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外台秘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外科外台秘要-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两) 生 
姜(五两) 甘李根白皮(五两切)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为五服。日三夜二服。忌羊肉饧生葱 
。(出第四卷中) 
短剧牡蛎贲豚汤。疗贲豚。气从少腹起憧胸。手足逆冷方。 
牡蛎(三两熬) 桂心(八两) 李根白皮(一斤切) 甘草(三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七升。煮取李根皮得七升。去滓。纳余药再煮取三升。分服五合。 
日三夜再。忌生葱海藻菘菜。(范汪同) 
又疗手足逆冷。胸满气促。从脐左右起郁胃者。奔豚汤方。 
甘草(四两炙) 李根白皮(一斤切) 葛根(一斤) 黄芩(三两) 桂心(二两) 栝 
蒌(二 
两) 人参(二两) 芎 (一两)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夜再。忌海藻菘菜生葱。 
(范汪同) 
又方桐君说。 
孵出鸡卵壳中白皮 梨木灰 麻黄(去节) 紫菀(各等分) 
上四味捣下筛作丸散。随宜酒服十丸如梧子。散者方寸匕。疗三十年喉中结气咳逆立瘥 
也。亦可水煮为汤。以意分之。(经心录同并出第一卷中) 
千金奔气汤。主火气上奔胸膈中诸病。每发时。迫满短气不得卧。剧者便悄欲死。腹中 
冷湿气。肠鸣相逐成结气方。 
桂心(五两) 生姜(一斤) 人参(三两) 半夏(一升洗) 吴茱萸(一升) 甘 
草(三两炙)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为四服。忌羊肉饧生葱海藻菘菜。(出第十 
七卷中) 

卷第十二
灸奔豚法
内容:千金疗奔豚腹肿法。 
灸章门。一名长平。二穴在大横外直脐季肋端。百壮。 
又主奔豚冲心不得息。 
灸中极。一名玉泉。在脐下四寸。五十壮。 
又主奔豚上下。腹中与腰相引痛者法。 
炙中府二穴。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动脉是。百壮。一云百五十壮。 
又主奔豚上下者法。 
灸四满夹丹田旁。相去三寸。七壮。 
又主奔豚法。 
灸气海。在脐下一寸半。百壮。 
又法 
灸关元。在脐下三寸五十壮。亦可百壮。(并出第十七卷中) 

卷第十三
虚劳骨蒸方七首
内容:病源夫蒸病有五。一曰骨蒸。其根在肾。旦起体凉日晚即热。烦躁。寝不能安。食都无 
味。小便赤黄。忽忽烦乱。细喘无力。腰疼。两足逆冷。手心常热。蒸盛伤内。即变为疳。 
食人五脏。二曰脉蒸。其根在心日增烦闷。掷手出足。翕翕思水。口唾白沫。卧即浪言。或 
惊恐不定。脉数。蒸盛之时。或变为疳。脐下闷。或暴痢不止。三曰皮蒸。其根在肺。必大 
喘鼻干。口中无水。舌上白。小便赤如血。蒸盛之时。胸满。或自称得疰热。两胁下胀。大 
咳彻背连胛疼。眠寐不安。或蒸毒伤脏。口内唾血。四曰肉蒸。其根在脾。体热如火。烦躁 
无汗。心腹鼓胀。食即欲呕。小便如血。大便秘涩。蒸盛之时。或体肿目赤。寝卧不安。五 
曰内蒸。亦名血蒸。所以名内蒸者。必外寒而内热。把手附骨而热。是其根在五脏六腑。其 
人必因患后得之。骨肉自消。饮食无味。或皮燥而无光。蒸盛之时。四肢渐细。足趺肿起。 
