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信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田信玄- 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午刻前,武田军从追分出发。武田军的先锋部队於半刻後抵达根洗松。前面就是祝田了。德川最关心的是,武田军下不下祝田坂?尤其是武田的主力是否下祝田坂?
  德川斥堠分布在根洗松到祝田坂之间的松林内,观察武田军的行动。以五段结构行进的武田军,到了根洗松附近,速度突然放慢。先前,由於三方原的地域宽阔,武田军一直以编队方式行进。但是到了祝田坂,两侧皆是森林,横队无法前进。於是,必须改为四列纵队,先後下祝田坂道。所以,停滞现象是必然的。
  「武田的最前面两个部队,已经开始下祝田坂。」
  内藤信成安排的探子,把第一个消息带入滨松城。
  那一天,内藤信成为了火速传递情报,在根洗松到滨松城之间,安排了十个中继站。最前线的情报把探得的情报写在纸上,交给脚程快的探子。这名男子把纸条交给二、三丁前的中继站,再由该站的探子传给下一站。到了马匹可行处,改由快马送入滨松城。就这样,从滨松城到祝田的三里多(约十二公里)距离,只费四分之一刻(三十分)就把情报带到。速度相当惊人。
  「主队在中间,七队开始下祝田坂。」
  「七队把敌军主力挟在中央,全部下了祝田坂。」
  报告一一送入滨松城。
  「敌军已经进入祝田了,主公,请下令出击吧。」家康身边的部将纷纷提出要求。
  「以四段方式行进的武田军,先锋二队和第二段的主力七队,一共是九队,合计约一万二千人。相当於一半军力的武田军已经下了祝田坂。现在正是突击敌军後继部队,将之赶入祝田乘乱歼灭武田的大好机会。」有人热切地说道。
  「不过,敌军先锋部队和第二段的七队,一共九队的一万二千名武田军,下一个祝田坂竟然耗费半刻,岂不是太慢了。」石川数正说道。
  「不慢。从祝田坂到祝田村,只有一条道,都田川上的桥又十分狭窄,不利大军行动。耗费这些时间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必须趁现在攻击。陷入祝田的敌军,此刻动弹不易。此时不进攻,难道还有他策?」
  酒井忠次为了表明如果家康仍然犹豫不决他打算自行率队出城的意愿,於是特别命令手下松平家忠队和牧野康正队,备马在大门(鸣子口)集合。
  情势似乎逼得家康不得不下令出击。但是,此时的家康却特别注意石川数正刚才说的那一句话:武田军的主队下祝田坂,竟然耗费半刻的时间。莫非敌军是担心後背受击而慢慢行进?还是在故作姿态?
  (如果这是他们的诱敌之计……)
  家康脑中闪过一道冷光。
  「敌军主力在祝田扎营。第三段的六队,到了祝田坂。」
  传来这样的情报。
  家康看看外面,暗下来的天空正下著雪。
  「是雪。下雪了!」家康叫了出来。
  德川军又增添了一支援军。陷入祝田狭间的敌军遇上了雪,更是动弹不得。雪下得愈大,就愈不容易攀上祝田坂。德川掌有地利之便,可以利用雪来掩饰行动,一举制敌。家康下了决定。
  「准备布阵!传令下去,各队将士务必团结一致。我在出兵的时候总要强调,不可抢功,一切服从主营的指挥。」
  家康的出击命令相当简单。
  滨松城内布满出击的消息。各部队陆续出城,走向战场。集合地点是根洗松。
  德川军出击後,织田军紧跟在後。
  在距离滨松城下远的一个小山丘上,升起一道烟。接著,附近也有二、三道相应和。
  这是武田探子发出德川军出击的信号狼烟。
  雪空下的狼烟,在远处不易看见。追分附近也起了狼烟。最後的小山田队,也接到根洗松附近斥堠的通知。
  小山田队的洋枪组向空中齐射。不一会儿又射。一共放了三次。这是通知德川军出击的信号。
