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3俄罗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3俄罗斯-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了一会儿,炮兵司令加里宁突然放下手中的望远镜,从了望台匆匆返 

回指挥部。“立刻通知各部队指挥员,马上到司令部开会。”他一走进司令 

部便对参谋瓦里斯上尉下达了命令。 

      “是!”上尉迟疑了一下,现在离总攻击只有35分钟了。 

      “执行命令!”将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瓦里斯随即冲出了大门。 

     几分钟后,指挥员全部坐在了司令部的会议桌边。 

      “召集大家来,是要更改一下我们原先的作战部署。”加里宁单刀直入, 

把开会的意图讲了出来。 

     他这轻轻的一句,像滚沸的油锅中滴了水,会场上爆炸开了。 

      “将军!现在离进攻只有半小时了,怎么还可以更改作战部署?”谢尔 

林夫上校第一个发问。 

     加里宁将军看了谢尔林夫一眼,提高了嗓门对大家厉声说:“大家不要 

吵了,我们这次进攻,炮火袭击的重点应该改为敌人的第二、第三道堑壕。 

请各位立即回去调整部署。2时正准时发起进攻!这是命令!” 

     指挥员们知道既然是命令,便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便一个个跑回部队去 

执行命令。 

     2时正,战斗打响了。苏军的炮火像长了眼睛似的很快摧毁了德军的隐 

蔽工事,为步兵的突击扫平了道路。战斗取得了全面胜利,还俘虏了德军司 

令官门德尔将军。 

     在解押门德尔的路上,这位战败的将军问瓦里斯上尉:“我们的工事隐 

蔽得天衣无缝,请问你们的司令官怎么会发现的?” 

      “这,我也不清楚。”瓦里斯上尉说。 

     当他把这段对话讲给加里宁将军听的时候,将军哈哈大笑了起来。 

      “瓦里斯,说起来其实很简单,我不过是受了积雪的启发。” 

      “积雪的启发?”瓦里斯给说糊涂了。 

      “对,我在发布更改作战部署命令之前,一直在认真观察德军阵地。当 

时不是刚巧下过一场大雪吗?我发现,德军第一道堑壕前积雪洁白,一公里 

正面只有几处湿土,而第二、三道堑壕前的积雪已成褐色。这说明,第一道 

堑壕是个假象,其实没人,而第二第三道堑壕才是敌人主力所在。由此推断, 

我们原先把进攻重点放在第一道堑壕是错误的。” 

      “我明白了。”瓦里斯上尉笑着说。 


… Page 43…

                             扩音器变出坦克 



     扩音器能变出坦克车?别奇怪,这事在1944年1月真的发生了一次。 

     前苏联红军拉开了科尔宋——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的序幕。近卫坦克第 

5集团军该转移到主要突击方面上去派大用场,可要悄悄地离开基洛夫格勒 

地域又谈何容易?德国军队的贼眼可盯得紧呢! 

     红军内管宣传的萨加少校出了个主意:我想叫我们的扩音器变出一辆辆 

坦克! 

     当天深夜,30台扩音器放在精心设计好的位置上,一霎间它们同时播放 

出噪音。噪音酷似坦克履带压地的声响,弄得满世界像有坦克在行驶。 

      “轧轧轧!”这隆隆声里,大队的苏联红军坦克却神秘地调走了。 

     那声音惊醒了德军,首脑们大脑中飞速闪过一个念头:苏联红军准想在 

基洛夫格勒进行大规模进攻。 

      “轧轧轧!轧轧轧!”这声音仍有规律地响着,苏军已在这音响的掩护 

下顺利地完成了战略调整。德军却绷紧了神经未敢调动该地区的精锐部队。 

他们没想到:苏联坦克已集结至兹维尼哥罗德卡方面,将投入另一场规模更 

大的战役! 

     小小扩音器,居然“变出”了好多好多以假乱真的庞然大物——坦克车。 

它真神呐! 


… Page 44…

                             斯大林以逸待劳 



     有人说:“政治和军事的较量,最终归结为力的较量,是身体的较量。” 

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1944年,苏联和西方国家在对德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当务之急 

