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二-国命纵横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国之二-国命纵横下-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来邦交如战场,大局可行便当行,不担几分风险,焉得成事?臣望君上莫再犹豫。”  “好。”秦惠王拍案:“丞相入楚,嬴华负护卫全责;司马错率大军前出武关,威慑楚国;甘茂东行,稳住齐国,无使楚齐结盟;樗里疾坐镇函谷关,秘密封锁楚燕通道,延迟苏秦南下,并策应各方。”  “臣等遵命。”  会商结束,四位大臣立即各自行动。秦惠王又与张仪密谈了整整一个时辰,张仪方才回到丞相府,召来嬴华绯云吩咐一阵,两人便立即分头准备去了。次日清晨,张仪的特使马队驶出了咸阳东门,马不停蹄的出了函谷关,轺车辚辚,昼夜兼程,直向楚国大道而来。张仪想的是:一定要在苏秦南下楚国之前,先大体稳定住楚国,而后再图周旋。  二 苏秦别情下楚国   春申君犯难了,子之也大皱眉头。  急如星火的北上,为的就是要尽快请苏秦南下,这是屈原与春申君的共同想法。只有苏秦能够扭转楚怀王这种朝三暮四的反复,也只有苏秦,能够化解张仪那智计百出的斡旋手段。没有苏秦,楚国的抗秦势力便很难稳定的占据上风。可来到蓟城两日了,竟然连苏秦的面也见不上。子之也大是着急,他很是希望苏秦出山南下楚国,促使楚国与秦国强硬对抗,只要秦楚对抗一形成,他在燕国才有大展身手的机会。可自从张仪入燕,苏秦就离开了蓟城,原本说好的旬日便回,可到如今已经是两旬过了,苏秦竟然还没有回来!子之大是困惑,以苏秦的诚信稳健,断不会无端食言,定然是有甚隐情。百思无计,子之只好陪着春申君来找刚刚成为自己新婚妹夫的苏代,两人对苏代说了半个时辰,苏代终于答应带春申君去找苏秦了。  燕山无名谷正是鸟语花香的时节,苏秦与燕姬也实实在在的过得逍遥惬意:日间放马,追捕一两头野羊;傍晚时便点起篝火,烤羊饮酒恣意畅谈;月上中天,或在草地小帐篷露营,或在半山石洞中安歇,往往是日上东山,两人依然高卧不起。  “惟愿两人,永远做这般神仙。”燕姬快活极了。  “心下不清净,隐士也不好做呢。”苏秦却总是显得神情恍惚。  “季子啊,当日拿得起,今日也要放得下呢。”燕姬知道苏秦心事,殷殷笑道:“你首倡合纵,为六国自救找到了一条大道,可六国不自强,上天也救不了。败根不除,纵有十个苏秦,又能如何?”  苏秦一声叹息:“我还是想试试,这败根究竟能否得除?”  “季子又要出新了?说说。”  “扶持强臣当政,刷新吏治,造就新邦。”  “季子,有这种强臣么?”  “北有子之,南有屈原。”  燕姬拨弄着篝火久久沉默,眼中慢慢溢出晶莹的泪花:“季子啊,我熟悉燕国,子之是个凶险人物,靠不住的。”  “子之过分张扬,但毕竟是个有实力的干才,他能扫除燕国的陈腐,让燕国新生。”  “季子,”燕姬声音发颤:“莫非你想与子之联手宫变?”  “田氏代齐,魏赵韩代晋,都催生了新兴战国。”  “季子莫得糊涂。”燕姬很是着急:“此一时彼一时,齐国田氏取代姜氏,积累了一百多年。魏赵韩分晋,积累了两百多年。