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奇经八脉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50-奇经八脉考-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书名:奇经八脉考
作者:李时珍  
朝代:明·万历五年  
年份:公元1577年  


奇经八脉总说
属性:凡人一身有经脉、络脉,直行曰经,旁支曰络。经凡十二∶手之三阴、三阳,足之三阴、三阳是也。 
络凡十五∶乃十二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为十五也。(难经作阴络,阳络)共二十七气, 
相随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故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莫知其纪,终而夏始。其流溢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内温脏腑,外濡腠理。奇经凡八脉,不拘制于 
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 
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 霈妄行,流于湖泽,此发灵、素未发之秘旨也。八脉散在群书者, 
略而不悉。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时珍不敏,参考诸说,萃集于左,以备学仙、医 
者,筌蹄之用云。 


八脉
属性:奇经八脉者∶阴维也、阳维也、阴跷也、阳跷也、冲也、任也、督也、带也。阳维起于诸阳之会, 
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为一身之纲维也。阳跷起于跟中, 
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阴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跷捷也。督脉起于会阴, 
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 
故曰阴脉之海;冲脉起于会阴,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带脉则横围 
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者也。是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跷主一身 
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带脉横 
束诸脉,以六合言也。是故医而知乎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脉,则虎龙升降 
玄牝幽微之窍妙得矣。 


阴维脉
属性: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其脉发于足少阴筑宾穴,为阴维之 ,在内踝上五寸 肉分中。上循股内廉,上 
行入小腹,会足太阴、厥阴、少阴、阳明于腑舍。(在腹结下三寸,去腹中行四寸半)上会足太阴于大横、腹哀。 
(大横在腹哀下三寸五分。腹哀在日月下一寸五分。并去腹中行四寸半)循胁肋会足厥阴于期门。(直乳下一寸半) 
上胸膈挟咽,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上至顶前而终。(天突在结喉下四寸半宛宛中。廉泉在结喉上二寸中央是穴) 
凡一十四穴。 


阳维脉
属性:阳维起于诸阳之会,其脉发于足太阳金门穴,在足外踝下一寸五分。上外踝七寸会足少阳于阳交,为 
阳维之 。(在外踝上七寸,斜属二阳之间)循膝外廉,上髀厌,抵少腹侧,会足少阳于居 。(在章门下八寸, 
监骨上陷中)循胁肋,斜上肘上,会手阳明、手足太阳于臂 。(在肘上七寸,两筋罅陷中,肩 下一寸)过肩前, 
与手少阳会干 会、天 。( 会在肩前廉,去肩端三寸宛宛中。天 在缺盆中,上毖骨际,陷中央)却会手足 
少阳、足阳明于肩井。(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五分)入肩后,会手太阳、阳跷于 。(在肩后大骨 
下胛上廉陷中)上循耳后,会手足 
少阳于风池。(在耳后发际陷中)上脑空、(承灵后一寸半。夹玉枕骨下陷中)承灵、(正营后一寸半)正营、 
(目窗后一寸)目窗、(临泣后一寸)临泣。(在瞳人直上,入发际五分陷中)下额与手足少阳、阳明,五脉会 
于阳白。(眉上一寸,直瞳人相对)循头,入耳,上至本神而止。(本神直耳上入发际中)凡三十二穴。 