又有二十三蒸。一胞蒸。小便黄赤。二玉房蒸男子则遗沥漏精。女则月候不调。三脑蒸。头 
眩闷热。四 
或急或缓 
两耳焦。十四膀胱蒸。右耳偏焦。十五胆蒸。眼白失色。十六胃蒸。舌下痛。十七小肠蒸。 
下唇焦。十八大肠蒸。鼻右孔干痛。十九三焦蒸。亦杂病乍热乍寒。二十肉蒸。二十一肤蒸。 
二十二 
或房。触犯而成此疾。久蒸不除。多变成疳。必须先防下部。不得轻妄疗之。(出第四卷中) 
崔氏疗五蒸。夫蒸者是附骨热毒之气。皆是死之端渐。庸医及田野之夫。不识热蒸体形 
状。 
蒸。早起体凉。日晚便热。烦躁不安。食都无味。小便赤黄。忽忽烦乱。细喘无力。或时腰 
痛 
可服芒硝。一服一方寸匕。日再服。亦可捣苦参蜜和为丸如梧子大。一服七丸。日再。 
以饮送之。无忌。以体轻凉为度。 
二曰脉蒸。其根在心。日增烦闷。掷手出足。翕翕思水。口唾白沫。卧便浪语。或惊恐 
不安。其脉又数。此蒸若盛。亦变为疳旁脐时闷。或痢不止方。 
苦参 青葙(各二两) 艾叶 甘草(各一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为三分。用羊胞盛之。以苇灌下部中。若不利。 
取芒硝一方寸匕。和冷水合和服之。日再服。忌海藻菘菜。 
三曰皮蒸。其根在肺。必大喘鼻干。口中无水。舌上白。小便赤如血。蒸盛之时。胸中 
满闷。或自称得疰。手掩两胁。不得大咳。彻背连胛疼。眠寐不安。此蒸毒伤五脏。口便唾 
血方。 
急与芒硝一两。以水一升半。和分为三服。三日服止讫。以冷水浸手。以熨胁间及腋下 
。并胸上及痛处亦可举臂指灸侧腋下第三肋间腋下空中七壮。立止 
四曰肉蒸。其根在脾。体热如 
血。大便秘涩。蒸盛之时。或体肿目赤。不得安寐方。 
大黄一两半切。如小豆大。以水一升浸一宿。明旦绞取汁。一服五合许。微利即止。若 
热不定。亦可服芒硝一方寸匕。日三以体凉为度。 
五曰内蒸。所以言内蒸者。必外寒内热。把手附骨而热也。其根在五脏六腑之中。其人 
必因患后得之。骨肉自消。食饮无味。或皮燥而无光。蒸盛之时。四肢渐细。足趺肿起方。 
石膏十两研如乳粉。法水和服方寸匕。日再。以体凉为度。(出第七卷中) 
古今录验解五蒸汤方。 
甘草(一两炙)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竹叶(二把) 葛根 干地黄(各三 
两) 知母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亦可以水三升煮小麦一升。乃煮药。忌 
海藻菘菜芜荑火醋。(范汪同一方无甘草茯苓人参竹叶止六味) 
又五蒸丸方。 
乌梅 鸡骨(一本是鹳骨) 紫菀 芍药 大黄 黄芩 细辛(各五分) 知母(四分) 
矾 
石(炼) 栝蒌(各一分) 桂心(二分) 
上十一味末之。蜜和丸如梧子。饮服十丸。日二。忌生葱生菜。(并出第五卷中一方无 
桂心) 

卷第十三
骨蒸方一十七首
内容:广济疗骨蒸肺气。每至日晚。即恶寒壮热。颊色微赤。不能下食。日渐羸瘦方。 
生地黄(三两细切) 葱白(细切) 香豉 甘草(炙各三两) 童子小便(二升) 
上五味切。以地黄等于小便中浸一宿。平晨煎两沸。绞去滓。澄取一升二合。分温二服 
。服别相去如人行七八里。服一剂瘥。止不服。忌海藻菘菜芜荑热面猪肉油腻粘食等。(出 
第四卷中) 
崔氏疗骨蒸。以骨汁淋方。 
取枯朽骨碎(五大升一切骨皆堪用唯洗刷刮不得遣微有土气但似有土气即不瘥病) 
柳枝(三大斗锉) 棘针(三大斗) 桃枝(三大斗锉) 
上四味。以清水五大石煮之减半。乃滤出汁。别取清浆两大石投釜中。和骨重煮三两沸 
