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能力?我是否已成就自己内心的平静,而且也已成就以增上慧观法的能力?”

四三九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四四○  林品第十(109)自观心经(上)第三

   3。 “若比丘观已,则知我得内止,不得最上慧观法者,彼比丘得内止己,当求最上慧
      观法。彼于后时得内止,亦得最上慧观法。若比丘观已,则知我得最上慧观法,不
      得内止者,彼比丘住最上慧观法已,当求内止。彼于后时得最上慧观法,亦得内
      止。若比丘观已,则知我不得内止,亦不得最上慧观法者,如是比丘不得此善法,
      为欲得故,便以速求方便(38),学极精勤,正念正智(22),忍不令退。犹人为火烧头、烧
      衣,急求方便救头、救衣。如是比丘不得此善法,为欲得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
      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彼于后时即得内止,亦得最上慧观法。若比丘观已,
      则知我得内止,亦得最上慧观法,彼比丘住此善法已,当求漏(3)尽智通作证(1021)。”
      “如果比丘观察后知道:‘我已成就自己内心的平静,但是我尚未成就以增上慧观法
      的能力。’则他在成就自己内心的平静之后,应该努力于以增上慧观法的能力。将
      来他便能成就自己内心的平静,也成就以增上慧观法的能力。如果比丘观察后知
      道:‘我已成就以增上慧观法的能力,但是我尚未成就自己内心的平静。’则他在
      成就以增上慧观法的能力之后,应该努力于自己内心的平静。将来他便能成就以增
      上慧观法的能力,也成就自己内心的平静。如果比丘观察后知道:‘未成就自
      己内心的平静,也尚未成就以增上慧观法的能力。’为了成就这些善法,他应该立
      刻寻求方法,勤奋努力,具足正念正智,坚持到底,不退其心。譬如有人被火烧到
      头和衣服,会立刻想办法灭火。同理,为了成就这些善法,他应该立刻寻求方法,
      勤奋努力,具足正念正智,坚持到底,不退其心。如果比丘观察后知道:‘我已成
      就自己内心的平静,也已成就以增上慧观法的能力。’则他安住于这些善法之后,
      更应该努力于彻底断尽一切烦恼。”
   4。 “所以者何?我说不得畜一切衣,亦说得畜一切衣(1022)。云何衣我说不得畜?若畜衣
      便增长恶不善法,衰退善法者,如是衣我说不得畜。云何衣我说得畜?若畜衣便增
      长善法,衰退恶不善法者,如是衣我说得畜。如衣,饮食、床榻……村邑(1023)亦复如
      是。我说不得狎习一切人,亦说得狎习一切人。云何人我说不得狎习?若狎习人便
      增长恶不善法,衰退善法者,如是人我说不得狎习。云何人我说得与狎习?若狎习
      人便增长善法,衰退恶不善法者,如是人我说得与狎习。”
      “诸比丘!我说有二种衣,应亲近及不应亲近。什么样的衣我说不应亲近呢?如果
      亲近衣时,邪恶不善之法增长,善法衰退,则如此之衣不应亲近。什么样的衣我说

四四一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四四二  林品第十(109)自观心经(上)第三

      应亲近呢?如果亲近衣时,善法增长,邪恶不善之法衰退,则如此之衣应亲近。同
      理,对于食物、卧具、村落、小镇、乡村地区也是一样。我说有二种人,应亲近及
      不应亲近。什么样的人我说不应亲近呢?如果亲近人时,邪恶不善之法增长,善法
      衰退,则如此之人不应亲近。什么样的人我说应亲近呢?如果亲近人时,善法增
      长,邪恶不善之法衰退,则如此之人应亲近。”
   5。 “彼可习法知如真,不可习法亦知如真;彼可习法、不可习法知如真已,不可习法
      便不习,可习法便习;彼不可习。法不习,可习法习己,便增长善法,衰退恶不善
      法。是谓比丘善自观心,善自知心,善取善舍。”
      “如此,他便如实地知道应该学习之法及不应该学习之法;知道应该学习之法及不
      应该学习之法之后,他便不会学习不应该学习之法,而且会学习应该学习之法;由
      于他不会学习不应该学习之法,而且会学习应该学习之法,所以他的善法会增长,
      不善法会衰退。比丘就是应该如此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心,仔细地了知自己的心,正
      确地取舍。”
   6。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四四三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四四四  林品第十(109)自观心经(上)第三