是需通过会谈来处理战后德国的问题。 

     当时的情况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有病在身,很难应付繁忙的公务,希望能 

到1945年春天,等病体有所恢复,气候较暖和时举行会谈。而斯大林正看准 

了罗斯福身体不好的弱点,提出形势瞬息万变,时不可待,延误时机,将带 

来极大危害,必须在1945年2月举行首脑会谈。由于他的理由冠冕堂皇,而 

且对于如此重大的问题,作为美国的总统是无法推托的,罗斯福在无可奈何 

的情况下,只好答应了。 

     会谈的地点也是由苏联确定的。斯大林把会场设立在黑海边的一个叫雅 

尔塔的小镇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雅尔塔会议”。 

     罗斯福抱病乘船,远渡重洋,来到冰天雪地的雅尔塔。旅途的疲劳、气 

候的不适,将他折磨得形容憔悴,病体加重,哪有什么精力承担如此重大的 

会谈。 

     加之,斯大林将日程安排得十分紧张,在短短的几天内,大会,小会、 

双边、多边的会晤竟达20多次,直搞得罗斯福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在会谈中,一方是精力充沛,一方是病体缠身;一方是以逸待劳,一方 

是远道而来;一方是身在家中,一方是“客随主便”;一方是镇静、耐心、 

无限地拖延;一方是烦躁、焦急、草草收兵,这样的会谈显然是倾斜式的。 

在会议中尽管罗斯福与斯大林讨价还价,但终因身体不支,精力涣散,而无 

法争辩,结果,基本上是按照斯大林提出的条件签订了“雅尔塔协议”。这 

份协议基本上满足了苏联的要求,使美国和西方国家损失了很多的权益。 

     雅尔塔协议一经公布,马上遭到了美国人民的普遍反对,认为这是屈辱 

和蒙受损失的协议,一向受到美国人民尊敬的罗斯福总统为此受到了谴责和 

压力,在病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之下,回到美国没有几个星期就逝世了。 

     罗斯福的逝世似乎给希特勒打了一针强心剂,使他又有了败中取胜、死 

里逃生的欲望。当然历史的车轮决不会倒退,希特勒德国最终归于失败,斯 

大林从雅尔塔会议中却取得了战场上无法取得的许多利益。 


… Page 45…

                              斯大林在会谈中 



     德国战败后,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商谈 

处理德国和出兵日本等重大问题。 

     作为盟国,又作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战争中前苏联和 

英、美两大国之间,经常出现不协调的地方,但各国都表现得比较克制,采 

取了求同存异的策略,保持它们之间团结一致,取得对德国战争的胜利。 

     现在战争中的不协调又反映到谈判桌上来了。在会谈之前,三国之间纵 

横捭阖,软硬兼施,都想为己方取得更多的利益。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已经 

去世,继任总统杜鲁门因为“初出茅庐”,在各种场合都表现得较为谦恭礼 

让。 

     然而,就在会谈正式开始之时,杜鲁门却一反常态,以强硬的姿态反对 

苏联人的立场。因此,英国首相丘吉尔私下对人说:“杜鲁门好像在一夜之 

间变成为另一个人了。” 

     其实杜鲁门还是那个杜鲁门,促使他转变态度的是他在前不久获悉,美 

国第一颗原子弹已经试爆成功了。既然自己掌握了核武器,杜鲁门的腰杆子 

硬了,嘴巴子也凶了。他在会议上甩出了这张王牌,想逼迫苏联作出让步。 

     不过,他的对手是老谋深算的斯大林。斯大林对杜鲁门的这张“王牌” 

并没有出现惊愕的神色。他似乎对美国的新式武器不屑一顾,依然态度强硬, 

高深莫测,坚持自的立场。 

     出现惊愕表情的倒是杜鲁门,当他提到“一种破坏力特别巨大的新式武 

器”时,他紧张地注视着斯大林的表情,结果使他大失所望。当时他觉得: 

难道苏联也掌握了核武器了?否则斯大林为何如此镇静呢? 