二维为病
属性:越人曰∶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故阳维起于诸阳之会,阴维起于 
诸阴之交。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又曰∶阳维为病 
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溶溶,缓慢貌) 
张洁古曰∶卫为阳,主表,阳维受邪为病在表,故苦寒热;营为阴,主里,阴维受邪为病在里,故苦心 
痛。阴阳相维,则营卫和谐矣;营卫不谐,则怅然失志,不能自收持矣。何以知之?仲景云∶病常自汗, 
是卫气不与营气和也,宜桂枝汤和之。又云∶服桂枝反烦不解,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此二穴, 
乃阳维之会也,谓桂枝后,尚自汗发热恶寒,其脉寸浮尺弱而反烦,为病在阳维,故先针此二穴。仲景 
又云∶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此卫气不和 
也,桂枝汤主之。 
又曰∶阴维为病苦心痛,治在三阴之交。太阴证则理中汤,少阴证则四逆汤,厥阴证则当归四逆汤、 
吴茱萸汤主之。 
李濒湖曰∶阳维之脉,与手足三阳相维,而足太阳,少阳,则始终相联附者。寒热之证,惟二经有之,故 
阳维为病亦苦寒热。盖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邪气在经,内与阴争而恶寒, 
外与阳争而发热。则寒热之在表而兼太阳证者,有汗当用桂枝、无汗当用麻黄;寒热之在半表半里而兼少阳证 
者,当用小柴胡加减治之。若夫营卫 卑,而病寒热者,黄 建中及八物汤之类主之。洁古独以桂枝一证属之 
阳维,似未扩充。至于阴维为病主心痛,洁古独以三阴温里之药治之,则寒中二阴者宜矣,而三阴热厥作痛,似 
未备矣。盖阴维之脉,虽交三阴而行,实与任脉同归,故心痛多属少阴、厥阴、任脉之气上冲而然。暴痛无热, 
久痛无寒,按之少止者为虚,不可接近者为实。凡寒痛,兼少阴及任脉者,四逆汤;兼厥阴者,当归四逆汤; 
兼太阴者,理中汤主之。凡热痛,兼少阴及任脉者,金铃散、延胡索散;兼厥阴者,失笑散。兼太阴者,承气汤 
主之。若营血内伤,兼夫任、冲、手厥阴者,则宜四物汤、养营汤、妙香散之类。因病药之,如此则阴阳虚实, 
庶乎其不瘥矣。 
王叔和脉经曰∶寸口脉,从少阴斜至太阳,是阳维脉也,动苦肌肉痹痒,皮肤痛,下部不仁,汗出而 
寒;又苦颠仆羊鸣,手足相引,甚者失音不能言,宜 
取客主人。(在耳前起骨上廉,开口有空。乃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又曰∶寸口脉,从少阳斜至厥阴,是阴维脉也。动苦癫 僵仆羊鸣,又苦僵仆失音,肌肉痹痒,应时 
自发汗出,恶风身洗洗然也。取阳白、金门、(见前)仆参。(见阳跷) 
濒湖曰∶王叔和以癫 属阴维阳维,灵枢经以癫 属阴跷阳跷,二说义异旨同。盖阳维由外踝而上, 
循阳分而至肩肘,历耳额而终行于卫分诸阳之会;阴维由内踝而上,循阴分而上胁至咽,行于营分诸阴之交。 
阳跷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于股外,至胁肋肩 ,行于一身之左右,而终于目内 ;阴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 
行于股内、阴器,行于一身之左右,至咽喉,会任脉,而终于目内 。邪在阴维、阴跷,则发癫邪;在阳维、 
阳跷,则发 。 动而属阳,阳脉主之。癫静而属阴,阴脉主之。大抵二疾当取之四脉之穴,分其阴阳而已。 
王叔和曰∶诊得阳维脉浮者,暂起目眩,阳盛实者,苦肩息,洒洒如寒。 
诊得阴维脉沉大而实者,苦胸中痛,胁下支满,心痛。其脉如贯珠者,男子两胁下实,腰中痛;女子 
阴中痛,如有疮状。 
素问腰痛论曰∶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与太阳合 间,去地一尺。 
王启玄曰∶阳维起于阳,则太阳之所生,并行而上至 ,下复与太阳合而上也。去地一尺,乃承山穴也。在锐 
之下,分肉间陷中,可刺七分。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 ,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 
王启玄曰∶肉里之脉,少阳所生,阳维脉气所发,绝骨之后,阳维所过分肉穴也。在足外踝直上绝骨之端, 
如后二分筋肉分间,刺可五分。 
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拂拂然,甚则悲以恐。 
启玄曰∶此阴维之脉也,去内踝上五寸 分中,并少阴经而上也,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一寸,少阴之前, 
与阴维之会,筑宾穴也。甲乙经云,太阳之络,别走少阴者,名曰飞阳。 


阴跷脉
属性:阴跷者,足少阴之别脉,其脉起于跟中,足少阴然谷穴之后,(然谷在内踝前下一寸陷中)同足少阴循内踝下 
照海穴,(在内踝下五分)上内踝之上二寸,以交信为 。(交信在内踝骨上,少阴前太阴后筋骨间)直上循阴 
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至咽咙,交贯冲脉,入 内廉,上行属目内 ,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阳 
跷,五脉,会于睛明而上行。(睛明在目内 外一分宛宛中)凡八穴。 
张紫阳八脉经云∶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阴跷脉在尾闾前 
阴囊下,阳跷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 
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惟在阴跷为先, 
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而阴跷一脉,散在丹经,其名颇多∶曰天 
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酆都鬼户、曰死生根,有神主之,名曰桃康,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知 
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 
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 
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要知西南之乡乃坤地,尾闾之前,膀胱之后,小肠之下,灵龟之 
上,此乃天地逐日所生,气根产铅之地也,医家不知有此。 
濒湖曰∶丹书论及阳精河车。皆往往以任、冲、督脉、命门、三焦为说,未有专指阴跷者。而紫阳八脉 
经所载经脉,稍与医家之说不同。然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也。 


