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炮灰攻略 作者:银灯照锦衣(起点vip2013-09-1正文完结,种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炮灰攻略 作者:银灯照锦衣(起点vip2013-09-1正文完结,种田)-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每天冒着酷暑烈日去吃些煎炒烹炸出来的大鱼大肉的,林黛玉也真的吃不下去,而且就算真吃下去了,肠胃也未必受的了。
  这样,紫鹃就得考虑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了。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似乎很简单:自己做点林黛玉能吃下去的食物。
  但是在贾府这个其实很不容易实现。
  首先:从规矩上,林黛玉不能独自开火的。别说林黛玉了,就是贾政王夫人都是大厨房按份例做饭的,没有自己独立开小厨房的可能,不合规矩。所以虽然稻香村为了逼近真实的乡间生活,有一间厨房,也只能烧水熬药,不能利用来做饭。要不别说小心谨慎的林黛玉不同意,就是紫鹃本人也没傻到做着出头鸟。
  第二,就是做也不可能。因为做饭要物质基础的。起码“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得有吧?
  可是稻香村的情况呢:柴,不能说没有,有份例的碳做水用。因为黛玉常年吃药,所以还有贾老太太特批的多一份的碳。可是就是多一份,对那大灶台烧饭来说,也是不够的。剩下的呢,就是茶和油是富裕的,黛玉和她丫鬟们的份例茶叶还是足够的,油,给是灯油,不过贾府什么地方,就是灯油也是上好的芝麻油。
  就是只有有限的柴,还算充足的油和茶,其他什么也没有,做什么饭啊?
  再说,就是有东西,炊具呢?
  稻香村那灶台是为了观赏,砌的,真的能不能用还是未知数,就是能用,也没有那么多碳。而且上头的锅倒是有,可是,可是只是打算给林黛玉开小灶,没打算供应一支部队的伙食,说实话这锅做洗澡水挺适合的,做一锅冬天洗澡都够了。不过也不能用,因为贾府的规矩,洗澡水也是由专人负责,不能各房自己做,再说根本没有那么多柴。
  其他的,有不少坛子,估计设计这里的人认为厨房要有锅有灶,剩下就是放食物的坛子了,这就是厨房的全部了。可是你好歹应该给个案板和菜刀吧?我要这么多坛子做什么?好吧,坛子也比没有好,总能用上吧。





