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生活习俗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生活习俗史-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里扔一只密封的空酒瓶,里面装进一张写着新婚夫妇姓名、结婚日期和住址 

的纸条,欢迎拣到酒瓶的人在他们结婚10周年时到家里来作客。 

     离婚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从战场上返回的士兵和其配偶都 

发现,重逢所带来的不幸要比他们预期的更多,但当时欧洲主要国家的法律 

都实行的是“有过错离婚”的限制离婚主义,因此,分居成了解决婚姻关系 

破裂的非正式手段。在意大利,成千上万个丈夫在无法与他们的妻子履行正 

式的离婚手续时与其他女人同居,但社会却强烈反对妻子做同样的事。这是 

绝对不平等的。鉴于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实际变化,从60年 

代起,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离婚立法也出现了新变化,从“有过错”而 

批准离婚向“无过错”也可以批准离婚转变,从追究当事人双方婚姻关系破 

裂的责任转向不追究责任,主要以婚姻关系破裂的实际状况作为判定离婚的 

根据。英国1969年公布的《离婚改革法》以婚姻关系破裂的事实和一定期 

限的分居作根据,承认离婚既可归因于一方的缘由,也可出自双方的缘由, 

既可能当事人有过失,也可能当事人双方均无过失。法国1975年制定的法 

律规定,只要夫妻双方同意就可以离婚而毋须提供说明。在丹麦和瑞典,也 

越来越多地使用这种离婚制度了。 

     欧洲国家的法律不仅给予离婚以更大的自由,而且简化了离婚的手续, 


… Page 87…

  同时也减少了离婚所需费用。离婚后交付赡养费的情况也由过去的男方支付 

  而改为根据具体情况由法院判决来决定父母哪一方支付,因为在很多家庭中 

  男女双方都参加工作,挣有薪水,有的妇女比丈夫挣得还多。离婚自由主义 

                                                                              ① 

  使得离婚率在欧洲国家持续上升,从1960年至1980年,法国的离婚率增 

  长了3倍,在80年代初,法国每年有8万多对夫妇离婚,到了80年代末离 

  婚对数突破了10万。瑞典的离婚率更是高得惊人,曾一度超过了50%。1982 

  年瑞典全国登记结婚的有37000多对,而同年离婚的达20000对。离婚率达 

  54%。瑞典夫妻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平均不到12年。但是在西班牙和爱 

  尔兰,离婚仍受到严格限制。 

        (2)美洲 

       美洲分北美洲和南美洲两大部分。从当代经济形态划分,最发达的国家 

  和地区在这里,最不发达的地区和部落也在这里。美国在二战后最终爬上了 

  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因此它也吸引了世界各地,包括美洲其它部分在 

  内的移民,并形成了既同其本民族的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有关,又同其发达 

  的经济和科学有关,既同传统文化有关,又同现代生活环境有关的独特的丰 

  富多彩的美洲习俗文化。作为习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婚俗,在这里既 

  可找到古代群婚习俗的残余,又可见到当代人对历史上保持最久、最专一的 

  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的公然挑战。 

       联姻形态 美洲的联姻方式主要分为宗教婚姻、世俗婚姻和习惯法婚姻 

  三种。宗教婚姻属传统式婚姻,它是通过在教堂中由牧师主持宗教仪式而结 

  合的婚姻。同欧洲国家一样,这是一种普遍的婚姻缔结形式。世俗婚姻指婚 

  礼不采取宗教教仪式,而由地方官或其他人主持,新郎新娘到指定的政府有 

  关机构去领取结婚证书。而习惯法婚姻则是指男女双方同意结合后,夫妻同 

  居,就自然结成了合法婚姻,既无需领取结婚证书,也不举行任何仪式。这 

  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很常见,如爱斯基摩人不讲究结婚形式,如男方选对女 

  方作妻子,就送一套保暖的衣服作为礼物,然后女子把这套衣服穿上,自穿 

  衣之时起,她就正式成为这个男子的妻子了。美国早期开发大陆时代也是这 

  样,因为当时人们很难就近找到地方官吏和牧师。至今美国有21个州认可 

  习惯法婚姻。 

       目前美洲最通行的婚姻形态,仍是一夫一妻制,有的社会学家又把它细 

  分为五种类型:1。冲突不断的婚姻;2。无生命的婚姻;3。消极投合的婚姻; 

