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生活习俗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生活习俗史-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Page 2…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近五十年来世界习俗,包括节日庆典、生活习俗、婚丧产育、 

文娱体育竞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在当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既传承了有 

各自文化特色的丰富多采的民族习俗,鲜明地体现了各自的生活方式、风俗 

习惯和价值观念;同时,在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下, 

又加快了发展和互相交流的步伐,使人类习俗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当代 

世界习俗史,即世界习俗的传承、交流和发展的历史,已越来越成为各有关 

方面关注的热点,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本书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以 

飨读者。 


… Page 3…

世界当代生活习俗史 


… Page 4…

                                 一、概述 



     当代习俗,指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90年代以来的世界习俗。 

     习俗,是一种文化现象。一般地说,习俗是民间世代传承相习的一种模 

式化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是一种社会的规范体系,也是民族心理的外部 

表现。它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成为民众世代相承的习惯。 

它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文娱体育等多方面的广泛的内容。 

     习俗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 

化,每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都是以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为基础形 

成的,每个民族也是以自己民族历史文化为基础形成了自己民族独有的习 

俗。习俗形成以后就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且世世代代相传下去,这就是习俗的 

传承性。如我国为新生儿庆祝百日的活动,至少在宋代就已存在,孟元老《东 

京梦华录》,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时至今日我国人民仍有婴儿百日 

宴请亲友以示庆祝的习惯,婴儿百日俗称百岁,也是古已有之的说法。因此, 

当代世界习俗史也正是众多民族习俗的传承和发展的历史。 

     人们生存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地理环境,造成 

了人们生存方式的千差万别,这就形成了习俗的地域性。在封闭的社会中, 

人们之间很少交流。在交通与通讯都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形成了百里不同 

风,十里不同俗的情况,习俗的地域差别就更加显著。在现代条件下,虽然 

整个地球已成为一个“地球村”,但是习俗仍然有着明显的地域性,我们的 

世界不是也不会是一个单调的世界。因此,当代世界习俗史也正是研究各个 

不同地域的习俗异同的历史。 

     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有着古老的五彩纷呈的习俗,这几乎成为人们辨 

认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人民的标志,也成为人们取得民族认同的条件。比如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春节,无论是在亚洲、欧洲、美洲、澳洲,华人都 

会在同一天庆祝自己最隆重的年节。这正说明习俗已成为人们固定的习惯, 

固有的行为方式。 

     习俗虽然是世代传承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有着鲜明的传承性和地域性, 

但它在形成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历史上习俗发生变异的现象是屡见不鲜 

的。这种变异的发生,首先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影响,生产力发展了,生产方 

式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习俗也就发生了变化。以农业为主的经 

济同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其文化不同,其社会习俗也是不同的。习俗发生变 

异,其次是政治方面的原因,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统治者都力图通过习俗 

来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统治。政治形势发生变化,甚至统治阶级人物的影响都 

影响习俗变迁。外族的侵入也会影响习俗的变化。有的民俗活动被勒令禁 

止,有的民俗活动被鼓励、被提倡。如梁武帝本人是虔诚的佛教徒,在他当 

政的时代,大力提倡佛教,浴佛节就是从那时在我国开始庆祝的。历史上, 

外族侵略,把侵略民族的习俗强加给被侵略民族的事例举不胜举。第三个原 


… Page 5…

因是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发生变化, 

习俗必然也发生变迁。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古老生 

活方式中的一些习俗逐渐被淘汰,新的习俗不断产生。第四,各民族习俗的 

交融也促进了习俗的发展和变迁。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当代世界习俗的变迁 

尤为显著,尤为快速,并且还有继续加剧的趋势。当代世界习俗史,也正是 

研究各种习俗在现代条件下如何变迁的历史。 

     当代世界习俗一方面传承着许多古老习俗,一方面受当代政治生活、思 

维方式和科技发展的影响,确实产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 

     我们研究当代习俗发展、变化的条件,首先应当考虑到受到科学技术发 

展的影响,科技发展形成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推 

动了当代习俗的形成。 

     二次大战结束后五十年来,世界大体维持着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的经 

济文化、科学技术都得到较快的发展。科学技术革命的新高潮带来了人造卫 

星、宇宙飞船、原子核能、电脑、生物技术、激光、新材料等新事物。高科 

技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工农业生产形式、贸易交换形式、交通运输状况,把 

生产力提高到崭新的阶段。促成了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发达 

国家现代化的水平,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以其高科技和 

高速度快节奏影响着当今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影响了当代人的思 

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改变了人类生活——衣、食、住、行的面貌。现代化已 

成为改变旧习俗的推动力量,现代化也已成为形成当代新习俗的重要原因。 

由于现代化,很多的人告别了茅屋、土屋、木屋、石屋而住进高楼大厦;由 

于现代化,人们告别了兽力车、小木船而用飞机、汽车、轮船代步;为了适 

应现代化生产生活的需要,许多食品已由工厂进行大批生产,快餐食品得到 

上班族的青睐。妇女们摆脱了拖地长裙,换上了便于活动的简洁服装,人们 

的娱乐方式更加丰富多采,电视、音响成为当代人重要的娱乐方式。住房现 

代化,交通现代化,办公室现代化,通讯现代化,现代化贯穿于当代人生活 

工作的一切方面。它给经济带来了繁荣,生活带来了富裕和便利,改变了古 

老生活的方式。当然,现代化也给人类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如城市人口的过 

于集中,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环境的破坏,公害的出现,社会不平等的扩 

大等等,因此,近二十年来西方兴起了返朴归真的思潮。人们认识到应该建 

立一种适应自然规律的新生活,应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许多发达 

国家在汽车广泛做为交通工具的同时,饱受汽车废气之害,所以,当前瑞士 

等国家已提出了限制使用汽车的规定。又如美国摩天大楼越来越多,但人们 

享受的阳光、空气和空间却越来越少,因而,当今美国人纷纷从城市迁往乡 

村,出现了迁往乡村的人口远远超过迁往大城市人口的现象。现代化给人类 

生活带来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的影响,都成为当代习俗变异的原因。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提供了先进的通讯手段,使世界进入信息社会时 

