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克期悟证心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略谈克期悟证心诀-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六个法门,然后中间产生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个法门,三六十八界,就十八法门,再加上七大(地水 火 风 空 根 识)二十五个法门,所有的一万八千法门都是从这二十五个法门派生出去,所以你掌握这二十五个法门,你就掌握佛无量的法门,在二十五个法门里面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修行最容易成就的就是耳根,听声音容易成就。你看,你耳朵听声音,十方同时敲鼓,也有喇叭声,也有法师说法声,还有阿狗阿猫叫声,全部听见,还能够分别出来,所以说这个耳朵是多灵敏,所以利用这个耳根最灵敏的,把你六根摄住,最容易成就,耳根的功德最大,其它的你们可以想一下,还有六尘,还有六识,我们大势至菩萨,他是根大修行,六根的根大修成就的,那么根大里面就耳根最灵敏,所以他是我们阿弥陀佛身边的两个大菩萨,其实修的是同一个法门,持名念佛,大势至菩萨是“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持名念佛”利用这个“阿弥陀佛”把你妄念和六根摄在“阿弥陀佛”上,这就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所以我们修心中心法的也好,修六字大明咒的也好,修念佛…持名念佛也好,都是一门深入, 所以你不要去分别 哦我是念净土的,我是修密宗的,我是修禅宗的 ,不是不同法门,那是不同的宗门,不叫不同的法门,一定要搞清楚,那叫宗门,每个宗派里面有很多的法门,法门是相通的,宗门分宗分派,所以说我们净土宗有十六个观就有十六个法门,那你念佛你说今天能观相念佛明天又观想念佛,后天又持名念佛,你就同时三个法门,你不叫一门深入,你如果今天你念阿弥陀佛,下坐的时候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持名念佛,一心念一心听,上坐的时候念“嗡吗呢呗美吽……嗡吗呢呗美吽……”“嗡巴啦巴啦。。。。。。”同一个法门,一门深入,这是我们要修的第一步就要利用观世音“耳根圆通法门”来修行,怎么修,就是持咒念佛,不管是念咒也好念佛也好,叫持咒念佛、心念耳闻、不睬杂念,就是念头出来不理它,不要跟它们想下去,就是听这个咒,就是听这个佛号,然后,这个功夫做到闻所闻尽,持咒念佛、心念耳闻、不睬杂念、闻所闻尽。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功夫,你如果能达到闻所闻尽了,你可以见自性,你可以见佛性,你可以见自性阿弥陀佛,你可以花开见佛,为什么呢?能闻的心和所闻的咒,你能闻的心它本来就空,那个念念不出来了,心念不出来了,这个咒没了,咒没了心也没了的时候,这个时候声音也没了,咒也没有了的时候,这还有什么,这不,当下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显现,这个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你的自性佛,大家可以见到,毫无怀疑,功夫第一步呢能用到这样就可以见到自性佛,可以体悟,这佛是什么样的,这就是你们的真的福报,也不是报身佛、化身佛,它是法身佛,是真佛,你花开见佛,再让他参悟,这悟,悟它那个这个真的佛是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垢不净,所以说你悟它个无生道理,为什么不生,这个道理悟明白了之后,你再指导你的言行,开始观照你那颗心,以这个道理观照你这颗心,不走着,所以第二步再做功夫你就可以修观自在菩萨法门,第一步修观世音菩萨法门,第二步修观自在菩萨法门,什么叫观自在菩萨法门?观你的心在本位上,叫观自在,观你自己的心在本位上,本位就是毕竟空,一切万法法性都是毕竟空啊,你的自性毕竟空啊,时时观照你的心在本位上,叫观自在,在哪里,在本位上。这么用功,你也不觉得这么用功,如果你真正你能够把这个心观住了,那念咒就可以不念了,时时观住,心不走着,念佛就可以不念,那么功夫做到最后可能还要念,那是微细的了。
