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证治汇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89-证治汇补-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x分治x 
治行痹。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参以补血之剂。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散寒为主。 
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治着痹。利湿为主。祛风解 
寒。亦不可缺参以补气之剂。盖土强可以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必读) 
x治分始末x 
初起强硬作痛。宜祛风化痰。沉重者。宜流湿行气。久则须分气血虚实。痰瘀多少治之。(汇补) 
x脉法x 
脉涩而紧为痹。脉大而涩为痹。脉来急为痹。(严氏) 
x用药x 
主以四物汤。加羌活、防风、秦艽、红花、姜黄等。风胜。加白芷。湿胜。加苍术、南星。热胜。加黄柏。寒胜。 
加独活、肉桂。上体。加桂枝、威灵仙。下体。加牛膝、防己、萆 、木通、黄柏。初起发表。用升阳散湿汤。调理。 
用当归拈痛汤。久而元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 
按湿热痰火。郁气死血。留经络四肢。悉能为麻为痹。或痛或痒。轻而新者。可以缓治。久而重者。必加川乌、 
附子。祛逐痰湿。壮气行经。断不可少。大便阻滞。必用大黄。昧者畏其峻利。多致狐疑。不知邪毒流满经络。 
非川乌、附子。岂能散结燥热。结滞肠胃。非大黄岂能润燥。要在合宜耳。故筋痹。即风痹也。游行不定。上下 
左右。随其虚邪。与血气相搏于关节。或赤或肿。筋脉弛纵者。防风汤。脉痹。即热痹也。脏腑移热。复遇外邪。 
客于经络。留而不行。故为 痹。肌肉热极。唇口反裂。皮肤色变。升麻汤。肌痹。即湿痹着痹也。留而不移。汗 
多四肢缓弱。皮肤不仁。精神昏塞。俗名麻木。宜茯苓川芎汤。皮痹者。邪在皮毛。瘾疹风疮。搔之不痛。宜疏 
风养血。骨痹。即寒痹痛痹也。痛苦切心。四肢挛急。关节浮肿。宜加减五积散。周痹者。周身俱痛。宜蠲痹汤。 
血痹者。邪入阴分。若被风吹。骨弱劳疲汗出。卧则摇动。宜当归汤。支饮者。手足麻痹。臂痛不举。多睡眩冒。 
忍尿不便。膝冷成痹。茯苓汤。(汇补) 
x痹症选方x 
防风汤(河间) 治风胜为行痹。上下行走掣痛。 
防风 当归 赤苓 杏仁(各一钱) 黄芩 秦艽 葛根(各二钱) 羌活(八分) 桂枝 甘草(各五分) 
加姜。水煎。入酒半杯服。 
茯苓汤 治寒胜为痛痹。肿痛拘挛。无汗。 
赤苓(一钱半) 桑皮 防风(各一钱) 官桂(五分) 川芎(一钱二分) 芍药 麻黄(各一钱) 姜 枣 
茯苓川芎汤 治着痹。四肢重着。流注于经。拘挛浮肿。 
即上茯苓汤。加苍术、炙草、大枣。温服。欲出汗。以温粥投之。 
升麻汤(河间) 治湿痹。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唇口反纵。皮肤色变。兼治诸风热。 
升麻 茯苓 人参 防风 犀角(镑) 羚羊角(镑) 
羌活(各一钱) 官桂(三分) 生姜 竹沥 
五痹汤 治三气客于肌体。手足缓弱。麻痹不仁。 
