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神灸经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26-神灸经纶-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口噤妄言痰涎壅塞或头旋运倒不省人事即名飞尸卒厥宜用针法若用艾灸则莫如秦承祖灸鬼法 
及华陀救阳脱法为妙 

卷之三
厥逆灸治
属性:厥冷逆 
气海 肾俞 肝俞 阳溪 人中 膻中 百会 
一法以绳围男左女右臂腕将绳从大椎向下度至脊中绳头尽处是穴灸二十一壮 尸厥灸此 
尸厥卒倒气脱 
百会 人中 合谷 间使 气海 关元 
扁鹊治虢太子疾取三阳五会更熨两胁下即苏 
肾厥头痛筋挛不嗜卧 
关元(灸百壮) 
卒忤 
肩井 巨关 水沟(小炷三壮) 神门(小炷三壮) 又灸中恶等症(其穴在乳后三寸男左 
女右灸之) 
阴厥胫直 
照海 阳陵泉 
鬼魅狐惑 
鬼哭穴 取将手两大指相并缚定用艾炷于两甲角反甲后肉四处骑缝着火灸之则患者哀告 
我自去为效 
面青腹痛呕吐泻利舌卷囊缩手指甲唇青心下结硬胀满冷汗不止四体如冰厥逆昏沉不 
省人事脉伏绝者 
气海 穴在脐下一寸五分 丹田 穴在脐下二寸 关元 穴在脐下三寸 用大艾炷灸二 
七壮得手足温暖脉至知人事无汗要有汗出即生不暖不省脉不至者死 
中暑神昏 
症见卒倒无知名曰暑风大率有虚实两途实者痰之实也平素积痰充满经络一旦感召盛暑痰 
阻其 
气卒倒流涎此湿 合病之最剧者也宜先吐其痰后清其暑犹易为也虚者阳之虚也平素阳气衰微 
不振阴寒久已用事一旦感召盛暑邪凑其虚此湿 病得自虚寒者也宜回阳药中兼清其暑最难为 
也丹溪谓夏令火盛之时烁石流金何阴寒之有此其见偏主于热治宜清凉灸法似不可用然亦不尽 
然也天有非时之气人即有非时之病如夏行秋令冬行春令寒时得热症热时得寒症往往有之况盛 
暑之气外阳而内阴中之者卒暴面垢冷汗出手足微冷或吐或泻或喘或满甚至不省人事宜灸 
百会 中脘 三里 脾俞 合谷 人中 阴谷 三阴交 
冒暑霍乱 
百劳 委中 合谷 曲池 三里 十宣 

卷之三
首部症略
属性:人之有首犹山之有巅以其高出众体之上为诸阳之总会也灵枢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 
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又曰肺气通于鼻心气通于舌肝气通于目脾气通于口肾气通于耳五 
脏不和则七窍不通故凡人之疾病吉凶无不上见于面观其色之胜复生克即知其病之轻重浅深经 
曰赤色出颧大如拇指者病虽小愈必卒死黑色出于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庭者南方火位黑乃 
北方水色水来克火是阳神已离其所舍将何以固其生乎颧之左为肝颧之右为肺其骨属肾病 
小 
愈而两颧见赤色是为木火自焚水干金铄败于内必形诸外知其卒死也必矣若满面通红气盛者属 
阳若两颧鲜赤如指如缕而余地不赤者阴虚也面色白者为气虚白兼淡黄而气不足者必失血面白 
色枯气血俱败面青兼白为阳虚阴胜面黄润而微赤者湿热面黄而兼青者此木邪犯土多不可治久 
病面转黄苍此欲愈也久病面色如煤不开者终不吉也 
面色青苍者主疼痛平人面色如灰尘眼下青黑者必将有重病女人面色青者主肝强脾弱经络不调 
女人颧颊鲜红名带桃花此阴中有虚火多淫而无子是皆病之不在面而色着于面也至若首之头脑 
七窍各自见病逐一详别而类汇之于后 
一头痛内经所谓脏腑经脉之气逆上乱于头之清道致真气不得营运壅遏经隧而痛者也如因 
