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卓别林-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去,裤子不知怎么褪下去了,一颗钮扣也丢了。他四下寻找,假装捡到了什么,
拿起一瞧,马上气呼呼地扔掉:“这该死的兔子!”
    观众们笑个不停。韦尔登一出场,卓别林又激动地搂着他,悄声细气地说:
“糟糕,给我一根别针扣住裤子,快!”这些插科打诨,都不曾排练过,是卓别
林自己的创意,也为韦尔登出场之后两人的表演创造了条件。
    演出非常成功,卓别林下台后,演员们都与他握手祝贺他。那天晚上,卓别
林在回家的途中,倚在威斯敏斯特大桥的栏杆上,看着夜色中闪亮的河水,静静
地流向远方,心中快乐的简直想哭,这次成功又是他的一个人生转折。
    第二、三天晚上,卓别林一出场,掌声就响起,高明的观众并不歧视有才华
的年轻演员。于是卡尔诺先生,提前与他签订了演出一年的合同,每周付酬4 镑。
    《足球赛》在伦敦上演了1 个多月,然后赴各地巡回演出。韦尔登扮演的喜
剧角色,是模仿兰开夏郡痴呆型的傻瓜,这类形象在英格兰北部有剧场效果,但
到南部地区就不太受欢迎了。相比之下,卓别林却受到各地观众的欢迎,颇有些
喧宾夺主。这刺激了韦尔登的妒忌心理,把自己受到观众冷淡的气,发泄到卓别
林身上。在戏中一些地方,他要打卓别林扮的角色的耳光,是假装打在脸上,由
别人在舞台侧幕拍出巴掌声。但韦尔登借这个机会打真的,特别是有次剧评家批
评了韦尔登而赞扬了卓别林的演技后,韦尔登醋意大发,在演出时重重抽打卓别
林,以致打得他鼻孔流血。事后,卓别林只有警告这位名角,如对方再敢这样,
他就会用台上那哑铃砸其脑袋瓜。
    在卡尔诺剧团的这几年,卓别林刻苦训练,精益求精;努力把戏剧、杂技、
戏法、歌舞、插科打诨、令人发笑或使人流泪忧郁的笑,自然巧妙地融合为一体,
初步形成了一种别致、清新的风格。他演艺大进,年纪轻轻便成了卡尔诺剧团的
台柱之一,在丑角这一行中他挂头牌。
    1909年春,法国巴黎的“女神”剧场邀请卡尔诺剧团去演出。卓别林随团第
一次出国,固然非常激动,还有一点因素,就是他以前听一位叔叔夸耀说:英国
的卓别林家族,是一位18世纪初法国将军的后裔。在“花都”巴黎豪华富丽、金
碧辉煌的女神剧院观看他们演出的,有珠光宝气的印度王子赳赳武夫的土耳其军
官、美丽优雅的法国太太、小姐。
    大名鼎鼎的德国作曲家、印象主义派音乐创始人德彪西,在看了卓别林的戏
后,把他请到包厢见面,夸他“是一位天生的音乐家和舞蹈家”、“是一位真正
的艺术家”。卓别林诚惶诚恐,他知道自己距离真正的艺术家还有一段路程,因
为他连德彪西这样一位真正的大音乐家都还不知道呢。
    这时,他觉得自己那几下子不过是雕虫小技,在英国的发展似乎到头。
    他很早就辍学打工,没读过什么书。如果老是在英国演丑角,一旦失败除了
    去干一些粗活以外,就没有什么机会去做别的事了。但若能换一个环境,例
如越过大西洋去美国,去那个独立了106 年的新兴的移民国家,说不定有更光明
的前景。
    恰在此时,卓别林主演的新编短剧《溜冰》正走红时,卡尔诺剧团美国分部
经理里夫斯回到英国。他来物色一个喜剧演员,准备带到美国去演出。
    他看了卓别林的戏后,向卡尔诺先生提出要这个人。卡尔诺便挑选卓别林和
《银猿》这出戏,赴美国演出。那年9 月,卓别林随戏班乘船经加拿大到了美国
纽第六章越过大洋闯世界1909年的美国,给了20岁的卓别林什么启示呢?
