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克期悟证心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略谈克期悟证心诀-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怎么这么漂亮,这地方这么庄严这个地方我停下来看看,你停在那里你就不能往前走,然后在这里七看八看,完了你五台山就不去了,过几天再去,又停在那里,修行每个境界出来都不要理他,你理他那个境界出现,你追求那个境界你粘在那个境界你就停在那个境界永远上不去,在那个地方就着魔,就出事情,入哪一道也一样啊,我们为什么叫你对一切事情不要粘着啊,你着在那个狗,你下一辈子和那个狗结缘,你不一定就要到那个地方去,你着那个猫你到猫那个地方去,什么东西都着不得,什么东西都毕竟空,你着什么就到哪个地方去,停在那里,所以说这个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叫大家不要养这些东西,我们有些人还在养这些东西,现在有个法师说,有个人有一次给他看,医生看着眼睛里怎么一条条小虫,这小虫怎么会在人的眼睛里?这小虫是在狗的眼睛里在猫的眼睛里会有啊?怎么人的眼睛也会长出小虫,后来问他为什么他天天和那个小猫小狗睡觉,抱住它,结果这些小猫小狗的细菌跑到他的眼睛里,所以眼睛睁不开发红,看东西看不见,所以我们现在不是不要你们不要慈悲这些众生,对众生很慈悲但是慈悲的方法不一样,不要粘着它,不要粘着它,以后慈悲它给他念念咒超度它,让他最后一生就是这一生,下辈子来就能够,念些经文加持他,给他念念咒,那狗很早就走了,走了之后就是最后一生,下辈子准备入人胎,来听法,这样慈悲它。
 
您昨天讲,打开,身体化空,就是讲这个”啪“地一下就像莲花一样,打开有这种感觉,但是为什么打开来到现在一年半身体还没有化空?是因为当时力量不够呢?还是。。。?
 
这个事情我跟你们讲,你们一定要好好记住,这打开每个人不一样,有些人是有声音,他有股震动,“啪“地一下,或”轰“的爆炸一样,有些人没有,就脱开,就能所啪的脱开,能所啪都没有,”啪“是我这么说,其实没有啪,就一下子就没了,这能所就空掉了,我就是这样,没有声音的我一天吃完早饭 在打坐的时候,还听到鸟叫的时候,我那时入定了,一听到鸟一叫,就什么都没有,也没爆炸,所以说呢这个每个人不同,它的目的就是说明,一个说这个大地平沉虚空粉碎,爆炸都是说明引用词,引用就是能所脱开的意思,能所能脱开见到毕竟空的佛性,毕竟空这个体,这个空也没有的空是毕竟空,了了分明的灵知那就是性,你的佛性,灵知之性,其实你真正见到的时候你不知道的,为什么,你的第八识那个能见之心都没有了,怎么能知道。一出定时,啪一过去了才说噢刚才什么都没有,你会这样子,真正的境界是这样子,所以说这个见性这个东西呢还是不能说你一见就永见,一见永见就是说你一见到了就永远记住这个境界,就是说见性也是一种境界,毕竟空的境界你永远不会忘记,生生世世都不会忘记,以前你就知道,诸佛菩萨一切众生全都是这个自性本体,所以说以心印心没有差别,所以说我们讲这种境界这个见到的时候就是一刹那过去,这个禅宗有个云门寺的云门祖师,是这么比喻见性的,他说见性如闪电过如击石火,以前的人没有火柴没有打火机,那么拿燧石,两个石头啪的一打,那火星啪碰出来,一刹那见性就是这样见,完了闪电,天上这两块云,“啪”碰在一块,轰的一下,一下子闪电就没了,见性就如闪电光如击石火,这一刹那,你体悟了就是,并不是说这一下子脱开你永远都会脱开,不是,返回头回去,这是众生的业力,你不可能都脱开,因为众生的业力之故,你还有娑婆世界,你还有见分,你还有相分,还有身体,那么你要体悟这个真理,感觉到,哦,相是毕竟空,这心是毕竟空,完了以这个相和这个心都是毕竟空,以这个道理来观照你的言行去修行,并不是脱开了没有身体了以后永远没有身体了,脱开了就老是那么空灵没有世界了,不是这样,所以见性如闪电光如击石火,这一刹那,好多人有这种境界出来 他没有体悟,错过去你的福报不够,我们元音老人说福报不够”啪“一脱开,他昏沉,昏沉它就不知道,他已经脱开了他不知道这种境界,体悟不到,这就是说福报不够,这种境界他体悟不到,这个境界每个人都有,就看你能不能体悟到,每个人每天都有那么一刹那的时间是脱开的,但是我们的人体悟不到,所以就通过打坐,打坐就是稍微长一点,”啪“一脱开,有些人就昏沉,昏沉又体悟不到,体悟不到这种境界,他就没有见到,没有见到就悟不进去,还有一种人呢 就是见到他不相信,这么简单啊,这就是佛性本体?