,不问病之虚实,一例从补,亦 
致失误。此与当用不用者,等于亡羊,皆由不能洞瞩病情故耳。 

卷之一要言一十六则
三法神功
属性:张子和治病,不离汗、吐、下三法,本疗暴病,而久病亦可以奏捷。暴病者,如伤寒冒邪者, 
汗之;及大头瘟面肿胀,并热为寒包,喘急难眠,诸风湿证,一汗可安。痈毒初起,经曰∶汗之则 
疮已。此皆邪随汗解也。如食积痰滞者,吐之。及喉风、乳蛾,而头面颈项大肿,点水不入,音声 
不出,命悬须臾,慎勿刺破,破者多立毙,唯一吐,则肿消索食。并干霍乱、绞肠沙类,皆赖吐全 
。经曰∶木郁达之是也。如里邪实热者,下之,及头目周身火热炽盛,皆可下之。痢疾腹痛等证, 
下之即畅。经曰∶痛随利减,胀以利宽是也。久病者,如风寒久伏肌髓,微热恶风,或累月 疟, 
诸寒湿肿胀,皆可汗之。年远厉风,大汗驱之。如积月关格或小便癃闭等患;或伏痰滞气,时痛时 
胀,恹恹数年,不能发越,百药无功,一吐可愈。如痢证始初失下,大痛口渴,肛门肿闭,小便不 
通,粒米不进,气息机微,一下霍然。至于气结痰凝,蓄血留积,必以攻下,推陈致新是也。可见 
此三法之妙,毋论暴病,即久病亦甚神。又毋论少壮,即衰老亦多奏功。今人能以此治暴病,而不 
敢用诸久病。又并遇暴病而谬虑虚弱,疑畏不用,以致病邪深入,渐不可救。虽然病属有余。极至 
困笃,用可立起;病属不足亦难行之,最宜详审。 

卷之一要言一十六则
气不归元
属性: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又曰∶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霄 
壤判。 
故人身一动一止,至理寓焉;一升一降,存亡系焉。经曰∶心出血,肝纳血;肺出气,肾纳气。盖 
足少阴肾经,为元气之主司。其经设有亏损,不能藏其气,则气无所根据,由别道而出,如泄气(即今 
出屁,)古书转屎气是也。因过食,或气滞,得气出即宽,及小儿、老人皆勿论。然有少年因所斫丧 
过度所致,泄不自知,不能自禁其征也。其人必面容青惨,形色憔悴,诚虚损之渐,患此者,当自 
警之。有男、妇久病之后,肾经虚乏,真水涸竭,气不归元,而变成喘满气急,痰实壅嗽,呼吸短 
促,不能安卧,甚至抬肩撷肚等状。若多服降气利膈、定喘宽胸之药,强下其气,致气无所归,反 
增大便下坠,后重里急,频至圊而不解。有用补肾药而愈者,其始必因多欲伤精,失意伤志,则肾 
不得养,不能藏摄其气,犹器败不能藏物也。其有男遗精、女下带而不可止,及大小便频多、易出 
而不自禁者,皆可例推入。能寡欲节食,起居有常,则脾肾强固,精能通运,无气之可漏,力能完 
摄,不使气之妄行,何病之有? 

卷之一要言一十六则
毋恣茶酒
属性:按《本草》有茶、茗二名。茶味甘苦,微寒无毒,早采细者,气清上升。主 疮,清头目,去 
痰、热、渴,令人少睡。茗味同,晚采粗者,重浊下降。主下气、消宿食、利小便、通大肠,宜热 
饮。如多饮少睡,令人瘦,去人脂。《茶茗赋》云∶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 
累斯大。盖十二经补泻、温凉之药,茶为肾经泻品。《难经》曰∶泻南方,补北方。东垣云∶肾无 
实,不可泻。生民以来,七火常有余,一水常不足。七藏神云∶肾藏精与志,尤为元气所藏,泻肾则精气日损。古无茶, 
茶始于唐,盛于宋,然亦惟饱后乃饮,空心但饮百沸白汤耳。酒大热有毒,主杀百邪恶毒瓦斯,通血脉,浓 
肠胃,御风寒雾瘴,养脾,行药力。味辛者能散,通导周身,至极高之分;味苦者能下,甘者和中 
,淡者利小便。然大寒凝海,惟酒不冰,能炽心火、伤肺金、腐肠胃、成癖积,甚至成劳。伤寒饮 
酒者,死。其在火酒,及过于辛劲者,为害尤甚。况又为肝经补品,豪饮则肝横胆浮。肝者,将军 
之官,勇敢出焉,故怒发无惧。胆者,中正之官,故直许无隐,取祸招尤,职酒之故。噫!能养人 
亦能害人,善葆者慎之哉。 