      (一一○)中阿含林品自观心经(下)第四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不能善观于他心者,当自善观察于己心,应学如
      是。云何比丘善自观心?比丘者,若有此观,必多所饶益,我为多行增伺(212)?为多
      行无增伺?我为多行瞋恚心?为多行无瞋恚心?我为多行睡眠缠?为多行无睡眠
      缠?我为多行⊕掉、贡高?为多行无掉、贡高?我为多行疑惑(217)?为多行无疑惑?我
      为多行身诤(944)?为多行无身诤?我为多行秽污心?为多行无秽污心?我为多行信?
      为多行不信?我为多行精进?为多行懈怠?我为多行念?为多行无念?我为多行
      定?为多行无定?我为多行恶慧(375)?为多行无恶慧?”
      有一次,佛陀告诉比丘众:“如果比丘无法仔细地观察他人的心,他应该学习仔细
      地观察自己的心。比丘应该如何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心呢?如果比丘能够如此仔细地
      观察自己的心,必能得到许多利益,即我常常有贪欲吗?我常常没有贪欲吗?我常

四四五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四四六  林品第十(110)自观心经(下)第四

      常有瞋恨心吗?我常常没有瞋恨心吗?我常常昏沈与睡眠吗?我常常没有昏沈与睡
      眠吗?我常常激动不安吗?我常常没有激动不安吗?我常常贡高吗?我常常没有贡
      高吗?我常常有疑惑吗?我常常没有疑惑吗?我常常有暴躁的行为吗?我常常没有
      暴躁的行为吗?我常常生起污秽的心吗?我常常没有污秽的心吗?我常常有信心
      吗?我常常没有信心吗?我常常努力吗?我常常懈怠吗?我常常忆念〔佛法〕吗?
      我常常没有忆念〔佛法〕吗?我常常修习禅定吗?我常常没有修习禅定吗?我常常
      表现出愚痴的行为吗?我常常表现出不愚痴的行为吗?”
   3。 “若比丘观时,则知我多行增伺、瞋恚心、睡眠缠、掉、贡高、疑惑、身诤、秽污
      心、不信、懈怠、无念、无定,多行恶慧者。彼比丘欲灭此恶不善法故,便以速求
      方便(38),学极精勤,正念正智(22),忍不令退。犹人为火烧头、烧衣、急求方便救头、
      救衣。如是比丘欲灭此恶不善法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
      退。”
      “如果比丘观察后知道:自己常常有贪欲、瞋恨心、昏沈与睡眠、激动不安、贡
      高、疑惑、暴躁的行为、污秽的心、没有信心、懈怠、没有忆念〔佛法〕、没有修
      习禅定、表现出愚痴的行为,为了灭除这些邪恶不善之法,该比丘应该立刻寻求方
      法,勤奋努力,具足正念正智,坚持到底,不退其心。譬如有人被火烧到头和衣
      服,会立刻想办法灭火。同理,为了灭除这些邪恶不善之法,该比丘应该立刻寻求
      方法,勤奋努力,具足正念正智,坚持到底,不退其心。”
   4。 “若比丘观时,则知我多行无增伺、无瞋恚心、无睡眠缠、无掉、贡高、无疑惑、
      无身诤、无秽污心、有信、有进、有念、有定,多行无恶慧者。彼比丘住此善法
      已,当求漏(3)尽智通作证(1021)。”
      “如果比丘观察后知道:自己常常没有贪欲、没有瞋恨心、没有昏沈与睡眠、没有
      激动不安、没有贡高、没有疑惑、没有暴躁的行为、没有污秽的心、有信心、努
      力、忆念〔佛法〕、修习禅定、表现出不愚痴的行为,则他安住于这些善法之后,
      更应该努力于彻底断尽一切烦恼。”
   5。 “所以者何?我说不得畜一切衣,亦说得畜一切衣(1022)。云何衣我说不得畜?若畜衣
      便增长恶不善法,衰退善法者,如是衣我说不得畜。云何衣我说得畜?若畜衣便增
      长善法,衰退恶不善法者,如是衣我说得畜。如衣,饮食、床榻……村邑(1023)亦复如

