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3俄罗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3俄罗斯-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附近通过的德国军列。要炸军列,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军列经过的时刻表。队 

长把这项艰巨任务交给了老侦察员莫巴克夫。 

     如何才能摸清楚敌人列车的运行规律呢?敌人内部又没有我们的内线, 

铁道线上隔十几分钟便有一辆敌人的巡逻车开过,无法接近,莫巴克夫接受 

任务后,一大清早就拿起望远镜在驻地的山头上向伊凡拉斯村附近的铁道线 

了望。、见铁路线像蛇一样在树林边逶迤,很明显,德国人为了防备游击队 

的攻击,把靠近铁道附近十几公尺范围内的树木全部砍断了,只剩一些长长 

短短的树桩,胡乱地横放着。 

     要查明敌人列车每天的运行时刻,只有到铁道边去守候。可如何才能接 

近铁路呢?莫巴克夫想着,一边又观察起铁路边的木桩来。 

     突然,一个奇妙的念头在他的心上一闪。 

     当天晚上,人们谁也不知道,也没在意,一段比人稍长的树桩,从山坡 

上滚了下去,一直滚到伊凡拉斯村旁的铁路边。 

      “失踪”了几天几夜的莫巴克夫突然归队,并把敌人军列的运行时刻, 

准确地报告了队长。于是,便有了本文开首的一幕。 

     原来,莫巴克夫挖空了一段树桩,并钻到里面,滚到铁路边去观察火车 

的运行规律。他的奇特设想,果然使他如期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 Page 37…

                              条条绿色的火焰 



     前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有一次,德军在追击苏军时,遇到了苏军一个连 

的坦克兵力,发动凶猛进攻。此时,苏军的弹药殆尽了,看着苏军坦克连零 

星的枪炮声,德军觉得敌人已陷入束手待擒的绝境了,更是气势汹汹地紧逼 

过去。就在此时,苏军的坦克突然一齐开炮,炮弹拖着一条条绿色火焰飞了 

过来。不一会,冲在最前面的一辆德军坦克中弹起火了。 

      “停止进攻,立刻后撤!”德军指挥官发出了命令。 

     被奇怪的绿色火焰弹吓懵了的德国坦克兵正巴不得上司下达这样的命令 

呢,自然一个个调头鼠窜了。 

      “这种绿色炮弹一定是苏联人的新式武器。” 

     逃回营地的德军指挥官们忧心忡忡。因为这种绿色武器是他们首次碰到 

的,如何来抵御它呢?他们召集了专门的军事会议,郑重其事地研究开了。 

      “哈哈哈……想不到德国鬼子被几个信号弹给吓跑了。”就在德军指挥 

官们碟喋不休地研讨如何对付苏军的“新式武器”时,苏军坦克连的官兵却 

乐开了。德国官兵无论怎样也不会想到,他们遇到的带绿色火焰的特殊炮弹, 

不过是苏军在弹药用尽时,迫于无奈,坦克连连长于情急之中,才下令用信 

号枪装上绿色信号弹,这是一种实际上杀伤力很小的武器而已。然而,苏军 

的这种急中生智的措施,却实实在在地打退了一次敌人的强大攻势。 


… Page 38…

                             瓦杜丁借尸诱敌 



     秋风萧索,苏联德温伯河畔。高大魁梧的前苏联红军沃罗温什方面军司 

令瓦杜丁大将,带着警卫员沿着河岸走着。将军是从指挥所里出来透透风的。 

     这是1943年的秋天,最高统帅部发动的这次德温伯河会战按理能扭转大 

战形势。谁想德军反扑得很厉害,最高统帅部只能下命令避实击虚,实行战 

略大转移。可是我们这一支庞大的机械化部队,要从敌人鼻子底下神不知鬼 

不觉地转移能成吗?将军的头脑里一直转着这么一个问题。这时警卫员一齐 

指着河边高呼道:“司令官,有人在钓鱼呢。” 

     是谁有这份闲情逸致?瓦杜丁将军的目光朝警卫员指的方向扫去。哎, 

这人挺怪,将给大炮炸死的小鸟的细脑袋作诱饵。饿极了的大鱼,争相啄食 

着这奇怪的诱饵。 

     瓦杜丁突然得到启发,立即命令警卫员去弄一具刚断气的无名尸体来。 

     尸体毫不费力地搬来了。瓦杜丁饶有兴趣地审视着那尸体,满意地捋着 

胡子吩咐:“给他里里外外都换成一身苏军大尉军服,好好地乔装打扮一番, 

手里要死死抱住一个黑色公文包。我要让这死人起到比活人更大的作用!” 