☆、15、大观园里的原始谋生技巧

  总之,紫鹃打量厨房,除了叹气,还是叹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起码人家还有锅。紫鹃怎么感觉自己怎么和穿越到史前原始部落里做饭一样难啊。不!可能更难,人家起码还能自己制造工具寻找食材,还能原始人类们仰慕一下,而自己现在做个饭,却得做贼一样。谁知道豪门的锦绣丛里居然解决不了吃饭问题啊!
  不过被困难吓住了,就不是紫鹃了。她素来是迎难而上的性格。大张旗鼓的做饭是不可能的,也不被允许的,但是可以灵活打擦边球么。只要不破坏贾府那神经线过敏的规矩就行。
  比如可以煮燕窝粥,一样可以煮些其他粥。至于米么?燕窝都能弄到,何况米了。正好春纤回家探亲,紫鹃让她带点盐和糙米回来。对,是糙米!
  “紫鹃姐姐,那些鸡鸭不用我们喂,你用糙米做什么?”春纤小姑娘睁大那双相对于她的小脸,本来就有点过大的眼睛问。
  “你就照着最好的糙米尽量买就是了。”紫鹃想想要是现在说给姑娘煮粥用糙米,估计春纤小姑娘就不给带了,怎么能让姑娘吃糙米呢?可是糙米这东西虽然不好吃——其实煮粥还行——但是很适合黛玉这样只有过于精细米吃的小姐。
  春纤这孩子虽然小心眼多了点,但是还是办事可靠的,果然带了糙米回来。有了米,就能煮粥了。大夏天的,让人去采了些鲜荷叶,煮荷叶粥。煮粥的锅用的是给黛玉煮药富裕的银铫子,这玩意稻香村到有不少,用来做粥锅够精细吧,虽然里面煮的是糙米荷叶。
  连吃粥的碗也是一对银碗,不是紫鹃矫情,问题是她才发现稻香村里给黛玉用的碗,除了药碗,还真没有实用的了。
  这年头也不用茶碗了,都是茶杯。当然不是完全没有,还有就是古董摆件的碗了。紫鹃不识货,不过要是把什么唐宋名窑的碗当饭碗用,再摔了岂不是暴殄天物了。
  所以还是找了一对不容易破的银碗,平时黛玉吃点贾母额外给的甜汤零食的时候用的,同理也有现成的勺子筷子。还有切水果的刀和案板,反正不做肉食,也不用分生食板和熟食板了。一起能利用的都要利用上才是。
  餐具解决了,但是食物还是短缺。
  比如辅粥的小菜的食材就很让紫鹃发愁。在富丽堂皇的荣国府大观园里,连个咸菜也没处弄去,这是穿越到史前么?要为最基本的食物发愁。
  要说紫鹃的好处,其中之一必然有务实一项。于是紫鹃谋划在稻香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给自足,当然不自给自足也没其他办法啊。
  红楼梦的原著中有关稻香村的描述为:“……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这个当然是艺术夸张,要不大观园才三亩半地,几百株杏花都成杏树林了,得占多少地方啊。更不要说外头还有桑、榆、槿、柘、各色树木了,都不是种在空中的,要占地面的啊。
  所以其实杏树是有的,不过一、二十株成一小林。桑、榆、槿、柘树也有,不过一两棵应景。
  至于“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更是空中楼阁了。不过是其他院子的花圃大小,不过人家种的是花,稻香村种的是菜蔬。
  种地的婆子虽然不尽心,总算也有点收获,比如门口结了几个小黄瓜,能弄点拌菜。
  这天黛玉因为天热,实在不想顶着酷暑走到贾母院去吃饭的时候,就索性不吃了,对来叫她吃饭的贾母丫鬟说她身上不自在不吃了,那丫鬟不在意的走了。
  黛玉就拿出本书来看,这时候就见紫鹃托着一个螺钿的黑漆托盘进来:“姑娘不吃饭了,喝口粥吧。”
  就见紫鹃把托盘放在黛玉面前的小几上,只见上面一只银碗里面装着碧绿的粥,旁边一只翡翠荷叶深碟里是葱碎拌的香菜。
  黛玉诧异的看向紫鹃,紫鹃笑笑说:“这天热成这样,姑娘不吃点东西如何顶得住。这是上次让春芊带回来的米,让雪雁去采了荷叶在咱们茶炉子上煮的荷叶粥,从咱们院子里弄点葱和香菜拌了拌。虽然简陋,但是这天气也算清爽,姑娘就将就吃点吧。”
  黛玉可能还真的没吃过这么简单的饭菜,不过看紫鹃一脸期望,就拿过银勺吃粥,这饭菜虽然简陋,但是在这盛夏吃起来还是相当清淡爽口的,一时倒有了胃口,一碗粥都吃下了。
  不过“准备这也不容易吧?”黛玉问。
  “还好,只是点粥,不显什么。咱们院子里也有菜。姑娘要是吃的惯,以后这么做给姑娘吃也不麻烦的。”紫鹃一边收拾一边回答。
  于是就这么坚持下来,每天煮上一次米粥,加上水果什么的,还有正常去贾母院里吃饭,黛玉也算能保证一日三餐了。
  黛玉其实也没什么大病,不过身体娇弱罢了,保证饮食,也是保证身体的重要部分,所以身体也算平稳。
  通过自己做饭菜,紫鹃发现黛玉非常喜欢吃蔬菜,不管什么蔬菜都喜欢,就是没什么调料的凉拌蔬菜,也吃的津津有味。可是贾母的餐桌上鸡鸭鱼肉样样俱全,就是缺少蔬菜类的食物,就是有蔬菜也经过又煎又炸的,比肉食还油腻。实在不对黛玉口味,也不适合她的胃。
  紫鹃仔细分析了稻香村的菜地,她擅长烹调,而且她大学的某个男朋友是农学院的,所以她对分辨菜地里的菜还是有信心的。香菜,辣椒,白菜,葱,还有地瓜和南瓜,再者就是架子上的黄瓜和豌豆。
  豌豆花很漂亮,但是紫鹃她们可没有办法炒豌豆吃,只能煮。





