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词语分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词语分册-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句话不离本行”源自于一个民间故事。从前,有一个小村,村子里 

有4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还有一个 

是使船的。谁家有个红白事儿,打架抬杠的,都请他们去当“说和”。 

    有一次,本村有一对老哥俩闹分家,由于人多嘴多心眼多,分了几天也 

分不清,就请这4人去当“说和”。这4人也觉得这次的事棘手,便先到厨 

师家开了个“碰头会”。厨师说:“我看咱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 

分不清。”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也过去才行。” 

赶车的接过话茬说:“嗨,咱原先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 

别出大格就行。”使船的听着不耐烦了:“我看咱们别在家罗嗦了,不如到 

那儿再见风使舵,怎么顺手就怎么划啦划啦得了。” 

    厨师的媳妇听完“噗”地一声笑了:“我说你们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卖什么的吆喝什么。”她的话刚说完,又引得全屋人大笑,原来,厨师媳妇 

是做小买卖的。 

    从此,“三句话不离本行”也就作为一句俗语传开了。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由来 



    有的人消极处世,自甘沉沦,睁着朦胧的醉眼,酗酒撒疯。每每说他, 

便吟唱什么“今朝有酒今朝醉”答你。惋叹之作,让我们了解一下这句诗的 

来历吧: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 Page 29…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这是唐代诗人罗隐在十次考进士不中,自感前程渺茫,堕落牢骚之时, 

题为 《自遗》的哭丧调。从诗的内容不难看出,一个封建社会的书生,失去 

功名利禄的消极处世思想,因而愿所有抱有这种情绪的人们,都振作起来, 

迷途知返,抹掉心中的死灰,切莫被历史淘汰。 


… Page 30…

                                外国部分 



                              “V”字的由来 



     “V”这个符号的发明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逃亡英国的比利时人维克 

托·德拉维利。1940年末的一个晚上,他在广播里建议,用粉笔在各公共场 

所写上“V”字,表示坚信盟军的胜利,让那些纳粹匪徒心神不宁。于是在欧 

洲各沦陷国家里,无论拉汽笛、按汽车喇叭,还是叫服务员,都是“嘀—嘀 

—嘀—哒”。这三短一长的音符,变成摩尔斯电码,正是“V”的符号。朋友 

见面,伸出两个手指作“V”形互相招呼。有色粉笔写的“V”字到处都是, 

连德国军官的专用厕所里也有。今天,“V”字的普遍含义是“胜利”。 



                          “方舟”一词的由来 



     “方舟”一词是个外来语,它是由 《圣经》中的一则故事演绎而来的。 

意为洪水淹没全世界后,人类产生了新始祖。“方”,是指正方形或长方形; 