痛者则抽掣恶风或有汗而痛因暑热痛者或有汗或无汗则皆恶热而痛因湿而痛者则头重遇天阴尤 
甚因痰饮而痛者亦头昏重愦愦欲吐因寒而痛绌急恶寒更有气虚而痛者遇劳则甚其脉大有血虚 
而痛者善惊惕其脉芤诊头痛者审久暂明表里因证而详辨之不可执也仲景伤寒论则惟三阳有头 
痛厥阴亦有头痛而太少二阴则无之其痛亦各有所主太阳在后阳明在前少阳在 
侧厥阴之脉会于巅则巅顶痛此又外感之所当辨者至若内伤则足六经及手少阴少阳皆有之 
又不 
得以三阳为拘矣东垣壮岁病头痛每发时两颧尽黄眩运目不欲开懒于言语身体沉重兀兀欲吐数 
日方过洁古老人曰此厥阴太阴合而为病名曰风痰为之灸侠溪二穴各二七壮不旬日愈 
一头风眩运偏头痛素问所言头疼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目眩耳 
聋下实上 
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下虚者肾虚也故肾虚则头痛上虚者肝虚也故肝虚则头晕徇蒙者如 
以物蒙其首招摇不定目眩耳聋皆晕之状也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沐中风为首风头半边痛 
鼻塞不闻香臭常流清涕时作臭气谓之偏头风左属风又为血虚右属痰又为热若头痛起核块声如 
雷鸣则谓之雷头风头肿大如斗则谓之大头风是天行时疫也阳明受邪首面大肿也又天门真痛上 
引泥丸谓之真头痛死不治若心肝壅热上攻目睛则头目皆痛胸膈风痰上攻者亦然 
一眼目有五轮八廓之别五轮应五行金精结为气轮木精结为风轮火精结为血轮土精结为肉 
轮水 
精结为水轮入廓应八卦干居西北络通大肠之府故曰传道廓坎正北方络通膀胱之府故曰津液廓 
艮位东北络通上焦之府故曰会阴廓震正东方络通胆府故曰清净廓巽位东南络通中焦之府故曰 
养化廓离正南方络通小肠之府故曰胞阳廓坤位西南络通胃府故曰水谷廓兑正西方络通下焦之 
府故曰关泉廓此由脏府配合与内经相发明也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 
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脉度篇曰跷脉气不荣则目不合决气篇曰 
气脱者目不明又言目痛者白眼赤脉法于阳瞳子黑眼法于阴风热上攻为阳症见红肿重生翳膜精 
气内损为阴症目昏涩眩运甚成内障若青盲又与内障有异并无红肿赤痛翳膜等症而但视不见物 
是 
乃六腑幽邃之源郁遏灵明不得发露失神胆涩病也人见其目如平人珠青如故只自有目如无目耳 
故曰青盲又迎风赤烂眼症见风则赤烂无风则否与风弦赤烂入脾络之深者不同凡治目灸法景岳 
载取诸穴最良 
一耳聋症有因诸经之火壅塞清道有因恚怒忧郁肝胆气逆有因风寒外感乱其营卫有因惊损 
窍闭 
或患 耳溃脓不止而坏其窍者有因年哀或病后或劳倦过度者辨其在经在脏暴聋久聋在经暴聋 
者易治在脏久聋者难治 
一鼻为肺窍若七情内郁六淫外侵或饮食劳倦则肺气不宣通清道壅塞而为病矣故鼻中肉赘 
臭 
不可近痛不可摇是为痔 由阳明执滞留结而然经曰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 
也故又名脑漏治之宜早久则难愈 
一齿牙病上牙属足阳明下牙属手阳明牙痛者湿热蓄于肠胃而上壅于经虫痛者由肥甘湿热 
化生 
牙虫以致蚀损蛀空牙败而痛肾虚牙痛者其病不在经而在脏所谓肾衰则齿豁精固则齿坚是也又 
牙缝出血不止固属胃火然亦有阴虚于下格阳于上误作火治必至不救 
一颊唇病颊属手足少阳三焦胆手太阳小肠足阳明胃又属足厥阴肝颊因风落少阳病也人有 
欠伸 
颊车蹉脱口开不能合醉以酒乘睡以皂角末搐鼻嚏透则正唇病属脾燥则干热则裂风则 寒则揭 
