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修行人、婆罗门、乃至其他一切的天、人、恶魔、梵天,不会以身体、嘴巴、意
      念去伤害他人,这才是真正的龙。乌陀夷!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修行人、婆罗门、
      乃至其他一切的天、人、恶魔、梵天,只有如来不会以身体、嘴巴、意念去伤害他
      人,所以我才是真正的龙。”
   8。 于是,尊者乌陀夷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唯愿世尊加我威力,善逝加我威力,
      令我在佛前,以龙相应颂。赞世尊。”
      于是,尊者乌陀夷合掌告诉佛陀:“佛陀!请您以威神力加持我,使我能够在佛陀

五三九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五四○  大品第十一(118)龙象经第二

      面前,以关于龙的偈颂来赞叹佛陀。”
   9。 世尊告曰:“随汝所欲!”
      佛陀说:“随你的意思说吧!”
  10。 于是,尊者乌陀夷在于佛前,以龙相应颂赞世尊曰:
          “正觉生人间,自御得正定,修习行梵迹,息意能自乐。
            人之所敬重,⊕超越一切法,亦为天所敬,无着至真人。
            越度一切结,于林离林去,舍欲乐无欲,如石出真金。
            普闻正尽觉,如日升虚空,一切龙中高,如众山有岳。
            称说名大龙,而无所伤害,一切龙中龙,真谛无上龙。
            温润无有害,此二是龙足,苦行及梵行,是谓龙所行。
            大龙信为手,二功德(1078)为牙,念项智慧头,思惟分别法(1079)。
            受持诸法腹,乐远离双臂(1080),住善息出入,内心至善定。
            龙行止俱定,坐定卧亦定,龙一切时定,是谓龙常法(1381)。
            无秽家受食,有秽则不受,得恶不净食,舍之如师子。
            所得供养者,为他慈愍受,龙食他信施,存命无所著。
            断除大小结,解脱一切缚,随彼所游行,心无有系着。
            犹如白莲花,水生水长养,泥水不能着,妙香爱乐色。
            如是最上觉,世生行世间,不为欲所染,如华水不着。
            犹如然火炽,不益薪则止,无薪火不传,此火⊕谓之灭。
            慧者说此喻,欲令解其义,是龙之所知,龙中龙所说(1082)。
            远离淫欲恚,断痴(45)得无漏(3),龙舍离其身,此龙谓之灭。”
      于是,尊者乌陀夷在佛陀面前,以关于龙的偈颂来赞叹佛陀:
          “一位正等正觉、自我调御、具足禅定、修习梵行者,是以内心的寂静为乐。
            他超越一切,是离一切执着的阿罗汉,人天所尊敬者。
            他断除一切束缚,从欲望之林到达无林处,以离欲为乐,如同从矿石提炼
           的黄金。
            名闻十方的正觉者,是一切龙〔象〕中至高无上者,如同天上的太阳,也如
            同胜过一切山的喜冯拉雅山。

五四一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五四二  大品第十一(118)龙象经第二

            我赞叹大龙,因为他没有丝毫的恶业;一切龙中至高无上者,是名为真龙。
            和善与无害是龙的二前足,苦行与梵行是龙的二后足。
            信为龙之手〔鼻〕,舍为龙之牙,正念为龙颈,智慧为龙头,法思惟为观
           〔感觉〕。
            受持诸法以为腹,乐住远离以为尾,善住出入息,善住于心定。
            行住坐卧时,心皆住于正定;一切时中,心常住于正定,这是龙的圆满。
            只食用没有污秽的饮食,不食用有污秽的饮食;如果得到恶秽不净的饮食,
            将如狮子般弃之而不食。
            因为悲愍布施者,大龙接受他人的供养;饮食只为维持生命,没有任何的贪
            欲执着。
            断除一切大小的束缚与烦恼,随所游行,内心没有执着。
            譬如白莲花生于水中,长于水中,但不为泥土所污染,依旧充满香味、美
            丽。
            同理,佛陀也是如此,他生于世间,长于世间,但不为世间的欲望所污染,
            就像莲花不为水所染。
            譬如燃烧激烈的火堆,当薪柴烧完,不再增添时,火将会熄灭。当火不再燃
            烧时,这就是火的熄灭。
            为了使人们了知法义,智者大龙宣说这个譬喻;大龙将会了知由龙所说的
            龙。
            断除贪欲、瞋恨、愚痴,没有任何的烦恼;当龙舍弃身体,这就是龙的涅
            槃。”
  11。 佛说如是,尊者乌陀夷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尊者乌陀夷对于佛陀所说,很欢喜地接受。