 “舟”顾名思义,就是指的船,因此,“方舟”一词解释为:“长方形的好 

像木柜似的大船”。 

    据 《旧约全书·创世纪》记载,有这样一则美妙动人的传说:上帝因世 

人行恶,突然猛降洪水,以达到消灭人类的目的。但是,为使心慈性善的挪 

亚免于此难,命留人间,上帝就叫挪亚提早制造了一个方舟,用于全家避难。 

水过天晴,挪亚一家回到大地,辛勤耕作,繁衍生息,后来,全世界的人都 

是挪亚的子孙了。因此,“挪亚方舟”便成了避难处所的象征和比喻。随着 

文学事业的发展,“方舟”一词就在文艺作品中常和读者见面了。 



                          “浮屠”一词的由来 



     “浮屠”是佛教名称,梵文(印度古代书面语)“佛陀”的旧译,一译 

 “浮图”。“佛陀”的原意是“觉悟者”。而“佛”是“佛陀”的简称。佛 

教徒对其教主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或“佛”。后来,佛经中所记载的一 

切能“自觉”(大彻大悟者)、“觉他”(使别人大彻大悟者)、“觉行圆 

满”者 (善于修身养性达到极至者)都称为“佛陀”或“佛”。所以,“浮 

屠”就是指“佛”而言。 

    但是,也有人把“佛塔”的梵文音译“窣堵波”误译作“浮屠”,因而 

也称“佛塔”为“浮屠”,“七级浮屠”就是“七级佛塔”的意思,俗称“七 

级宝塔”。 

     “佛塔”起源于印度,层数一般为单数,用木、砖和石等材料建成,用 

以收藏舍利(梵文音译“身骨”,指死者火葬后的残余骨烬)和经卷等。 



                          “拉丁”一词的由来 


… Page 31…

    平时看到什么植物的拉丁学名,总以为与拉丁美洲有关,但不甚了了。 

稍一留心,发觉这里面还有些名堂。 

    这拉丁学名,实际上与拉丁美洲无关。 

    原来在几千年前,意大利半岛下居住着一个强悍的部落——拉丁族,他 

们讲的话就是拉丁语。拉丁人兴建了罗马城,经过侵略扩张,形成了一个强 

大的罗马帝国。拉丁语也随着帝国的兴盛由拉丁人的方言发展为罗马帝国的 

普通话。之后,拉丁语还成了西欧各国的书面语言。 

    现在植物的拉丁学名,是根据国际植物学会议订的规章来命名的,在全 

世界通用。 

    我国流行的“罗马字母”,实际上就是拉丁语的字母,这是世界上最流 

行的字母。现在我们的汉语拼音方案就是采用拉丁字母。 



                          “黑马”一词的由来 



     “黑马”本来是赛马的术语,指那些在赛马场上实力情况不祥,却出乎 

意料获胜的马。后来这一词的意义逐渐转化,如选举中候选人出人意料获选 

时,也用“黑马”一词。此外足球比赛中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队意外地战胜 

了强队,或者是演剧中那些无名小角色一炮打红取得成功的情况下,都可以 

用这个词。 



                          “新潮”一词的由来 



    1958年前后,法国掀起一场新的电影运动。著名女电影评论家佛朗索 

瓦·吉尔为这一运动起了“新潮”一名。 

     《表兄弟》、《大人不能评判》等是新潮派电影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大 

多不是现有导演的作品,而是电影评论家寄稿至电影评论杂志导演的作品, 

电影中起用的名演员和普通人很多,几乎不采用电影布景,大多是以实景作 

背景拍摄的。而且大多是充分体现业余表演精神的即兴演出。影片的题材大 

多反映反抗现实的青年们的现实生活。 



                          “智商”一词的由来 



     “智商”,是心理学智力测验的一个专门术语,即智力商数。智力测验 

是  19世纪  60年代英国高尔通从遗传决定论出发,用统计方法研究人的智 

力差距而首次提出的。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两人合作首先把 

智力测验用于学校。他们用文字、语言、图画、物品等形式,编成一套课题, 

要求受试者用语言、文字、动作来解答。然后,根据大量同一年龄儿童的“智 

力年龄,编制成一套“量表”,作为衡量儿童智力水平的标准。后来,美国 

心理学家推孟修订了 《比纳——西蒙量表》,提出用“智力商数”来衡量儿 

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他制定了一个求“智力商数”的公式:智力年龄÷实足 

年龄×100=智力商数。例如,某个儿童“智商年龄”和实足年龄相等,其智 

力商数便是100,这个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是中等的。一般说,智商在120以 


… Page 32…

上为聪明儿童,高于130为天才儿童,在80以下的为愚笨儿童。 



                         “丑小鸭”一词的由来 



    人们常用“丑小鸭”来形容被人排挤的小人物或暂时被人看不起但将来 

可成为大气候的人。“丑小鸭”一词源于安徒生的一篇童话:“鸭妈妈孵出 

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这只丑小鸭一降临尘世,就到处挨打,受排挤、被讥 

笑。坏的命运一直追随它,茫茫尘世,竟使它无立锥之地。但丑小鸭没有屈 

服,为摆脱不公平的命运的摆布,它展开双翅,顶着种种嘲弄、冷遇,去寻 

找自己理想世界。后来它终于走进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看到3只洁白美丽的 

天鹅径直向它游来,丑小鸭勇敢地迎上去,它情愿被白天鹅咬死,也不想再 

受别人歧视。当它游到白天鹅身边时,它发现自己也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 

鹅。后来人们将无名气受排挤的人或因追求的事业暂未成功而被人讥笑的人 

称之为“丑小鸭”。 



                         “尼古丁”一词的由来 



    人们常说香烟中含有尼古丁,其实,那原本不叫尼古丁,而是一种叫烟 

碱的有毒物质。尼古丁是个法国人的名字。他在葡萄牙当大使时,对当地人 

吸食一种植物而生病、甚至死亡感到奇怪,于是,便把这种植物带回国去研 

究,发现这种烟草的烟碱含量很高,能诱发癌症,是导致气管炎、哮喘、心 

脏病等疾病的有害物质。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烟碱称之为“尼古丁” 

