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外台秘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外科外台秘要-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易也。其男子病新瘥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阳易;其妇人新病瘥未平复,男 
子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阴易。若二男二女并不相易,所以呼为易者,阴阳相感动,其毒度 
着于人,如换易也。其病状,身体热冲胸,头重不能举,眼中生眵,四肢拘急,小腹绞痛, 
手足拳,皆即死。其亦有不即死者,病苦小腹里急,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百节解离,经 
脉缓弱,血气虚,骨髓竭,便嘘嘘吸吸,气力转少,着床不能摇动,起止仰人,或岁月方死 
。(出第九卷中) 
《深师》疗丈夫得妇人阴易之病,若因房室及诸虚劳,少腹坚,绞痛阴缩,困笃欲死方 
灸阴头一百壮便瘥,可至三百壮皆愈,良无比。后生子如故无妨。(《范汪》同,无 
所忌) 
又疗阴阳易病方。 
取豚卵二枚,温令热酒吞之,则瘥。(出第十四卷中) 

卷第三
天行虚羸方二首
内容:《病源》夫人营卫先虚,复为邪热所中,发汗吐下之后,经络损伤,阴阳竭绝,虚邪始 
散,真气尚少,五脏犹虚,谷神未复,无津液以荣养,故虚羸而生众病焉。(出第九卷中) 
崔氏疗烦躁而渴不止,恶寒,仍热盛者,竹叶汤常用亦佳,不徒疗天行,凡虚羸久病, 
及疟后胸上痰热者,服之皆妙方。 
甘草(二两炙) 枣(十五枚擘) 半夏(一两洗) 芍药(三两) 前胡(一两) 黄 
芩(一两 
)小麦(五合) 人参(二两) 粳米(一升) 知母(二两) 麦门冬(四合去心) 栝 
蒌(一两) 
生姜( 
上十四味,切,以竹 饮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分三服。若非天行,而虚羸久病,胸生 
痰热,亦可服之,加黄 二两,除黄芩,减知母一两,除栝蒌,用之大效。忌羊肉、海藻、 
菘菜、饧。(出第一卷中,通按, 乃小竹,即箭竹也) 
《千金》补虚,大病后不足,万病虚劳同此方。 
取五岁以上、七岁以下黄牛新生者乳一升,以水四升,煎取一升。如人肌,稍稍饮之, 
不得过多,十日不住服,佳。(出第十卷中) 

卷第三
天行瘥后禁忌方二首
内容:《集验》云,凡热病新瘥及大病之后,食猪肉及肠、血、肥鱼、油腻等,必大下痢,医 
不能疗也,必至于死。若食饼饵、粢黍、饴脯,脍炙、枣栗诸果,及坚实难消之物,胃气尚 
虚弱,不能消化,必更结热,适以药下之,则胃中虚冷,大利难禁,不下必死,下之复危, 
皆难救也。热病之后,多坐此死,不可不慎也。病新瘥,但得食糜粥,宁可少食令饥,慎勿 
饱,不得他有所食,虽思之勿与,引日转久,可渐食羊肉糜,若羹汁,兔雉鹿肉,慎不可食 
猪犬肉也。新瘥后,当静卧,慎勿令人梳头洗面,非但体劳,亦不可多言语,用心使意劳, 
凡此皆令劳复。故督邮顾子献得病已瘥未健,诣华 视脉, 曰∶虽瘥,尚虚未复,阳气不 
足,勿为劳事,余劳尚可,御内即死,临死当吐舌数寸。其妻闻其夫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 
,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舌出数寸而死。病新瘥未经百日,气未平复,而以房室者,略 
无不死也,盖正疾愈后六十日,已能行射猎,以房室则吐涎而死,及热病房室,名为阴阳易 
之病,皆难疗多死。近者有士大夫,小得伤寒,发汗已十余日,能乘马行来,自谓平复,故 
以房室,则小腹急痛,手足拘挛而死。(出第二卷中,《千金》同) 
《深师》说天行病未复,(强食黄花菜,手足稍重,一方云青花。)天行病瘥,(食 
必变成痴,又食 鱼肉,结气不化。) 天行病瘥,(饮酒合阴阳复必死。) 天行病损,未 
满三月日,(食鲻 肉则复下血,食盐豉令人四肢不举。) 天行病瘥,(食诸菜有花者,三 
必死,出第十 
四卷中。) 
《千金》天行病瘥,(后未满五日,食一切肉面者,病更发困。) 天行病瘥,(食芥 
脍作疽。) 天行病瘥,(新起饮酒及食薤菜,病更发。) 天行病新瘥,(食生鱼 ,下痢必 

