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生活习俗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生活习俗史-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班、会客、参加集会均穿西服。妇女仍穿鲜艳的民族服装,但是穿西装套裙 

的也很多。学生的服装已大为改变。 

     蒙古服装 

     蒙古男女的服装都是长袍。长至小腿,袖长及手,右衽、腰部束带,袍 

襟的右肩及腋下用布扣固定一两处。男人的长袍多用深蓝、深棕、深紫、深 

红等单一色调。女人的长袍用花绸,或镶边,颜色浅,外观华丽。男人穿袍 

要束腰带,女人在家不束带,出门束带。艳丽的长袍配上辽阔的蓝天和绿色 

草场,真是一幅美丽的风景。 

     蒙古人夏天穿较薄的袍,秋天穿夹袍,冬天穿羊皮袍。 


… Page 39…

     现代城市的蒙古人已不穿民族服装,公职人员,学生等均穿西服、夹克、 

运动衫等。有些地方的牧民仍穿民族服装。 

      (4)非洲服饰 

     非洲地区广大,民族众多,环境不同。非洲的服饰式样繁多,色彩鲜艳, 

风格各异。 

     北非地区埃及人和居住在撒哈拉地区的阿拉伯人穿阿拉伯长袍。阿拉伯 

长袍一般没有领子,腰宽袖肥,一直长至脚踝。这个地区多风沙;天气炎热, 

长袍可以挡住风沙,遮住烈日,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参加穆斯林的礼拜之 

日,婚庆嫁娶或官方外交活动都应穿上这种长袍。 

     阿拉伯长袍有黑、白两色。白色是喜庆之服,黑色表悲哀,是参加丧事 

的服装。 

     男子要缠头巾,是用薄纱做成的,长约一米,从右往左缠在头上,一般 

头巾用白色,也有绣着图案的。戴头巾穿长袍是人们对伊斯兰教虔诚笃信的 

表示。 

     阿拉伯妇女穿长袍戴面纱从不露出胳膊、小腿,面纱大多用黑丝绸做 

成。出门用面纱遮住头和脸,只露出两只眼睛。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 

蒙面纱的习俗曾受到冲击,妇女们改为戴头巾,或披肩。但90年代末期, 

埃及的女医生仍有许多戴面纱的。 

     阿尔及利亚东部区的妇女全都穿黑袍,这是因为1945年8月5日法国 

殖民者向参加示威的4。5万群众开枪,制造了一场流血惨案。从那时起阿尔 

及利亚的妇女就改穿黑袍,以表示对被杀害同胞的悼念,对殖民者罪行的永 

志不忘。 

     由于经济发展,和西方的影响,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很多男子脱了 

长袍,穿上西装。但就全国看来,阿拉伯民族服装仍占主要地位,他们以民 

族服装显示出自己民族的尊严,表现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同时,民族服装 

更适宜于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所以人们还是喜欢穿本民族的服装。 

     东非大部分人的穿戴几乎都被西装革履所代替,年青人尤其喜爱欧洲的 

时装,欧洲时装一出现,很快就会在东非国家里看到。但是坦桑尼亚等国妇 

女仍以穿“康加”为美,“康加”是一块花布,从胸部围至腰腿。下面穿一 

条长裙。康加的图案美丽,是典型的非洲服装。马达加斯加的“兰巴”装束 

一直保留到今天,“兰巴”很象印度的“沙丽”,披在肩上既可御寒,又有 

装饰作用,有时代感也有民族性。塞舌尔的老年人仍穿着 19世纪的棉布宽 

衣、长裤、长裙。埃塞俄比亚人喜穿窄袖的衬衣和窄腿裤。上面披上一块披 

肩。这种披肩叫“沙马”,男人的“沙马”是狭长的,披在肩上,妇女的比 

较宽大,可以遮住整个上身。 

     中非服装十分鲜艳,妇女的长袍有鲜艳的印花图案。中非的妇女穿“巴 

依”,“巴依”是几块花布组成,围在腰间。刚果妇女爱缠紫红、金黄、翠 

绿和天蓝等颜色的花布。扎伊尔西北部热带森林深处的巴库图人,不论男女 


… Page 40…