    首先是生活的快节奏,在纽约即使是一个做小买卖的,干起活来也分秒必争。
酒吧间的伙计利落地倒啤酒,让那酒杯沿着光滑的桌面滑行到顾客面前。街上擦
皮鞋的飞快地抖动他的擦鞋巾,挤上油打光顾客的鞋面,卖苏打水的简直像杂技
演员那样灵活,他三下五除二,一团冰淇淋两勺麦乳精一下子装进杯子,“叭”
地磕开鸡蛋,倒上牛奶摇晃着就送来了。再有,街上、报上、书上,到处是“意
外成功”、“一鸣惊人”、“改换行业”、“名利双收”这些字眼。入夜,那些
摩天大楼上争夺市场的广告,大街上、房顶上千百万盏彩灯,发出耀眼的光芒。
豪华商店、高大的银行、宽阔的广场像是标志着成功的纪念物,充塞着一种浓厚
的物竞天择的气氛。广告彩灯也燃起了卓别林的希望火焰,激发了他的冒险之心。
    演艺界同样鼓舞人,百老汇大街上的所有人都像是从事表演的。马路上、旅
馆里、酒店中甚至在百货公司,都有戏剧、歌舞、马戏、杂技演员,在公开交谈
彼此的情况和交流表演技艺。开电梯的师傅、小酒馆的厨师、电车上的司机、送
牛奶的工人,谈起各种表演与演员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似乎他们才是戏院
的主人与老板。
    演艺圈的新闻轶事,充斥着各种报纸、杂志的版面。有关舞台上的人与事的
文章、照片通常是整版刊出,戏剧和轻歌舞剧按其在观众和专家中受欢迎的程度,
像报道赛事消息那样,也编排成第一、第二、第三的名次。至于最次的,当然就
会有剧评家来口诛笔伐了。当然卡尔诺剧团不用担心这点,他们在美国声名早播。
因此戏班一抵纽约,报上就把他们的戏码排在第一流的演员当中。
    这一切是多么刺激卓别林,他正是需要这样一种环境、这样一种气氛,来实
现自己的理想。他要在这个冒险家和勇敢者的乐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来。
    本来,卓别林与美国分部经理里夫斯一致认为,他们的剧目中有许多好剧,
如《英国游艺场之夜》《溜冰》《漂亮窃贼》等,剧场效果都很好;而《银猿》
沉闷荒唐不会卖座。但卡尔诺先生坚持要上它,但使英国观众认为妙趣迭出的喜
剧,不能打动欣赏眼光不同的美国观众。每晚面对冷眼摇头的观众,卓别林他们
感到难堪。其他戏班和一些慕名前来观看的美国演员都大失所望,不好说什么而
躲开他们。连着6 周,他们就好似一伙混饭吃的逃犯,在威廉斯剧院垂头丧气地
偷偷出入。卓别林在失意中想到了求知识、学文化,他在演出间隙中,到一些旧
书铺去看书买书:《英文文法》《修辞学》《拉丁英文字典》等。
    虽然如此,美国戏剧界却注意到了卓别林个人,纽约《剧艺报》评介道:
“那个剧团里至少还有一个很能逗笑的英国人,他总有一天会使美国人对他
    倾倒的。“事实上,换了剧院到一个赴美英国人集中的街区演出时,他们大
受欢迎。一个戏院经纪人看了演出后,邀他们到美国中西部巡回演出20周。
    卓别林随身带上小提琴、大提琴每天练习,此外,每天早晨还练拳击。
    他们一路演出经过温尼伯、西雅图、亚特兰大等地,看到很多英国人移民到
了这些城市。1910年,他们到达加利福尼亚州,看到经历了1906年大地震的旧金
山已奇迹般地恢复了,城市充满了活力,充满了乐观向上和奋发有为的精神。哪
怕是在剧场,也反映了这种鼓舞人的精神。《银猿》虽然沉闷,观众却都热情,
场场客满、笑声不绝,戏报上第一次单独登出了卓别林的名字。
    回到纽约之后,卡尔诺剧团被人留下来,在第42街美国音乐厅里演出所有的
剧目。如此,6 周的演出大受欢迎。
    卓别林另一个人生转折点的信号在这儿发出,可惜他当时没接受到。一个年
轻人和他的友人为消磨夜晚时光,在街上散步时进入音乐厅,看到了《英国游艺
场之夜》中卓别林扮演的醉鬼,这个年轻人当场说:“若是我有一天当了老板,
就要邀请那个角色来演戏。”此人即2 年后(1912年)好莱坞启斯东电影制片公
司的创办人,也是粗鲁滑稽的启斯东喜剧电影的导演塞纳特。
    赴美演出结束后回到英国,25岁的雪尼在车站接车时告诉弟弟,他已经结婚
成家,兄弟俩原来租住的房子已经退掉了。卓别林在祝贺兄长时,又感到心灵上
受到一次沉重打击。家没有了,母亲也还在疯人院里,他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兄弟俩把母亲转入了一家有名的私人医院。经济上,卓别林已无后顾之忧,只是
一天天感到孤寂。然后,他在浪漫可爱的春末夏初度过了21岁生日。
    他很爱自己的祖国,更爱自己的母亲。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总有一些
人对别人的出身门第、社会地位,存有一种落后的势利偏见,喜欢划分阶级、区
别社会等级。卓别林心中总是感到不安,认为自己虽红极一时,但今后终将郁郁
不得志。他还是要去美国发展,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卡尔诺剧团1913年再次应邀赴美。在各地巡回演出时,卓别林总是单独租住
在外面,以便多学习一些东西。他说,当时他是带有一点虚荣心才这么做的。他
之所以要获取一些知识,并非是出于爱好知识,而是想用学到的东西作护身符,
免得因为读书少而无知被人瞧不起。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这种想法转变了。
他找了不少书,如著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惠特曼、霍桑、欧文,著名的哲
学家和诗人爱默生、被称为“伟大的不可知论者”英格索尔、英国的文艺批评家
黑兹科特、著名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叔本华等人的作品。
    在费城,他从卡尔诺剧团美国分部经理里夫斯先生手里,看到了一份从纽约
发来的电报,询问卡尔诺剧团“你班内有无卓福英或与此姓同音的人?