五四三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五四四  大品第十一(118)龙象经第二

      (一一九)中阿含大品说处经第三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有三说处(1083),无四无五。若比丘见已,因彼故说而说我
      见、闻、识、知(1015),比丘说而说是我所知。云何为三?比丘!因过去世说,而说如
      是过去世时有;比丘!因未来世说,而说如是未来世时有;比丘!因现在世说,而
      说如是现在世时有(1084),是谓三说处,无四无五。若比丘见已,因彼故说而说我见、
      闻、识、知,比丘说而说是我所知,因所说善习得义,因不说不善习得义。”
      有一次,佛陀告诉比丘众:“只有三种说话的论点,没有第四或第五种。如果比丘
      知道这三种说话的论点,当他有所见、所闻、所觉、所识,而且要谈论他的所见、
      所闯、所觉、所识时,他便会以这三种说话的论点来谈论。是哪三种说话的论点
      呢?诸比丘!如果要谈论过去之事,则说∶ 过去是如此;诸比丘!如果要谈论未来
      之事,则说:未来是如此;诸比丘!如果要谈论现在之事,则说:现在是如此。就

五四五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五四六  大品第十一(119)说处经第三

      是这三种说话的论点,没有第四或第五种。如果比丘知道这三种说话的论点,当他
      有所见、所闻、所觉、所识,而且要谈论他的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时,他便会
      以这三种说话的论点来谈论,因为如此的谈论便能〔令人〕了知其义,如果不如此
      谈论便不能〔令人〕了知其义。”
   3。 “贤圣弟子两耳一心听法,彼两耳一心听法已,断一法、修一法、一法作证(1085)。彼
      断一法、修一法、一法作证已,便得正定(190)。贤圣弟子心得正定已,便断一切淫怒
      痴(45)。贤圣弟子如是得心解脱,解脱已便知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己立,所作已
      办,不更受有,知如真(25)。因其所说,有四处,当以观人,此贤者(120)可共说、不可共
      说。若使此贤者,一向论不一向答者,分别论不分别答者,诘论不诘答者,止论不
      止答者(1066),如是此贤者不得共说,亦不得共论。若使此贤者,一向论⊕便一向答者,
      分别论分别答者,诘论诘答者,止论止答者,如是此贤者得共说,亦得共论。”
      “贤圣弟子以两耳专心听法,以两耳专心听法之后,便能证知一法、遍知一法、断
      除一法、证悟一法。当他能证知一法、遍知一法、断除一法、证悟一法之后,便能
      得到正定。当他能得到正定之后,便能断除一切的贪欲、瞋恨、愚痴。如此便得解
      脱,当他解脱时,便知道解脱:‘没有再生,尽苦之道已经圆满成就,应做之事已
      经完成,命终之后没有来生。’从一个人的对话中,观察四处,可以知道该人是否
      可与之共论。如果有人被问一个问题,应该一向〔即直接明确〕答的问题,他没有
      一向答;应该分别〔即详细解说〕答的问题,他没有分别答;应该反问的问题,他
      没有反问;应该搁置的问题,他没有搁置,这样的人是不可与之共论的人。如果有
      人被问一个问题,应该一向答的问题,他一向答;应该分别答的问题,他分别答;
      应该反问的问题,他反问;应该搁置的问题,他搁置,这样的人是可以与之共论的
      人。”
   4。 “复次,因其所说,更有四处,当以观人,此贤者可共说、不可共说。若使此贤者
      于处、非处不住者,所知不住者,说喻不住者,道迹不住者(1087),如是此贤者不可共
      说,亦不可共论。若此贤者于处、非处住者,所知住者,说喻住者,道迹住者,如
      是此贤者可得共说,亦可得共论。因所说时止息口行,舍已所见,舍怨结意,舍
      欲、舍恚、舍痴、舍慢、舍不语(928)、舍悭嫉,不求胜、不伏他,莫取所失法;说义说
      法已,教复教止,自欢喜、令彼欢喜。如是说义,如是说事,是圣说