   那么第二步功夫怎么念呢,怎么做呢,我给大家念一下“观照自心,念起即觉,觉便化空,不随念走,觉所觉空。”“观照自心,念起即觉”,觉悟的觉,觉映大法师的觉,你们记住,然后,一觉即空,觉就是智慧,觉就是空性,就是空性的智慧,把它化空了,“观照自心”念起了这个妄念一起来的时候一觉,而是空的不可得,“觉便化空”这个功夫做到,这第二步功夫做到能觉的这个心能起观照觉悟的这个心,和所觉的那些境界,来到你面前的所有的境界,全部空,“觉所觉空”,也没有东西好觉,这能觉的心也没有了,“觉所觉空”能觉的心本来就空,所觉的境界也本来就空,“觉所觉空”,这是第二步功夫我们做的,打坐的时候也这样用功哦,下座的时候也这样用功,不分座上座下都这样用功,打坐的时候,当你念咒念不出来的时候,“嗡巴啦巴啦。。。。。”念不出来妄念也没有,观照它,观照着它,不要害怕,自然念不出来,一个念头不生,了了分明;了了分明,一个念头不生,观照它,这叫能觉的心和所觉的境界全都是空的,妄念也没有了,体悟这种自性的境界,这是第二步功夫。在座上也是这么做功夫,下座也是这么用功,观照自心,第一步功夫也是,你刚开始修学的时候在座上也是这么用功的念咒,“嗡巴啦巴啦。。。。。”就这么念,下座的时候,你也选个咒整天这么念,“嗡吗呢呗美吽……  ”你走到哪里念到哪里,念佛的人,走到哪里都是念“阿弥陀佛”打坐的时候,三密加持入定,下座的时候时时把咒提起来,第一步就这样念,能念的心和所念的咒脱开,“闻所闻尽”,第二步功夫你能看到这颗心了,看到这颗心功夫还分层次,第一步的时候往往这颗心看是能看到了,但是看的时候有时候要跑到好远,想到好远想的老远,想了一圈了,怎么我想了这么多才发现,这是功夫还不得力,知道是知道观这颗心了,但是观的时候它老跑,跑出去很远,打坐的时候也是,这个念咒又想到老远出去,怎么刚想出去这么远呢,赶紧拉回来,一心听咒,观照的时候一心观照,不要跟着它想下去,一觉,所有的东西都是空的了,一切的东西是空的了,不要再想下去。这是第一步功夫还会走着,第二步功夫呢,念头一起来就能看到,观照功夫啊,念头一起来就能看到,就像那个猫抓老鼠的那样,就说猫伏在那里,这个老鼠啪一出来,啪一把就给抓住,这个念咒就这样子,这个念头啪一起来,啪一觉就这功夫,这个功夫就比较得力一点,这个观照的功夫就比较得力一点,就是说,能够念头一起来,妄念一起来,啪一觉悟,没了,念头一起来,啪一觉悟就没了,时时呢这样做功夫。
这第三步功夫呢,能做到念头还没有起来就知道全是空的,想都不想你,根本把你放到一边,考虑都不考虑你,功夫做到这里就比较有力量了,就是妄念起不来,我就老是观着你妄念起不来,你有这功夫,那么这功夫就我们修学心中心法来说,还是比较粗浅的功夫,你们不要以为这个功夫已经很深了,这还是初期的功夫,是功夫的第二步,你要这样做。第三步,你如果你的心时时空净的话,没有妄念起得来,这个时候要做第三步功夫,第三步功夫可能要进入到了第二步功夫可以了“见思惑了”,也就是可以了分段生死。做第三步功夫就是要消除尘沙惑和无明惑了,要慢慢的,时间很长。所以我们这个大愚祖师曾经做过一个偈,我记得他是这样说的,“寂照照寂,切忌用力,成佛做祖,无它秘密。”这是我们大愚祖师最后在他女儿,他北京这个女儿到成都去拜访他的时候,他就给她写了这句偈,告诉她“寂照照寂,切忌用力,成佛做祖,无它秘密。”这个功夫就比较深了,也就是怎么做功夫呢,这个寂就是空的意思,这个照就是观,你看住它,空空净净,空空净净你能看到它,你不能忘记了看,忘记了看就是失去观,失去照了,所以说呢我们要简单的讲,跟你不讲寂也不讲照,我们讲空,这寂是空,空而常照,照而常空,就是这功夫,也就是说我们一些大祖师讲的,没有事情的时候你不要找事情做,有事情的时候好好想明白把这个事情做好,就是这个意思,有些人没有事情了他找烦恼,没烦恼他去找烦恼,没有事情的时候你不用去找事情,没事情没念头的时候就不要找事情去想,时时观照,空,保持这种空,空而观住它,空而常照,时时照着它,常照,空而常照,照而常空,这个功夫要做很长时间,最后做到功夫,做到就是“空智极圆”,你空的智慧,智慧,真正的大智慧就是空智。你空的智慧所有的事情到你面前全空,什么事情到你面前都能空的了,你不上当受骗,那就是“空智极圆”,空色圆融无二,色就是空,空就是色,《心经》上讲,什么叫空,所有的东西都有叫空,什么叫有,所有的东西都是空的叫有,到了这种境界就是说,“空智极圆”, 圆融无二,不会有矛盾在这个世界上,本来这个世界是对立的是两元的世界,娑婆世界。