    如有,请他与百老汇大街隆加克大厦凯塞尔—包曼事务所联系。“戏班里没
这个姓的人,里夫斯说也许弄错了,是指卓别林姓。于是卓别林激动起来,东想
西想。想到他们家曾有一位阔佬伯母,早年移民美国。是不是她去世了,给他这
个从未见过面的侄儿遗留下一大笔财富呢?于是,卓别林当即拍了一个电报到凯
塞尔—包曼事务所,说戏班是,卓别林当即拍了一个电报到凯塞尔—包曼事务所,
说戏班有一个姓卓别林的,可能是他们要找的人。当天,回电又拍过来”可否请
卓别林速来事务所,有事相商“。
    第二天,他在这奇特的幻想支配下搭早班车去纽约。一路上车箱晃动,卓别
林身子摇晃着,有点晃晃悠悠,他幻想着一个喜剧场面的出现:凯塞尔—包曼事
务所是一间律师事务所,他坐在一个律师的办公桌前,听律师宣读伯母那份遗嘱。
然后在文件上署上姓名,双手接过遗嘱……
    然而,走进凯塞尔—包曼事务所时,正是卓别林的梦醒时分。这家事务所是
一家电影制片公司在纽约的办事处,凯塞尔先生是启斯东影片公司的股东之一。
在证实了卓别林曾是在第42街美国音乐厅演过一个醉鬼的演员后,他告诉卓别林,
启斯东影片公司的制片人塞纳特,想邀他代替一个叫福特林的演员拍电影。
    拍电影,这是卓别林的另一个梦,不过是一个平淡的梦。自爱迪生定下35毫
米为国际电影拷贝的标准规格后,电影便可用任何一种放映机在任何一个地方放
映。因此在电影问世后不过10年的光景里,欧美的电影业飞快地发达起来,美、
英、法、德、意、丹麦等国都在拍短片。人们最早是在歌舞剧院、游艺场、音乐
厅观看这些短片,因此卓别林也是电影的早期观众之一。
    拍电影他过去也想过,到了美国后,他曾建议与里夫斯合伙买下卡尔诺剧团
所有独幕剧的上演权,来拍电影,但因都是外行此事未果。对启斯东的滑稽影片
他看过好几部,并不十分感兴趣,但是知道电影这门新兴艺术的宣传作用。他认
为如果干这一行只消1 年,再回到喜剧团就可以成为闻名国际的名角。同时他愿
意换换新环境,过过有趣的生活。
    9 月上旬,卓别林与卡尔诺剧团合同期满,戏班返回英国。他留下来前往洛
杉矶,塞纳特的启斯东电影制片公司在洛杉矶郊区。
    洛杉矶,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那里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一年
四季除了冬天有短时的雨季之外,其他的日子阳光普照、温暖宜人,被称作“天
使之城”。19世纪中叶,那里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后,各路拓荒大军源源开去,
迅速地把它开发成了一座新兴的镇市。背山面海的地理环境,舒适宜人的气候条
件,美丽自然的景致风光,吸引着电影导演和制片厂。他们需要这里的明媚阳光、
柔软海滩、小片沙漠以及傍着绵延海岸的大片棕榈林、葡萄园、桔树、鳄梨和飞
翔在花丛中草地上的鸟儿。最使他们感兴趣的是,在缺少灯光照明的当时,这里
所拥有的充足的自然光,以及从美国、世界各地流向这里的情调各异、肤色不同
的劳工、牛仔、小商贩、冒险者、流浪艺人;他们提供了拍摄电影所需的各类群
众演员和制片厂里的廉价工人。
    再加上近在咫尺的优美景观,这都可以大大降低电影的制作成本。
    因此,从1907年底开始,美国电影业拉开了由电影中心纽约西移洛杉矶的序
幕。到1909年,美国爱迪生、埃山奈等7 家电影制片公司和法国百代、梅里爱电
影制片公司,联手组成了电影专利公司;从各种电影技术发明者手中取得16种专
利权,从当时惟一能生产电影胶片的柯达公司取得了胶片的专供权,开始对电影
经济全面控制。独立制片商,如与卓别林联系的凯塞尔—包曼公司率先举起反旗,
离开纽约向西部转移,以逃避电影专利公司的控制、打击。其他公司也纷纷采取
诸如法律诉讼,买通柯达公司要员获取胶片,挖电影专利公司的墙脚,争夺演员
等手段进行对抗。双方冲突达白热化时,竟至枪击、投弹、武装冲突,“专利权
之战”更促使美国电影业在1913年大规模西移。
    这一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