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经历的战争-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口的波光和拥挤在港口上的人群。他们试图接近,但是遭到“乌龟”的坚决反击,只得停下了脚步。    
  马拉扎·特希当时也在其中,他在《黯淡的日子里》里写道:“中国人已经接近了,隆隆的炮声就在三条街外响起。拉托德将军(拉托德•;米力克亚德,‘乌龟’第9机械化步兵师师长)说他会尽力抵挡,但是‘时间不多了,各位。’我当然知道他是说真的,他用一个师抵挡敌人一个集团军的攻击,能支持这么久简直已经是个奇迹了。”“莫拉达司令和一批司令部的高官昨天上了船,我们没有接到上船通知。我们坐在海军基地的指挥室里,听着正在步步迫近的炮声和枪声,心里充满了恐惧。”“5月20日下午,我和另一个参谋罗卡加随着人流来到港口,那里的十几条大船上已经坐满了人,现在正在吊装重武器。”“无数难民拥挤在港口上,试图抓住点什么好上船去,但是没几个人能够成功。场面混乱不堪,哭声震耳,而难民们的样子更是惨不忍睹,就是神见了也要伤心落泪。”“我亲眼看到一个母亲抱着她四五岁的儿子呆坐在一堆木板箱后面,脸上是一脸绝望悲伤的表情,她的小孩在哭喊着,拉扯着母亲的衣服。而母亲则呆呆的坐着,如同雕塑般一动不动。”    
  马拉扎·特希最后也没有能够上船。这个根据美国人的“鼹鼠计划”,由五十三艘各色船只组成的“巴比伦方舟船队”总共搭载了大约五万多人,其中包括巴比伦政府的一些高官、巴比伦的一些富豪和知名人士、一些重要的专门人才大约不到六千人,剩下的舱位大部分都被第92坦克师、第237国民步兵师、第65坦克师、第一近卫步兵师的官兵占据了,能侥幸混上船的难民少之又少。不久前中国东大陆电视台拍了一个记录片《萨马拉:破碎的梦》,集合了当时在萨马拉的坐上船和没有坐上船的各色人物二十几个人(也包括当时担任攻击的第二整编集团军的几名士兵)进行访谈,就有一个当时混上了“方舟船队”的难民出来讲话。节目中提到最后能够上船的难民大概不到二百人,在整个船队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连百分之一也没有,而且全部是通过一些不正常的途径偷偷溜上船的。(巴比伦一向以“政府历史最悠久的民主国家”自诩,临到最后,号称“秉承真正民意”上台的巴比伦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却把人民弃之不顾,只顾自己逃命,这个“民主”后面,是要大大地打上一个问号了。)      
第三卷 第二次东大陆战争 第四十章    
  萨马拉战事正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国的外交战线也打了一场大胜仗:在历经一年多的辩论、扯皮、讨价还价以后,波斯终于与我国签订了对三盟国实行贸易禁运的协议。当然,我国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贸易禁运期间要每年付给波斯三十亿元的贸易补贴,还要向波斯提供他们缺乏的橡胶和铝作为交换条件。但是无论如何,这也是值得的,因为这么一来,希腊的生命线就被砍断了。    
  现代战争就是打经济拼物资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而铝、钢铁、橡胶和石油是打现代战争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物资。三盟国原先在东大陆幅员辽阔,广大的领土上有着大量的资源。巴比伦沙漠的石油、格力斯山脉的铁矿石、纳斯卡山地的铝土矿和巴比伦南部的橡胶,都非常有名。但是随着战争的推进,巴比伦现在已经接近灭亡了,我们占领了巴比伦在巴比伦沙漠的几个大油田,这样三盟国只剩下美国在北方皮罗斯冻原上有一处油田可以供应油料,但是这个油田产量不大,只够满足美国自身的需要,根本无力向希腊提供作战需要的大量石油。希腊迫于无奈,只得向波斯和罗马购买。波斯的西班牙平原上有几处油田,罗马的西丹岛有一块储量丰富的优质油田。迫于我国的压力,罗马早就已经签订了不向希腊出售石油贸易禁运协议。于是希腊的供货商只剩下波斯一家,波斯国内经济情况近年来并不太好,乘着这个机会抬高油价,大捞一笔,也好扶持下连年不振的经济。希腊人为了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面对高额的石油帐单,也只得咬咬牙忍了。这几年来波斯在石油生意上赚得盆满钵满,笑得合不拢嘴,而希腊则获得了大量的“战争血液”,支持着他们的军事力量继续和我国的远征军对抗。    
