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东西方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国家战略能力塑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张文木:东西方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国家战略能力塑造-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Bush)。这两个加在一起,很没文化。  碰到这些人,上帝也没办法。

国家战略能力的要义是战略力量和战略目标匹配。拿破仑到最后失去了这能力,搞大陆封锁,与全欧洲作对,结果失败了。俾斯麦有这种能力,所以德国统一了。威廉二世及其后继者失去了这种能力,导致德国一分为二。毛泽东将目标与国力平衡把握得较好,不称霸,也不透支国力,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厚实的国力基础。这些经验对于今天中国人来说,十分重要,一定不能忘记。

中国的崛起再次惹起西方人妒忌狭隘的复杂心理,他们这种老城住户特有的小家子心态在这次奥运火炬传递途中终于按耐不住并转成“豆腐西施”式的市井漫骂。通观历史,我们发现,骂街,着急了还要打人,这对欧洲人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当年欧洲人就以这种市井态度来对待美国的,结果硬是逼着美国成为世界强国。有意思的是,今天美国人也有了欧洲人的同种心态,他们借奥之机竟与欧洲市井们不顾“大国”身份拉了几个上不了台面的“藏独”分子,一起拼凑起反华“大合唱”。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与奥运作对,几乎就是与人类文明作对。西方这种不合时宜且非常失态的作法,说明西方人真的是没了以往的自信,以至连奥运会这种机会也舍不得放过。有效的外交,是罗斯福或俾斯麦式的嘴上说得好听,而手里攥着致敌死地的武器。目前西方对华外交是在漫天骂街的同时手中又既无致中国以绝地的武器又还离不开与中国的战略合作。这说明:目前西方外交,如果不是弱智的话,那它唱的就是“空城计”。

1897年7月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对来访的德皇威廉二世谈到美国时说:“要不了多久,欧洲就会变成一个被文人雅士仰慕过的曾经美似天仙而现在已经老态龙钟、步履艰难的妇人了。” 老妇人总是要对“灰姑娘”说三道四的,这是因为她已失去了少妇时的自信。现在看来,今天的美国也离这一天不远了。

今天的形势真是“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我们正处上升阶段。即使如此,我们自己也有必须正视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不能失去人民。人民支持是胜利之本。解放战争时期,人民为支持共产党过长江,儿子牺牲了,老公上,老公牺牲后老大娘划船送解放军过江。为什么?共产党给我家土地,共产党给了我了作人的尊严,我老百姓当然支持共产党。有了人民支持,共产党就得了天下。反之,如果失去人民支持,也会失去天下。大宋时即使富得流油,也挽救不了它的灭亡;清朝不仅是落后才挨打,更是没有人民支持才挨了打。苏联失去人民,苏联也就解体了;普京赢得了俄罗斯人民,于是他正在还给人民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所以,只要我们有了人民支持,中国国家战略能力的塑造就有了强大的根基。

 

(本文刊于《领导者》第22期)





'1' 《孟子?公孙丑上》。

'2' 详见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世纪出版社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102、104、106、114、117页。

'3' 《孟子·尽心上》

'4' 《老子·二十二》

'5' '德'奥托·冯·俾斯麦著,杨德友 同鸿印等译:《思考与回忆——俾斯麦回忆录》(第1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15页。

'6' 《毛泽东西藏工作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113页。

'7' 梁之彦、曾景忠选编:《蒋经国自述》,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页。

'8' 麦金德在《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中认为西方人应当“把欧洲和欧洲的历史看作隶属于亚洲和亚洲的历史。因为在非常真实的意义上说,欧洲文明是反对亚洲人入侵的长期斗争的成果”。参见'英' 哈·麦金德著:《历史的地理枢纽》(中文版),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52页。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2007年版,第107页。

'10' “但是如果美国退出亚洲,撤出日本,届时无论美国的抗议声有多大,套用总理的说法,我们都是在放空炮。那么,我们抗议的效果将微不足道,因为相隔一万五千英里的距离比竟无法让别人听到你的声音。”张曙光、周建明编译:《中美解冻与台湾问题——尼克松外交文献选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14页。

'11' “太阳——光明——从东方升起。”“世界历史从“东方”到“西方”,因为欧洲绝对地是历史的终点,亚洲是起点。” 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世纪出版社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106页。

'12' 参见孔华润(Warren I。 Cohen)主编,王琛 等译:《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下),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13' 丘吉尔:“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特里斯特”(1946),J?艾捷尔编,赵一凡、郭学良主译:《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Words That Make America Great),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635页。

'14' 1944年10月9日丘吉尔来到莫斯科,开门见山划出百分比,在数分钟内就解决关于东欧巴尔干势力范围的谈判。关于这次谈判,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有如下披露:

  

当时的时机适于商谈问题,所以我便说:“我们来解决巴尔干地区的事情吧。你们的军队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我们在这些地方也有我们的利益,有各种派遣团体和代理机构。

  不要为了枝节问题致使我们意见相左。就英国和俄国而论,怎样做才能使你们在罗马尼亚占百分之九十的优势,我们在希腊也有百分之九十的发言权,而在南斯拉夫方面则平分秋色呢?”我乘着正在翻译这段话的时间,在半张纸上写出:  

罗马尼亚 

  俄国……………………………………………90% 

  其他国家………………………………………10% 

  希腊 

  英国……………………………………………90% 

  (与美国一致) 

  俄国……………………………………………10% 

  南斯拉夫…………………………………50:50% 

  匈牙利……………………………………50:50% 

  保加利亚 

  俄国……………………………………………75% 

  其他国家………………………………………25% 

  我把字条递过去给斯大林,此时他正在听翻译。稍停片刻,他拿起蓝铅笔在纸上勾一勾表示同意,然后把字条递回我们。一切就这样解决了,比把它写下来还要快。 

  当然,我们对我们的主张已经长期操心考虑过了,这时只不过是处理一下眼前的战时安排而已。一切较大的问题双方都打算留待以后再说,当时我们所希望的是战争胜利之后能有一个和平会谈。 

这之后沉默了一阵。铅笔划过的纸条放在桌子中央。最后我说:“似乎我们在处理这些与千百万人生死攸关的问题上,用这种草率态度,这不至于被人说是玩世不恭吗?让咱们把字条烧掉算了。”“不,你保存着。”斯大林说。  

 

引自〔英〕温斯顿·丘吉尔著,魏群、高虹译:《二战回忆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8…1059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