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朱重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朱重八- 第3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你们朱军虽然也说不上多好的交情,但也没什么过节,何不联起手来,与官兵打上一仗,将他们打败……如此一来,大哥可以保住广元和巴州。咱们闯军也可以继续回到成都平原上逍遥快活,胜过被官兵追来追去。若是咱们不同心协力,官兵将我打败之后继续北上,您的广元与巴州也将不保,官兵再顺势出川北上,直逼汉中,则陕西也将危矣。”

此人说话的节奏不疾不缓,也不像别的书生说话那样尽掉书袋说些让人听不懂的词汇,而是简简单单,清清楚楚地直抒来意。让人一听就明白。

朱元璋的眼神不由得往这人身上一凝。眉头微微皱起,这个人……他认识!上一世飘浮在天空中观看世情时,好几次看到这张脸,这人正是鼎鼎大名的李岩李公子。编出那一首讨厌儿歌的家伙。

yīn差阳错。早了三年时间出山的李岩李公子。现在仅仅才二十出头的岁数,虽然年轻,但眼中已经可以看见睿智。端的是一表人才,让人一看就心中升起一股爱才之意。

朱元璋知道,李岩的提议很不错,但是他有一句话说错了,两军以前确实没有过节,但自从李岩编出那首儿歌之后,过节已经有了……不光是李自成派入朱军领地传播儿歌的探子被朱元璋杀了个干干净净,而且朱元璋编出来的儿歌进入李自成的耳朵之后,也让李自成心中升起了jǐng惕。

两人都已经将对方视为了心腹大患。

张献忠虽然凶残,但在朱元璋的眼里看来只是一个疯子,还够不上多大的威胁。但李自成的儿歌却有可能动摇朱军一直以来存续的根本,也就是群众基础,因此朱元璋是在心里已经将李自成列为了必杀的对象,哪里还是没有过节?应该是很有过节才对。

当然,这些想法只能在心中转转,不能宣诸于口。他正在考虑应对的办法,却听到旁边的张献忠冷哼了一声道:“老子才不要和你们联手退什么官兵,巴州城外老子和朱八、罗汝才联手打一仗,结果巴州被朱八这厮占去,老子毛都没捞到一根,凭什么还要来管你们的闲事?”

罗汝才赶紧道:“哎,八大王,你怎么能么说呢?你不是捞到了十万两吗?那还是我……”

张献忠哼了一声道:“不是从朱八那里拿来的,老子心里终究不痛快,要想老子与你们联手,提也休提,老子去也。”说完之后,张献忠一扭头,自顾自地回了玛瑙山上去,将朱元璋与李自成扔在这里不管了。

李自成哼了一声:“这浑人终于走了。”

朱元璋也冷笑了一声,没说什么话。

站在场中的李岩却将眼珠子一转,轻笑道:“晚生本来没什么计策可用来对付官兵,但是听到八大王这一番话,倒是突然有计可用了……”

李自成大喜问道:“哦?计将安出?”他对自己新收的这名军师十分信任,知他心中有经天纬地之才,因此事事向之求教,真是如鱼得水。

李岩正要说,却拿眼睛瞅了瞅朱元璋,显然是不想让外人听到。

朱元璋却淡淡地笑道:“其实我也有一计,不知道和李公子的是否相同。”

两人对视几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狡慧。李岩道:“既然如此,咱们不妨将计策写在手掌心中,同时展开,看看是否相同。”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倒也想看看这个李岩的本事,虽然李岩的本事在他上一辈子游魂天际时已经见过了,但是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如今的局势与原历史已经相去甚远,对于同一个将军来说,在不同的地方打两场不同的仗,就很有可能一仗打得很漂亮,另一仗打得像狗屎,百战百胜的将军可不是随处可找的大白菜。

当下,两人都将计策写到了手掌心中,数了一声“一二三”,同时将手掌翻开,众人先看李岩的手,只见其中写了一个“引”字,再看朱元璋的手,居然也是一个“引”字。

众头领包括李自成在内,都是满脸茫然之sè。李自成麾下的大将刘宗敏忍不住叫道:“军师,你写这个字是啥字?和朱八大哥手上的字好像是同一个字。”原来这货不识字,压根不认识“引”字。

这一边的白水王二也抠着头道:“这个字我好像学过,但是现在又忘了。”

一群人眼巴巴地等着两人解释。

朱元璋曾为君王,早已没了出风头争先的念头,便对着李岩笑道:“还是李军师来说吧。”

李岩点了点头,他还年轻,还属于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龄段,见大家都凝神来听他说话,心中也不由得有点小小的成就感,于是认真地道:“此计只需如此……”他的声音渐渐低沉了下去,只让身边的几个最重要的头领听到。

众人刚开始听还茫然不解,听到后来,脸上慢慢地展现出了笑容。刘宗敏忍不住笑道:“原来还可以这样啊?李军师,你好yīn险,这一下张献忠可要吃不完兜着走了。”