片姜黄 羌活 白术 防己(各一钱) 甘草(五分) 生姜 
症在上下。分食前食后。热服。 
茯苓汤 治多饮停蓄。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即二陈汤加枳实、桔梗。 
蠲痹汤 治周痹。及手足冷痹。脚腿沉重。背项拘急。 
赤芍 当归 黄 姜黄 羌活(各一钱半) 甘草(五分) 
姜枣煎。 
当归汤 
当归(二钱) 赤芍(一钱五分) 独活 防风 赤苓 黄芩 秦艽(各一钱) 甘草(六分) 桂心(三分) 生 
姜 
羌活汤 治白虎历节风毒。攻注骨节疼痛。发作不定。 
羌活 附子 秦艽 桂心 木香 川芎 当归 牛膝 桃仁 骨碎补 生姜 
虎骨散 治白虎肢节痛。发则痛不可忍。 
虎骨 甘草 全蝎(去毒各五钱) 麝香(一分) 天麻 防风 牛膝 僵蚕 当归 乳香 桂心 白花蛇(酒浸 
取肉各二两) 
每服三钱。豆淋酒下。 
续断丸 治风湿流注。四肢浮肿。肌肉麻痹。 
当归 续断 萆 (各一两) 川芎(七钱半) 乳香(五钱) 天麻 防风 附子(各一两) 没药(五钱) 
蜜丸。温酒下。 

卷之三外体门
痛风
属性:x大意x 
痛风即内经痛痹也。因气血亏损。湿痰浊血。流滞经络。注而为病。或客四肢。或客腰背百节。走痛攻刺。如 
风之善动。故曰痛风。(汇补) 
x内因x 
热盛则痛。湿胜则肿。(经文)大率痰火多痛。风湿多肿。内因六欲七情。或病后亡津。血热沸腾。亦必外感六 
淫。而后骨节钻痛。久则手足蜷挛。外因涉冷坐湿当风。亦必血热而凝滞污浊。所以作痛。甚则身体块瘰。 
痛必夜甚者。血行于阴也。(丹溪) 
x外候x 
轻则骨节疼痛。走注四肢。难以转移。肢节或红或肿。甚则遍体瘰块。或肿如匏。或痛如掣。昼静夜剧。以其 
痛循历节。曰历节风。甚如虎咬。曰白虎风。(丹溪) 
x痛分肥瘦x 
瘦人多阴虚火旺。血不荣筋。肥人多风湿生痰。流注经络。(丹溪) 
x上下昼夜x 
上体。宜祛风豁痰。散热微汗。下体。宜流湿行气。和血舒风。阴虚则脉弦散。而重在夜。阳虚则脉虚大。而重 
在昼。(三锡) 
x脉法分辨x 
寸口脉沉而弦。或六脉涩小。皆为痛风。因火作痛。口干燥渴。脉来洪数。因湿作痛。恶心肿满。脉必沉滑。湿 
热相兼者。身重而痛。脉必沉濡而带数急。血虚痛者。四肢软弱。而痛甚于夜。脉来芤大无力。血瘀痛者。隐 
隐然痛在一处而不移。脉现涩滞。(汇补) 
x证候分辨x 
凡流走不定。久则变成风毒。痛入骨髓。不移其处。或痛处肿热。或浑身壮热。若劳役而痛者。元气虚也。恼 
怒而痛者。肝火盛也。阴寒而痛者。湿郁也。饮食失宜而痛者。脾郁也。大约按之痛甚者。邪气实。按之痛缓 
者。正气虚。又肿满重着者。湿也。面红掣痛汗黄者。风也。肩背头项不可回顾者。风入太阳而气郁也。小便 
数而欠呻者。肺气郁热也。臂髀腰脚骨热肿痛。行步艰难者。湿热成痹也。面赤尿赤者。暑湿相搏也。结阳 
肢肿。大便秘结者。热毒流注也。肢节掣痛。小筋急痹者。寒也。初起眩晕。自汗。肢节胸胁刺痛者。气也。痛从 
背起至胸胁者。思虑伤心也。初起胸满呕吐者。食积也。髀枢左右一点痛起。延至膝 肿大。恶寒。夜剧者。 
痰也。四肢历节走痛。气短脉沉者。留饮也。遍身痒痛如虫啮。遇痒即食。不致频啮者。虫也。亦有气血两虚。 
阴火作痛者。既属虚症。而似实症。最宜详辨。(汇补) 
x痢后作痛x 
有血痢兜早。恶血留于经络作痛者。此瘀血也。有痢久两脚酸软疼痛。或膝肿如鼓捶。此亡阴也。血瘀逐 
瘀。阴虚补阴。切不可兼用风药。反燥其血。若足膝枯细而肿大者。名鹤膝风症。(汇补) 
x痛风禁忌x 
肉属阳。性能助火。如素多痰火而痛者。因少水不能灭盛火。若食浓味。必加燥渴。上为痞闷。下必遗溺。故禁之。 