阳跷脉
属性:阳跷者,足太阳之别脉,其脉起于跟中,出于外踝下足太阳申脉穴。(在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际) 
当踝后绕跟,以仆参为本。(在跟骨下陷中,拱足得之)上外踝上三寸,以附阳为 。(在外踝上三寸,足太 
阳之穴也)直上循股外廉,循胁后髀。上会手太阳、阳维于 。(在肩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上行肩 外廉, 
会手阳明于巨骨,(在肩尖端上行两叉骨罅间陷中)会手阳明少阳于肩 。(在 骨头,肩端上,两骨罅陷宛宛 
中。举臂取之有空)上人迎夹口吻,会手足阳明、任脉于地仓。(夹口吻旁四分,外如近下有微脉动处)同足阳 
明上而行巨 ,(夹鼻孔旁八分,直瞳子,平水沟)复会任脉于承泣。(在目下七分,直瞳子陷中)至目内 , 
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五脉会于睛明穴。(见阴跷下)从睛明上行入发际,下耳后,入风池而终。(风 
池在耳后,夹玉枕骨下发际陷中)凡二十二穴。难经曰∶跷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寸,合一丈五尺。 
甲乙经曰∶跷脉有阴阳,何者当其数?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 
气之在身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营其脏,而阳脉营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 
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二跷为病
属性:秦越人难经曰∶阴络者,阴跷之络;阴络者,阳跷之络。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 
王叔和脉经曰∶阴跷脉急,当从内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缓;阳跷脉急,当从外踝以上急,内踝以上缓。 
又曰∶寸口脉前部左右弹者,阳跷也。动苦腰背痛,叉为癫痫僵仆羊鸣,恶风偏枯、 痹、身体强。 
又曰∶微涩为风痫,并取阳跷,在外踝上三寸,直绝骨是穴。(附阳穴也) 
又曰∶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阴跷也。动苦癫痫、寒热,皮肤淫痹,又为少腹痛,里急,腰及髋 
下相连,阴中痛,男子阴疝,女子漏下不止。(髋,髀骨也。 ,腰下穴也) 
又曰∶癫痫螈 ,不知所苦,两跷之下,男阳女阴。 
张洁古曰∶跷者,捷疾也。二脉起于足,使人跷捷也。阳跷在肌肉之上,阳脉所行,通贯六腑,主持 
诸表,故名为阳跷之络;阳跷在肌肉之下,阴脉所 
行,通贯五脏,主持诸里,故名为阴跷之络。阴跷为病,阴急则阴厥胫直,五络不通,表和里病;阳跷为 
病,阳急则狂走目不昧,表病里和。阴病则热,可灸照海、阳陵泉,(在膝下一寸 外廉陷中,足少阳之合也, 
筋病治此)阳病则寒,可针风池、风府。(风府在项后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督脉,太阳、阳维之会也) 
又曰∶在阳表者当汗之,在阴里者当下之。又曰∶癫痫昼发灸阳跷,夜发灸阴跷。 
素问腰痛论曰∶腰痛不可举者,申脉、仆参举之。(太阳之穴,阳跷之本也)又曰∶会阴之脉,令人腰痛, 
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刺直阳之脉上三 。在跷上 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 
王启玄云∶足太阳之脉,循腰下会于后阴,故曰会阴。直阳之脉,挟脊下行,贯臀至 ,循 ,过外踝之后, 
条直而行者,故曰直阳之脉也。跷,为阳跷所生,申脉穴也。跷上 下,乃承筋穴也,即 中央如外陷者中也。 
太阳脉气所发,禁针刺,但视其两 中央有血络盛满者,乃刺之出血。 
又曰∶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KT KT 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为三 ,在内踝 
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 
王启玄云∶阴跷起于然谷之后,上内踝之上,循阴股入阴,而循腹入胸里、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 内廉,属目 
内,会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故病状如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