  我国军方早就想截断希腊的波斯油路,甚至有过突袭波斯油田,破坏其生产的计划(这个计划是以空降特种兵的方式进行的,我作为当时特种作战部队的总指挥官,曾经对这一计划进行过多次修正),但是终于还是顾及国际影响没有实行。但是石油问题对于军方而言始终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军委压国务院,国务院压外交部,要求从外交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外交部在一年里和波斯方面进行了一百多次磋商、会晤、谈判,终于在1882年5月16日,在我方做出重大让步的情况下,与波斯政府签订了这个贸易禁运协议。协议从即日起执行,也就是说,从1882年5月17日开始,波斯不会再卖一滴油给希腊。而希腊本身的石油储备大约仅仅够维持三个月左右。也就是说,到8月中旬,希腊就没有石油了。希腊军队强悍的“斯巴达—I”型坦克没有油料来开动,也不过是废铁一堆,可以预期,到那时就是我军大行其道的时候了。    
  但在1882年5月的萨马拉,我们对此还是一无所知。5月22日,第12近卫主战坦克师在空军的掩护下,攻占了萨马拉市政厅;第二天下午,第15主战坦克师的一个小分队在一次奇袭中无意间攻入了巴比伦第9机械化步兵师师指挥部,在混战中“乌龟”的师长拉托德•;米力克亚德将军身受重伤,当晚死于流血过多引起的并发症。拉托德一死,“乌龟”就成了“死乌龟”,虽然还有一些部队在继续抵抗我军,但是大部分都溃散了,许多士兵扔掉武器换上便服化装成平民,更多人放下武器,走出掩体向我军投降。5月24日凌晨二时许,第15主战坦克师的一个连率先攻入萨马拉码头区,与担任外围防御的巴比伦海军陆战队发生激烈交火。当时的巴比伦海军陆战队早已兵无战心,只是由于上司的弹压而继续奋力抵抗。到早上7点多,“巴比伦方舟船队”大部分船只都已解缆离开港口,这些陆战队也已经打得精疲力竭,而我方其他部队的后援则源源到来,第一个就是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的一个团,于是在双方陆战队之间的第一次战斗就此展开了。    
  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在前期的战斗中得到了大量的磨练,这时已经成长为一支不可轻视的作战力量。他们在这一战中表现出色,仅用30分钟就占领了海关大楼,居高临下呼叫炮击。当第一颗炮弹准确落在巴比伦的掩体上时,巴比伦的这些陆战队士兵们完全失去了作战的信心和勇气。除了约300人挑起白旗向我军缴械投降以外,其余的2000多人纷纷作鸟兽散,混进了在港口附近异常集中的难民群中。这天早上8点25分,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占领了萨马拉的整个港口区,巴比伦的传统领土就此全部被占领。士兵们在弹痕累累的萨马拉海关大楼上升起了中国国旗,然后迎着朝阳向西大陆祖国的方向齐声欢呼。而当时混在难民群中的马拉扎·特希在他的书中也写到了这一幕:“中国士兵在海关大楼上高声欢呼,并升起了他们的国旗,他们中有许多人唱着中国的国歌,很多人互相拥抱着,陷入一片狂喜之中。”“而在港口上的巴比伦人们则在哭泣。”“我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感受到亡国的屈辱和痛苦,不由得心如刀绞。罗卡加痛苦得哭出了声,他跪在地上,头连连碰地,把额头都磕破了,满脸都是混在一起的鲜血和泪水。”“不时有人跳下码头自尽,我身边有个老人大声的哭着,撕扯着身上破烂不堪的衣服,他扯光了上衣,然后一头撞向码头边的水泥柱,顿时脑浆迸裂而死。旁边的人们只是悲哀的看着他的尸体慢慢软倒,没有一个人去阻止。”“我看到几个陆战队的士兵放下了手里的枪,向正向他们走来的中国士兵高举双手迎了上去。在一片悲哀的痛哭声中,我觉得他们就代表了现在的整个巴比伦民族。”    
  萨马拉战役的陆地部分就这样结束了,我们占领了萨马拉全城,消灭了巴比伦的王牌师“铁盾”第9机械化步兵师以及其他的四个国民师,俘虏了3万多巴比伦士兵和80万的巴比伦难民。但是巴比伦政府和五万多的巴比伦军队以及巴比伦海军的几艘舰艇逃脱了被全部消灭的命运,他们乘坐的五十多条船向北方驶去,而同时也在向他们步步迫近的,则是万里跋涉而来的中国海军大西洋舰队。      
第四十一章    
  萨马拉战役的海上部分是在离萨马拉港口五十海里的海面上进行的,大西洋舰队成功的在那里截住了北逃的巴比伦方舟船队,同时被截住的还有美国派来接应的舰队,于是一场大海战就在萨马拉的外海展开了。    