卷之一要言一十六则
炅气愈痛
属性: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 
,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帝问种种不同之义。岐伯曰∶寒 
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 蜷, 蜷则脉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炅,音拱,暖 
气也)则痛立止,所以诸痛得暖气则止。甚者火烘,炒盐熨,炒姜、葱或炒麸糠、灰砂皆可。如脐 
中痛,用面或布条作圈放脐上,炒盐填于中,大艾炷灸之。阴经中寒,灸气海、关元。感风、寒、 
湿气,四肢筋骨痛甚,絮包火烘。劳伤痛者同法。痈毒初起,蒜灸即散。如腿足寒湿肿痛,六月水 
边热砂,堆拥腿足可愈。若腹痛得炅不止者,是寒气与腹中炅气相薄而满,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 
,瘅热焦渴,则坚不得出,故痛而便闭不通,须凉药治之。面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为 
蛊积。 

卷之一
总论制度诸药法
属性:今人制药,势不能悉根据雷公矣!然如地黄犯铁,男损荣,女损卫,久服令人肾消。沉木香、乳 
香、没药、豆蔻、砂仁等,取气味,不取形质。世俗常配入药中,殊不知见火则辛香尽失,惟存其 
热性助火损血。凡取香气者,皆宜另研末,调入服。如人参不去芦,反不效。山茱萸固精,核反滑 
精。麦门冬清心,其心反烦心。酸枣仁安神而得睡,生用则反不寐之类。不胜枚举,必宜遵之。又 
制药专在取效,不必胶泥古法。如鹿茸、虎骨、龟板酥炙(久无真酥)焦极成末,气味何在?(宏) 
变煮法。世以阿胶炒珠同煎,滚起粘于药罐之口。(宏)阿、鹿、龟胶必切片顿化,作丸,酒蒸和入 
。如地黄、胞衣等,酒蒸煮,捣膏和入,虽不犯铁,春夏霉蛀。至于炒枯研末者,滋润之性全无, 
血少阴虚何赖,无利而有害矣。用药必要求真,如阿胶、腽肭脐、丁皮、马兰花、紫草之类,难得 
其真,莫如不用。 
人参(亮润) 沙参 玄参 丹参 苦参 防风 白芷 桔梗 秦艽 本 升麻(绿) 胆草 灵仙 抚芎 漏 
芦茜根 前胡 柴胡 (软苗性柔)银柴胡(细润) 续断(川) 地榆 羌活 独活(羌活内拣黄白色者是,香者 
名土当归。无,用羌) 胡黄连(折有烟起) 大小蓟(并去芦) 乌药 木通 防己 天粉 猪苓 泽泻( 
俱白) 良姜 干葛 萆 (川、赤) 姜黄(并洗净) 蔓荆 决明 牛蒡 白芥 槐角 韭子 蒿子 红豆 
草蔻 黑丑 白丑(并细研) 薄荷 泽兰 益母(紫花) 青蒿 蕲艾 侧柏 柴苏(叶,散邪; 
子,降气;梗,下气;以上并取叶) 金银花 凌霄 旋复 密蒙 款冬花 甘菊 山茶 葛花 槐花 红 
花(并取花) 枳壳 枳实 绿枳实(麸炒) 橘皮(广东,去白,消痰下气;留白,暖胃和中)陈 
香橼 青皮(并去穣) 桃仁 杏仁(泡,去皮尖) 栝蒌仁 柏子仁(去壳,研并去油) 益智 草果 
郁李核(并取仁)肉桂 海桐 樗皮(臭椿根,去粗皮) 牡丹皮 地骨皮 五加 白藓皮 桂枝(并去骨 
)薏苡仁 神曲(并炒) 萝卜子 麦芽 酸枣仁(并炒研) 苍术(炒) 白术(土炒,并米泔浸) 
荆芥 香薷 瞿麦 刘寄奴 夏枯草(并取穗) 三棱 蓬术 川芎 天麻(并火煨,切) 山茱萸 金樱 金 
铃(去核)诃子(煨,剥去核) 石斛(川) 射干 贯众 石菖蒲(并去根须) 茯苓(白补,赤利) 
茯神(去皮木,并取云南坚白者) 天门冬 麦冬 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