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生活习俗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生活习俗史-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欧洲的葡萄酒相媲美。卢旺达人用香蕉酒招待客人,喝酒的方式是众人围 

着酒坛,各吸一根竹管。客人来时主人奉上一葫芦香蕉酒,插上一支细竹管, 

主客轮流喝,显得十分亲切。 

     非洲各地有用现宰的肥羊和羊肝招待客人的习惯,这是为了表示敬重和 

欢迎,他们把肝看做是最宝贵的东西。冒着热气的羊肝,切成片放在盆里, 

撒上辣椒末、香料用来待客。 

     毛利饭 

     毛利饭是新西兰毛利族的传统饭菜,有悠久的历史。烧毛利饭的灶是专 

用的,形状象一个长方形的铁匠炉,炉间铺设几根铁条,铁条上铺满鹅卵石, 

下面烧木柴。现在烧的是一种木质坚硬的塔布树,燃烧时发出一种馨香,直 

接渗入被烤的菜肴里。烧烤前先将食物洗净,依次放入专用铁丝筐内。一般 

是鸡、鸭、猪肉,牛排在下面,鱼类在中间,芋头、南瓜、白薯放在上面。 

不加任何佐料,仅用麻布和芋头叶将食物盖严。烧火持续二三个小时,取出 

铁丝筐,在被烧红了的鹅卵石上泼一瓢凉水,蒸汽升腾,立刻将铁丝筐放进 

炉内,先盖上湿土,再用泥糊得严严实实,经过三四小时饭就熟了。 

     吃毛利饭一般是在露天,庭院中地上铺一块粗布,上面摆有盐、胡椒等 

佐料。开饭时,用铁铲铲去灶上的烂泥,取出铁丝筐,揭开麻布和芋头叶, 

露出烤熟的饭菜,清香扑鼻。宾主席地而坐,用手抓取饭食。 



                                   3。居住 



      (1)概说 

     二战结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多, 

人类的居住条件有很大的改观,城市的变化尤其显著。现代化的城市取代了 

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古老城市,许多新型城市拔地而起。如北京1949年以前 

全市最高的楼房是北京饭店,只有六层楼,市区内大多数是低矮的平房。现 

在的北京,新建的居民小区,高楼耸立,鳞次栉比,夜晚灯火辉煌,宛如群 

星灿烂。变化最大的是海湾国家,如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阿曼等国, 

在进入石油时代之前,海湾居民大多住在用棕榈叶搭成的小茅屋里,有的住 

帐篷。巨大的石油财富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在他们建起了美丽的城 

市,住在高楼大厦里,帐篷变成了他们野游、怀旧时临时的住所。现代人的 

居室内的设施也因电子时代的到来而有了喜人的变化,美国已发明了利用电 

子技术遥控居室活动。人们在坐汽车回家的路上,可以发出各种指令使房间 


… Page 65…

暖和,电灯打开,咖啡烧热,饭菜做好。空调机、吸尘器的普遍使用,减轻 

了劳动,改善了环境。现代人充分享受着科技研究的成果,使自己的居室更 

加舒适。 

     21世纪人类在居住方面既有可忧虑的现实,也有可以瞻望的美好前景。 

     首先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的现实。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采用的生 

产和消费方式加速了环境的恶化,水和空气被废气和废水所污染,森林面积 

锐减,土壤流失。现代国家的城市居民生活在高层建筑的狭小空间内,缺乏 

新鲜的空气和阳光,不断受着废气和噪音的干扰。伦敦发生了4000人中毒 

雾的惊人事件。日本发生了水俣病、骨痛病,这是由于水被污染造成镉中毒 

的结果。这些骇人听闻的灾难,引起人们的反思,在发展现代化大工业时, 

一定要保护好环境,给人类创造一个洁净的可以生存的空间。 

     面对这一现实,当代人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人们向往着绿茵茵的田 

野,静幽幽的森林。渴望脱离令人窒息的现代化城市,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英国人选择了把家建在城市的郊区,巴黎人纷纷离开巴黎。摩天大楼里居住 