     假大尉和公文包都被扔进前沿阵地,德国军队士兵的子弹呼啸着射中那 

假大尉,苏军前沿部队撤退到第二道战壕。 

     一个德军军官率先跳入苏军第一道战壕,他抬腿拨弄几下中弹倒下的假 

大尉,漫不经心地打开了那只公文包。当他打开最后一层时,一份标有“绝 

密”字样的文件跳入眼帘:“沃罗温什方面军,最高统帅部队命令你们暂停 

进攻,就地在布克林转入防御!”这军官欣喜若狂,马上报告上级。德军最 

高指挥官下令:“密切注意苏联军队动向!” 

     远处,苏军阵地上,一个指挥所和几部电台在嘟嘟地不停“忙碌”。集 

结地域内,呜呜呜的警报声不断,苏军正准备反空袭。德军指挥官终于得意 

地笑了:苏联人啊,你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你们的传令官死在前线,绝密文 

件已在我抽屉里。你们死守布克林吧,我的炸弹要统统送你们上西天! 

     德军轰炸机凌空而起,呼啸着向苏军的假阵地倾泻无数炸弹,大量预备 

队秘密调往布克林。德军万万没想到,苏联红军主力已转移到德军防御力量 

薄弱的基辅北侧。此刻,在基辅北侧的一个高级指挥所内,瓦杜丁大将对那 

三个警卫员大笑道:“怎么样,这些德国活人在上死人的当啦!” 


… Page 39…

                             苏军的电筒兵团 



     1944年7月某日,苏军准备在利沃夫方向实施重点突击。为了转移德军 

的视线,减轻苏军在主要突击方向上的压力,苏军几个集团军的指挥官们在 

一起商讨,如何把敌军从主要攻势方向上调离,以分散敌人的兵力部署。 

     围着长会议桌,指挥官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方案,可是由于种种原因, 

一个接一个被否决了。最后,少校瓦里特献计道:“我只需30个士兵和30 

辆汽车就足够了。”当瓦里特少校轻声地这么一讲,许多指挥官们都向他投 

来了怀疑的目光。可是,当他把自己的具体方案陈述完毕后,大家又均觉可 

行了。 

     第二天晚上,德军的夜间侦察机在斯塔尼斯拉夫地区,突然发现了一支 

悄悄运动着的苏联军队。 

      “密切注意这支部队的动向,要加强侦察,摸清苏军的兵力情况。”德 

军指挥官在接到情报后,立刻给飞机侦察员下达了命令。 

     第三、第四天晚上,侦察机加强了对斯塔尼斯拉夫地区的侦察。几天来 

的侦察表明,尽管苏军部队行进很隐密,而且采取了种种躲避飞机侦察的措 

施,侦察员们却得出了一致的判断,这几天晚上,苏军在斯塔尼斯拉夫方向, 

有大规模兵力部署。 

     情报自然汇总到了德军指挥部。指挥官们立刻召开了敌情分析会,大家 

一致的结论是:斯塔尼斯拉夫地区一定是苏军的主攻口,必须进行重点防备。 

     很快,在利沃夫地区执行防御任务的一个德军坦克师和一个步兵师,接 

到命令,调往斯塔尼斯拉夫地区布防。 

     可是,德军的那些指挥们如何会料到,他们被瓦里特少校牵着鼻子走了。 

     原来,瓦里特的方案是,派18集团军的30个士兵,组成两个15人的小 

分队,各带手电筒,并分乘汽车,模拟了机械化部队正利用夜晚向集中地域 

开进。他们当德军侦察机出现时,向天空打开所有的手电,吸引飞机的视线, 

而当德机飞临“行军纵队”上空时,又故意全部熄灭了手电。以给敌机一种 

躲避对方侦察的错觉。德机飞过后,“行军纵队”再一齐打开手电,继续模 

拟机械化部队的开进动作。如此这般的几个回合,德国鬼子果然中了圈套。 

     就这样,苏军以“电筒兵团”牵制了敌人,减弱了在主要突击方向上的 

压力,保障了主攻部队顺利地突破了德军的防御。 


… Page 40…

                            一千多亿度电光 



    有些看来很复杂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往往却很简单。火、水、风、绳子、 

石头、炸药包,这些非常普通的东西,使用的办法也并非多么神秘莫测,之 

所以能在战争中发生奇效,就是在于“妙用”,前苏联元帅朱可夫用探照灯 

突破了德军防线就是一个成功战例。 

     1945年4月至5月的柏林战役,是苏德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德军在欧洲战场上节节败退,法西斯军队濒临灭顶之灾,但他们不甘心 