  就在这时候,武田军开始转向。原本在最後下祝田坂的五队,转向根洗松,以正对三方原的方向,横队展开,朝刚来的方向缓缓移动。倒数第二段的六队也正在下祝田坂,一听到洋枪的信号,便爬上祝田坂,朝根洗松撤退,六队分别向左右展开。大队从一条狭窄的道路上撤退,自然费时。
  包括主队在内的七队已经下了祝田坂,渡桥到都田川的对岸,要再撤回台地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武田信玄考虑过这种状况。此地原是滨名湖的入江附近,都田川带来的砂石将之填埋成河川平原,一到冬季,水量变小,可以涉水而过。
  他打算在主队渡桥之後,仍将最後二队留在桥的对岸警戒,以防德川军的伏兵。
  在正朝祝田拥来的德川、织田的联军尚未到达根洗松之前,主力军必须先抵达台地,否则武田军将陷入苦战。反之,如果武田全军能在德川、织田联军抵达根洗松之前在台地布好阵营,就占了绝对的优势。
  一切关键在时间的掌握上。
  下到祝田的主队仅是再回台地仍嫌不足,若无法摆出战斗姿态,恐怕难以阻挡来势汹汹的德川军。德川军若在登攀祝田坂时来袭,一场混乱在所难免。
  雪,愈下愈大。天色暗了下来。连主队在内的武田七队,朝台地攀登而上。
  背插蜈蚣旗的传令兵,在各队之间穿梭。
  来到三方原台地,信玄在根洗松附近布主阵。爬在松树上的斥堠,通知敌军到了。
  信玄令全军摆出战斗队形。
  信号枪声不断地传出。
  最前线的五队合为三队,也就是以山县昌景为主的右翼队,以小山田信茂为主的中央队,以马场美浓守为主的左翼队。
  第二线的右队是武田胜赖,左队是内藤昌丰。第三线是武田信玄的主队,由穴山信君殿後。穴山信君部队中的三百步兵,调入中央队。武田军全军编成。
  武田军完成战斗准备,以及德川、织田军的到达,几乎是在同一时间。
  雪,飘忽地下著。家康刚出城时,雪凶猛地下个不停,但是到了两军对峙时,却又弱了下来。虽然不必再为雪担心,但是天气开始变冶,风也加强了。
  关於德川军和武田军对峙的时间(开始战斗的时刻),据《松平记》中说是日暮,《本多家武功书》写的是酉刻(下午六时),《甲阳军监》则记载著申刻(下午四时)。
  总而言之,三方原之战在傍晚开始。
  当天,十二月二十二日,若换算成阳历是二月四日。若调查日落时间,三方原附近的日落时分是五点十五分,持续约三十分的暮色後,应该是在五点四十五分天黑。换言之,在五点四十五分前,尚能辨认敌军。
  战争,是由武田队掷石挑起的。可信度极高的《信长公记》中也记载了武田军掷石之事。在黑暗中掷石,并无多大效用。所以,应该以近申刻开始掷石起战之说,较为合理。若考虑武田主队从祝田回到台地整顿队伍,以及德川军从滨松城一口气赶三里路的时间来判断,下午四点以前和日落以後,皆不合理。
  家康在根洗松前,惊见武田军摆出的堂堂阵容。
  家康担心血气之士不顾一切地杀入敌阵,便派榊原康政和本多康重到最前线高呼:
  「不要轻举妄动,大家整队待命。」
  但是血气方刚的年轻武士已经开始向前跃跃欲出。榊原康政的鞭子立即飞到这些人的马前。
  「混蛋,没有看到敌人摆出的阵势吗?他们可不是石头人。」
  武田军如石头人般地站在雪中,有的骑在马上,有的手持枪刀,个个屏息静气,等待迎接德川和织田的联军。
  三万大军的森然沉默,代表著武田军的自信。好似在说:来啊!你们来啊!
  鸟居忠广来到家康的营地。
  「敌军分为四段,全部静观不动。如果我军继续接近,敌军可能向左、右方向展开鹤翼阵,将我军包围起来。可惜我军已经失去了先机。我认为此时此刻以不战而退为佳。」
  家康沉默不语。他和忠广有同样的想法。不仅是家康,连德川军的右翼大将酒井忠次、中央队大将石川数正、左翼的本多忠胜等人,也如此认为。若是这样的参战,必定失败。
  在同样的条件下,三比一的战争中,失败的必定是後者。每个大将都知道情况不妙。眼前的问题是,该如何撤退。若是右转背朝敌人,可就中了敌人的下怀。
  是把敌人钉在原地、一步步後退?还是留下殿後军,其余的撤退?