  4。充满活力的婚姻;5。全面的婚姻。后两种婚姻类型应该说是人类一夫一妻 

  制的支柱形态,但前三种婚姻类型越来越受到舆论的批评,持此种观点的人 

  认为,这三种婚姻形式都是对其婚姻实质内容——爱情与性的束缚和压抑。 

  与其这样结婚,倒不如不结婚。 

       非婚同居 未婚同居不是新事物。在秘鲁,婚前同居可以说是古已有 



① 本文中的离婚率是指年离婚人数与年结婚人数之比率。 


… Page 88…

之,有所不同的是现在的年轻人不过是有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心爱的异 

性。同时,未婚同居作为男女两性的一种结合方式越来越普遍化。二战后, 

高速率的社会变迁,更替了人们的行动价值,也逐渐填平了两性之间存在的 

传统沟壑,这些都为青年异性之间广泛的社会交往扫除了障碍。于是,非婚 

同居首先在美国文化这种适宜的气候中迅速蔓延下来。 

     尽管非婚同居在美国有一定的市场,但它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少年 

未婚母亲的出现、单亲家庭的增多、流浪儿童的问题,犯罪率的升高等,也 

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忧虑。 

     求偶求爱 美洲人的求偶方式多种多样,既有传统习俗,也有现代新 

潮。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至今保留着祖辈传下的“抢新娘”的习俗,当一个 

男青年看中一个姑娘时他就直接向她征求意见。如果姑娘同意,他就可以到 

她家里“抢新娘”。在严寒的冬季,小伙子必须在冰天雪地里等待新娘出门 

的机会,才能动手“抢”。而姑娘明知小伙子在外面冻得浑身发抖,却仍坐 

在屋里谈笑风生,佯装不知。姑娘这样做的用意,是为了进一步考验小伙子。 

只要小伙子把姑娘“抢”到手,就算正式结婚,一不用举行任何仪式,二无 

需履行任何手续。而且一旦同居,便要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在这个民族中, 

没有离婚之说,除非一方死亡后,另一方才能另行嫁娶。巴西的印第安人则 

保留着姑娘首先求婚的权利。印第安姑娘如看中哪个小伙子,就会给自己的 

意中人带上一罐饭。如果小伙子吃完了,就表示同意这门婚事,随后举行婚 

礼;如果没吃完,则表示请求给予一定的考虑时间,如果拒绝吃饭,那就是 

回绝了姑娘的求婚。 

     而在现代社会,由于青年们接触机会较多,选择范围很大,因此当代青 

年交朋友比以前有了很大变化,他们的求偶的自主权不仅受到其父母的尊 

重,而且很少通过媒人介绍。最大的变化则表现在当今有些青年求爱时倾向 

于性爱的结合,而不是象往昔那样重视感情结合。准备结婚的夫妇为了避免 

有朝一日由于他们婚姻解体而造成的财产和金钱纠纷,倾向于在婚前双双找 

律师替双方签订一份“婚姻合同”。签订“婚姻合同”最初是那些上了年纪 

而再婚的夫妇和那些离婚后财产纠纷未了结又再婚的夫妇。前者大多有了第 

二、甚至第三代,希望把财产传给各自的子孙。如肯尼迪总统的遗孀杰奎琳 

同希腊船王阿里斯多托·奥纳西斯结婚时,就签订了一份多达170项条款的 

婚姻合同。后者要首先规定离婚的纠纷必须结束,并且谈妥财产以及赡养方 

面的问题,然后再涉及再婚双方的财产归属,按各自收入分担家庭的开支, 

准备生育几个孩子和子女的生活费如何分担等具体规定问题。近年来,越来 

越多的未婚夫妇也倾向于在婚前签订“婚姻合同”,以免离婚时纠缠不清。 

说明金钱已经深深地渗透到婚姻习俗之中。 

     职业红娘 尽管当代社会流动性增加,男女就业机会均等,相互接触机 

会增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觅到合适的配偶。于是,各种各样的现代红娘— 

—婚姻介绍所应运而生。这是一种专门为男女找配偶的商业性机构,在婚姻 


… Page 89…

介绍所里,人们要求找配偶,必须先交出一笔佣金,并在一张表格上填上自 

己的姓名、年龄、职业和财产状况,提出找什么样的人,然后由“红娘”根 

据填表人本人的基本状况和对对方的择偶要求,来牵媒拉线,介绍双方相 

识。这样每交一次费可以负责介绍几次,如你仍不满意,则需要再交费,介 

绍所重新给你介绍配偶。近些年来,电脑技术装备了各个婚姻介绍所,使得 

前去择偶的人更便于查找自己的意中人。据统计,现在美国的各种婚姻介绍 

所数以万计,“职业红娘”的从业人数不下二十万人。其规模也大小不一, 

最大的是总部设在华盛顿的一家“国际红娘”,它在全国的五十多个城市设 