他不相信不承担,不承担也没用,所有的都要由师父来印证过,你承担了,然后再悟你才有力量,不然的话见性不一定就明心,是不是?见性不一定就有力量,见性要承担,要参悟这个道理,要明心,然后再用这种明心的道理佛性的真理来指导你的言行才开始修行,所以这种境界还不能求,你有求就脱不开,无心才能脱开,无心就是毕竟空,你毕竟空才能见到,今天就这样,没什么问题了,大家辛苦了,合掌,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
印心宗大灵岩寺第十届佛七 第一七第五天
乘一法师开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好,放掌
今天是打七的第五天了,那么好多人都通过精进的用功打七,打开本来面目,能所脱开,这个有些是以前就打开的,就是这次听到师父一讲法,马上承担下来,明白了,有些是这次打坐的过程当中,刚才有一位同修说,有位师父就这么咳嗽了一下,就把他给打开了,我说这个师父是大菩萨,咳嗽了一下对方就打开了, 啪一下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说我们就要精进的用功,诸佛菩萨是很慈悲的,功不会唐捐,只要如法用功总会打开本来面目的,见到佛性然后好好地保养,好好地保任,圆成你的佛果,那么今天要讲的呢就是说,咱们讲一下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简单的含义给大家讲一下,只有讲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甚深的智慧,般若就是智慧,行甚深的般若的时候,波罗蜜多就是度到彼岸之上,所以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所以说这里说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然后后面还念下去的就是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还有想,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还有行,就是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再有就是识,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啊,所以说这个五阴呀就是说它都有这个空,色受想行识,都是空
色是空,受是空,想是空,行是空,识是空,都是空.首先我们要讲一讲就是说怎么样这个色是空呢,这个色不是男女的那个色,这个色是看得见的一切相,指的是看得见的一切相的这个色,这个色和空没有两样,色不异空,也就是说这个色就是空,不是说这个色的另外一个边上还有一个空,不是那个,就是这个色不异空,不要换一个是空,不异就不是不同,异就是不同,不异就是不是不同,就是这个色不是不同的空,就是说色就是空这个意思.那么我们大家怎么能知道这个色就是空呢,是吧 这个看得见摸的着的这个,都看得很清楚呀,人都走不过去呀,怎么是空,空要我人都走得过去呢,怎么是空呢,所以很难理解,你如果这个完全地理解了,你的智慧就能圆融,那就是说甚深的智慧才能够完全地理解,五蕴呀才能照见,用甚深的智慧去照见它,才能照见空.那么甚深的智慧与禅定也分不开,也要甚深的禅定,甚深的智慧才能够照见这五蕴皆空,这个色就是空,这个色呀就是一切万法,这一切万法我们说所有的这一切万法的缘起,从这个大乘经典来讲就是缘起性空,这个缘起比如说一个人,一个人他由地水火风所组成,地水火风空根识、这七大所组成这个人的身体,那你说拿出来你说地大就是这个人吗,那不是,那地大就是硬硬的这个肉,这就是地大,火就是有热度,水就是有我们的血液,风就是因为有空,所以呀有空,然后风才能动,能动你的血液才能够走动,空就是有间隔,根就是我们的六根,识就是我们的思想,六根对着六尘中间产生识,六识,八识,九识,就是因为你根尘相对中间所产生的,所以那么我们说这个人,六根里面哪一个,就说这只手,这只手就是你吗?