  看得出当时的美国人下了很大的决心,一定要把巴比伦人救出生天,于是派出了几乎他们所有在大西洋上的海军力量:三艘航母加五艘战列舰以及一大堆各种各样的船——驱逐舰、护卫舰、补给船之类,总数总在一百艘上下。    
  大西洋舰队在海上奋战的时候,我在布置接管萨马拉的工作。经过一场激烈的巷战,萨马拉大部分街道和建筑都被摧毁了,几十万难民在废墟和尸体堆间挣扎,遍地都是垃圾,散发着冲天的臭气,疾疫已经开始流行。于是远征军不得不客串救难者的角色:掩埋尸体、清理废墟、把巴比伦难民集中起来管理、肃清抵抗组织的残余抵抗……每个人都戴着口罩,在越来越热的天气里干着苦工。谁也顾不得别的,首先就是清理尸体,有难民的、有巴比伦士兵的、也有我们的人的……在5月炎热的天气里散发着难闻的臭味。如果放任不管,等传起瘟疫来,细菌才不管谁是胜利者呢。    
  海战持续了三天,虽然我派出了中部集群的空军前去助战,但是效果不大。因为据说海上作战需要特别的训练,而我们这些飞行员都习惯了在陆地上空作战。大西洋舰队虽然也有两艘航母,但是要对付敌人的三艘,还是相当吃力。    
  按我的本心,巴比伦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就算被他们逃出去,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候——离开了本土,流亡他国的政府和军队,就好象植物离开了土壤,迟早是会枯萎的。但是军委的人并不这样想,他们只想抓到巴比伦政府的所有高官,最好押回北京来,据说这样就可以“宣扬我们的胜利”,同时“打击敌人的士气”。我不知道有什么能比自己的一个盟国彻底灭亡更能打击敌人的士气,依我看军委的人不过是想好好的夸耀一番,同时为下次的政府换届选举拉点人气,这还是中国人第一次完整的征服一个国家呢!    
  话是这么说,但是战争不是按某些人的想法进行的。虽然北京国防部一再严令大西洋舰队一定不要放过“巴比伦方舟”,大西洋舰队也做出了最后的努力,但是跋涉重洋几经鏖战的海军毕竟不是铁打的。44天以后“巴比伦方舟”船队虽然有三艘船被击沉,数千人死亡,但还是大部逃出了中国人的手心。美国人打得很英勇,也许美国的海军比他们的陆军更有荣誉感更不怕死?他们为了拯救盟友的确是不遗余力,甚至发生了用自己的战舰去挡鱼雷之类的事情,让人惊叹之余也对美国的海军相当敬佩。    
  5月26日,萨马拉战役结束了。大西洋舰队遭受重创,大部分护航舰艇受伤,被击沉9艘,两艘航母也都中弹受了伤,“安澜号”中了三枚导弹,遭受重创,“定涛号”也受了轻伤,舰载机联队损失惨重,损失比达2/3。整个舰队总计的伤亡在3000人左右,战斗力只及原来的一半不到。美国人方面损失比我们略大一点,因为他们处于守势,整个海岸又都不受他们控制,他们有十二条船被击沉,伤亡约4000多人。总体而言,这场海战是打了个平手。    
  5月26日晚上,大西洋舰队在萨马拉进港,海军船只在夜晚漆黑的海水里在领航员的指挥下缓缓靠近港口,刚一靠岸,垂头丧气的水手们就立刻开始修补那些受创严重的船,于是漆黑的海水里出现了金黄的焊火花,寂静的码头上叮叮当当的声音连绵不绝,这样的景象一直持续了半个月之久。我没有到港口去迎接他们,这是杨诺给我的电报里特别要求的(他因为觉得无脸见人,所以在萨马拉停靠的十五天里一直都呆在“定涛号”上没有下过船),海军很低调的举行了入港仪式,同时接受了我们给他们提供的补给。大西洋舰队在萨马拉停泊的十几天里一直在进行船只的修理和保养,港口上基本完整的设施给他们提供了不少便利,因此他们也很感激陆军。海军士兵有不少人下船到岸上来玩,但是说实话那时的萨马拉也就是个大垃圾堆而已,没什么好玩的东西。陆军在历史上一直和海军不和,但是在萨马拉的那些日子里,双方的官兵都很克制,没有发生象在东丹岛那样几乎天天都有纠纷的情况。    
  中部集群在那段休整的日子里开始时比较忙,过了七八天以后,一切都开始顺利起来。补给品不再是绕道东丹岛转过大半个地球运来,从西大陆用巨型货运飞机运来的大批物资源源到达,中部集群开始了历史上物资最充足的一段时期——我们养活着将近百万人口的一个大城市。当然,那些难民是没有很多物资的,事实上,从我们占领萨马拉那天开始,我们就开始遣返难民,试图把萨马拉混乱不堪的局面整顿好。但是我们到底还是没做完(萨马拉的整个局势稳定下来前后化了一年多时间,而我们只经营了前面的两个月而已),因为局势很快的发生了变化。    
  6月11日,惊人的消息传来了。6月9日晚上,“巴比伦方舟”船队在罗马西丹岛那不勒斯港靠岸“进行补给”时,“霸王枪”巴比伦第92坦克师忽然对当地的罗马驻军发起进攻。罗马在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