头上都扎一块裹着木头的布条,脸上涂以鲜红的颜色。大部分妇女脖子上都 

系有许多美丽的串珠圈,腰上也围着红色的串珠套。她们还在腿上戴上一副 

重10斤的铜护腿,从脚到膝盖用黄铜片包起来,而且擦得金光闪闪。 

     在一些气候炎热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的部族里,人们的衣着非常简陋。一 

般仅以布、兽皮或树叶裹身、妇女仅穿围裙,上身赤裸。苏丹南部气温常在 

摄氏40℃,努尔族男女都裸露全身,巴里人男女则一丝不挂,巴里姑娘们只 

用树叶,兽皮遮羞;罗图佳妇女只在腰部系一条镶花带子,腰后挂一柄巴蕉 

叶,小腹前挂一二十根小铁链遮羞,结婚时才摘下铁链换上羊皮。南非的科 

萨族男子多数赤身裸体,最多在腰间围一块布遮住下身;年长一些和较有地 

位的男人则披毯子或裹棉布,未婚女子一般都裸露上身,而已婚妇女则把全 

身包得严严实实,还要围上镶有花边和珠子的围裙。 

     非洲妇女爱好打扮,她们把自己的头部颈部腰部都装饰起来,头上戴头 

饰,颈部挂项链,腰部围腰带,金光闪闪,叮作响,很有魅力。 

     非洲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如面部的装饰习俗。苏丹人在脸上打标记用刀 

割或火灼,不同的部族瘢痕不同。乌干达的兰戈族人在前额上烧烫三五排平 

行的小圆点。阿乔利人在太阳穴上割三条平行的线条。肯尼亚的吉利亚马族 

在下眼睑挑20个小肉瘤,形如一道新月。据说过去在部族冲突中这是识别 

敌我的记号,今天这个作用不见了,却又有了新的含义,它是男子忍受痛苦 

勇敢刚毅的象征。而对于妇女是一种特殊的“美人瘢”。 

     刺唇穿鼻是东非许多部族的美容法,这主要在妇女中流行。兰戈族女子 

喜欢在鼻翼上穿孔,肯尼亚班巴族喜在鼻孔的中膈上穿孔,穿好以后,塞上 

金属片或挂上小串珠的装饰品。坦桑尼亚的马孔德女子在上唇刺孔,塞上木 

棍。这些部族的女子只有唇上有孔又有饰物才算美人。随着社会的发展,非 

洲妇女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今天城市青年妇女,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 

妇女,已摒弃了穿唇的习俗,多数的马孔德妇女已不再穿唇、戴唇饰了。 

     对于牙齿,东非人也进行各种装饰,肯尼亚的坎巴族爱把门牙磨成尖 

状,坦桑尼亚马孔德族女子爱把牙齿磨成锯齿状。有的部族还将牙齿拔掉, 

如马赛族男女一般都拔掉两颗下门牙,现在仍有这种习俗。 

     东非人扎耳朵眼,不仅在耳垂上扎,还在耳上面扎,男人女人都扎,如 

罗族男人扎十几个耳孔,每个孔上都塞上木片和金属。坦桑尼亚的库利亚族 

和马赛族男女都扎耳孔,有的把耳拉成环形,长一尺,一直垂到肩上或胸前, 

男子塞上茶杯粗的木棒,女的挂上钢丝环、珠链或铁铃。 

     目前,非洲的各种纹身习俗,已渐渐被年青人抛弃了,但老一代脸上还 

可看到各种标记。 

      (5)澳大利亚新西兰服装 

     澳大利亚各地区各季节温差很大。夏天澳大利亚男人穿着比较随便,他 

们常常穿一条卡叽布短裤,一双长袜,一件短袖衫上班。在正式宴会和社交 

场合人们穿着茄克并系着领带。妇女穿裙子、罩衫去上班和参加社交活动, 


… Page 41…

夜礼服也是交际场合的服装,妇女也可以穿工装裤和短裤。 

     新西兰的穿着与澳大利亚相似。男性在办公或社交场合穿西装系领带, 

一般时候穿茄克系领带。妇女要穿裙子或套装,外面有外衣,新西兰妇女不 

穿短裤。 



                                  2。饮食 



      (1)当代饮食习俗的总趋向 

     ①当代人的饮食正逐步实现科学化,人们从仅仅满足口福之乐中解脱出 

来。当代人追求饮食的科学性,追求健康和长寿。特别是战后欧美各国由于 

饮食中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导致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发病 