☆、16、端午事件

  紫鹃开始努力试着用银挑子炒菜,效果还算好,在茶炉上,往银挑子里加一点麻油,把菜放进去炒,加一点盐,这是紫鹃能采用的唯一的炒菜方式了。对了,铲子没有,所以用瓶炉三事里箸瓶里插的香铲,据说是黛玉祖母的嫁妆,也是银器。
  紫鹃没有食材的时候,不得不摘辣椒叶和地瓜叶做菜——这两样,在紫鹃前世的21世纪,据说还是很有营养的好东西,饭店里做成菜要价还不低,不过在这里估计富裕一点的庄户人家都不怎么吃吧。
  于是,用银锅、银铲抄出来的,放在细雕白玉盘里的却是抄的辣椒叶,地瓜叶,金足玛瑙碗里装的不过是油盐调的黄瓜、香菜。这不和谐程度啊,不过紫鹃想想,这贾府的主子们不就是这样的,其实他们的价值还不如地瓜叶子呢。
  稻香村还饲养着鸡鸭。夏天怕是有味道,紫鹃让婆子们在篱笆外圈了个篱笆圈,在里面搭了窝养着。一日平儿见了,说:“你们要是养着不方便,就让人抓出去吧。反正现在也不是要个野趣的风光了。”
  “别,留着吧。也是有个生气么。”紫鹃赶紧拒绝,她留着这些鸡鸭还有有用的,反正不用她打扫。
  平儿见她坚持就算了。
  当然要留着这些鸡鸭,这些鸡鸭都是快长到产蛋的年纪了,我的面膜还靠它们呢。
  稻香村的双层屋顶真的很给力,外头太阳烤的和下了火一样,屋里还是很清凉的。当然到了伏天,潮热的时候,就一样了,现在还能享受几天。
  就这么波澜不惊的过到了元妃赏的端午节的礼了,紫鹃去贾母处领了黛玉的礼物回来说:“这个是娘娘赏下来的,姑娘的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的一样。宝玉和宝姑娘的一样,比这些多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黛玉听了一愣,不过一时就缓过来了,也没说什么。倒是紫鹃怕她生气,说:“我们有好像绿色的碎布,做些小粽子玩吧。”
  到底是个小姑娘,黛玉就转移了注意力:“碎布怎么做啊?里面装什么啊?”
  紫鹃记得小时候见人用布缝的小粽子,穿成串挂着,挺可爱的装饰品呢。就和黛玉、雪雁说了。黛玉说:“装棉花不好,软软的不像粽子,不如我们装上菖蒲、蒿草、艾叶这些,要不干脆装上香料做成香包。然后一串一串的挂起来,不是更好。”
  果然是个巧心思的姑娘,于是她们去要了干花的香料,菖蒲艾叶什么的材料,就做起来。事实证明黛玉不光心思巧,手也巧,虽然没见过,一会儿就琢磨出粽子香包的做法了。雪雁没黛玉心思巧,不过姑苏的女孩子的针线是没得挑,于是做的最慢最不漂亮的反而是提议的紫鹃。
  第二天起来,她们接着做,正做着,宝玉房里的紫绡来了,拿了宝玉的端午礼让黛玉挑。黛玉手上忙着,头也不抬说:“昨儿也得了,你们二爷自己留着罢。”紫绡就回去了。
  结果在贾母那里请安的时候,林黛玉和宝玉遇上了,宝玉赶上去笑道:“我的东西叫你拣,你怎么不拣?”
  紫鹃不由紧张,却听林黛玉说:“我也得了,就不用你的了。倒是我们屋里昨天做了粽子样的香包,昨天还没穿起来就没让紫绡带回去。待会儿回去我让春纤给你送一串子。”
  宝玉一听新鲜玩意,就把那礼物的事甩开了,恨不得现在就去看。正说着,只见宝钗从那边来了,宝钗看见他们二人说话,本想装看不见,低着头过去了,先到了王夫人那里坐一回,再到了贾母这边来。偏黛玉一抬头看见了:“宝姐姐!怎么连我们理也不理啊?”宝钗只好说:“正想事情,竟然没看见。”
  三人一起走,宝玉就说:“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
  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就想褪了下来。偏宝钗生的丰满,那串子又是按现在流行的审美标准做的,宝钗带着有些紧,所以一时褪不下来。
  宝玉在一边从宝钗雪白酥臂,看到宝钗漂亮的脸,就看呆了。宝钗好不容易褪下串子来递与他,宝玉也忘了接。宝钗因为光顾褪串子,倒没注意宝玉,结果递过去没人接,奇怪的一看,见宝玉痴痴的看着自己,不好意思起来,手上的串子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
  正难堪着,黛玉接过串子,塞到宝玉手上,说:“宝姐姐要是多带几回钏子,镯子,串子的,宝哥哥不成呆子了。”
  说的宝钗低了头,宝玉回过神,待要说什么,又不好说的。
  身后紫鹃实在不确定黛玉是怎么个想法。
  一时,凤姐儿来了,说起初一日在清虚观打醮的事来,遂约着宝钗,宝玉,黛玉等看戏去。
  这不到了初一那天,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贾母等出来。贾母坐一乘八人大轿,李氏、凤姐儿、薛姨妈每人一乘四人轿,宝钗、黛玉二人共坐一辆翠盖珠缨八宝车,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共坐一辆朱轮华盖车。丫鬟们在后头做车。到了地方,坐下,紫鹃她们才找到自己主子服侍。
  到了宝玉挣了一盘子贺物以后,宝玉将自己的玉带上,用手翻弄寻拨,一件一件的挑与贾母看。贾母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问:“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
  宝钗说:“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
  宝玉接话:“他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
  黛玉马上说:“你能看见什么?不过镯子、串子、钏子罢了。”
  宝钗装没听见,宝玉也知道是说他那天看宝钗的事,也装听不见。别人听不懂。
  宝玉听见史湘云有这件东西,自己便将那麒麟忙拿起来揣在怀里。一面心里又想到怕人看见,他听见史湘云有了他就留这件,因此手里揣着,却拿眼睛瞟人。





☆、17、古代生活第一桶金

  紫鹃怕黛玉看见,早借口倒茶把黛玉的视线迁移到另一边去。谁知道黛玉还是瞟了宝玉一眼,宝玉没好意思起来,就又掏了出来,想说什么,却见黛玉转头和探春说话,就又揣了起来。
  紫鹃想还是黛玉了解宝玉啊,不用看都知道宝玉的心思。不过你到底和宝玉发展的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