就此灭亡。1945年初,德军退守奥德河——尼斯河西岸一线,企图负隅顽抗。 

他们在20至4O公里的纵深内,构筑了三道防御地带,以柏林方向防御最强, 

柏林市为坚固筑垒地域。防御前沿和纵深有许多江河湖泊作掩护,德军防御 

集团为“维斯拉”、“中央”两个集团军群,连同纵深内的战役预备队,其 

兵力为15个师,其中有4个坦克师,10个摩托化师,共100万人左右,10400 

门火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和自引火炮。德军还专门从退役军官中挑选了 

善于防御作战的哥德哈特·海因里齐上将,担任“维斯拉”集团军总司令, 

妄图把苏军阻拦在奥德河一线。 

    苏军的战役意图是,歼灭德军防御集团,夺取柏林,迫使德军投降。苏 

军航空兵六次拍摄了柏林及接近地和防御地带,制作了详细的地图、图表和 

精确模型。进行战役准备前,朱可夫想出一条妙计:黎明前发起进攻,用140 

部对空探照灯突然照射敌前沿阵地,既可威慑敌人,又可控制红军进攻队形, 

防止因天黑出现混乱,他还组织部队试验了探照灯照射的效果。 

    4月16日清晨5时整,晨曦微露,这时空中升起千枚五彩缤纷的信号弹, 

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这是苏军发起总攻的信号。霎时间,140部探照灯, 

加上所有坦克和卡车的车灯一齐打开,1000多亿度电光射向德军阵地。照得 

敌人目眩眼花,惊恐万状。紧接着,数千门大炮、迫击炮和“卡秋莎”火箭 

炮开始猛烈轰击,德军整个防御阵地一片火海。在探照灯光和徐进弹幕掩护 

下,苏军步兵和坦克协同一致展开冲击。激战到黎明,苏军已攻克敌军第一 

阵地,开始攻击第二阵地,顺利地突破了柏林德军的坚固防线。 


… Page 41…

                              苏军的烟力侦察 



     故事发生在1943年。苏军步兵260师官兵在某154。2高地东北侧进攻受 

阻,德国军队各种武器组成的火力网呈立体化笼罩过来,压得他们动弹不得。 

     苏军前敌指挥官沃罗宁急得团团转:这次围歼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 

是苏军打击德军气焰的关键一仗。自己师这么久攻不下,岂不要坏了大事! 

可查不清敌方火力配备情况,怎么好盲目进攻? 

     他气得将尚剩半截的香烟扔在战壕内,仍燃着的香烟飘出袅袅烟雾。这 

熏人的烟雾使沃罗宁记起了一件事:小时候,冬天跟爷爷进山打猎。爷爷常 

在熊瞎子住的山洞外架起木柴点火,然后洒上雪花,让木柴堆冒出烟窜进山 

洞。风每吹一次烟便钻进一次,那熊瞎子便误认为有人进攻他一次,便胡乱 

扑腾一次;如此反复多次,熊瞎子精疲力尽了,爷爷便将烟越拨越浓,逼得 

那庞然大物冲出来。然后开枪打死它。想到这儿沃罗宁一拍大腿:来他个烟 

力侦察! 

     一会儿,苏军防化兵施放了两次持续10分钟的两道烟幕。烟幕飘曳滚动 

着,德军如临大敌,各种火器猛然射击。烟幕消散,被射得千疮百孔的是一 

些目标模型。沃罗宁布置好的8名侦察兵,站在8架高精度望远镜后面观察 

了这一切。沃罗宁笑着摸摸大胡子:真棒!防化兵们,再来一次更大规模的 

烟力侦察! 

     苏军阵地前出现了一道更浓的滚地烟幕,慢慢地向德军高地漫卷,一直 

持续了50分钟。德军慌了手脚,所有的火力点都疯狂地喷出“火龙”,连续 

射击了半小时。 

     枪炮声渐渐稀落了,沃罗宁早已将德军火力点了如指掌。他将手一摆, 

重新部署好的苏军坦克和步兵从烟幕里突然冲出,如神兵天降,飞速接近德 

军前沿阵地。德军惊恐万状,很多火器失去了威力,154。2高地这只钉子很 

快被苏军拔掉了。 

     夕阳暮霭中,在高地上欢呼的苏军仍给淡淡的烟幕罩得隐隐约约,朦朦 

胧胧,如天界神兵。嗨,这奇妙的“烟力侦察”! 


… Page 42…

                             积雪与作战部署 



     雪花当空飘舞,漫天抒情。一会儿,风停雪止。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的某天一场总攻之前,苏德两军的阵地上都是白雪皑皑的。 

     寒冷的空气稍稍转暖了些,苏军某集团军参谋长毕契卡走进了掩蔽部。 

毕契卡呵了口气,又拍着那制服上的金晃晃的肩章,上面堆积的雪花迅速融 

化开来。这个常人不会留心的细节却让集团军炮兵司令加里宁瞧在心里,马 

上眉开眼笑:“哎,本来对德国军队前沿阵地的兵力配备不清楚。风雪才停, 

德国人肯定要清理工事中的积雪,这不是个摸清敌情的良机吗?” 

     过了一会儿,炮兵司令加里宁突然放下手中的望远镜,从了望台匆匆返 

回指挥部。“立刻通知各部队指挥员,马上到司令部开会。”他一走进司令 

部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