四四七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四四八  林品第十(110)自观心经(下)第四

      是。我说不得狎习一切人,亦说得狎习一切人。云何人我说不得狎习?若狎习人便
      增长恶不善法,衰退善法者,如是人我说不得狎习。云何人我说得与狎习?若狎习
      人便增长善法,衰退恶不善法者,如是人我说得与狎习。”
      “诸比丘!我说有二种衣,应亲近及不应亲近。什么样的衣我说不应亲近呢?如果
      亲近衣时,邪恶不善之法增长,善法衰退,则如此之衣不应亲近。什么样的衣我说
      应亲近呢?如果亲近衣时,善法增长,邪恶不善之法衰退,则如此之衣应亲近。同
      理,对于食物、卧具、村落、小镇、乡村地区也是一样。我说有二种人,应亲近及
      不应亲近。什么的人我说不应亲近呢?如果亲近人时,邪恶不善之法增长,善法衰
      退,则如此之人不应亲近。什么样的人我说应亲近呢?如果亲近人时,善法增长,
      邪恶不善之法衰退,则如此之人应亲近。”
  6。 “彼可习法知如真,不可习法亦知如真!彼可习法、不可习法知如真已,不可习法
      便不习,可习法便习;彼不可习法不习,可习法习已,便增长善法,衰退恶不善
      法。是谓比丘善自观心,善自知心,善取善舍。”
      “如此他便如实地知道应该学习之法及不应该学习之法;知道应该学习之法及不应
      该学习之法之后,他便不会学习不应该学习之法,而且会学习应该学习之法;由于
      他不会学习不应该学习之法,而且会学习应该学习之法,所以他的善法会增长,不
      善法会衰退。比丘就是应该如此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心,仔细地了知自己的心,正确
      地取舍。”
   7。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四四九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四五○  林品第十(110)自观心经(下)第四

      (一一一)中阿含林品达梵行经第五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楼瘦(137),在剑磨瑟昙(138)拘楼都邑。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 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拘楼国的剑磨瑟昙镇。
   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当为汝说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文有义,具足清
      净,显现梵行(25),谓名达梵行(1024),能尽诸漏(3)。汝等谛听!善思念之。”时,诸比丘
      受教而听。
      有一次,佛陀告诉比丘众:“我现在要为你们说的法,在文义上彻底清净,是导致
      尽苦之法,即能彻底断除烦恼的‘抉择法门’。你们应当专心听,并且好好地思惟
      义理。”比丘们接受佛陀的教示,专心听法。
   3。 世尊告曰:“汝等当知漏,知漏所因生,知漏有报,知漏胜如,知漏灭尽,知漏灭
      道。汝等当知觉(186),知觉所因生,知觉有报,知觉胜如,知觉灭尽,知觉灭道。汝
      等当知想(401),知想所因生,知想有报,知想胜如,知想灭尽,知想灭道。汝等当知
      欲,知欲所因生,知欲有报,知欲胜如,知欲灭尽,知欲灭道。汝等当知业,知业

四五一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四五二  林品第计(111)达梵行经第五

      所因生,知业有报,知业胜如,知业灭尽,知业灭道。汝等当知苦,知苦所因生,
      知苦有报,知苦胜如,知苦灭尽,知苦灭道。”
      佛陀说:“你们应该知道烦恼,知道烦恼的起因,知道烦恼的果报,知道烦恼的种
      种差别,知道烦恼的消灭,知道消灭烦恼的方法。你们应该知道感受,知道感受的
      起因,知道感受的果报,知道感受的种种差别,知道感受的消灭,知道消灭感受的
      方法。你们应该知道想,知道想的起因,知道想的果报,知道想的种种差别,知道
      想的消灭,知道消灭想的方法。你们应该知道欲望,知道欲望的起因,知道欲望的
      果报,知道欲望的种种差别,知道欲望的消灭,知道消灭欲望的方法。你们应该知
      道业,知道业的起因,知道业的果报,知道业的种种差别,知道业的消灭,知道消
      灭业的方法。你们应该知道苦,知道苦的起因,知道苦的果报,知道苦的种种差
      别,知道苦的消灭,知道消灭苦的方法。”
   4。 “云何知漏?谓有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是谓知漏。云何知漏所因生?谓无
      明也,因无明则便有漏,是谓知漏所因生。云何知漏有报?谓无明缠者,为诸漏所
      渍,彼因此受报,或得善处,或得恶处,是谓知漏有报。云何知漏胜如?谓或有漏
      生地狱中,或有漏生畜生中,或有漏生饿鬼中,或有漏生天上,或有漏生人间,是
      谓知漏胜如。云何知漏灭尽?谓无明灭,漏便灭,是谓知漏灭尽。云何知漏灭道?
      谓八支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