子之没有根基,只是燕国一个小部族,只有几万军马,纵然当国执政,也只能将燕国搅乱,使燕国更弱更穷,如何能使燕国新生?你要三思后行啊。”  “依你之见,苏秦只能无所作为?”  “季子啊,为名士者当知进退。合纵之败,不在你无才,而在六国衰朽。连横之胜,不在张仪有才,而在秦国新生啊。”燕姬轻轻叹息一声:“合纵大成之日,你身佩六国相印,已经是功成名就了。联军攻秦,你更走到了名士功业的顶峰。天不灭秦,秦不当灭,你苏秦又能如何?难道没有纵横天下的显赫,苏秦就不会做人了么?”  “燕姬,我也想隐居遨游,可总是心有不甘。若大胜一次,我会毫无牵挂的回到你身边。没有一次这样的胜利,立而无功,此生何堪?”  “季子啊,明智者适可而止。燕姬不如你这般雄才,可燕姬懂得,功业罢了还有人生。你如此执拗求成,可是如何罢手?”  “燕姬,让我好好想想……”  谷风习习,山月幽幽,俩人对着篝火,竟默默的相对无言。  朦朦胧胧中太阳已经在山头了,燕姬跳起来嚷道:“呀,好太阳!走,到山外转转去!”苏秦霍然站起,看明媚日光撒满山谷,也顿时振奋起来:“好!出山看看!”两人到山溪边梳洗一番,收拾好帐篷,便从山洞马厩里牵出马来。  突然,谷口隐隐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上山!” 燕姬迅速将马拉进山洞,两人便立即登上了山腰一片小树林。这片树林外,有一座象鼻般伸出去的岩石,站在上面,谷口情形便一览无余。上得岩石一望,燕姬便愣怔着只顾端详。苏秦目力弱,只看见谷口影影绰绰几个人马影子,又见燕姬愣神,连忙问:“来人可疑么?”燕姬道:“头前年轻人,身形与你相近,另外那个人,黄衫高冠,很眼生。看来不是燕王找我了。”苏秦道:“定是苏代有急事了,走!下去。”  谷口两骑已经走马入谷,左右张望,黄衫高冠者喊道:“噢呀武信君,你在哪里了——”  “春申君——,我来了——!”  春申君闻声下马,跑过来抱住了苏秦:“噢呀呀武信君,你做神仙,可想煞黄歇了!”  苏秦大笑道:“一样一样!哎,你黄歇飞到燕山,总不是逃难吧?”  “噢呀呀哪里话?好事,大大的好事了!”  “好事?”苏秦一副揶揄的笑容:“楚国能有好事?  “噢呀呀,我可是又饥又渴,你这神仙洞府难找了。”  “来来来,坐到溪边去!三弟,到那个山洞去拿。”苏秦兴奋的将春申君拉到山溪边大石上坐下:“先说事儿,少不了你酒肉!”  “噢呀呀,还是武信君了!屈原还怕你没得热气了。”春申君将光光的大石头拍得啪啪直响:“给你说了:楚王决意抗秦复仇!昭雎父子一干老对头,都做缩头龟了!”   “呵呵,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苏秦反倒淡漠下来:“楚王是要找张仪复仇吧。”  “噢呀,洞若观火了!”春申君急迫道:“老实说了,楚王觉得合纵兵败是奇耻大辱,发誓复仇;秦国愿归还房陵三百里,请求修好;楚王拍案大怒,说不要房陵,只要张仪!并立即恢复了屈原的大司马兵权,又立即派我联络齐国共同起兵!你说,向张仪复仇,向秦国复仇,这有何区别?”  “千里北上,是屈原的主张?”  “也是楚王之命了。”春申君红着脸辩解道:“屈原上书楚王,主张请武信君出面斡旋齐楚,楚王赞同,黄歇便星夜北上了。”  “明白了。”