了。 



                         “畅销书”一词的由来 



     “畅销书”(Bestseller)一词最初起源于美国。 

    1895年,美国《读书人》登载了19个城市书店中最畅销的6本书的书名, 

这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张畅销书单。1897年,这家杂志又发表了全美“最好 

销的书”的书单。 

    自1903年开始,《读书人》月刊每期公布本月内最好销的6本书,称为 

 “畅销书6册”。可以说,“畅销书”一词才首次正式出现。此后,“ 6册 

畅销书”随即出现在全美各家书店的最显眼的柜台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畅销书”这一称法才逐渐普及到美国以外的各国 

出版界。 



                         “法西斯”一词的由来 



    提起“法西期”,人们一下子就会联想到德国希特勒和意大利墨索里尼 

的种种暴行。 

     “法西斯”是一个古老的名词,起源于罗马。当时,罗马的每一个执政 

官都有12名侍卫官,侍卫官肩上荷着一束打人的笞棒,中间插着一把斧头, 


… Page 33…

象征着国家最高长官的权力。这种笞棒就叫“法西斯”。它是用来处人以死 

刑的一种刑具。倘若有人犯了严重罪行,执政官便声若洪钟地宣判:“用‘法 

西斯’对他处以死刑。”侍卫官立即从肩上解开笞棒束——“法西斯”,狠 

狠地抽打罪人,直到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时,再拉他跪在地上,从“法西斯” 

中抽出斧头,当场砍下他的头颅。这就是“法西斯”的来历。 



                         “现代化”一词的由来 



    指较不发达社会通过社会改革,获得较发达社会共有特征的一个社会变 

革过程。这个社会变革过程是由国际之间或社会之间的交流所促使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衰落,美国势力扩大,于是人们说,欧洲 

 “美国化”了。但是,当人们谈到世界其他比较落后的地方时候,则用“西 

方化”这个词。 

    然而,战后年代很快表明,就连“西方化”这个扩大了涵义的字眼也无 

法充分表达战后世界的交流方式,为了适应这种实际情况的需要,“现代化” 

这个新词便应运而生。因为它可以简明地表达所有建设现代化的社会的相似 

愿望而不论其地域和传统如何,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守财奴”一词的由来 



    守财奴是对那些爱财如命,有钱不用的人的代称。“守财奴”一词源于 

 《伊索寓言》:有一爱钱如命的人,把他的财产变卖,换成金块,埋在墙根 

底下。并经常去挖出来看。附近有个农民,细心观察他的行踪,知道了真情, 

趁他离开时,将金块挖走了。那人回来时发现金块已丢失便痛哭不止。有人 

见他过于悲痛,问清了缘由,对他说:“别伤心了!拿块石头放在那里就把 

它当作金块埋起来吧。因为你有金子时,也没有动用过嘛。”后人们就称只 

知存钱不知用钱的人为“守财奴”。 



                         “三只手”一词的由来 



    三只手是小偷的代称。源于古罗马著名喜剧 《一坛黄金》。该剧中的老 

吝啬鬼尤克里奥丢了一坛金子,他要奴才伸出手给他看有没有拿黄金,看了 

一只,又看一只,最后要奴才给他看“第三只手”。从此“三只手”便成了 

小偷的代称。 



                         “客里空”一词的由来 



     “客里空”是1942年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出版的剧本《前线》中的一个新 

闻记者的名字,剧本讽刺这个记者不深入现场采访第一手材料,却每天坐在 

前线总指挥部里,靠捕风捉影,捏造事实,制造“新闻”。剧本描绘了客里 

空在报道总指挥的儿子牺牲的消息时说:“我亲眼看见他牺牲了……透过炮 

弹隆隆的轰响,我听见了他最后的壮烈的几句话……”而且他还亲眼看见总 


… Page 34…

指挥“眼睛里没有眼泪”,亲耳听见总指挥坚决地说:“‘我的孩子,安睡 

吧,放心吧,我会报仇的……’。”其实,这些他都没有看到,全是凭想象 

瞎编的。 

    这个剧本演出后,引起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