唇有缓纵下垂者脾下也脾气不能振举故下缓不休 
一咽喉喉主纳气气从金化变动为燥燥则涩涩则闭塞而不仁故在喉谓之痹咽主纳食从土化 
变动 
为湿湿则泥泥则壅胀而不通故在咽谓之肿痹者喉中不通言语不出而天气闭塞也肿痛者不能纳 
唾与食而地气闭塞也喉癣多虚火游行无制阴气大虚阳气飞越虚损人见此为海枯津竭甚为危侯 
则舌强不能言壅热攻之则舌不能转伤寒热毒攻心与伤寒病后失于调摄则舌纵不收又曰舌者声 
音之机也人有风寒外感火郁于内而气闭失音者有气血内亏水干金燥而久嗽音哑者暂病失音易 
治久病致喑难治若夫叫号歌哭热极饮冷或暴吸风寒则又当别论 
一头项强痛经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又足少阳之脉从耳后入耳中其支者加颊车下颈合缺盆 
手三 
阳脉俱与耳颊相通故颈强颊肿引耳痛多由邪客三阳经络颈漏者颈上有孔或肿或不肿或痛 
或不痛时流水或脓血是有虚寒有邪热当与瘰 参治 

卷之三
首部症治
属性:头痛 
百会 囟会 丹田 气海 上星 神庭 曲差 后顶 率谷 风池 上穴择灸一穴即可 
偏头痛 
风门 通里 列缺 脑空 
头风眩晕久痛不愈 
阳溪 丰隆 解溪 发际(穴在肩上三寸灸三壮) 
偏正头疼 
脑空 风池 列缺 大渊 合谷 解溪 
头面肿 
陷谷 厉兑 
目眩不能闭 
脑空 解溪 通里 地仓 
头目痛 
外关 后溪 
目痛红肿不明 
合谷 二间 肝俞 足三里 
目昏生翳 
角孙 足三里 
青盲眼 
肝俞 胆俞 肾俞 养老 商阳 光明 
风烂眼 
肝俞 胆俞 肾俞 绝谷 光明 
耳聋 
肾俞 窍阴 上星(风聋二七壮) 翳风(痛聋七壮) 听宫 外关 偏历 合谷 阳维( 
穴在耳后引耳令前弦上是穴千金治耳风雷鸣灸五十壮) 
耳暴聋 
液门 足三里 
耳 
听宫 颊车 合谷 
鼻 鼻痔 
上星(流清浊涕) 囟会 百会 风池 人中 大椎 
通天(左鼻灸右右鼻灸左左右病俱灸灸后当去一块形如朽骨其痹自愈灸炷如小麦大七壮) 
鼻渊 
上星 曲差 风门 合谷 
鼻塞 
囟会 上星 风门 
囟会一穴自七壮至七七壮灸至四日渐退七日愈 
口齿疳蚀生疮 
承浆 
齿牙痛 
承浆 颊车(耳垂下尽骨上是穴三壮如神) 肩 (随左右灸之) 列缺(七壮立止) 
渊(风牙痛) 鱼际 申脉 二间 阳谷(上牙痛) 合谷 阳溪 液门 三间(下齿痛七壮) 
足三里(上齿痛七七壮) 大溪 内庭(下牙痛) 地仓 昆仑 
肾虚牙痛出血不止 
颊车 合谷 足三里 大溪 
眼目诸疾 
足三里 三间 二间 
落颊风 
率谷(三壮炷宜小) 
颊肿 
地仓 
唇缓不休 
地仓 
喉痹喉癣 
通里 然谷 厉兑 窍阴 
舌纵 
阴谷 
舌强 
窍阴 
失音不语 
灵道 
暴喑声哑 
通里 
咽喉肿痛 
阳溪 少海 液门(外肿三壮) 
颈项颊肿引耳痛 
前谷 阳谷 
颈漏 
临泣(灸三壮一日禁灸) 

卷之三
中身证略
属性:中身者外而胸胁腹背脊脐内而五脏六腑一有所病统属于中原其病之所起必有所因外因者 
由于春 
之风夏之热暑长夏之湿秋之燥冬之寒也当其时而至则为正气非其时而至或过盛则为淫邪凡此 
六淫为病皆属外因亦有因于八风相感如冬至日正北大刚风立春日东北凶风春分日正东婴儿风 
立夏日东南弱风夏至日正南大弱风立秋日西南谋风秋分日正西刚风立冬日西北折风应时而至 
主生养万物不应时而至主杀害万物若人感受内生重病外生痈疽凡此八风为病亦属外因故曰外 
因六淫八风感也内因者起于耳听淫声眼观邪色鼻闻恶臭舌贪滋味心思过度意念妄生皆损人神 
凡此六欲为病皆属内因又有喜过伤心怒过伤肝思过伤脾悲过伤肺恐过伤肾忧久则气结卒惊则 
气缩凡此七情为病亦属内因故曰内因六欲共七情也不内外因者由于饮食不节起居不慎过饮醇 