代。通讯卫星、电视、长途电话、电传的广泛使用,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使用, 


… Page 6…

缩短了世界各国的距离,为当代习俗的交流与融合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国际 

通讯网络帮助人们迅速了解全球的状况,电视使人们及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 

的事情。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各种习俗,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打开了人们 

的眼界,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创造了有利 

的条件。尤其是层出不穷的时俗,通过无线电波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造成 

一阵阵的社会热点。有些时俗一闪而过,有些为习俗的形成做了铺垫。不论 

怎样,被很多人追逐的时俗的不断变化,和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有利于当 

代习俗的形成和发展。可以预见,当代习俗的形成和发展,由于得力于先进 

的通讯手段,会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迅速。 

     当代世界各国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国际化,推动各国走向开放。经济开放 

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政治、文化、科技的全面开放,从而也促进了 

世界习俗的交流与发展。开放的机制打破了民族封闭的状态,加强了世界各 

民族之间的彼此认同,有利于彼此吸收对方优秀的文化和进步的习俗。由于 

开放,不同的民族,各国的人民交往更加频繁,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世界 

各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了解各地人民的习俗。由于开放,减少了因为文化习 

俗差异造成的民族偏见,人们可以理智地分析与借鉴世界各国的文化和习 

俗,有意识地吸收进步的有利于本国发展的习俗。在开放的机制下某些世界 

共同性的习俗开始形成,如新年、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已成为各国共同 

的庆典。又如起源于美国西部的牛仔服,起源于非洲的迪斯科舞已风靡全 

球,而日本的柔道,中国的武术已被西方所接受。当代世界习俗在空前规模 

的互相借鉴、互相交流过程中得到很快的发展。 

     交通工具的现代化与旅游业的发展也都促进了各国习俗的交融。 

     二次大战后,反殖民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有利于各民族 

习俗的发展。当前一些发达国家随着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把自己民族的文 

化不断渗透到不发达地区,强行推销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以 

及文化习俗,有意或无意地破坏着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和固有习俗。这就进 

一步激起了其他国家保卫民族尊严,维护民族平等的信念。一些国家坚决维 

护自己民族文化传统,保持本民族固有习俗抵制外来文化的渗透,反对破坏 

本民族的传统和习俗。提出了保留本民族什么习俗,有选择地吸收西方什么 

习俗的问题。人们认识到一个民族丧失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就预示着民族精 

神的衰落,民族的衰亡。这在习俗上很突出,继承本民族进步习俗,是继承 

民族精神的表现,只有在继承本民族习俗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的习俗, 

才能发展自己的习俗保存本民族的文化。习俗是在互相交流与借鉴、互相融 

合中发展的,但必须以自己民族的习俗为基础去融合外来习俗,才能使本民 

族习俗不断发展,而不被外来习俗所淹没。世界习俗的发展是在各国习俗的 

交流中实现的,任何国家不论经济发展程度如何都有权保留自己民族的文化 

与习俗,各国之间应彼此尊重,大国无权轻视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 

惯,也不应以自己民族的生活方式与习俗取代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与习俗。 


… Page 7…

这样世界各国的习俗才能在平等的条件下发展,世界习俗也才能丰富和发 

展。 

     当代世界既有一些共同性的习俗,也有大量的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 

独特的习俗,习俗的发展向着共同性与多元化两方面展开。一些习俗被多数 

国家采纳,成为具有世界共同性的习俗,但各民族仍保留并发展具有本民族 

特色的习俗。丰富多采的民族习俗仍是构成当代习俗的主流。在保留民族习 

俗的同时,人类共同的一些习俗也逐渐形成。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促使当代习俗向着更加科学、更加进步、更加 

文明的方向发展,当代人已能够比较科学地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生活中的 

盲目性、偶然性越来越少,当代人更加注意按照科学规律选择生活方式,生 

产方式,更合理地安排生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注意到人与自然的协调, 

注意保护环境,防止大气、水源的污染,保护森林,保持生态平衡。比如我 

国一些大城市禁放爆竹,就有防止空气污染的因素。为了保护动物,许多传 

统的食品不再享用,许多种皮毛不再穿用。总之,现代化带来的环境污染, 

和对生态的破坏,已引起了人类高度的重视。人们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生 

产力进一步提高的当代,更加认识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回归自然才能更 

好地发展人类本身。在这种认识之下,绿色食品日益受到重视,绿化与美化 

居室的统一,服饰中自然色调的流行,人们对体能锻练的重视等,都体现了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开发已逐渐从盲目走向自觉。表现在生活方式和习俗上 

则更加文明和进步。对于人类自己的生活,也更注重按着科学卫生的原则进 

行合理的安排。比如在饮食方面,人们不再以高脂肪的肥肉盲目的满足口腹 

之欲,而是合理地科学地进餐,以使自己取得健康和长寿。在科学的指引下, 

人们开始自觉地革除吸烟、酗酒的陋习,创造不含糖的甜味素等。新的科学 

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而发展起来。 

     当代世界习俗向着新的更高的阶段发展,必将更加科学、更加健康、更 

加文明,必将更加绚丽多采。历史上形成的陋习也必将最终被人们抛弃。但 

是一些陋习还会沉渣泛起,某些不科学、不文明的时尚也会喧嚣于一时,这 

说明人类习俗的发展是复杂的,绝不能简单化地看待这个问题。 

     当代世界,除了保留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