这一边的王二也嘿嘿笑道:“张献忠那混蛋,早就看他不顺眼了,让他出来背个黑锅,也是应该的,嘿嘿嘿……”

(注:今天也是一个大章,呵呵!)(未完待续。)

四九零、许人杰叛变

()杨嗣昌的心情非常糟糕,他对着崇祯皇帝夸下海口说三个月荡平贼寇,然后信心满满地安排下了十二万大军,又让崇祯加收税赋,搞得天下一团大乱,终于意气风发地十面张网出击,然而这一打就发现情况完全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

虽然十面张开的大网终于将贼军逼进了四川,但是四川到处是山,要逮住贼人何其困难。几路官兵分头围堵,依然没有把贼军逼到死地,张献忠还好整以暇地编了一首儿歌,一边走来一边唱,歌词是:“前有刹抚,常来团转舞;后有廖参军,不战随我行;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

这歌里说是四川巡抚邵捷chūn,总是企图在贼军前面拦截,所以叫“常来团转舞”,后一句说的是官兵的先锋军廖大亨部,追着贼军又不敢打,所以叫“不战随我行”,最后一句说的就是杨嗣昌,由于他脚程比较慢,总是距离贼军三天的路程追下,所以被戏为“离我三天路”。。。

杨嗣昌大怒,悬赏一万两银子,要张献忠的人头,不料几天之后就传来消息,杨嗣昌悬赏三文钱,要杨嗣昌的人头。这一下可把杨嗣昌气得差点吐血,催着各位将军死命的追,发誓一定要干掉张献忠。

然而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从崇祯十年十月发兵,到现在崇祯十一年开chūn,他还是没能摸到张献忠的屁股。

他这时才发现自己说大话说过头了,这就好像一个男人对着自己心爱的女人说:“咱们今晚要亲热一整夜。”结果才做了三分钟之后。这男人就不行了,那种心情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以杨嗣昌这位大才子肚子里的墨水,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

地形的影响已经很烦人了,手下的大将们又个个骄横放纵,不听号令。士兵痞xìng难改,到处侵扰良民……十二万大军简直是十二万个给他惹气的熊孩子,闹得他一个脑袋两个大。

就说左良玉那家伙吧,杨嗣昌给他下的命令,他就压根没听过几个,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追敌他休息。你真叫他休息嘛,他去打劫良民百姓去了,你说这叫个什么事儿?

杨嗣昌逼于无奈,亲手写了一封信给左良玉。劝他好好干活。追击张献忠。信里道:“圣意所重,全在逆献一人。深箐四壁,险峻难逃。将军在彼。严督穷搜,断可必得。今云十二rì引兵而还,何耶?想穷谷无粮,大兵难驻。将军必不得已而为此。或张应元、汪云凤亦能办此则幸矣。万一不能,而逆献终逃不获,将奈之何?将军万万再画必然之策,勿胶奇正之言,果大兵回兴,须驻彼调度,期擒渠而止。毋令旁观忌嫉之夫谓贼在掌握而复纵逸为患也。”

这等呕心泣血的信送到左良玉手里,可惜左良玉依然是:“高卧竹溪、屡檄不动,不肯协心穷搜深箐。”

杨嗣昌郁闷得不行,又写信给兵部尚书陈新甲,告了左良玉一状,这一连数rì的晚上,他都睡不着觉,每晚都端坐在临时的行军营帐之中,满心期盼地等着从京城送回来的关于左良玉的处理意见。

今天晚上,信使终于回来了,一封八百里加急信件送到了杨嗣昌的手中,他展开一看,原来陈新甲已经将他的信转呈给了崇祯皇帝,崇祯点了头,同意将“平贼将军”从左良玉的脑袋上撸下来,安到贺人龙的顶戴上面去。

杨嗣昌顿时大喜,但是大喜之后,心里又担忧起来:临阵换大将,靠谱么?要是因此而导致军心动摇怎么办?而且贺人龙与左良玉相比,不论是实力还是声望都有所不及,这一下换了我倒是爽快了,耽误了剿匪大计就不合算了。

他左思右想,冥思苦想,最终叹了一口气,又给陈新甲回了一封信,请他帮忙在崇祯皇帝面前说说情,收回成命,这大将……还是不要换了吧。

他却没想到,军中遍布左良玉与贺人龙两人的消息,他收到的这封信和回信的内容,还不消半rì,就被身边的近卫士兵悄悄地传了出去。

贺人龙听了这事,顿时不满:你丫的先主动捧我上去,然后又主动把我撸下来?有你这样的人么?忍不住怀恨在心。

而另一边,左良玉听到这个消息,心里自然更是不满:你这书生吃饱撑着没事做吗?换着花样来玩老子,不给你好看老子就不叫左良玉。

几位大佬心中都不痛快,牙咬着嘎叽嘎叽的响。

正在官兵的营中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氛时,一名探子突然匆匆地跑进了大营里,一溜烟儿窜到了杨嗣昌的营帐外面,不经通报就对着里面大叫道:“杨阁部,出大事了,白水朱八部与李自成部内讧了,两军在广元南边的山林里激战,打得不可开交……”

“什么?”杨嗣昌刷地一下跳了起来:“真的?”