酒则生火消灼阴液过饮茶水则生湿停饮过食五辛则损气血伤饥失饱则伤脾胃凡此皆饮食之致 
病也昼日过劳挑轻负重跌扑闪堕等类损其身形夜不静息强力入房劳伤精气凡此皆起居之致病 
也其有起于膏粱浓味者多令人荣卫不从火毒内结起于藜藿薄食者多令人肾气不充气血亏少凡 
此亦属不内外因也夫民病百千变化其受病之原皆不出于三因兹集前后证略数则非三因之外别 
有致病之由盖以病有类集治有攸分故为辨别科条缕析名目逐症分疏于后俾施治者明于辨症而 
无所疑惑焉 
一胸为肺分心脾肾肝胆胞络七经之筋脉俱上至胸胸满短气阳实喘促不卧虚满则心下痞而 
不痛 
胸痛者多属肝之虚痛引胁背肝实不能转侧善太息余经能令胸满短气而亦不痛仲景云胸痹 
心下 
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非若中满者外有腹胀之形也鸡胸乃属肺病胀满有痰肺热也胀满 
无痰肺虚也皆胸膈高起故名鸡胸 
一胁痛有左右之分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左为肝肝主血血留止滞则左痛右为肺肺主气肝邪 
入 
肺气不流通则右痛然亦有左痛不专主于血右痛不专于气但按之痛不按亦痛者血也膨痛时止 
嗳 
即宽畅少时复痛者气也若痰食致痛皆在右胁必有痰食之症与气血凝滞不同明者自辨更有房劳 
过度肾虚羸怯之人胸胁间多隐隐微痛此肾虚不能纳气气虚不能生血阴阳循行之道有阻滞所以 
作痛若不知正本寻源而执一不化则犯虚虚之戒矣 
一腹坚硬是由脾阳下陷浊阴之气乘之按之如石亦不痛但苦胀满气结饮食不化小儿多有此 
症 
大抵寒则收引或因伤食而成若有块硬痛是虫痛也又有冲脉为痛气溢于大肠绕脐而痛有脾伤传 
肾少腹冤然而痛故曰绕脐痛大肠病也脐下冷痛者肾病也 
一腰背痛经云巨阳虚则头项腰背痛又曰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诸经所过皆 
能为 
痛有风寒湿热挫闪瘀血气滞痰积由外以致内者标病也若房室劳伤肾虚而痛者本病也腰者肾之 
府转摇不能肾将败矣肩背分野属肺喘咳逆气肩背痛肺燥也当肩背一片冷痛此有痰饮气积故也 
背心红肿痛者风热也红属火邪肿为风胜经云岁火太过民病肩背热按背心为督脉循行部分督脉 
贯脊络肾风气从风府而下积而化热故取肩井肺俞之穴灸而散之又外邪与流行荣卫真气相击搏 
则百节酸疼筋骨挛痛下部虚冷三阴不足故腰膝酸痛凡人真气失调少有所亏则五邪六淫皆得乘 
间而入所以圣人谆谆告戒令人养摄真元为卫生却病之上妙方也 
一虚痨之疾为精血内夺百脉空虚先贤经义条分缕析谆谆垂示后人秦越人发虚损之论谓虚 
而 
感寒则损其阳阳虚则阴盛损则自上而下一损损于肺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心血脉不能荣养脏腑 
三损损于胃饮食不为肌肤过于胃则不可治虚而感热则损其阴阴虚则阳盛损则自下而上一损损 
于肾骨痿不起于床二损损于肝筋缓不能自收持三损损于脾饮食不能消化过于脾则不可治此秦 
越人归重脾胃为治虚劳之妙谛也至汉张仲景明立虚劳门谓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 
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 虫丸主之意 
以虚劳发热未有不由瘀血者而瘀血未有不由内伤者治病必求其本惟仲景得之矣巢氏病 
源谓有虚劳有蒸病有注劳有五劳六极七伤蒸有五蒸二十四蒸注有三十六种九十九种分门异治 
后人以岐路之多茫然莫知适从大要无非酒色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