x治分始末x 
初起因风湿热者。当流动机关。不可遽补。病久则宜消瘀血。养新血。兼理痰火。则血自活。气自和。痛无不 
愈。久不止者。间用升降之剂。或专主补脾。如久病及亡血产后。俱不可纯用风药燥血。如年高举动则筋 
痛者。是血不能养筋。名曰筋枯。难治。(汇补) 
x用药x 
主以四物汤。加秦艽、桑枝、红花、桂枝。上痛。加羌活、灵仙。下痛。加萆 、防己、木通、牛膝。湿痰。加南 
星、半夏。血瘀。加桃仁、红花、牛膝。湿热。加苍术、黄柏。气虚。加参、 。血虚。加龟板、牛膝。如周身关节痛。 
逢阴寒则发者。为湿郁。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风毒痛。用败毒散治之。鹤膝风。用大防风汤。 
x【附鬼箭辨】x 
俗以遍身作痛。呼为鬼箭。夫鬼神无形。乌能有箭。所以然者。其人卫气空虚。腠理不密。贼风乘虚而入。客 
于经络。荣卫不通则痛。南人称为鬼箭。北人称为羊毛疔。就其痛处按之。用针挑出。形如羊毛。故名。南人 
亦就此毛为箭。其实闭塞结硬之络脉也。若真以为箭为疔。不亦冤乎。世之治此者。或挑以泄其气。或燃 
麻油灯以粹之。或用艾叶温散。锻石炒熨。或用白芥子调之外敷。或用金银花内服取效。从无一定之方。 
尝见挑时暂快。过则依然。甚至挑断络脉。终成痿废。良可惜哉。(汇补) 
x痛风选方x 
丹溪方 治气血两虚。浊痰阴火痛风。 
人参 山药 海石 南星(各二两) 白术 熟地 黄柏(酒炒) 龟板(炙各二两) 干姜(炮) 锁阳(各五 
钱) 
酒糊丸。 
丹溪曰。肢节肿痛。痛属火。肿属湿。盖为阴寒所郁而发动于经络之中。湿热流注于肢节之内。先宜微汗以散之。 
麻黄(上) 赤芍(上) 防风(中) 荆芥(中) 羌活(中) 独活(中) 白芷(中) 
桔梗(中) 葛根(中) 川芎(中) 甘草(下) 归尾(下) 升麻(下) 
妇人。加酒红花。肿甚。加槟榔、腹皮、泽泻。更加没药一钱定痛。尤妙。下焦。加酒炒黄柏。脉涩滞。有 
瘀血者。加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甚者。加大黄微利之。 
加味二妙丸 治两足湿热疼痛。或如火燎。从足跗热气。渐至腰胯。或麻痹痿软。 
苍术(上) 黄柏(中) 牛膝(下) 归尾(下) 防己(下) 萆 (下) 龟板(下) 
酒糊丸。 
蠲痹汤 治风痰湿火。郁于四肢。手足顽痹。 
黄 羌活 赤芍 姜黄 当归(各一钱半) 甘草(五分) 
姜枣煎。 
大防风汤 
人参(上) 附子(下) 白术(上) 羌活(上) 川芎(中) 防风(上) 甘草(上) 牛膝(下) 当归 
(上) 黄 (上) 白芍(上) 杜仲(上) 生地 生姜 
x附俗用鬼箭方x 
用木龙藤子。名鬼馒头。焙干酒服。或用羌活、防风、木瓜、钩藤。同煎服。 
又用五灵脂、红花。酒煎服。亦妙。 

卷之三外体门
麻木
属性:x大意x 
荣血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不用不仁。即麻木之类欤。(汇补) 
x内因x 
麻木因荣卫之行涩。经络凝滞所致。其症多见于手足者。以经脉皆起于指端。四末行远。气血罕到故也。 
若兼虚火。则肌肉 动。不可误作风治。(汇补) 
x外候x 
麻者。非痒非痛。或四肢。或周身。唧唧然不知痛痒。如绳扎缚初松之状。(正传)在手多兼风湿。在足多兼寒 
湿。(汇补)木者。不痒不痛。按之不知。搔之不觉。如木之浓。常木为瘀血。间木为湿痰。(入门)死血者。只在一处。 
不肿不痛。但紫黑色而木。湿痰走注。有核肿起。白色不变。(绳墨) 