探子道:“真的,好几部探子都看到了……”

果然,探子的话音没落,又有一个声音在外面响起:“报……白水朱八部与李自成部打起来了,好像是在争抢地盘……”

杨嗣昌兴奋得大叫:“快来人,召集所有将领!”

不一会儿,官兵的将领们就齐聚到了一起,左良玉、贺人龙这两个人自然也到了场,两人的脸sè都很难看,还在为换将的事梗梗于心。杨嗣昌对着众将道:“本官刚刚得到消息,贼人内讧了,白水朱八与闯王李自成打了起来……”

他把这个消息一宣布出来,众将的脸sè顿时各不相同,像廖大亨一类的将领,脸上闪过的是一抹喜sè,左良玉和贺人龙这种大将。脸上却带着些些莫名的味道。

廖大亨问道:“杨大人,这些贼人怎么可能在这种时候火拼起来呢?难道他们都是没脑子的傻鸟?”

杨嗣昌沉吟了一会儿,似乎在想什么重要的问题,良久才道:“我倒是能想到他们为什么会在这种关键的时候内讧起来,白水朱八虽然起事得早,但却一直没有加入过三十六营,也就是说,他与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不是一伙的。据咱们的贼军中收买过来的蝎子块、扫地王等人提供的情报,这个白水朱八总是喜欢守着他的地盘。不让别的贼军进去。这一次咱们追得李自成和张献忠走投无路,窜到了朱八的地盘上,因此他和李自成打起来,倒也在情理之中。”

他这番话说出来。倒也不错。众位官兵将领都觉有理。左良玉和贺人龙两人都点了点头道:“据我所知,朱八确实是这样一个人。”

杨嗣昌道:“咱们追剿流寇已久,从来没有碰上过这么好的机会。贼人自相残杀,咱们坐山观虎,正是将其一网打尽的最佳时机。”

众将都道:“是!”

官兵便即拔营,匆匆向北追来。张献忠编的儿歌倒是一点不错,杨嗣昌距离李自成的屁股正好是三天路程,官兵心急火撩地赶了三天山路,终于到了探子回报的一处战场,只见这里方圆几里之内,到处都能明显地看到战斗过的痕迹,路边的山石和树木上都有许多刀枪砍伤的印痕,地上还能看到干涸的血迹,破碎的衣衫,折断的兵器……有一名士兵还在草丛里捡到了一套完整的铁甲。

廖大亨道:“这里确实像是打过一场大战,但是没见到一具尸体,这是怎么回事?”

杨嗣昌也觉得奇怪,突然听到一名探子在远处叫道:“大人,山后发现一座大坟……”

众将赶紧过去,只见山中果然有一座大坟,看来是一座新坟,占地极广,看这样子里面最少也埋了几百人,坟前插了一个木牌子,上面歪歪扭扭写了几个字:闯军烈士埋于此处。

在这座闯军士兵的坟后面还有一个更大的坟,看占地面积更广,埋的死人只怕要上千。

杨嗣昌指了指这个简易的木牌子,笑道:“看来李自成打赢了,白水朱八败退,然后李自成打扫了战场,把死人都埋在这里了。这个有牌子的坟埋的是李自成的人,那个没牌子的就是埋的朱八的人了。”

众将一起点头:“杨阁部高见。”其实这也不算什么高见,只要不傻的人都能看出来,不过大家在这种小事上,顺嘴拍他一下马屁倒也不损失个啥。

杨嗣昌笑道:“两股贼军这一场火拼看来伤亡超过了两千,这可是件大好事啊,最好是贼人全都互相殴斗而死,省了我们许多力气。”他拉过一个探子道:“贼人拼完了之后去了何方?”

那探子报道:“向北去了。”

杨嗣昌点了点头道:“没错,李自成打赢了朱八,自然要向北前进,去占朱八的地盘,嘿嘿……咱们继续向北,准没错。”

官兵正要继续向北追击,突然见北方的山沟里突然钻出一只军队来,这只军队的人都穿着紫sè的军服,一看就是白水朱八的人,但他们与普通朱军士兵不同之处,是这群人手里的武器都是一种黑杆的长枪,前方有弯钩,后方有圆环。

杨嗣昌立即就认了出来,这就是探子嘴里说过的,白水朱八的“黑杆兵”,据说这只军队入川之后一直是朱军的先锋,领军的将领好像叫做什么大元帅的。

官兵吓了一跳,没想到敌军摸到了距离已方这么近的地方,赶紧示jǐng,山林间的jǐng号声此起彼落,却见那只军队举起了双手,将黑杆枪顶在头上,挥手示意,这分明是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