率极高,引起人们对饮食的合理性科学性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合理 

的热能分配比例,蛋白质占12%,脂肪占30%,碳水化合物占58%,而当 

代美国及西方国家的饮食中脂肪占到45%。为此美国居民特别关心减肥,减 

去多余的脂肪,以达到健康。1977年美国营养委员会提出改善美国膳食组成 

的意见:(a)减少脂肪,使其占总热能的30%,而其中饱和脂肪酸要从16 

%减到10%,增加不饱和脂肪酸,使其达到12%,胆固醇降到每日300毫 

克。(b)增加各类食品,使所含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的55%—60%,糖的 

热量由24%减少到15%。与欧美相比,东亚居民的膳食结构就比较合理, 

以日本为例,就属于理想型的食物构成,日本人的饮食中蛋白质从鱼类中摄 

取的比例较大,主食以大米为主,结果使日本人的平均寿命跃居世界之首。 

这引起世界营养学家极大的兴趣。各国饮食纷纷向日本学习,日本寿司在美 

国打开了市场。 

     ②快餐业的兴起。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成,女工、儿童都加入产 

业大军,职工们为了赚钱要节约吃饭时间,快餐业随之兴起。但二战前只有 

自助餐、汉堡包等快餐形式。二战以后,四十年代末美国的麦当劳开拓出一 

条办快餐的新路,革除了餐厅的各种装饰,贵重的餐具等,而能在短时间里 

满足蜂拥而至的顾客。日本的安藤百福在战后制出了方便食品“方便面”。 

1960年美国人20%的饮食费用用在饭店。1982年已有40%用在饭店。快餐 

业以每年13%的数字在增长,快餐首先在美国获得发展,后来在法国也发展 

起来,1981、1982年法国就建成了450家快餐馆。由于工作速度加快,法国 

人情愿放弃美味可口但制作复杂的传统法式饭菜,而改吃快速便宜的午餐。 

中国的快餐业发展也十分迅速,不仅各种方便面食、米食大量出现,汉堡包、 

三明治、肯德基的家乡鸡、加州牛肉面也在许多大城市受到欢迎。麦当劳在 

北京已有8家,经营状况很好。 

     快餐业是以工业基础作后盾的,快餐食品大都是机械化生产而成的。也 

是服务于工业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生活的。快餐具有物美价廉、清洁卫生、服 

务便捷等特点,因而受到广大顾客的欢迎。麦当劳快餐店规定,土豆条炸好 


… Page 42…

后7分钟卖不出就要扔掉,以保证质量。顾客进店5分钟之内,服务员必须 

上完菜。但西方快餐中的高脂高糖并不足取。 

     美国的快餐业打入世界各地,麦当劳公司已在全世界50个国家开设了 

10500个以上的快餐店。饮食业上的这种情况标志饮食工业化、标准化、规 

模化的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饮食业以其强大的实力为后盾,正准备对世界 

饮食业形成垄断的趋势。但是世界各地人的口味不一,以简单的食品国际化 

取代各地丰富多采的饮食,是不妥当的。 

     ③世界饮食习俗的交流。当代世界餐饮业在饮食习惯和烹调方法上进行 

了空前的交流。如美国快餐业对世界餐饮业形成很大冲击,各国相继发展起 

快餐业。美式饮食打入法国,对“烹饪之星”的法国形成了一种挑战。如美 

国的正宗烧排骨、蟹肉饼打进了法国巴黎,美式食品如花生酱、酸果蔓果汁、 

荞麦面薄煎饼等供应着法国消费者。 

     跨国食品公司的成立,加速了世界食品的交流,意大利多米诺公司在日 

本兜售着意大利馅饼。意大利的面条,印度的咖喱饭成为日本儿童最喜欢吃 

的饭食。日本人原来喜爱的饮料是茶和米酒,现在可口可乐成了日本人的重 

要饮料。 

     中国的饮食向来以色香味美而闻名于世,现在中国菜肴制作也颇受国际 

餐饮业的影响,在制作程序,调料使用、摆放讲究,上餐速度上都有所改变。 

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都有着足以自豪的烹调技术和烹调传统,现在在国际饮 

食业的互相交流和学习中又有了发展和进步。 

     ④食品的更新,据专家们预测21世纪后,人们的常用食品中将有一半 

谁也没有吃过。本世纪末蚯蚓已成为时髦的食品,美国食品公司制造的蚯蚓 

浓汤罐头和蚯蚓饼干,已畅销世界各地。用蚯蚓肉末和苹果汁做的蛋糕,蚯 

蚓做的面包,蚯蚓干酪等也都受到顾客的欢迎。台湾的“百利地龙公司”制 

做各种中式蚯蚓菜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食客。据专家分析,蚯蚓营养成分齐 

全,蛋白质含量高于一般肉类,有人类所必需的几种氨基酸并含有酶和抗菌 

素,对人大有益处。随着人口的增长,蛋白质供不应求,开辟新食源将是举 

世关注的新课题。 

     ⑤烟酒的禁忌。烟的禁忌公元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新 

大陆,同时也发现了印弟安人嘴中抽的烟草。不久烟草飞到欧洲,以后传至 

印度、菲律宾,明代万历年间传至我国台湾。 

     20世纪30年代,医学界怀疑香烟是肺癌的祸源,50年代这个怀疑被科 

学所证实,于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据统计,当代每年有300多万人因 

抽烟而丧生,烟实在是人类的“超级杀手”,它对人的心脏、肺脏、气管、 

血管神经都能造成危害。 

     当代的禁烟运动首先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展开,60年代世界上许多国 

家都号召禁烟。1974年和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吸烟引起疾病流 

行》的报告,并在1980年向世界各国宣告4月7日为“国际卫生日”,主 


… Page 43…

要口号就是“要吸烟,还是要健康,任君选择”,并且明确提出要努力做到 

 “2000年没有吸烟者”的奋斗目标。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政府采取了各 

种禁烟措施,不少国家把禁烟列入法律条文。如比利时、伊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