x麻木分辨x 
麻犹痹也。虽不知痛痒。尚觉气微流行。木则非惟不知痛痒。气亦不觉流行。(入门) 
x麻痹有分x 
痿属血虚。木属气虚。二者均谓之痹。皆不足病也。其症不痛。惟风寒湿三气杂至为痹者。乃有余之病。故 
多痛。有气血俱虚。但麻而不木者。有虚而感湿。麻木兼作者。有因虚而风寒湿三气乘之。周身掣痛。麻木 
并作者。古称之曰周痹。(正传) 
x十指麻木x 
手足乃胃土之末。十指麻木。乃胃中有食积湿痰死血所致。亦有气血大虚而得者。最宜力辨。(丹溪) 
x舌本麻木x 
心脾肝肾四脏之络。皆合舌本。故脾肾亏。湿痰风火乘间而入。均使舌本麻木。(汇补) 
x半身麻木x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左半手足麻木者。责风邪与血少。右半手足麻木者。责气虚与湿痰。(汇补) 
x眩晕麻木x 
有遍身麻木。随即眩晕不省。良久方苏者。其症有三。或风中于外。或痰动于中。或心虚所致。盖心之所养 
者血。所藏者神。气虚则营运不到。而血亦罕至。由是心失所养而成昏晕。(汇补) 
x脉法x 
脉浮而濡。属气虚。关前得之。麻在上。关后得之。麻在下。脉涩而芤。死血为木。不知痛痒。(医鉴) 
x治法x 
治宜祛风理气。养血清痰。(绳墨)初病。不可骤用参、 、归、地。恐气血凝滞。邪郁经络不散。若久而纯属正虚 
者。又当大补荣卫。(汇补) 
x用药x 
麻。以四君子加黄 、天麻、陈皮、香附。木。用四物加红花、牛膝、桃仁、丹皮。以行死血。痰。用二陈加苍术、 
竹沥、姜汁、白芥子。以行湿痰。或挟风邪者。五积散主之。(汇补) 
x麻木选方x 
补气和中升阳汤 治闭目则浑身麻木。开目渐退。昼减夜甚。此气不行故也。 即补中益气汤 
苍术 草豆蔻 泽泻 茯苓 黄柏 白芍 佛耳草 生甘草 
气不运。加木香。 
人参益气汤 治两手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卧。热伤元气者。 
人参 黄 白芍 升麻 柴胡 五味子 生甘草 炙甘草 
水煎。热服。 
神效黄 汤 
人参 黄 (各二钱) 白芍(一钱) 蔓荆子(二分) 甘草(一钱) 陈皮(五分) 

卷之三外体门

属性:x大意x 
诸痉强直。皆属于湿。(经文)湿属太阴脾土。土太过反兼风化制之。然兼化者。虚象。而实非风也。大率属气 
血虚弱。有火有痰。(丹溪)故身如角弓。四肢强直曰 。 
x内因x 
人之筋。各随经络退出于身。血气内虚。筋无所养。故邪得以入之。(三因)然虽外因风寒湿气。内因六欲七 
情。皆必挟痰火而后发。(入门) 
x外候x 
外症身热足冷。颈项强急。恶寒面赤。手足搐搦。目脉赤。独头摇。卒口噤。背反张者。太阳经 也。若偏在左 
眼左手搐搦者。少阳经 也。(伤寒书) 
x分刚柔x 
发热恶寒。搐搦无汗者。刚 也。不热恶寒。厥冷汗出者。柔 也。大抵刚 。必先伤寒。而后伤湿。柔 。必先 
伤湿。而后伤风也。(汇补) 
x分阴阳x 
阳极则为刚。多类风 。宜清热化痰祛风。阴极则为柔。多类厥症。宜温补化痰降火。(汇补) 
x分风痰痰火x 
发时昏冒不醒。口眼歪斜。手足搐搦。左右摇动者。风痰也。若发热面赤。喘嗽生痰者。痰火也。大段由淡火 
内炽。风热外煽。相搏而成也。(汇补) 
x诸病变 x 
太阳病。发汗过多则 。风病。下之亦 。复发汗。必拘急。疮家虽身痛。不可汗。汗之则 。产后血虚。腠理不 
密。风邪搏之则 。原其所由。皆属气血两亏。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