     事实是苏联当时并未掌握核武器,而且斯大林听了杜鲁门的话后确实非 

常惊愕,但他善于克制自己,不露声色,也没让美国使用核讹诈在会谈中占 

到任何便宜。当斯大林回到住所时,立即将这消息告诉了外交部长莫洛托夫, 

指示国内加紧核试验。 

     四年后,苏联也试爆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 


… Page 46…

                              谢明娜演卡秋莎 



     塔玛拉·谢明娜在读全苏电影大学四年级时,电影导演米哈依·什维依 

采尔来找她,请她担任 《复活》女主角卡秋莎·玛丝洛娃的扮演者。她答应 

了。 

     当时谢明娜的心情是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卡秋莎这个角色是那么 

重要而有特色,全苏联有多少明星想演这个角色,而现在这个光荣的任务竟 

然落到了自己的头上,担心的是自己毕竟是个学生,没有经验和阅历,弄不 

好,会辜负导演的希望和观众的期待,但她把压力变成动力,决心演好这个 

角色。 

     为了演好卡秋莎,无愧于《复活》这部伟大作品,谢明娜找来很多托尔 

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经典作品,反复研读,并与剧本相结合,从整 

体上、细节上把握全剧直至人物的精神特征,做到心中有数。 

     在摄制开始后,谢明娜也下了很大功夫来提高自己的演技,她想出了很 

多巧妙的技法来突出和表现人物性格。 

     一次,要拍卡秋莎从法庭回来时在监狱中走过长长一条通道的场景。这 

时的卡秋莎既疲惫,又感到屈辱和愤怒,她拼命挣扎着走进囚房,把身子靠 

在门框上,脸上表情复杂而微妙。这场戏很难把握,要准确、细腻地演出人 

物肉体和精神上的创伤,很不容易。 

     谢明娜为了细腻地表达卡秋莎的感情,就穿了一双又大又笨的鞋,并在 

里面放了几颗小石子,这样每走一步都硌得脚生疼,使身体不自觉地出现了 

难受的姿态。这一近乎自虐的方法使她的表演非常逼真。 

     由于谢明娜的专注,她完全与角色同化了。在影片拍完后,她仍久久不 

能从角色中自拔,以致举手投足都是卡秋莎的翻版,影片放映后,取得了极 

大的成功,她也成了苏联影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 Page 47…

                             柯伦泰的杀手锏 



     柯伦泰这人能言善辩,而且特别能随机应变。有一年,这位能干的女将 

被任命为前苏联驻挪威的全权贸易代表。上任不久,柯伦泰为购买挪威鲱鱼 

的事,跟精明的挪威商人谈判。 

     谈判是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宾馆内举行的,黑色的长条桌面两边各静坐着 

双方人员。柯伦泰和那位挪威商人居中对坐。 

     挪威商人漫天要价:“五位数,就这个价,再低了,宁愿烂掉!” 

     柯伦泰不动声色,只伸出左手一个中指:“一位数,超过这个价,我到 

别国去进!” 

      “什么!”挪威商人瞪圆了眼珠,调侃地说:“尊敬的柯伦泰女士,您 

真的太能干啦。这个价,只配去买鲱鱼骨头!”他是个贸易谈判老手,深谙 

此中诀窍:自己越是乱抬高价格,这苏联女人就得乖乖地跟着调整出价,跟 

我讨价还价。还不是上我的当! 

     挪威商人想到这儿,一言不发,笑眯眯地瞧着柯伦泰,显出一副稳操胜 

券的模样。 

     柯伦泰先伸出左手小指:“不,刚才我搞错了,你的鱼价格还要压低一 

成! 

     挪威商人忍不住了,伸出手指叩叩桌面,边敲边提高了嗓门:“柯伦泰 

女士,这不是开玩笑!” 

     柯伦泰莞尔一笑,慢慢地答话:“是你逼着我开玩笑。如果你诚心要做 

成这笔生意,我可以出二位数的价钱!”说着,柯伦泰调皮地伸出右手中指 

和无名指。 

     挪威商人让柯伦泰这种欲擒故纵法弄得啼笑皆非,一时气得吹胡子瞪 

眼,看来,这场谈判要陷入僵局了。 

     突然,柯伦泰一脸苦笑,似乎极艰难地挤出了以下的话:“我不能伤害 

你们的感情。好吧,我同意你们提出的价格。”挪威商人们顿时精神抖擞, 

交头接耳兴奋地议论。柯伦泰露出一脸尴尬的神情,继续说下去:“如果我 

们政府不批准这个价格,我愿意用自己的工资来支付差额。不过,请各位原 

谅,这只能分期付款。哎,看样子可能要还一辈子债啦。” 

     话音刚落,挪威商人个个面面相觑,谁都没想到柯伦泰使出如此厉害的 

 “杀手锏”。 

     为了做成这笔生意,他们只得将鲱鱼的价格降低到苏联政府能接受的最 

低价格。这批挪威商人边签字边跟柯伦泰开玩笑:“您真厉害。” 

     柯伦泰耸耸双肩,双手一摊:“你们总不见得真的让我欠一辈子债啊!” 


… Page 48…

                             我们俩都是叛徒 



     一次联合国大会上,英国工党的一位外交官与前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 

发生争辩。 

     辩到后来,英国工党的外交官已经山穷水尽,忽然他想起莫洛托夫出身 

贵族,于是灵机一动,向他重新发动攻势:“莫洛托夫先生,您是贵族出身, 

而我家祖祖辈辈是矿工,我们两个究竟谁能代表工人阶级呢?” 

     善于随机应变的莫洛托夫不动声色地说:“您说得对,我出身贵族,而 

您出身工人。不过,我们两个都当了 ‘叛徒’啦!” 

     周围的外交官都朝英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