的富豪,厌烦了单调而混乱的生活,厌烦了没有阳光的街市,大都把家搬进 

了别墅。旅游业人士抓住了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心理,建造了村庄旅馆、树上 

旅馆、海底旅馆,用以招揽顾客。 

     第二,居住条件的两极分化,在现代世界是非常突出的。发达国家内有 

两极分化,世界上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也有这种分化。纽约既有代表 

现代文明的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也有代表贫穷落后的贫民窟。时至今日, 

亚马逊河的丛林印第安人,大约有50—60万,他们终年赤身裸体,过着与 

世隔绝的原始生活,住在用树枝搭盖的小窝棚里,与现代文明反差极大。 

     两极化显示出富裕和发达起来的地区或国家,财富在不断积累,人们尽 

情享受生活。而贫困和不发达现象却在大多数国家日益加剧。许多发展中国 

家债务沉重,长期陷于不发达和贫困状态,人民的居住条件极差,而且很难 

得到改观。 

     第三,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人类居住条件创造了更美妙的前景。 

     比如当今的建筑师们一直在研究能使建筑物适应四季的变化、昼夜变化 

和气候变化等的建筑材料。日本研制出的自动调节透明度电色玻璃使阳光不 

能直接射入室内或车内,使居住者不会晃眼,造成眩晕感,而且质轻,质坚。 

美国人发明一种电子彩色玻璃,将大量节约取暖和空调的电能,可以调节进 

入房间的太阳光热。日本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玻璃墙,用它们作建筑用材可 

以大为节能,因为这些玻璃墙是一块块巨型热反射玻璃。 

     由于现代城市的拥挤,人口过多,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开发地下面积以 

改善居住环境城市现状。 

     建造地下城市的理想已经提出。地下是处于恒温状态的,地下6米处的 

气温常年保持在50°F左右,这就为节能提供了条件,如果房屋建在地下, 

可以不必提供降温和加温的能量。 


… Page 66…

     中国人早就熟悉地下建筑,中国古代有地下宫殿、地下隧道,现代有地 

下发射井、地下商场、地铁等。当代世界各国人民都注意到开发地下,如果 

在地下建屋可以节约能源,同时解决了取暖问题。日本对这个问题异常重 

视,因为日本面积小,城市建在地下可以解决土地占用面积的问题。日本科 

学家已论证建造地下城的科学依据,而大西洋公司已经提出建造地下爱丽丝 

城的计划。 

     为了节约能源,解决夜间照明问题,英国某公司研制了一种“夜光油 

漆”。这种油漆白天储存太阳光或灯光,夜晚可以把储存的能放出来。他们 

建了一座公寓,把夜光油漆涂在楼梯上,晚上在没有照明的情况下,楼梯自 

动发光,如同白天一样,既节约了能源又保证了人的安全。 

    各种保健卧具的出现,是当代一大特点。 

     日本的电磁枕头。日本设计出在枕芯上安上永久电磁的枕头,它不断发 

出电磁波,按摩睡觉者的头部,可以松弛头、眼及呼吸系统。枕头结构有三 

层:第一层有许多硬凸起,可以对头部产生指压效果,松弛脑部神经;第二 

层有吸热、吸温的椰子纤维,能吸收汗水,还能使头部降温;第三层是内层, 

是弹簧,可以让头部轻松舒适。 

     美国的充水床垫,这种床垫是一种特制的塑料水袋,并有电气控温装 

置,可以根据气候及个人的要求调节水温。充水床垫不仅使人睡上去十分舒 

服,还有利于全身的血液循环,可以改变人因部分体位受压经常在夜间翻身 

的习惯。 

     日本研制出一种利于血液循环的被子,絮料是一种特殊的纤维絮片,絮 

片中混有氨基甲酸乙酯,它表面呈凸点软颗粒状,被面是涤纶,被里是棉布, 

盖上它可以促进人的血液循环。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会为自己创造出更加舒适、更加科学的居住环境 