苏秦笑道:“你老兄先酒肉吧,容我揣摩揣摩。”  “噢呀,你就揣摩了。苏代,来,先吃饱喝足再说!”春申君向苏代一招手,两人便狼吞虎咽起来。  苏秦径自过了山溪,顺着山林小道走进了那座隐秘的山洞。他知道燕姬的心思,但也想让她听听春申君带来的新消息,说说自己该如何应对?可山洞里却静悄悄的,外洞里洞都没有那个熟悉的身影。猛然,苏秦看见铜镜中有一方物事,一回身,长大的石案上果然有一张羊皮纸,拿起一看,墨迹竟还没有干:  君经坎坷,心志不泯,燕姬无意奋争,君可自去,毋得牵挂。  颓然跌坐在石案上,苏秦竟是心乱如麻。愣怔半日,长叹一声,苏秦将那方羊皮纸折叠好仔细装进贴身皮袋里,环视洞中物事,竟是一阵酸楚难耐,咬牙举步间却又猛然醒悟,回头提笔,在洞壁上大书两行,“当!”的丢下大笔,便出了山洞。  苏代迎上来低声道:“这是二哥的衣物,还有这支剑。”  “你看见她了?”  “没有,东西放在酒窖边上的。”   春申君脸上露出罕见的庄重,向着山洞方向深深三躬,高声喊道:“燕姬夫人,深情大义,楚国恩人了——!”悠长的声音在山谷久久回荡着。  苏秦长叹一声,接过包袱短剑:“不说了,走吧。”  三骑飞出谷口,却闻身后一阵长长的骏马嘶鸣!三人回头,只见一骑红马正立在谷口山头,马上一人举着一方红巾遥遥晃动着。苏秦立马,双眼顿时一片朦胧,嘶声高喊:“燕姬——!等我——!”便头也不回的飞马去了。  日暮时分,三人到了蓟城郊野。苏秦将苏代叫道一边低声叮嘱了一阵,苏代便回蓟城去了。春申君笑道:“噢呀武信君,你还是回蓟城见见子之,我在军营等你一晚了。”苏秦断然道:“不用了,我们得连夜南下,还得走齐国这一路。”春申君惊讶道:“噢呀,你还想在这时候策动齐国?”苏秦笑道:“策动齐国,那要回头再说,这是借道齐国。”春申君更是不明所以了:“噢呀呀,这不是舍近求远么?多三日路程了!”苏秦低声笑道:“似慢实快。你不觉得,有人会截杀阻道么?”春申君恍然大笑:“噢呀,黄歇懵了,对!就走齐国了!”  月亮初升,春申君带来的两百护卫骑士立即拔营。苏秦与春申君也弃车乘马,这一支没有任何旗号的马队便直插东南,沿着大海边人烟稀少的地带向齐国飞去。  三 明暗双管 张仪巧解第一难  三更时分,郢都长街便已经断了行人车马,连往昔的夜市灯火也没有了。  秦楚结仇,眼看就要打仗,郢都人心惶惶,天一黑便窝在家里不出来了。加之中原各国兵败后纷纷封锁国界,进入楚国的客商便大大减少,惯于夜间逍遥的官府吏员们,也因了朝局紧张,不敢轻易拜客走动了。不到半年时光,郢都竟是前所未有的萧条了。  静夜长街上,却有一辆四面严实的紫篷车辚辚走马,驶到了一座显赫府邸的偏门前。身着紫色长衫的驭手下了车,上前拍了三下门,却是一重两轻。木门开了一条缝,一颗雪白的头颅伸了出来,紫衫驭手低声说了几句,旁边的车马门便无声的拉开了。篷车轻快的驶了进去,高大的车马门又无声的关闭了。  昭雎已经蜗居几个月了,由头是“老疾发作,卧榻不起”。每日梳洗之后,他都在这片两三亩地大的水池边漫步,常常是月上中天了,还在悠悠的走着。当初六国合兵,他力荐子兰为上将军统兵,是认为秦国根本不可能战胜四十八万六国联军,只要联军一战获胜,他就会摆脱张仪的挟制,重新成为楚国举足轻重的权臣!那时侯,清除屈原黄歇一班新锐,是不用费力气的,掌控平庸无能的芈槐更是易如反掌。