。然后 滤出。净拭釜取此前后汤相和。更报暖随次取用。使患者解发令散。以此汤泼顶淋 
之。其汤令热。但不破肉为准。一举淋汤遣尽。若觉心闷。即吃三两口冷饭。如不能坐即卧 
淋。淋汤之时。自当大汗。汗出少处。仍偏淋之。务取汗匀以祛恶气。淋讫。可食一大碗热 
葱豉粥。仍暖覆取汗。汗解。以粉摩身。连手足使周遍。患重者不过再淋。欲重淋时。 
量气力淋此汤。若饮之尤佳。(出第七卷中文仲疗骨蒸方) 
生地黄一大升。捣绞取汁。三度捣绞始汁尽。分再服。若利即减之。以身轻凉为度。忌 
芜荑。 
又疗骨蒸。苦热瘦羸。面目痿黄。呕逆上气。烦闷短气喘急。日晚便剧。不能饮食。若 
服生地黄汁。即便服此方。 
龙胆 黄连 栝蒌 苦参 青葙 芍药(各一两) 栀子仁(十枚) 芒硝 大黄(各 
二分) 
上十味捣筛为散。饮服一钱匕。加至方寸匕。日再。大须慎生食。若不禁生食。不须服 
之。忌猪肉冷水。(千金经心录并作丸服之药味同) 
又疗骨蒸。唇干口燥。欲得饮水止渴。竹叶饮方。 
竹叶(一握) 麦门冬(一升去心) 大枣(二十颗擘) 甘草(三两炙) 半夏(一 
升汤洗令 
滑尽) 粳米(五合) 生姜(三两)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忌羊肉饧海藻菘菜。 
又方 
麦门冬(一升去心) 小麦(二升) 枸杞根(切三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煮小麦熟。去滓。分温日三服。 
又方 
大乌梅(二十枚) 石膏(六两碎锦裹)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以蜜三合。稍稍饮之佳。 
又方 
患 (上于劫切下余摄切下同)等病必瘦。脊骨自出。以壮丈夫屈手头指及中指。夹 
患 
人脊 
病。应弹处起作头。多可三十余头。即以墨点上记之。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 
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 
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 
除。当日明身轻也。 
又疗骨蒸消渴消中。热中渴痢。心热心忪。风虚热传尸等方。 
苦参(一大斤) 黄连(去毛) 知母 栝蒌 麦门冬(去心) 牡蛎(各五大两熬) 
上六味捣筛。以生牛乳和。并手捻为丸。如梧子大。曝干。一服二十丸。稍稍加至三十 
丸。日再服。饱食讫。以浆水下。如食热面酒。加至五十丸。忌猪肉冷水。(救急同) 
又疗骨蒸。苍梧道士方。 
紫菀 桔梗 续断 青竹茹 五味子(各三两碎) 桑根白皮(五两) 甘草(二两炙) 
干 
地黄(五两热多者用) 赤小豆(一升)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五合。分温三服。服五六剂。十年者亦瘥。每隔五日一 
剂。 
藻菘菜猪肉芜荑。 
又疗骨蒸咳出脓病重者方。 
皂荚(一两炙去皮绵裹) 白饧(一两) 干枣(七枚擘) 生姜(二分切) 
上四味。以酒一大升。煮取半升。去滓。先食饭。然后服二合。如人行三四里。不吐更 
服二合。又如人行二三里。不吐总服尽方。便令吐即脓出。(并出第一卷中) 
救急骨蒸之候。男子因五劳七伤。或因肺壅之后。或为瘴疟之后。宿患 癖。妇人因产 
后虚 
小儿闪癖。其病并缘此十候所致。因兹渐渐瘦损。初着盗汗。盗汗以后。即寒热往来。寒热 
往来 