卷第三
天行劳复食复方六首
内容:《病源》夫病新瘥,血气尚虚,津液未复,因即劳动,更成病焉。若言语思虑,则劳伤 
于神;梳头澡洗,则劳于力,未堪劳而强劳之,则生热,热气既还入经络,复为病者,名曰 
劳复。又病新瘥,脾胃尚虚,谷气未复,若食肥肉、鱼脍、饼、枣、栗之属,则未能消化, 
停积在于肠胃,使胀满结实,因更发热,复为病者,名曰食复。(并出第九卷中) 
《广济》疗患天行热气瘥后劳发,头痛如初病者。鼠矢汤方。 
雄鼠屎(三七枚熬末,汤成下) 干葛(二两) 栀子(十四枚擘) 葱白(一升) 豉 
(八合) 
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七合,去滓,纳鼠屎末。分温二服,服别相去如人行 
六七里,微汗,内消不利。忌如药法。 
又疗患数日复劳发者。枳实汤方。 
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枚擘) 葱白(切一升) 香豉(半升) 鼠屎(二七枚) 
上五味,以水一斗,煎取二升五合。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进一服,内消不 
利。忌如药法。(并出第一卷中) 
《深师》竹叶汤 疗天行后虚热牵劳食复,四肢沉重,或一卧一起,气力吸吸羸弱方。 
竹叶(一把) 小麦(一升) 甘草(一两炙) 石膏(二两碎) 茯苓(二两) 半 
夏(一升洗 
去滑) 前胡(二两) 知母(二两) 黄芩(二两) 人参(二两) 生姜(四两) 大 
枣(二十枚 
擘)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小麦减四升,去滓,纳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忌海藻、菘菜、醋物、羊肉、饧等物。 
《备急》疗劳复方。 
以粉三升,以暖饮和服。浓覆取汗,又以水和胡粉少许服之,亦佳。(出第一卷中) 
《延年》葛根饮 主热病劳复,身体痛,天行壮热烦闷,葛根汤方。 
葛根(一两) 葱白(一握) 豉(半升) 米(一合) 
上四味,先切葛根,以水九升,煮取七升;则纳葱白,更煮取四升,去葛及葱滓讫;则 
纳豉及少许米,煮取三沸,并滤去米等滓。分四服,当有汗出即瘥,明旦又更作服。忌猪肉 
、蒜等。(并出第九卷中) 
《必效》疗天行劳复。鼠矢汤方。 
雄鼠屎(五枚两头尖者) 豉(一升) 栀子(二十枚擘) 枳实(三枚中破,炙令黄)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四合。分四服,相去十里久。若觉大便涩,加大黄二两。 
(出第一卷中) 

卷第三
天行瘥后劳发方五首
内容:许仁则云∶此病复发,不但起动劳役,或因饮食稍多,或因言语过分,或缘视听不节, 
或为动转不常,皆成此复。若复甚者,乃至不救,剧于初得病时,不可以复发而云轻易,劳 
复状一如伤寒初有。如此者,宜合葱白等七味饮,服之渐覆取汗方。 
葱白连须(切一升) 干葛(切六合) 新豉(一合绵裹) 生姜(切二合) 生麦门 
冬(去心 
六合) 干地黄(六合) 劳水八升此水以杓扬之(一千过) 
上药用劳水煎之,三分减二,去滓。分温三服,相去行八九里。如觉欲汗,渐渐覆之。 
兼主伤寒。忌芜荑。 
又依前葱白等七味饮服之得可,但适寒温将息,以取安稳,若不觉可,宜合葳蕤等五味 
饮子服之方。 
葳蕤(五两切) 葱白(切一升) 豉心(一升绵裹) 粳米(三合研碎) 雄鼠屎(七 
枚末之 
上药以水七升,先煮豉以上取四升汁,去滓,纳粳米屑,煮米烂讫,纳鼠屎末搅调。顿 
服。覆被安卧,取汗瘥。 
又凡天行病瘥后,准常合渐健能行履,遂过限不堪起动,体气虚羸,每觉头痛,唇口干 
,乍寒乍热,发作有时,或虽能行动运转,然每作时节有前状者,名天行后不了了,有此, 
宜合地骨白皮等五味饮子、白薇等十味丸方,细细服之。 
地骨白皮(三两) 知母(三两) 麦门冬(五两去心) 竹沥(一升) 白蜜(三合) 
上药切知母以上和麦门冬,然后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纳竹沥,蜜搅调。分温三 
服,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如觉虚,不能空腹顿尽,欲间食服亦佳。兼主伤寒。 
又若服前地骨白皮等五味饮子不可,虽可不能全退,宜合白薇等十味丸方。 
白薇(三两) 知母(四两) 地骨皮(三两) 干地黄(六两) 麦门冬(五两去心) 
甘草 
(四两炙) 蜀漆(三两) 葳蕤(三两) 橘皮(二两) 人参(三两) 
上药细切,合捣筛,绢罗为散,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初服以饮下十五丸,日再服,稍加 
至三十丸。服经三数日后,自候腹中,若觉热则食前服,如不能以空饮下药,宜合乌梅等四 
味饮下前丸。忌菘菜、海藻、芜荑等。 
乌梅饮方 
乌梅(十枚) 葳蕤(五两) 生姜(五两) 白蜜(一合) 
上药切,以水六升,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白蜜搅调,细细用下前丸,多少冷暖,以 
意斟酌。纵不下丸,但觉口干渴则饮之。(吴升同) 