几个回合,昭雎便可成为楚国的摄政王,过得十数八年,昭氏取代芈氏而成为楚国王族,几乎是无可置疑的。谁想一战大败,大势竟立刻逆转。子兰成了败军之将,按照楚国历来的规矩:折兵五万者,大将必得处斩!举荐大将者,也得罢官除爵!楚王怒骂不休,朝野一片复仇之声,屈原黄歇一班变法派更是甚嚣尘上,要“杀子兰,除昭雎,以谢天下!”要不是昭氏树大根深,联结郑袖软化楚王,又忍痛将昭氏封地二百里秘密割让给王族,并答应不问朝政,这场大灾大难实在是难以躲过的。痛定思痛,全部错失都在于一点:低估了秦国!要不是低估秦国,当初便可以反对出兵,或者称病不言,如今岂不是顺理成章的清除了这班新派政敌?正因为低估了秦国,自己人挂帅,才使政敌死灰复燃,而且使昭氏陷入了泥潭……  “禀报令尹:西方秘使求见。”  昭雎一激灵,又迅速平静下来:“领入竹林茅屋,四面巡查,不许一人靠近茅屋。”  “是了。”老总管转身快步去了。  片刻之后,两个紫衫客被老总管领到了池边竹林的茅屋之中——月光幽幽,一头霜雪的昭雎却拄着一支竹杖坐在廊下,仿佛世外仙人。  “参见老令尹。”为首紫衫客深深一躬,见昭雎没有做声,紫衫客道:“本使乃秦国公子嬴华,职任行人,奉我王与丞相之命,特来拜会老令尹。”  昭雎心中一动,此人曾与子兰比剑,他如何不记得?只是他无论如何想不到,此人竟是秦国王族公子,且是行人之职!身为秘使,公开本来身份,这是罕见的,看来秦国一定有大事相求了。他淡淡笑道:“老夫识得公子,有话便说了。”  “秦王口诏:我丞相入楚,请老令尹关照,后当重报。”  “如何?张仪要来楚国?”昭雎大是惊讶,苍老的声音都颤抖了。  “正是,三日后便到郢都。”  昭雎突然冷笑:“张仪自投罗网,老夫爱莫能助了。”  “老令尹,昭氏部族已经岌岌可危,没有秦国援手,只怕灭顶就在眼前了。”  “公子危言耸听了。”昭雎淡淡冷笑:“昭氏六世兴盛,目下小挫也已平安度过,何来灭顶之灾?又何须他人援手?”  “故做强横,两无益处。”嬴华笑道:“老令尹该当明白,苏秦不日南下,便是昭氏大难临头之时。若无张仪抗衡苏秦,楚国朝局只怕要颠倒乾坤了。”  “老夫倒想听听,秦王如何报我?”  “一年之内,老令尹在楚国摄政。”  昭雎大笑:“秦王以为,他是楚王了?”  “秦王固非楚王,可更能决定昭氏部族之生死存亡。”  “老夫愿闻秦王手段。”  “归还房陵三百里,与楚国罢兵,与屈原黄歇新派修好,内外夹击,促使楚王连根斩除楚国老世族。老令尹以为如何啊?”  昭雎长叹一声:“老夫心意,只是不想受人挟制而已。”  “两相结盟,两相得益,谈何挟制?老令尹却是多虑了。”  昭雎颤巍巍站了起来:“好了,老夫尽力而为吧,只是公子还得辛苦了。”  “但凭老令尹吩咐。”  昭雎低声说了一阵,嬴华连连点头。  次日暮色时分,郢都水门即将关闭,一叶小舟却飘了过来,出示了中大夫靳尚的送物令牌,便悠悠出了水门,飘进了一片汪洋。小舟在汪洋中飘荡了整整一个时辰,直到月上东山,才掉转船头向云梦泽北岸飞快的驶来。看看将近岸边的大石码头,船舱中走出了一个白衣人,从容的在船头临风而立,月光下竟是分外潇洒。  “好个美小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