非常鲜赤。若至鲜赤即极重。十则七死三活。若此以后加吐。吐后痢。百无一生。不过一月 
死。 
青葙苗(六月六日采) 知母 黄连(去毛) 大黄 栀子仁 栝萎 常山 葳蕤(各 
八分) 
上十一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饮服五丸。渐加至十五丸。日再。以知为度。因至 
利。忌猪肉热面葱蒜生菜海藻菘菜。 
又疗骨蒸方。 
毛桃仁(一百二十枚去皮及双仁留尖) 
上一味捣。令可丸。平旦以井华水顿服使尽。服讫。量性饮酒使醉。仍须吃水。能多最 
精。隔日又服一剂。百日不得食肉。 
又疗骨蒸极热方。(非其人莫浪传) 
取干人粪烧令外黑。纳水中澄清。每旦服一小升。薄晚后服小便一小升。以瘥为限。既 
常服。不可朝朝取。作大坑烧二升。夜以水三升渍之。稍稍减。服小便勿用自身者。小儿者 
佳。 
又方 
用雄黄一大两。和小便一大升。研令为粉。乃取黄理石一枚。方圆可一尺左侧。以炭火 
烧之 
石 
又疗骨蒸传尸方。 
皂荚(长一尺者无相续取炙令微焦去黑皮碎之绵里) 黑饧(大如鸡子) 羊肉(大如 
拳煮 
如常法) 
上三味。取一升无灰清酒。贮铜铛内。即着绵里煎三五沸。即漉去绵里。即纳黑饧使融 
液尽 
有 
禁食一如药法。(并出第二卷中) 
必效骨蒸病。小便方。 
取三岁童子小便五升。煎取一大升。以三匙蜜和为两服。中间如人行二十里。服此以后 
。每 
有虫蚰蜒儿。其虫在身当处出。俱令去人五步十步。闻病患小便臭者无不瘥。台州丹仙观张 
道 

卷第十三
炙骨蒸法图四首
内容:x崔氏别录炙骨蒸方图并序中书侍郎崔知拂撰x 
夫含灵受气。禀之于五常。摄生乖理。降之以六疾。至若岐黄广记。抑有旧经。攻灸单 
行。 
妇人以血气为本。无问少长。多染此疾。婴孺之流。传注更苦。其为状也。发干而耸。或聚 
或分。或腹中有块。或脑后近下两边有小结。多者乃至五六。或夜卧盗汗。梦与鬼交通。虽 
目视分明。而四肢无力。或上气食少。渐就沉羸。纵延时日。终于溘尽。余昔忝洛州司马。 
常三 
能。未若此方扶危拯急。非止单攻骨蒸。又别疗气疗风。或瘴或劳。或邪或癖。患状既广。 
救愈亦多。不可具录。略陈梗概。又恐传授谬讹。以误将来。今故具图形状。庶令览者易悉。 
使所在流布。颇用家藏。未暇外请名医。旁求上药。还魂反魄。何难之有。遇斯疾者。可不 
务乎。 
灸骨蒸及邪。但梦与鬼神交通。无不瘥之法。 
使患人平身正立。取一细绳。令于脚下紧踏。(男左女右)其绳前头。使与大拇指端齐。 
后头令当脚根后。即引向上至曲 中大横文。便截绳使断。又使患人解发分两边。使见分头 
路。仍平身正坐。乃取向所截绳一头。与鼻端齐。引向上路头通过。逐脊骨引绳向下。尽绳 
头即点着。又别取小绳一头。与唇端齐。合口处。一头向上至鼻底便截断。将此短小绳于前 
所点处中折。横分两边。两头各点记。使与中央初点处正横相当。此小绳两头是灸处。当脊 
初点者非灸处。只借为度。其点拭却。 
又法 
使患人平身正坐。稍缩膊。取一绳绕其项。向前双垂。共鸠尾齐即截断。鸠尾是心歧骨 
。人 
处。恰当喉骨。其绳两头还双垂。当脊骨向下尽绳头点着。又别取一小绳。令患人合口横度 
两吻便割断。还于脊上所点处。横分点如前。其小绳两头是灸处。长绳头非灸处拭却。以前 
总通灸四处。日别各灸七壮以上。二七以下。其四处并须满二十壮。未觉效。可至百壮。乃 
停。候疮欲瘥。又取度两吻。小绳子当前双垂。绳头所点处。逐脊骨上下中分点两头。如横 
点法。谓 
月三日艾为佳。疗瘥百日以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