和生活条件。 

      (2)欧洲的民居 

     欧洲各国的现代化民居已为世界各地人民所赞赏和借鉴,但当前欧洲人 

却更偏爱乡村或近郊的住宅。 

     英国是世界上住宅比较舒适和现代化的国家,它的5500万人拥有2000 

多万幢住宅,其中传统小楼占80%。高层公寓只占20%。五六十年代英国 

修建了许多高层建筑公寓,这些高层公寓有各种配套设备,水电供应充分, 

居住舒适,还有各种社会化服务。但60年代末期水电供应紧缺,高层公寓 

显出了不便,人们把注意力转向了传统小楼房,这种房有现代化设备,多设 

在乡村。70年代英国政府停建高层公寓,而在远离城市中心而交通又很方便 

的地区修建传统形式的现代小楼。 

     英国人乐于拥有两处住宅,一处设在城市,一处设在乡间,乡间住宅可 

以度周末和假期。但只有比较富裕的家庭才能有两套住宅,一般的家庭只拥 

有一套乡间小楼。 


… Page 67…

     英国的乡间小楼,大半都是两层楼,每层各有两间卧室,有水、电、气 

等,居住十分舒适。小楼四周围起栅栏或者矮墙,院子里种花、种树,充满 

乡间风味。 

     伦敦越来越多的人,白天在市内工作,晚上住在乡下,他们每天上班都 

进行长途行走的锻炼,对身体十分有利。 

     德国人也喜爱乡村住宅,他们厌倦城市的喧哗,把住宅选定在离城几十 

公里的乡村小镇。德国人乡村小楼都附带有花园,小楼的四围全是花草树 

木,房间里也养起各种盆花。 

     在现代化程度很高的西方民族中,人们更喜爱乡村住宅,这表现出一种 

返朴归真的愿望。这说明高度现代化虽然创造出空前富足的物质生活,但也 

带来许多负面效应。高楼林立,灯火辉煌的城市代表着人类现代化的成就, 

但人们还愿意居住在乡村,寻回那一份宁静、悠然,寻回那清新的空气和大 

自然的怀抱。 

     为了保持乡间住宅的雅趣,一些欧洲国家甚至禁止人们在户外或者显眼 

的地方晒衣服。关于防止住宅周围的噪音,各国政府也有许多规定,以确保 

他们乡居的宁静。 

     欧洲民居的内部构造比较合理,一般都设有浴室、厕所、厨房。欧洲的 

住房大都有两个浴室和厕所,其中一间浴室只有淋浴,只有联邦德国厕所和 

浴室合一,不算太方便。 

     英法住宅多无凉台,德国、荷兰和西班牙的住宅有凉台,用以摆花。西 

班牙的凉台宽大,可以放置东西,也可作为日光浴的休息场所。地下室可以 

储存东西,放酒,但有的国家地下室主要用作洗衣房,如德国。关于洗衣服 

的时间,欧洲各国多有限制,联邦德国限制在夜间,午间和星期日,比利时 

不准在夜间11点至第二天早7点之间洗衣服。晒衣服也有限制,欧洲大多 

数国家禁止在户外或明显的地方晒衣服。一般是在屋内、浴室内、盥洗间、 

地下室晾衣服。英国和德国使用干燥机,避免了晒衣服引起的杂乱。 

     公寓住房住户较多,对于如何使用公用部分有许多规定或习惯,德国规 

定不能在正门大厅内放杂物,不能在走廊和楼梯上站着闲谈,小孩不准在这 

里玩耍。为了保证居住环境的安静,法国规定从晚上8点半至第二天早7点, 

禁止小孩吵闹、游戏。比利时禁止小孩玩得太晚,不准小孩大声喧哗影响邻 

居。对于音响的开放时间,弹奏乐器的时间都有规定。 

     欧洲的租房情况。在德国和法国想找一所合适的房子住,要通过单位和 

原来住房的朋友的帮助才能顺利找到。英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找房也 

不容易。找到房屋后,新住户要根据原住户在契约中房屋财产清单进行核 

对。英国人对此事极为严格而认真,契约书中详细记载着房间的家俱数量, 

颜色、材质,凡房中的任何一物都有记载,如门把手之类都记得很清楚。新 

住户如发现有不符合记载的地方,那怕极小的问题,也会不顾情面地和户主 

交涉。 


… Page 68…

     住房的安全问题在欧洲也令人大伤脑筋,欧洲国家中房门被撬事常常发 

生,因此他们在安全上费尽苦心。有的用三层门锁,有的用二层门锁,法国 

人习惯在每栋楼、每间住房上都上锁,比利时则在公寓正门、车库和寝室等 

处加锁,荷兰人甚至在壁橱上也上锁。 

     欧洲的厨房设备不够理想,一般家庭没有装风扇,空气流通不畅,因此 

他们规定不在厨房炸鱼,不煎炸食品。一般地说英国、荷兰的洗碗池和烹饪 

台都较高,不太方便。法国的厨房十分狭小。 

     瑞士注重防污染,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空气和水及噪音的污染。有鉴于 

此,瑞士特别注意防止空气污染。今天瑞士国内空气清新、污染较少。这源 

于瑞士人的不烧煤,因为瑞士水力资源丰富,利用水力发电,不仅防止污染, 

价钱还便宜。另外,他们对倒垃圾有严格规定,必须把垃圾装进大塑料袋内 

将口扎好放在门口等垃圾车来装,不准乱倒乱放垃圾。瑞士十分注意清除垃 

圾的工作,清洁工人穿桔红色制服,十分惹人注目。国家还规定,城市中每 

一座建筑物都要有两条排水道,一条排污水,一条排雨水。废水要到净水厂 

去还原。此外,修理和拆除旧建筑物,必须用大块塑料布把它罩好,以免尘 

土飞扬。瑞士对吸烟也有很多限制。瑞士防止污染的各种措施,得到世界人 

民的赞赏,他们的许多做法已为各国防止污染提供了榜样,他们的经验在许 

多国家得到推广。 

     瑞典民居 

     瑞典60年代在生产力长足发展的基础上开始解决住房问题,到现在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