  敌军的情报不断传入信玄主队。
  「敌军的右翼阵大将是酒井忠次、中央阵大将是石川数正、左翼阵是家康队和织田援军。家康队後面没有後卫队。敌军共有一万一千人。」
  雪,微微地飘下来。
  信玄营中的年轻使番都望著信玄,等待他下令。传令兵也单膝跪在一旁,听候信玄下令。沉默中,一堆雪自阵旁的松树枝上落下。
  「由小山田队开始进攻。等到敌军充分撤退之後,山县队和马场队也跟进。最後,由大军全力攻击。」信玄命令道。
  传令兵立即上马走报各队。
  前线中央队的小山田信茂得令後,下令道:
  「掷石!」
  三方原中心有石头,但是此处为红土台地,并无石头。小山田信茂会下达掷石的命令,是因为早有准备。信玄连这一点也想到了。他令穴山信君队中的三百步兵到都田川河滨捡石,放在袋中,上祝田坂加入最前线的小山田队。
  三百名步兵同时奔上前去,朝石川数正队丢石头。小山田队也击鼓声援。
  这是石川队万万想不到的事情。最适合开战的方法有洋枪、箭等,但是石头?姑且不谈源平时代,现在是以洋枪为主的时代,武田军竟然会选择用石头来开战。
  「这算什么?」石川队的将士一边闪躲飞来的石头,一边说道。
  「太欺负人了!」一名士兵说道。头上挨石的士兵,正欲拉弓射箭。
  「等一下!不要中了敌人的挑战之计。退回去!退回去!不要中计!」渡边守纲在前线巡视
  高喊著。突然,他的马儿屁股中了石头,狂奔起来。
  箭,飞向小山田队的掷石队。石头和箭,分不出胜负,掷石队一齐退下,石川队的步兵紧追其後。小山田信茂见状後,猛摇指挥棒。
  小山田队出发了。
  石川数正只得发出应战的命令。火苗既起,焉能不灭。
  武田信玄、名水股者,仅二百人,令其先锋掷石、鸣鼓,引来人潮。(《信长公记》)卷五,味方或原会战之事)
  味方或原会战,可能是三方原会战的误记,但是对当时的状况,记载甚详,可能是《信长公记》的作者太田和泉守,从参战者处得知记录下来。
  元龟三年(一五七二)十二月二十二日,三方原之战开始。
  雪,停了。
  24=佐久间不战而逃
  有关三方原之战的文献众多,但多记载简略,且内容互有出入。
  《甲阳军监》是武田方面的文献。山本勘助之子所著之原书内容已不可考,小幡景宪加以润饰公诸於世时,已进入德川时代,就凭五百石的俸禄,应该不会写出不利於德川家之事。
  (三河武士十分强悍。五千名三河武士,可抵上方二万人。)
  这段话出现在品第三十九的味方原(三方原)之战的开头部分,充分表现出对德川的阿谀。由此看来,此书所写,多不足信。
  在德川方面的文献《松平记》、《御在城记》、《本多家武功书》、《当代记》、《三河物语》等中,也都有记载,但大多是事後补述,且有夸耀自家祖先之嫌。但是无法隐藏的事实是,德川在三方原之战中大败。至於详细情形,当然不会列载,毕竟家丑不可外扬嘛。德川方面的资料中,较具价值者有《当代记》和《三河物语》。《三河物语》对三方原之战有二页记述,过於简略(活字本)。
  三方原之战的经过情形,大多无从追溯。
  对於武田军向德川军掷石之说,很多人认为是因为武田军无洋枪。
  思虑细密的史学家表示:
  (当田时的武田军拥有洋枪队,所以应该有洋枪。但是可能因为数量不多,因而改掷石头。)
  这种论调,可能是缘自武田信玄死後的武田军与织田德川联军之间的长筱之战中,武田的马队在联军的枪弹下崩溃,因而直觉的认为武田是因为没有洋枪而失败。
  从长筱之战的结果来看,武田的骑马队确实是败在联军的洋枪队上。但是,再仔细分析这一战,不难发现仅是洋枪和马的差距,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梅雨期,才是左右胜败的直接原因。原本应该下个不停的梅雨,竟然一时放晴,让联军的洋枪,充分发挥功能。胜赖过分相信梅雨的连续性,认为洋枪在雨中无所助益,唯有靠骑马队方能击败敌军,因而酿成大错。
  三方原之战中,武田军带了充足的洋枪。有一点可以证明武田信玄很早就把重点放在洋枪上。《妙法寺记》中记载道:天文二十四年(弘治元年,一五五五),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争夺北信时,信玄为了援助善光寺别当栗田鹤寿,特送三百挺洋枪到旭要害(长野市旭山)。在天文十二年洋枪传入後的十二年,信玄已经如此地重用洋枪。天文二十四年後的十七年间,洋枪成为普遍的武器。动用三万大军的武田军,必定会带千挺洋枪,只可惜详细数字不明。
  同样的,德川军方面的洋枪数亦是不详。
  德川军的大将们制止手下理会小山田队的掷石挑战,但是大多数的士兵按捺不住,仍然冲向小山田队,而队长石川数正不得已,只好下令攻击。在《国朝大业广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倘若武田队是因为没有洋枪而改用掷石,德川何以不以洋枪或弓箭应战,因为这样必定绝无敌手。然而,德川并不如此,而是愤怒地冲上前去,揭开了这一场战争的序幕。
  德川军原本希望在对立的状态下,慢慢後退。在同样的条件下起冲突,以一当然敌不过三。想必部将也有这样的体认,所以既不射箭,也不开枪。
  武田队看到德川队的态度,决定激怒对方,将之诱入战争的漩涡。掷石,便是一种激怒战术。
  箭枪相向,尚能容忍,但是士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