有分所,工作人员达一千余人,其中多为女性,每年接待近万名顾客。 

     由于市场竞争,这样的婚姻介绍所必须办出特色,才能有立足之地,因 

此五花八门的介绍所应运而生,各以其“特种服务”吸引不同年龄、不同种 

族、不同背景、不同需要的求偶者。如“空中红娘”是通过电视搭桥;“一 

见钟情”介绍所答应为“钟情”的顾客提供免费去名胜度假:“黄昏”介绍 

所专为老年人服务;“外来人”介绍所能解决外国移民的择偶问题,此外, 

还有专为残疾人服务和为特殊体型人服务的婚姻介绍所。据统计,去婚姻介 

绍所的人以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为多;从性别看,女性比男性多;再婚者约 

占前去择偶者的一半。婚姻介绍所事业的兴旺繁荣,与当代婚姻的不稳定性 

和离婚率的上升直接有关。它反映了当代婚俗演变的新特点。婚礼婚宴按照 

传统的婚俗,美洲国家和欧洲大多数国家一样,婚礼上的一些固定仪式以及 

婚礼后的婚宴是免不了的,但在60年代以后,美国的一些人主张婚礼从简, 

婚礼在法院举行,由一名法官证婚。新娘新郎都穿着普通衣服,不办宴会, 

不请客人,不接受送礼。通常只有双方的父母、亲属在场。也有一些婚礼在 

户外举行,类似野餐似的,与父母、兄弟、姐妹们一起高高兴兴地共餐一顿, 

就算举行了婚礼。在赌城拉斯维加斯,办理结婚手续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外 

国人在此登记结婚,也只要出示一下旅行护照就可以了,这里不仅办事效率 

高,而且举办婚礼的费用也低,一对情侣只需带来良好的愿望和五十美元的 

费用就可以在此了却终身大事。本世纪初,此地只举办过三次结婚典礼,1960 

年上升为二万次,1986年为六万五千次,其中2月14日情人节这天,一天 

内竟有二百四十多对青年喜结良缘。当然不是任何美国人都是如此随便地对 

待自己的婚礼,在美国的上流社会中,有幸能参加在白宫举办的隆重婚礼无 

疑值得炫耀的。由于白宫是政府官邸,同时又是美国“第一家庭”——总统 

一家的私人住宅,按照西方婚礼上宾客的名单要由新郎新娘和他们的双亲共 

同拟定和宴会由新娘父母安排的传统婚俗,白宫婚礼也是总统女儿或侄女的 

婚礼,因此,白宫婚礼往往引起世界舆论的关注。很多政要、名人出席婚礼 

婚宴,更为白宫婚礼增添了吸引力。在历次的白宫婚礼中,最为隆重的要算 

1966年8月6日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的女儿露西·贝恩斯·约翰逊与帕特 

里克·约翰·纽金特举行的婚礼,露西·约翰逊是第一个以天主教仪式在美 

国最大的天主教堂举行婚礼的总统之女,华盛顿大主教亲自主持了婚礼弥 


… Page 90…

  撒,150人的庞大唱诗班在管风琴的伴奏下为其婚礼演唱。教皇为这对新人 

  拍来了祝福的电报。回到白宫又举行了包括婚宴舞会在内的隆重的庆祝活 

  动,聚集在杰奎琳·肯尼迪公园临时搭起的白色帐篷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政 

  要和社会名流,他们相继向新婚夫妇和他们的父母表示祝贺。宴会在国宴厅 

  举行,当新娘露西在其父和新郎的帮助下,用一把宝剑切开了七层高的结婚 

  蛋糕时,整个大厅一片欢腾,全体来宾与这对新人和他们的父母一样,沉浸 

  在幸福的欢声笑语之中。 

       总的来讲,当代美国青年并不恪守婚仪的旧俗,而喜欢标新立异,与众 

  不同。如有的新郎新娘在水中举行潜水婚礼,有的则在火中穿上消防服戴上 

  头盔举行婚礼;有的青年在空中从飞机上跳伞举行婚礼,还有的在深过1300 

  英尺的废井里举办婚礼;有的赤脚爬山举办婚礼,还有的干脆一丝不挂地举 

  办裸体婚礼;不少人宁愿选择自己喜欢的独特仪式,拒绝住进布置一新的舒 

  适卧室,而双双来到公园里、森林中、海滩边、山顶上尽情享受大自然之美。 

  他们不举办婚宴,但两人在一起的蜜月是要度的,婚后则独立门户,不与父 

  母住在一起。相互联系也不多,一般只是在逢年过节时回父母家看看,有的 

  甚至只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当代新习俗当属美国为最。 

  在加拿大也是如此。 

       离婚问题 离婚率日趋上升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从美洲特 

  别是美国看,这个特点就更为突出。 

       在19世纪末,美国人离婚与结婚的比例是1:16,进入20世纪以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