当你功夫用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全是统一,进入一,一也不可得,那你的智慧就圆满,“空智极圆”你还不能着在空上,“空所空灭”,能空的心,我这心是空空荡荡的,所空的境界也是空的,你还要不要着这个空相上,空相还在三界之内,就是四空天,就是说要“空所空灭”,不要啊这个空的境界很好,坐那里不动它,你就会死在那里,所以说还要把这个空还要灭掉,“空智极圆”的时候要“空所空灭”,能空的心和所空的境界都灭掉,不要着在这上面,不要追求这个。这是第四步功夫。第五步功夫那就比较圆融了,就是“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这是观世音菩萨说的话,“顿然超出,世出世间”,显三十二像,四无畏,这就变化无穷了。这是最后了,能生灭的这个心已经灭掉了 不生不灭的那颗心就显现了 生灭既灭 如如不动的那个心就显现 “寂灭现前”顿然超出,世间讲有,出世间讲空,空有全超,就是超出四空天 这是我们做功夫上讲 有这么个层次,所以给大家这么讲一下 并不是说一见性就完了的 见性还要明心啊明心才叫明心见性 人家说见性和明心不能分 如果明心的人就见性 见性的人不一定明心 我跟你讲 所以要好好的参悟 见性了之后要参悟无生的道理,参悟得圆融无碍你才明心明心见性之后才用这个道理观照 不然的话你没法观照,你拿什么观照你那颗心 以什么标准衡量你那颗心 知道怎么做 我这个念头起来对不对,拿什么道理来衡量 来指导它 就是用明心见性的道理来衡量它观照它 你才能做功夫 你才能谈得上修行啊 你才能谈得上把你的习气去掉啊 以这个标准 如果不符合佛的道理把它去掉 符合佛的道理把它发扬光大 这么才谈得上修行 修行就是修你的言行举止修你不符合佛的真理的言行举止 把它修掉 所以人家说你干吗的 我修行的 你修行的层次已很高了 修行要明心见性才谈得上修行 不然的话你没有标准在衡量这个行 到底哪个符合佛的道理哪个不符合佛的道理 要知道怎么修行 所以这样跟大家讲了这个问题 指导大家用功的层次 要知道自己的功夫做到哪里 要照一下 要回光一下 不能认为自己很满足 打了好几个七老油条了 打七就这么个样子 我也是啊 我修行已修了好多年了 早就明心见性了 你对照对照看你的功夫做到哪里 你空而常照 照而常空 妄念起不来 还是你能看着这颗心如如不动还是连你这颗心都没看到 道理不明白 佛性还没见  自己对照一下好好的用功 功夫是很深的了 一步一步 我们《楞严经》上讲 六十个圣位 菩萨有六十个圣位 六十个台阶往上走 这是大家知道的所以要谦虚谦虚再谦虚 要用功用功再用功 这是要讲得用功上的问题 
这第四个要跟大家讲的是理地上的问题 也就是你悟 悟什么 你打坐的时候 必须要克期取证嘛 要明心见性嘛你悟什么 我们讲讲心中心法是怎么悟的 我跟你们讲一个偈子 佛心中心法 跟我念 何妨密净禅  本法无无法 法法皆本法 无念应万法 非法非非法 应作如是会 方契如如法 这是师父那时刚出关的时候他们要求师父开示 我说有什么好示的呢 好给你们说几句 讲这个偈吧  就讲了这个偈 这个偈我觉得好像是我的写照 你们叫我讲 我给你讲我的体会 我当时就是体悟这个我觉得这个心中心法太好了 佛的心中心法 佛的第一个心 我们可以用达摩祖师的话 来印证我们佛的心中心 这个法到底是个什么法 它是个顶尖的法 我们也不说密宗说怎么顶尖我们用禅宗的话 达摩祖师有一句话是这么讲 若了心非心 即解心心法 就是说如果你如果能够了解心非心 前面这个心就是每个起心动念 每个人每个念头起来这个心 这个心都非心非心就是毕竟空 每个念头起来都是毕竟空 你要知道你的每个念头起来,你的心都是毕竟空 ,那么即解心心法 后面这个心 心心法的心 这么两个心 前面这个心还是每个念头起来后面这个心就是每个念头起来都是妙明真心 后面这个心就是妙明真心 如来藏性 而我们心中心法也是两个心 你如果要凡夫来看 这个心中心法 第一个心起来是妄念 然后第二个心这个心空的 不可得 凡夫就这样讲啊 小乘人 就这样讲 这个心不可得 空的 那作为大菩萨来讲 就是佛来讲的话 第一个心起来就是起心动念 第二个心就是每个起心动念都是如来藏每个起心动念都是妙明真心 每个起心动念都是真如自性 这是心中心法就这么高 所以说一切佛心中心法 何妨密净禅 也就是说修密宗也好 修禅宗也好 修净土也好 修法相宗也好修这个华严宗也好 修天台宗也好 修一切的法门 都在这个心中心里面包含着 你学《阿含经》 修南传佛教 还是西方密教 还是什么大乘佛教 都在这个心中心里面包含着 所以它不妨碍什么密宗也不妨碍什么禅宗 也不妨碍什么净土 也不妨碍什么藏通别圆四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