卷第四
温病论病源二首
内容:《病源》经言,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寒,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 
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为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 
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为杀厉之气,中而即病者,名为伤寒;不即病者,其寒毒藏 
于肌肤中,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又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 
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冒寒气之所致。(以上与《伤寒论》同) 
凡病伤寒而成温病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故曰冬三月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又因于 
寒,欲如运枢,故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也。又有冬时伤非节之暖,名为冬温之毒,与伤寒大 
异也。有病温者,乃天行之病耳,其冬月温暖之时,人感乖候之气,未遂发病,至春或被积 
寒所折,毒瓦斯不得泄,至天气暄热,温毒始发,则肌肉斑烂也。经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曰人清净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 
之能害。又云,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是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也。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故曰,精者身之本,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也。有病温汗出辄复热, 
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人所以汗出者, 
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之间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 
不复热。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裨 
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 
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凡肤热,其脉盛躁 
者,病温也;其脉盛而滑者,汗且出也。凡温病患,三二日身躯热,脉疾头痛,食饮如故, 
脉直疾,八日死。四五日头痛脉疾喜吐,脉来细,十二日死。此病不疗,八九日脉不疾,身 
不痛,目不赤,色不变而反利,脉来牒牒,按不弹手指,时大,心下硬,十七日死。病三四 
日以下,不得汗,脉大疾者生,脉细小难得者,死不治也,下利腹中痛者死不治。 

卷第四
辟温方二十首
内容:《肘后》屠苏酒 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岁旦饮之方。 
大黄 桂心(各十五铢) 白术(十铢) 桔梗(十铢) 菝 蜀椒(十铢汗) 防 
风乌 
头(各六铢) 
上八味,切,绛袋盛,以十二月晦日中悬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旦平晓出药至酒中煎 
数沸,干,东向户中饮之。屠苏之饮先从小起,多少自在,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 
里无疫,饮药酒待三朝,还滓置井中,能仍岁饮,可世无病,当家内外有井,皆悉着药,辟 
温气也。 
又太乙流金散 辟温气。 
雄黄(三两) 雌黄(六两) 矾石(一两半) 鬼箭羽(一两半) 羚羊角(烧二两) 
上五味,治下筛,三角绛袋盛一两,带心前,并挂门户上。若逢大疫之年,以月旦青布 
裹一刀圭,中庭烧之,温病患亦烧熏之。 
又雄黄散 辟温气方。 
雄黄(五两) 朱砂(一作赤木) 菖蒲 鬼臼(各二两) 
上四味,捣筛末,以涂五心、额上、鼻人中及耳门。 
又断温疫,转相染着至灭门,延及外人,无收视者方。 
赤小豆 鬼箭羽 鬼臼 雄黄(各三两) 
上四味,捣末,以蜜和丸如小豆大。服一丸,可与病患同床。 
又避温粉。 
川芎 苍术 白芷 本 零陵香(各等分) 
上五味,捣筛为散,和米粉粉身。若欲多时,加药增粉用之。(出第十卷中) 
《千金》避温。虎头杀鬼丸方。 
虎头骨(五两炙) 朱砂(一两半研) 鬼臼(一两) 雄黄(一两半研) 皂荚(一 
两炙) 
雌黄(一两半研) 芜荑(一两) 
上七味,捣筛,以腊蜜和如弹丸大,绛囊盛,系臂,男左女右。家中置屋四角,月朔望 
夜半中庭烧一丸。忌生血物。(《肘后》同) 
又治瘴气。竹茹汤方。 
青竹茹(二升)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避温病。粉身散方。 
芎 白芷 本 
上三味等分,捣下筛,纳米粉中,以粉涂身。(《延年》同) 
又断温疫。朱蜜丸方。 
白蜜和上等朱砂粉一两,常以太岁日平旦,大小勿食,向东方立,人吞三七丸,如麻子 
大。勿令齿近之,并吞赤小豆七枚,投井泉水中,终身勿忘此法。 
又治温病不相染方。 
正旦吞麻子、赤小豆各二七枚,又以二七枚投井中。(《肘后》、《延年》同) 
又方 
新布盛大豆一升,纳井中一宿出,服七枚。(《肘后》用小豆) 
又方 
切松叶如粟米。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辟五年温。 
又方 
常以七月七日,合家含赤小豆,向日吞二七枚。 
又方 
常以七月七日,男吞大豆七枚,女吞小豆七枚。 
又方 
神仙教人立春后有庚子日,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