五四七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五四八  大品第十一(119)说处经第三

      义,是圣说事,谓至竟漏(3)尽。”
      “此外,从一个人的对话中,观察另外四处,可以知道该人是否可与之共论。如果
      有人被问一个问题,不确定〔结论〕对或错、不确定所假设之事、不确定智慧之
      语、不确定道迹〔即达到目的之方法〕,这样的人是不可与之共论的人。如果有人
      被问一个问题,确定〔结论〕对或错、确定所假设之事、确定智慧之语、确定道迹
     〔即达到目的之方法〕,这样的人是可以与之共论的人。共论时,如果能够止息诤
      论,舍弃成见,舍弃对立,舍弃贪欲、瞋恨、愚痴、傲慢、覆藏恶法、吝啬、嫉
      妒,不求胜、不打败对方,不取对方所失,只论说法义;论说法义之后,应教导修
      习之法,使自己与对方皆得欢喜。如此论说法义与如此说话的论点,是圣者论说法
      义〔的方法〕,也是圣者说话的论点,可以达到一切烦恼的断尽。”
      于是,世尊说此颂日:
          “若有诤论议,杂意怀贡高,非圣毁呰德,各各相求便。
           但求他过失,意欲降伏彼,更互而求胜,圣不如是说。
            若欲得论议,慧者当知时,有法亦有义,诸圣论如是。
            慧者如是说,无诤无贡高,意无有厌足,无结无有漏。
            随顺不颠倒,正知而为说,善说则然可,自终不说恶。
            不以诤论议,亦不受他诤,知处及说处,是彼之所论。
            如是圣人说,慧者俱得义,为现法得乐,亦为后世安。
            当知聪达者,非倒非常说(1088)。”
      于是,佛陀说以下之偈颂:
           “论说时若有诤论、成见、傲慢的障碍,则会以非圣人法互相攻诘。
             寻求对方失言,想要打败对方,只为求得胜利,这不是圣人论说的方式。
            若有所论说,智者应当知时,及圣者论说法义的方法。
             智者如此论说,没有诤论,没有傲慢,内心感到满足,不会生起烦恼与束
             缚。
             以没有成见、不生气,及完整所知的内容而说,以正说为乐,不以他人的失
             言为乐。
             不责难对方,也不取对方所失,善知说话的论点与对错,是智者论说的方

五四九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五五○  大品第十一(119)说处经第三

            式。
            以如是圣者论说法义的方式而说,智者当得义利,于现世得到快乐,后世也
            得安隐。
            如实知道之后,聪慧者不会夸大言词〔与人〕论说。”
   6。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一二○)中阿含大品说无常经第四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401)者无常,无常则苦,苦则非神(1089)。觉亦无常,无常则
      苦,苦则非神。想亦无常,无常则苦,苦则非神。行亦无常,无常则苦,苦则非
      神。识亦无常,无常则苦,苦则非神。是为色无常,觉、想、行、识无常,无常则
      苦,苦则非神。多闻圣弟子作如是观,修习○三十七⊙道品(793),无碍正思正念(190)。彼如
      是知、如是见,欲漏心解脱,有漏、无明漏(3)心解脱,解脱已,便知解脱:我生已
      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25)。若有众生及九众生居(1090),乃至有想
      无想处行余第一有,于其中间是第一、是大、是胜、是最、是尊、是妙,谓世中阿
      罗诃(26)。所以者何?世中阿罗诃得安隐快乐。”
      有一次,佛陀告诉比丘众:“色是无常;凡是无常,就是苦;凡是苦,就是无我;
      凡是无我,就不是我的,不是我,不是我的我。受是无常;凡是无常,就是苦;
      

五五一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五五二  大品第十一(120)说无常经第四

      是苦,就是无我;凡是无我,就不是我的,不是我,不是我的我。想是无常;凡是
      无常,就是苦;凡是苦,就是无我;凡是无我,就不是我的,不是我,不是我的
      我。行是无常;凡是无常,就是苦;凡是苦,就是无我;凡是无我,就不是我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