拿个手出来,把这个手割断拿出来看,这个就是乘一法师吗,谁看到都吓死,怎么这个手就是乘一法师呀,谁都不认识是吧,那个整体的才是乘一法师,你每个人也是这样,挖个鼻子下来放在这里,这个就是你吗,那谁也不认识这就是你,是吧,所以说他必须要一个组合,所以它是以众尘所聚到一块形成的这么一个色身,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都是因缘,各个因缘和合到一块来形成的你这个相,各种微尘,就是非常小的微尘聚到一块才有这个相,那么你把他分开来,分开来他就不是了,所以每个整体你把它分开来,所以这叫没有自性,无自性,哪一个部分不是他,另一个部分也不是他,你说这个手,手不是他整个,是吧,你不能说它就是他,就是乘一.那么鼻子,鼻子不能说就是乘一,你要把它全部组合起来他才成这么一个人,所以说他没有自性,就是没有他,要组合起来才有,没有一个固定性,它要组合起来才有,这才叫做空,无自性叫空,叫自性空.无自性就是自性空.这个空指的是毕竟空,这个空不是与有相对的那个空,与有相对的那个空,就是我们说这个是有,这个是空,这个是相对的,相对的东西就是有比量,有比量就相对,这个无自性空,但是这个空是属于毕竟空,毕竟空这就是要把这个空还要空掉的空叫毕竟空,所以说这个色即是空,这个大乘来说叫做无自性空,这样讲.那么这个很难理解,一般人是很难以接受,无自性,看不到摸不着,自性也看不到摸不着,所以很难理解.那么它第二个呢就是说,这个我们讲的这个心经上讲空,讲的二十多个空,二十多个含义的空,心经上.那么我们讲第二个,就是说无常的,生灭的这个都叫空,无常的就是它从生到灭的它的变化,它的走动,行动,它都不是固定的不是恒常不变的,这个叫空.还有一个就是生灭的,有生它就有灭,这个叫空,还有一个就是不可得,这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生灭的变化不可得,这个叫空,所以还有这种这些说法都叫空.不是说有这个空,不是说有和没有的空,他是指他的这个性质生灭变化无常叫空,我们大乘佛教还有这种说法,还有小乘佛法呢,小乘佛法的空,就是说分析这个法,把他分析到最后变成邻虚尘,这个邻虚尘不能再分析了,所以说凡是有的东西,它都有边有量,所以能分析,那么它这个邻虚尘呢,再也不能分析,不能分析了就说明它没有,它是空.所有的东西它从分子,原子,离子,然后再分析下去,分析下去,最后分的是羊毛尘,羊毛要比兔毛粗一点,羊毛尖那么一点的羊毛尘,羊毛尘再往下分七份是兔毛尘,兔毛尘再往下分七份那就是水尘,水尘再往下分七份那就是属于金尘,金尘再往下分七份那就是微尘,微尘再往下分七份称为极微尘,极微尘再往下分七份那就是邻虚尘,你想想看兔毛尘,羊毛尘已经是羊毛尖那么一点点了,你还要这么分七份七份这么一直分下去,分到这个邻虚尘再也没法分了,那么为什么没法分呀,它没有边没有量,所以说那么凡是有的东西,我们说有的东西,那么我们世间法上讲有的东西,有的东西它都能分呀,它不能分所以他是没有,所以他是空的.所以这是从小乘的这样来讲的这个叫空,所以这个色是空的,色是空的.所以那么这些所有的东西它都是由这么个邻虚尘所组成,那么这个邻虚尘是空的,所以这些色就是空的.可以这样去理解,和我们世间法就是三界以内的,欲界,色界,无色界里面的对这个空和色的理解,我们佛教讲的这个道理和我们三界以内的众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三界以内的众生有欲界,有色界,色界就是有色呀,然后空界就是没有色呀,它是以相对的就是说,所以这个空它是有范围有大小,比如说这个房间是空的,这个房间划出来这么大是空的,它就这么大,然后这个大厅呢,这个大厅什么都没摆,大厅是空的,这个空是相对有来说的这个空,所以有空就有有,这是我们三界以内的众生都是这样,被这空有所困住,所以我们一般人理解对这佛教的理解他说空呀,怎么是空,这是有的吗,有怎么是空呢,他就著于这种相对的,对立的这种状态,这叫二元,我们这个三界以内的众生都生活在这个二元当中,他超脱不了这个二元,就是空和色,高和低,好和坏,爱和恨,都是生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